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997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逍遥游3课时Word下载.docx

”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

达生》

【寓意】

井底之蛙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jué

)泥则没足灭跗(fū);

还(“环”)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zhí

)矣。

于是逡(qūn)巡而却,告之海曰: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秋水》

涸辙之鲋(fù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

‘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选自《庄子·

外物》。

【题旨】

列子为射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矢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

“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chù

)然有恂(xú

n,担心的样子)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 

田子方》

第一课时

学习、理解《逍遥游》第1段:

重点字词、内容大意。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

第一段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1、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

3、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

《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

有所待的是什么?

5、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是非逍遥的?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

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笑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提问:

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当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⑵、《齐谐》者,志怪者也。

                                  

⑶、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⑷、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第二课时

学习、理解《逍遥游》第2、3段:

(一)第二段原文: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8、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例子。

9、除去彭祖,本段还提到的两个人,作者想借此说明什么?

(二)第三段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

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当堂检测:

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决起而飞(快速的样子)B、腹犹果然(充实之态,此处为食饱之状)

适莽苍者(往)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C、众人匹之(对比,相比)D、未有知其修者(长)

穷发之北(指草木)而征一国(使……信任)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宇。

(1)旬有五日而后反()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御六气之辩()(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3、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之二虫又何知2)汤之问棘也是已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A、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不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

4、下列句中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奚以知其然也。

5、指出下列各句中“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齐谐》者,志怪者也B、燕雀安和鸿鹊之志哉C、博闻强志D、此其志不在小

6、找出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1)海运则将徒于南冥2)《齐谐》者,志怪者也3)南冥者,天池也4)野马也,尘埃也5)奚以知其然也6)众人匹之,不亦悲乎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8)圣人无名

A、1、3、5、7B、2、4、6、8C、1、4、6、7、D、3、5、7、8

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彼且奚适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南冥者,天池也()

9、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旬有五日而后反B、夫列子御风而行C、而征一国者D、而御六气之辩

10、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定乎内外之分B、小年不及大年C、犹有所待者也D、辩乎荣辱之境

11、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B、彼且奚适也C、彼且恶乎待哉D、辩乎荣辱之境

12、下面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1)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彼于致福者

A•

(1)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2)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B•

(1)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鸦一样

(2)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C•

(1)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2)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D•

(1)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鹤一样

(2)他们对于寻求幸福的事

13、下面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他这样做,即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B、虽然如此,他还有未能树立的他这样做,即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C、虽然如此,他还有未能树立的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D、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凭借呀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

"

知效一官,行比一岁,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着"

,就像那蜩、学鸠一样;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的宋荣子,“御风而行"

的列子,就像那乘大风南徒的大鹏一样•

B、大鹏能南徒天池。

但无扶摇之风也不能高飞,宋荣子"

犹有未树也。

•列子也得乘风而行。

大鹏、宋荣子、列子都不是"

逍遥游"

C、如果顺着天地自然的正气,驾驭着"

六气"

以游于无穷的宇宙,他就没有什么依待的了。

这样的人是至人、神人、圣人。

庄子认为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当是圣人,"

圣人"

比"

神人"

、"

至人"

为高。

第三课时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也(4)旬有五日而后反

(5)而徵一国(6)御六气之辩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2)众人匹之

(3)虽然,犹有未树也。

(4)穷发之北

(5)小年不及大年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而御六气之不辩

(2)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圣人无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德合一君()/彼于致福者()/而徵一国者()

二、文言虚词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而莫之夭阏者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之二虫又何知(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时则不至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未数数然也()

5.以

(1)、以五百岁为春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彼且恶乎待哉

(3)、且适南冥也

7.于

(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名为鹏

(3)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腹犹果然吃饱的样子

B.小年不及大年寿命短的

C.穷发之北头发

D.置杯焉则胶粘住不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奚以知其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B.而莫之夭阏者

之二虫又何知

C.以五百岁为寿

具告以事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对曰:

“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

“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

“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

“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颜回对曰:

“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

步骤驰骋,朝礼毕矣;

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

“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

”颜回曰:

“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

“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

颜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

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

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是:

此;

  D.岂足多哉多:

称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译文: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

一、答案: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

【译文】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

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

孔子惊奇地说:

“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

“我的确是有方法的。

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

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

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

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

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

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

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

“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译文】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

“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

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

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

“海有多大呢?

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

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

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

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译文】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

“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忿然作色说:

“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

‘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

’回答说:

‘我,东海的波臣。

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

’我说:

‘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

’鲫鱼忿然作色说:

‘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