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9835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金融精神取代工业精神的失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9)11-0060-04

  

  一、放弃“工业精神”是美国错误的选择

  “工业精神”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是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已经雄霸全球,当时的美国经济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第一,1950年,美国的市场比世界第二大市场英国大9倍以上,美国工业当时享有其他任何国家不可企及的经济规模。

大规模制造业实际上被美国垄断,像汽车和钢铁等工业的单位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第二,美国人在技术上有绝对领先优势。

二战破坏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许多科学设施,其他国家的一流人才也都去了美国,美国公司根本不是与其他国家在一个水平上竞争。

因为美国的产品质量是其他国家生产不出来的,尤其是美国的飞机技术,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了后面。

第三,美国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更有技术。

美国人最先办起普及性公立中小学教育,同时也是第一个普及高等教育的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较高的教育水平在技术上是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

第四,美国很富,而其他国家很穷。

1950年美国的人均生产总值比加拿大高50%,是英国的3倍,西德的4倍,日本的15倍。

由于美国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比例多,所以无论什么产品,美国几乎都是第一大市场,这使美国公司在别国尚未进入学习门槛之前,他们的产品已经出厂了。

第五,美国的管理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美国的市场机制完善,造就了很多优秀人才从事管理工作。

所以美国有一批熟练的中、高级管理骨干。

广阔的市场,高超的技术,更丰富的资本,更富有教养的劳动力,更高明的管理人员,以及二战中其他国家遭受的破坏,这一系列优势成就了美国工业雄霸全球的霸主地位。

  但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在后来者追赶的压力下,逐渐让出自己的工业地盘,许多过去赚大钱的“朝阳产业”一步一步地变为了“夕阳产业”,美国不得不放弃制造业,而主要靠金融业的霸主地位去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攫取全球的经济利益。

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间,美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个积聚、生产并创造了可观财富的社会,一个主要出口国而今却放弃了储蓄,并从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成了负债累累、股市动荡不安的社会经济环境。

到2007年,每年高达8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3000-4000亿美元的预算赤字,以及官方公布的8.5万亿美元的国债,如果再算上无资金准备负债,如社会保障金,美国的国债将超过50万亿美元,近6倍于官方公布的数字。

  由于对金融的崇拜,参与金融活动的美国人相信,以信用为基础的虚拟资本可以无限放大,企业和家庭负债因此不断增加。

证券、债券和股票给人们参与分享企业利润或通过公债攫取税收得来的公共收入的权利。

从生产性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运动的角度看,这些证券并不是资本。

它们最多只能是某种投资的“凭证”。

证券持有者则把它们视为一种“资本”,期待以利息和红利的形式,或者通过分享利润,或者通过证券的卖出,达到持续性地获得收益。

  银行信贷是创造虚拟资本的另一种形式。

银行使经济主体掌握的钱大大超过了实际储蓄的数目。

这就是所谓“空手道的运作方式”。

对企业来说,它与资本实现价值的循环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银行靠收取利息向企业提供货币,这使企业得以等待售出产品应交付给它们的支付款,也可以在创造价值和超价值的投资活动中得到补充金。

银行在向个人贷款时,还可以用收取利息的方式创造出超出储蓄和日常收入的虚拟购买力,其作用在于保持需求。

这种信贷必然导致出现大量债务,而债务能否偿还则取决于工薪者,即债务人是否能保住工作。

  美国所打造的新型模式,是远比债务和股票脆弱得多的虚拟资本形式。

新型信贷取决于发放债券和股票的那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

只要持有者还有办法耐心等待,股票就有可能忍受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偶然性和股市涨跌。

建立在杠杆作用基础上的信贷却几乎做不到这一点。

各银行约定的信贷一般来说总是远远超过储蓄数目,以致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就提出了无过度风险的信贷规模问题,而各小国的央行确实在发挥监管和监督信用创造的作用。

但美国华尔街的为所欲为谁来管?

美国人由于在制造业丧失了竞争力,就在金融业制造不稳定。

首先金融自由化成为美国的“撒手锏”,促进各国开放金融市场,接着随着金融界社会权利的提升,美国许多人对虚拟经济的崇拜达到了飘飘然的地步,证券化让资本市场过度膨胀。

以致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二、“金融精神”增加了美国经济的风险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美国经济却处于这场变革大潮的中心。

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重大事件常常会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世界的经济格局开始悄悄地变化,昔日工业革命所造就的经济大国,正在无奈地放弃工业优势,活跃于纽约等美国大城市的证券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证券化的狂潮。

  美国的工业竞争能力在下降,但美国人的收入没有下降。

美国价格上涨的速度在加快,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的速度,美元购买力在下降,人们不得不用更多的美元购买相同的东西。

近几十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泡沫不断形成和破裂的历史。

华尔街的舆论给美国带来的最大伤害,无非是剥夺了美国人从历史汲取教训的机会,美元购买力在一天天下降,除了美元贬值之外,其他似乎天下太平。

在“伟大的”美元本位时代,这个问题无疑是全球性的,影响是一系列的:

美联储的政策,不加控制的信贷以及人为的低利率,导致美元的贬值;

美元贬值造成美国进口商品物价的提高,同时又造成外国的制造商无法达到以往的销售水平,导致存款过剩,并最终发生通货膨胀;

其他国家为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指责美元贬值,并开始减少原来持有的美元储备;

最终会有越来越多的债务回归美国,而美国的金融体系最终将无力承受这些负债。

  近年来,这样的危机一直在美国发展着,其传导机制取决于美国经济衰退的特点和华尔街银行的经营状况。

如同2001年,投机泡沫破裂导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并引发了纽约股市整个行情的大幅度下滑,从而打击了美国的生产企业。

所有这些机构之所以都受到了冲击,是由于他们在债券市场之后的银行方面负债过高。

降低利率的政策是针对他们、并且是帮助他们的,其目的在于减少债务。

2001年股市下跌虽然对证券市场持有者个人影响有限,但2007~2008年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次金融危机是在私人不动产领域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其“不流动”的资产上形成泡沫,这是信贷放松和证券化的普及造成的。

  事实上,当美国放弃“工业精神”之后,在金融业出现了一大批靠欺骗和讹诈运作的抵押贷款公司。

美联储承认对这些公司缺少监督、没有管制。

为了规避抵押贷款的高风险,小抵押贷款公司必须找到财大气粗的金融机构,把不良信贷以合同形式卖给他们,并在合同上签字画押。

到2007年之后,大量不能偿还的信贷,即次贷渗透到了被放宽了管制的、赢利投资机会匮乏的金融体系中,并且进入到各个银行的资产中。

这种证券化造成的结果是:

“把信贷机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或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贷款转变成可交易的证券”。

这些证券都有粗陋的名称:

如RMBS,住宅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

CDS,信用违约掉期;

CDO,次贷担保债务凭证。

这一系列对冲风险的方式,只要房地产价格下跌,整个链条会发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但许多华尔街的精英认为没有风险,起码美国的金融体系没有这样的风险。

证券化确实给美国金融业带来很多好处,既提供了收益多样化的机会,并推行分期偿还管理,因而把投资风险交给了第三方,还遵守了银行的清偿比率,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

一些人认为,证券化使向最有能力提供保险的人转移风险的做法得到普及。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革命。

然而美国人把这件事做到了极端的程度,美国的抵押贷款危机,首先转变为金融体系内部流动性危机。

这个过程说明了一点,在容许银行或基金的贷款无限转手,尤其是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在转手过程中将大笔利润揽入囊中这样的情况下,让人相信仍然会有“更有能力提供风险担保”的贷款人,那绝对是一种幻想。

在任何缺少调节机制的“不透明”体系中,证券化只是使针对不同信贷形式的纯投机战略而得以迅速发展。

  美国人忘掉了“工业精神”,而专注于金融领域的虚拟性,其结果只能像格林斯潘评论1929年爆发的危机那样:

“当商业活动在美国出现轻度震荡时……美联储印制了更多的票据储备,以预防任何有可能出现的银行储备短缺问题。

美联储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在此过程中,它也几乎摧毁了整个世界经济。

美联储在经济体系中所创造的过量信用被股票市场吸收,从而刺激了投机行为,并产生了一次荒谬的繁荣,美联储曾试图吸收那些多余的储备,希望最终成功地压制投机所带来的繁荣,但太迟了……投机所带来的不平衡极大地抑制了美联储的紧缩尝试,并最终导致商业信心的丧失。

结果,美国经济崩溃了”。

在2007-2008年,格林斯潘的话又得到了再现。

  三、放弃“工业精神”导致了美国经济竞争力的下降

  这次金融危机,让美国人又开始回首1929年的恐慌,股市暴跌和大萧条的投机性事件发生之前,美国人极力鼓吹世界经济金融化,这一美国用了几十年推动的发展战略,是要把全世界人辛辛苦苦所创造的财富,都毫不费力地揽入美国人的怀中,包括跟随美国多年的西方其他国家,钱财问题上美国人从来都是寸步不让的,但美国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美国的制造业衰落,昔日奉行的“工业精神”在美国已经黯淡无光,却在其他国家发扬光大了,这是美国的无奈,也是美国人必须面对的。

  1 欧洲人正在建设欧洲大厦。

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人已经自树大旗,建立属于欧洲人自己的经济体系。

他们首先是在金融领域与美元分道扬镳,创建了欧元,同时这个7亿多人口的大洲,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

美国人感到欧元脱离美元,会使欧洲以统一的方式向全世界推销他们的产品,即便欧洲不成为经济堡垒,其市场也将变得更加难以进入。

在欧元区形成之前,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大公司都是分别与美国的大公司竞争的,但他们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基本的整体,这样美国公司就失去了优势地位,制造业方面凸现美国的弱势,现在数控机床美国竞争力不如德国,飞机制造业中的空中客车公司与波音公司也是互有胜负,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下去肯定对美国人不利,但欧洲人的传统文化更注重在经济发展上脚踏实地,而美国人是习惯制造一个又一个危机,但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唯有“工业精神”才是竞争的基础,而美国已经把自己这个基础挖掉了。

  2 日本的制造业是美国的长期之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制造业在日本企业的竞争面前节节败退,汽车业、电子业、造船业以及机床业,日本都会令美国这个竞争对手十分狼狈。

日本人把汽车工业园建到美国,令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汗颜。

日本的机床设备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这就是说,世界上新建造的工厂中,有三分之一如果没有日本制造的机床设备就无法开工。

日本的工业用机器人占据全球70%的份额,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日本本土的工厂使用着。

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把日本描绘成“世界工厂”,但这在过去是属于美国人的荣誉。

日本的制造业在美国人的手里抢走了许多“世界第一”,逼迫美国的许多朝阳产业变成了“夕阳产业”。

在50年代,美国的口号是“钢铁成功美国就成功”,但当钢铁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中(氧气顶吹转炉,连续铸锭和计算机控制),美国钢铁企业犹豫不决,被日本人远远甩在后面。

美国为什么要放弃“工业精神”,为什么要放弃“工业霸权”而选择“金融霸权”,只有美国人自己能够说得清楚,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说这是错误,但美国的政客们是否承认这个错误,我们不知道。

  3 中国制造的崛起让美国更是痛上加痛。

自从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之后,中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2008年的出口总额仅比世界第一的德国低了一点点,2009年可能就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了。

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所受的影响不大。

这种相对安然的状态让中国有机会巩固自身的战略优势,中国政府和企业又有雄厚的财力向其他国家提供缓解金融危机的援助,并且可以在西方国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在自然资源领域进行高额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人又秉承和谐合作的方式处理各种国际事务。

中国完全以一种宽广的胸怀拉近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洲、中国与日本、中国与其他所有国家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中与中国有关的贸易争端可能会减少,从而软化美国国会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奥巴马政府可能会比前任更清楚地认识到,美中关系正日益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目前,美国经济发生了问题,这主要是他们的制造业发生了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已经连续7年减少,中国的GDP在今后20~30年间,可能会超过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必定会进一步提高。

尽管中国经济也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破坏,但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反而有所加强。

这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痛点,但他们毫无选择。

  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让美国的全球舞台缩小。

经过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开放,他们的竞争力也会稳步提高。

比如印度目前还是一个相当封闭的经济体,因此不太依赖外来资本,观察家预计印度将维持增长的势头,年增长可能达到6,5―7%。

但是印度的财富和内聚力远不及中国。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更适于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而与美国的联系将会相对缩减,在今后若干年里,美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衰落的命运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说到底是美国的经济战略方向错了,美国人忘记了“工业精神”永远是一个国家强盛最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