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三模试题Word下载.docx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三模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三模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有学者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理学潜在的支离倾向和教条隐患,成功开拓出一条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
该学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A.“正君心”
B.“心即理也”
C.“为天地立心”
D.“夫人者,天地之心”
6.明朝内阁学士备顾问,最初多半是靠着与皇帝面对面的交谈来实现。
随着皇帝日益深居简出,大臣跟皇帝的接触越来越少,内阁学士的顾问之责只能通过书面意见呈现。
这种交流方式逐步制度化,内阁开始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
A.明朝制度章程严密规范
B.君主专制强化
C.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
D.政治日益黑暗
7.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乙未,上巡幸塞外,驻跸乌喇岱,谕扈从诸臣曰: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下列项中,体现“施恩于喀尔喀”的是
①多伦会盟
②改土归流
③征讨噶尔丹
④重建布达拉宫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近代企业由两个手工业者出身的广东人创办,1869年使用现代机床,1873年使用蒸汽动力,1876年在《申报》刊登广告,出售自制的小火轮。
有史家认为它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该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9.自秦汉以来,士大夫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决不可变更。
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
为打破“思想的难关”,康有为
A.发动“公车上书”
B.出版《孔子改制考》
C.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
D.率先冲破“天朝上国”观念束缚
10.近代某条约规定: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
……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
”有关该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科举制度
②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蓬勃兴起
③西南门户被打开,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928年9月,《申报》一则广告说:
“中国现在最难解决的,就是平民生计问题,所以三民主义上,民生主义列为第一。
倘是同胞们,人人都乐用国货……三民主义是中山先生的救国主义,那末做了中国人,着了中山装,又去用外国的劣货中山扣,岂非是替外国人扩充生产的力量?
”这一广告重在
A.抨击外国劣质商品
B.强调民生主义的重要性
C.提倡国人使用国货
D.肯定国民革命践行了三民主义
12.1936年8月,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
“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
”“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到十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后编辑成《红军长征记》。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有助于向外宣传红军
②为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③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④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A.①②
B.③④
13.郁达夫曾以愤懑的笔触写道:
“日本军阀因满蒙的无抵抗,既各得了贿赂,又建立了功名,就来威胁上海……革命的士兵,感到了前后被夹攻的危险,觉得死在自己同胞的阴谋之中还不如死在日帝国主义的炮火之下,于是乎就有了自二十八日夜起到今日止的上海附近的孤军血战。
”革命士兵的“孤军奋战”
A.使喜峰口失而复得
B.粉碎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D.谱写出淞沪会战中最悲壮一幕
14.右图所示为1958年7月发行的年画。
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
A.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的建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宏伟蓝图的绘制
C.人民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
D.我国开始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时代
15.1978年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表反映了
①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
②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C.①③④
16.有学者认为,雅典的民主制是脸朝后被拖进来的,不是雅典公民有意为之。
不论是梭伦,还是克利斯提尼,其立法初衷都是为解决现实问题,在传统基础上创新。
雅典民主制登上政治舞台,完全是时事逼迫的“应景之作”。
该学者认为雅典人具有
A.务实精神
B.公正精神
C.集体荣誉感
D.平等互利观念
17.有学者认为: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一个“人被发现'的时代的话,那么只有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这个“人”才被发现的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人文主义的内涵也才发展到了最完整的阶段。
”莎士比亚对“人”的发现突出表现在
①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
②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③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④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C.①②③
18.一位启蒙思想家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该思想家提出
A.“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C.“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说话的权利”
D.“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19.1793年,华盛顿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他指令国务卿写信给最高法院大法官,要求他们提供意见。
大法官回信说,经过慎重考虑,如果他们经不起诱惑而对与法庭职务无关的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是不恰当的,因此拒绝发表意见。
他们还提醒道,总统只是行政分支的首脑,宪法规定他只有权召集行政分支的官员,法官不归他管。
这一事例表明的政治理念是
A.权力分立
B.主权在民
C.共和主义
D.联邦原则
20.第三次反法联盟的积极组织者、英国首相皮特听闻某战役败北的消息后一病不起,并在撒手人寰前要人取下挂在墙上的欧洲地图,说:
“卷起来吧!
今后十年不再需要它了。
”该战役最有可能是
A.土伦之役
B.奥斯特里茨战役
C.莱比锡会战
D.滑铁卢战役
21.有科普作家解说某科学理论:
“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这一科学理论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量子力学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22.一部著作写道:
“幸运的是斯大林并没有陷入两线作战的可怕境地,而是能在1941年下半年把西伯利亚训练有素、不怕严寒的部队抽调过来抵抗德军进攻,并进行反击。
”这一“反击”的结果是
A.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B.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C.围歼了西线德军的主力
D.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3.有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将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自由主义同社会平等、社会保障的社会国家观结合起来,其中心要求是建立一种原则上是自由、但又承担着社会义务的经济秩序,并以一个强大的国家来保障这种经济秩序,既实现经济增长,又达到社会进步。
这一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B.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C.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24.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宜布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及救援行动。
到2007年底,欧盟已经执行了十项维和行动,其中多数任务在欧洲以外地区。
这反映了欧盟
A.冲击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
B.拥有对国际事务的重要影响力
C.以联合方式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
D.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
25.西汉长安城的布局接近《考工记》所谓的“一道三涂”“面朝后市”。
因之,有学者认为长安城的规划参照了《考工记》之制应为定论。
但有学者据张衡《西京赋》称其规划系因地制宜,择善而从。
亦有学者指出惠帝元年动工修城时尚未弛挟书之禁,且《考工记》于武帝时始出,而武帝以前儒学不彰,故长安城的布局应无参考此书之可能。
就近来发掘中所见,江陵纪南城已是一门三道,长安城的驰道也无非是沿袭战国迄秦代之旧制,至于市场在北,实为形势所限。
这说明
A.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并关注现实
B.理解历史事物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C.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D.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是重要的态度与方法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印刷术的发达,是推动宋代文化的巨轮。
古代的文字,书之于简牍。
……简牍,总是供人观览,而非以为摹拓之用的。
……隋、唐之世,印刷之事,还不盛行。
……宋以后的书籍,传于世的,远非唐以前所能比,就是受印刷术发达之赐。
活字板是宋代毕昇所创,事在仁宗庆历中。
--摘自吕思勉《中国史》
材料二
我个人认为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奇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可控实验等对科学革命来讲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蕴含于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等)。
因而,对自然现象的发现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段,不能发生质变为依靠数学和控制实验的现代科学。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并行使用的书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从唐至宋印刷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不同态势,从科举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出现这种态势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还未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酝酿战后国际经济合作。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国民政府任命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率团出席会议。
代表团举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活动并深受触动。
材料二1943年美方曾表示,国际货币基金总额为80亿美元,中国份额大致为5-6亿美元,居第四位。
会议中,英、苏强烈要求增加本国份额,美国为避免意外,把总额增至88亿美元。
中国代表认为,既然总额增加,中国份额不应少于6亿美元。
但美国仍然把中国的份额定为5亿美元,但保证排第四位。
孔祥熙表示如果不肯增加中国份额,中国代表将声明不能接受。
此后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至5.5亿美元。
但中国代表仍认为,美方没有履行承诺,决定在公告中声明异议。
包括中国在内的近十个国家对结果持保留意见。
英、美建议撤销保留意见,以体现合作精神。
在此情况下,孔祥熙第一个表示中国愿意收回保留条件,以推动国际合作。
其他国家的态度也随之转变,协定在全体代表的掌声中获得通过。
--摘编自金中夏《翻阅尘封的档案--纪念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括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股金份额成为会议焦点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与世界两方面,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作用。
(6分)
28.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变异,思想文化异彩纷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明人记载: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盖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
……自四五十年来,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
……昔逐末之人尚少,今……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随着商业繁荣,一些进步人士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学者余英时认为,名士群起为商人作传、写墓志铭,当数明代新现象。
王守仁在《节庵方公墓表》(墓主弃儒经商)中说: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此文被余英时誉为“新儒家社会思想史上一篇划时代的文献”。
--据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整理
昆曲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从晚明到乾隆。
江南文人雅士因富裕而有了闲情逸致,追求审美品位精致化,投身戏曲创作,浸润在柔靡艺术境界之中。
汤显祖所学的思想主脉,是赤子良知、解缆放帆等。
“解缆放帆”就是把束缚思想的船缆解开,把帆升起来,让良知翱翔。
小说戏曲的蓬勃写作与戏曲表演的兴盛,与阳明学派心性自主想法的普及民间,关系十分密切。
--摘编自郑培凯《晚明文化与昆曲盛世》
材料三就儒家观点而言,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五伦”,传统顺序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别、长幼之序和朋友之信。
然明《山水情传》论道:
“话说人生夫妇一伦,乃是五伦中第一件。
”《放言》提出:
“故朋友者,五伦之纲也。
”毋庸置疑,明末是第一次大规模批评儒家伦理的时代,它与“五四”新文化关系颇密,并成为其文化源头。
尽管明末、近代、“五四”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各有差异,但是批判儒家传统伦理的精神无疑归趋一致。
-摘自陈宝良《明末儒家伦理的困境及其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明代“六七分去农”“逐末”的原因。
从“四民”的角度,概括余英时赞誉《节庵方公墓表》的理由。
(2)写出材料二中著名戏剧家的一部昆曲作品。
根据材料二,简析晚明昆曲蓬勃发展的原因。
(3)明代儒学仍居正统地位,但也受到一定冲击。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
①说明儒学的正统地位在平遥古城的城墙设计与建筑布局中的体现。
②概括材料三儒家伦理的“新动向”,简述“五四”时代陈独秀如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
29.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眸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的后来者。
大约到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在对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漫长而深刻的清算之后才宣布自己是共产主义者。
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不论是理论运动还是实践运动,早已在法国、英国存在一段时间了。
--摘自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面世一两周后,恰逢1848年革命爆发,革命像森林大火一样从巴黎蔓延到整个欧洲。
巴黎成立的共和国政府被视作对比利时的威胁,马克思这个活跃在政治领域的外国人,已经进入当局的视线。
他的母亲这时决定让他提前继承遗产,这笔钱在2月底寄到布鲁塞尔,比利时警察认为这是为暴动购买武器的资金。
马克思立即被告知离开这个国家。
4月,马克思和伙伴们到了德国科隆,成为了他渴望的角色-开办一家激进派的报纸。
--摘编自乔纳森·
斯珀伯《卡尔·
马克思:
一个19世纪的人》
材料三“1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
当然,人们无法漠视,20世纪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似乎陷入低谷。
几乎在转瞬之际,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得到了复兴,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解放了马克思;
二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在一些基本点上恰好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见的情形相契合。
正如马克思在1843年表明的: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
--据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的两个伟大转变,列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在英国的表现。
(2)马克思曾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根据这一提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述马克思在1848年作出的贡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优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