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611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统一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宜外用,勿服。

”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A.氨水B.氢氟酸C.硫酸D.食醋

【答案】A

A.氨水具有挥发性,能够贮以玻璃瓶密封保存;

B.氢氟酸腐蚀玻璃,不能贮以玻璃瓶;

C.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强酸,不具有药性;

D.醋可以食用。

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因此需要密封贮存,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有刺激性气味;

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强酸,不具有药性,醋可以食用,而氢氟酸虽然为弱酸,但是能够腐蚀玻璃,不能用贮以玻璃瓶,综上所述,“鼻冲水”是指氨水,正确选项A。

3.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A.Al→NaAlO2B.NaHCO3→Na2CO3C.SiO2→H2SiO3D.Fe(OH)2→Fe(OH)3

【答案】C

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反应的可能性,A.Al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AlO2-和氢气;

B.NaHCO3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C.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D.Fe(OH)2可与H2O、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OH)3。

Al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AlO2-,可一步反应生成,A错误;

NaHCO3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一步反应生成,B错误;

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SiO2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溶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可以得到硅酸,C正确;

Fe(OH)2可与H2O、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OH)3,D错误;

正确选项C。

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较强:

H2SO4>

H2SiO3>

H2CO3B.氧化性强弱:

Cl2>Br2>I2

C.碱性强弱:

KOH>NaOH>

LiOHD.金属性强弱:

Na>Mg>

Al

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非金属性越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D.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弱。

详解:

非金属性:

S>

C>

Si,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H2CO3>

H2SiO3,A错误;

非金属性Cl>Br>I,则单质的氧化性:

Cl2>Br2>I2,B正确;

金属性:

K>Na>

L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KOH>NaOH>

LiOH,C正确;

Na、Mg、Al位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Na<

Mg<

Al,则金属性强弱为:

Na>Mg>

Al,D正确;

正确选项A。

点睛:

元素非金属性比较规律:

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化合,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②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5.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

据此,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的结论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同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热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能量低的物质稳定;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生成新物质;

据以上分析解答。

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说明石墨的能量低,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也就是说,物质所含能量较低的稳定。

6.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②煅烧木炭取暖③固体 

NaOH溶于水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⑤铝热反应 

⑥NH4Cl晶体与Ba(OH)2·

8H2O混合搅拌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⑥

①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吸热反应;

②煅烧木炭取暖,属于放热反应;

③固体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属于物理过程;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⑤铝热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来焊接金属,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⑥NH4Cl晶体与Ba(OH)2·

8H2O混合搅拌属于吸热反应;

②④⑤符合题意,正确选项B。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燃烧、所有的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为: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焦炭和水的反应等。

7.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C.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D.依据该实验现象可判断锌比铜活泼

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电流从正极Cu沿导线流向负极Zn,A错误;

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Zn易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其质量逐渐减小,B正确;

正极为Cu,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所以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C正确;

该原电池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质量逐渐减小,Cu作正极,氢气在此极生成,因此锌比铜活泼,D正确;

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

8.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

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B.使用催化制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A.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

B.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只是缩短时间;

C.因增大反应物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SO2的转化率;

D.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

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A正确;

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B正确;

提高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加,C正确;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要依据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判断,D错误;

9.用30g乙酸与46g乙醇牌反应,实际产量是理论产量的55%, 

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

A.19.8gB.24.2gC.44gD.48.4g

理论质量,即按照化学方程式完全转化所得产物的质量;

实际质量,实际质量=理论质量×

产率;

据此分析解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发生酯化反应,30gCH3COOH的物质的量=30/60=0.5mol,46gC2H5OH的物质的量=46/46=1mol,显然,CH3COOH不足,C2H5OH过量;

理论生成CH3COOC2H5的物质的量=CH3COOH的物质的量=0.5mol;

理论质量=0.5×

88=44g,实际质量=44×

55%=24.2g;

正确选项B。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钠块投入到CuSO4溶液中:

2Na+Cu2+=Cu+2Na+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胶体:

Fe3++3H2O

Fe(OH)3↓+3H+

C.KMnO4溶液中加H2O2,紫色褪去:

2MnO4-+H2O2+6H+=2Mn2++3O2↑+4H2O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H2O 

+CO2↑

A.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

B.Fe(OH)3为胶体,不是沉淀;

C.电子得失不守恒;

D.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钠非常活泼,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Na+Cu2++2H2O=Cu(OH)2↓+2Na++H2↑,A错误;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胶体,不是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Fe(OH)3(胶体)+3H+,B错误;

KMnO4溶液中加H2O2,H2O2为还原剂,被氧化为氧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MnO4-+5H2O2+6H+=2Mn2++5O2↑+8H2O,C错误;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CO3-+H+=H2O+CO2↑;

D正确;

此题中选项B中,很容易把氢氧化铁胶体当成沉淀,错选答案;

易选答案C,只知道双氧水在反应中被氧化,而忽略了该反应方程式违背了电子守恒规律,这是此题的两个陷阱,稍不注意很容易选错答案。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3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2NA

D.密闭容器中,1 

molN2与4molH2 

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A.根据3NO2+H2O=2HNO3+NO反应计算反应转移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苯为液态;

C.甲烷和乙烯分子中均含有4个氢,因此可以计算出0.5mo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

D.N2与H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100%转化成生成物。

在3NO2+H2O=2HNO3+NO反应中,+4价氮元素变化到+5价和+2价,所以1mol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A错误;

标准状况下,苯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B错误;

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量为0.5mol,甲烷和乙烯中均含有4个氢原子,因此0.5mo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2NA,C正确;

N2与H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100%转化成生成物,因此密闭容器中,1molN2与4molH2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

D错误;

本题是对阿伏加德罗常知识的综合考察,涉及知识面广,注重基础,难度不大,做题时要注意苯的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等易错点。

12.下述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方案

V(CH4)∶V(Cl2)=1∶1

目的

较长时间看到Fe(OH)2沉淀

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在强光照条件下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A.AB.BC.CD.D

A.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因此在制备时要隔绝空气;

B.蔗糖变黑与浓硫酸脱水性有关,后浓硫酸与C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浓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甲烷会发生一系列取代反应,得到多种氯代烃和氯化氢;

D.制取乙酸乙酯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提纯乙酸乙酯,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易产生倒吸现象。

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因此用植物油覆盖在硫酸亚铁溶液上层,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可以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A正确;

蔗糖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溴水褪色说明浓硫酸与C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B正确;

甲烷和氯气会发生一系列取代反应,生成物有:

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导致的制取一氯甲烷不纯,C错误;

制取乙酸乙酯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提纯乙酸乙酯,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易产生倒吸现象,D正确;

13.某100mL的溶液中仅含有以下三种溶质:

溶质

H2SO4

HNO3

KNO3

浓度(mol/L)

6

2

1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最多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

A.8.96LB.6.72LC.4.48LD.2.24L

根据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解答,注意反应离子过量与不足的判断,确定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100mL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1×

2+0.1×

2=1.4mol,含有的硝酸根离子为:

1=0.3mol,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2NO3-+8H+=3Fe2++2NO↑+4H2O和反应Fe+2H+=Fe2++H2↑,则:

反应关系可知:

2NO3---8H+-2NO,0.3molNO3-参加反应生成NO为0.3mol,消耗氢离子为1.2mol,剩余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1.4-1.2=0.2mol;

根据2H+--H2关系可知,0.2mol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0.1mol,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3+0.1=0.4mol,标况下体积为:

0.4×

22.4=8.96L;

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当溶液中氢离子的量和硝酸根离子的量为8:

2时,金属铁全部氧化为亚铁离子,硝酸根被还原为一氧化氮;

此题进行计算时,要考虑硫酸和硝酸提供的所有氢离子的量,还要考虑硝酸钾、硝酸提供所有的硝酸根离子的量,然后根据上述分析进行解答。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甲烷的比例模型

羟基的电子式

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A.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B.甲烷的比例模型为

C.羟基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所以氯离子结构示意图

,A错误;

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甲烷的比例模型为

,B错误;

羟基中含有1个氧氢键,氧原子最外层含有7个电子,羟基的电子式为

C正确;

乙烯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结构简式CH2=CH2,D错误;

1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B.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葡萄糖、蔗糖和麦芽塘均为双糖D.由乙醇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

A.甲烷是正面体结构,根据甲烷的结构确定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是否共线;

B.分子量大于10000以上的有机物属于高分子;

C.葡萄糖属于单糖;

D.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16.Lv(中文名“鉝”,lì

)是元素周期表第116号元素。

Lv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族B.

Lv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少

C.鉝的常见化合价可能有+6、+4D.

Lv、

Lv互为同位素

结合稀有气体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可能的性质;

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关系计算中子数;

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判断三种核素间的关系。

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变化规律:

118号元素为第7周期0族元素,以此前推,116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A正确;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290-116=174,核外电子数为116,中子数多,B错误;

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族,化合价可能有+6、+4,C正确;

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Lv的三种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D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2分)

17.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测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原理。

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氧气与氨气的反应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以选用______ 

(选填序号).

A.二氧化锰 

B.碱石灰 

C.五氧化二磷

(2)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装置C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

__________。

【答案】

(1).B

(2).4H++2Cl-+MnO2

Mn2++Cl2↑+2H2O(3).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4).使密度较大的Cl2和密度较小的NH3较快地混合均匀(5).8NH3+3Cl2═6NH4Cl+N2(6).3∶2(7).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中或通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者用气囊等收集)

(1)装置A中的烧瓶内是制备氨气的装置,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是碱石灰,氨水滴入固体中溶解放热使氨气放出。

(2)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饱和食盐水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3)根据气体的密度大小结合导管的长度来考虑气体之间混合的充分程度。

(4)二氧化锰可以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

(5)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

(6)根据氯气的性质来确定尾气处理的方法。

(1)装置A中的烧瓶内是制备氨气的装置,二氧化锰与浓氨水不反应,A错误;

碱石灰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氨水滴入碱石灰溶解放热,氨气放出,B正确;

五氧化二磷溶于水生成磷酸,磷酸和一水合氨反应,不能生成氨气,C错误;

(2)装置F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

Mn2++Cl2↑+2H2O;

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等杂质气体,因此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正确答案:

4H++2Cl-+MnO2

Mn2++Cl2↑+2H2O;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氨气的密度小,氯气的密度更大,C装置的两导管左边长、右边短,这样便于两种气体充分接触而反应;

使密度较大的Cl2和密度较小的NH3较快地混合均匀。

(4)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同时生成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NH3+3Cl2═6NH4Cl+N2;

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做还原剂,氯元素由0价降低到-1价,做氧化剂,因此8molNH3有2molNH3被氧化,因此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氯气有毒,可以和碱反应,因此可以用NaOH溶液或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进行吸收;

3∶2;

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中或通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者用气囊等收集)。

18.某无色济液中,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g

③第三份逐滴滴加 

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

根据上述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

(2)实验③中NaOH溶液滴至35mL后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得液确定含Mg2+、Al3+、NH4+,且n(Mg2+)∶n(Al3+)∶n(NH4+)=___________。

(4)实验所加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5)溶液中存在一种不能确定的阳离子, 

请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原溶液中NO3-的浓度为c(NO3-)则c(NO3-)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

【答案】

(1).CO32-

(2).Al(OH)3+OH-=AlO2-+2H2O(3).1∶1∶2(4).2mol/L(5).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无色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若观察到紫色火焰,则证明存在K+,反之则无(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