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第二课时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第二课时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第二课时教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欣喜)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悲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悠闲)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感慨、旷达)
3、结合课文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1)、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
清闲之人。
(2)、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聊以自慰,有闲情雅致、旷达乐观的人。
(3)、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失落寂寞的人。
要点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都包含其中。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品味写景妙处
1、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正)(静)比喻
竹柏影—藻荇交横
(侧)(动)
月光如水:
皎洁、空明、清丽、淡雅、宁静
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
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
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
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
静动结合,如此层层设喻,别出心裁,将这清美的月光写到了极致。
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自学指导及检测三积累写月的诗句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此类最多。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
情由景生,景由情变。
人心好,景色美;
人心灰暗,景也灰暗。
景色自在人心中!
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
迁移应用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请用现代汉语描绘此句所呈现出的画面。
写作要求:
1、恰当的修饰语;
2、准确的修辞手法;
3、适时的联想与想像;
4、作者的主观感受等。
板书设计:
记叙——庭中散步
闲
写景——庭中月色
-
抒情——心中惋惜
自学检测练一
走进作者:
苏轼,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一派,他的词《》(明月几时有)、《》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
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等。
诗《题西林壁》中有“”的名句。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政治上失意的苏轼
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
历徙湖州、黄州、常州。
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礼部尚书。
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
后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直至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北返时在常州逝世。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二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要求:
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自学检测练二
1、读准字音:
相与()藻()荇()
2、读清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自学指导三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独立翻译,勾画疑难。
2、同桌互译,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3、翻译全文,落实重要词语和句子。
自学检练三
1、解释划线词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欲:
将要。
户:
门。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行:
走动。
念:
想到、考虑。
乐者:
游乐...的人。
遂:
于是,就。
相与:
一起。
步:
散步。
交横:
交叉错杂纵横。
盖:
原来是。
但:
只是,不过。
耳:
罢了。
2、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何夜无月?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整体感知:
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记叙寺庭步月
“......盖竹柏影也”描写庭中月色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月下感慨
作业: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