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957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2M技术课程论文.docx

河南理工大学

《M2M技术》课程论文

M2M的移动通信优化技术

专业班级:

物联网专业****班

学号:

*******

姓名:

***

日期:

2016年12月28日

 

2

1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何构建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为目标的泛在网络社会成为许多国家的政府、学术界以及运营企业高度关注的课题。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M2M被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欧洲M2M市场已比较成熟,产业链较完整。

在亚太地区,日本和韩国的M2M市场发展较快,在中国,各通信运营商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计划或将其推广。

M2M无线应用正生逢其时,通过无线技术将泛在网络的基础单元——将人类社会的有形物资连成网络,实现以人为本,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

随着物—物(M2M)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传感器网络承载M2M业务面临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和挑战,急需将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发挥移动通信覆盖广、可靠性高、传输延迟小等特点,形成分层移动M2M网络。

本文也对3GPP在M2M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简单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移动通信的结合,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图1所示,这种结合可以解决两个产业的诸多发展瓶颈,大大扩展两个产业的业务应用领域,带来很多新的机遇。

 

  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的结合

  2移动M2M通信系统架构

  如图2所示,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WSN网络可以灵活支持各种规模的WSN网络。

可以由WSN节点通过有限的分层汇聚构成一定规模的WSN网络后,通过具有移动终端功能的WSN网关回传到移动通信系统。

也可以由移动基站直接连接具有移动终端能力的传感器,此时这些传感器既是WSN节点,也是WSN网关。

这种结构完全不需要WSN节点之间的自组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传输延迟,支持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监控应用。

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本身如果具有传感器功能,也可以作为WSN节点和WSN网关使用,构建个域WSN网络。

    

图2与移动通信网络结合的WSN网络

 3移动M2M系统优化方向

  现有的3G,LTE移动通信系统从其最根本的设计需求上讲是解决人与人(H2H)通信,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其自身在不断地完善和演进,但由于没有针对M2M通信特点进行优化,仍难以完全适应M2M业务复杂的应用环境,无法满足海量M2M接入的需要。

因此为了适应M2M业务的需求,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3.1M2M新型终端类型的优化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类型是按照H2H终端的需求定义的,即“底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尤其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能力呈上升趋势。

具体参数包括:

  

(1)射频频带:

通常要求支持十几个频点。

  

(2)多种带宽处理能力:

如5MHz,10MHz,20MHz。

  (3)多天线处理能力:

最大支持4个天线端口的MIMO接收。

  (4)数据吞吐量能力:

最大支持100Mbit/s以上吞吐量。

  (5)缓存大小:

通常支持很大的缓存。

  (6)异频和异系统切换组合。

  M2M终端可能是很低成本、很低耗电、很低移动性的海量终端,因此M2M终端支持更少的射频频带、更小的带宽处理能力、更简单的多天线处理能力、更灵活的吞吐量能力和缓存能力、更简单的移动性、只支持PS域。

  3.2M2M功耗降低优化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电池寿命通常在2~3天,其高耗电主要是因为终端在空闲状态下需要周期性接收系统广播信道;在激活状态下需要周期性接收公共控制信道,睡眠时间短;需要支持自适应操作的大量测量、反馈、信令;需要支持切换和移动性管理的大量测量、反馈、信令。

而M2M终端可能是数据模型单一、周期性发送接收、不需切换和移动性管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更长周期的预定义接收。

  

(2)设计更长周期的DRX周期。

  (3)设计更有效的持续调度策略,最大限度简化测量、反馈和信令。

  (4)简化移动性管理,最大限度简化测量、反馈和信令。

  3.3M2M覆盖扩展优化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考虑H2H通信的典型覆盖场景,容量和覆盖的平衡点也依照典型H2H通信场景确定。

而M2M终端很可能放置在比H2H终端环境更恶劣的位置,考虑更恶劣的链路预算,因此M2M系统在覆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需要考虑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增强,如:

  

(1)通过鲁棒性更高的链路传输,获得更好的链路预算。

  

(2)采用增益更高的射频器件和天线。

  (3)采用Relay等新型网络拓扑拉近终端和基站的距离。

  3.4M2M海量容量优化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区容量是以典型的H2H终端密度来考虑的,如手机、笔记本电脑。

传统系统每个带宽大于5MHz的小区支持400个终端,终端ID数量、参考信号数量、控制信道数量较小,资源分配粒度过大,MAC,RLC和RRC层协议的处理能力不足。

  从长远看来,M2M终端的数量很可能超过H2H终端,且从成本考虑,应尽可能不挤占H2H终端的容量,因此M2M系统应具备如下能力:

  

(1)支持更大的用户数量,如200个H2H终端+400个M2M终端。

  

(2)支持更大的信道容量、终端ID数量、参考信号数量和控制信道数量,采用更精细的资源分配粒度。

  (3)扩展的MAC,RLC,RRC处理能力,同时通过简化处理过程限制复杂度。

  3.5M2M低数据率优化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最低数据率是考虑典型H2H通信的需求,如电路域话音或VoIP的数据率。

但是很多M2M终端的最小数据率比H2H终端低很多,为了保持有吸引力的资费,需要大大降低每线成本,需要降低每线占用的无线资源,在原有单位资源中容纳更多的终端并行传输。

  3.6M2M时间控制优化

  无线通信系统对时间延迟的控制,是按照H2H典型业务的用户感受要求来考虑的。

话音、实时数据等实时业务的时延要求为秒量级,非实时业务的时延要求为分钟量级。

而M2M终端的时间控制和H2H终端可能有很大不同。

某些M2M业务对时间延迟的容忍度很大,可以达到小时量级;但某些M2M业务又对延迟要求很高,可能达到毫秒量级。

因此,对M2M终端的传输可进行优先级控制,保证时间控制要求较高的终端优先传输,对时间控制要求较低的终端可以等到系统负载较低的时候再传输。

  3.7M2M低移动性优化

  移动通信系统按照H2H通信需求,均须支持切换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占用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当一部分功能。

包括小区间、频率间、系统间的测量和切换。

而很多M2M终端几乎不需要移动性,可以对移动性管理功能进行大幅简化,以降低成本和耗电。

  3.8M2M防盗/防破坏优化

  由于M2M终端经常置于无人值守的环境,因此防盗/防破坏的要求很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M2M终端应具备自动上报状态和自动位置上报的能力。

  4分层M2M资源分配和接入

  针对上述M2M需求,可提出一系列面向M2M的移动通信优化技术,本文重点讨论分层M2M资源分配和接入技术。

  M2M系统的一个特点是需要支持海量的小数据率终端的资源分配和接入,直接缩小资源分配粒度并增大终端接入数量,需要对系统的设计做很大改动,而采用分层设计可以只对系统做小幅度修改而取得相似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思想是将终端分成若干组,每个终端组采用一个终端组ID,一个终端组内部的终端再采用终端ID来进一步区分。

这种方式可以用较短的ID来实现,可以节省ID,节省寻址复杂度。

M2M资源分配需要支持小颗粒的资源分配,可能采用的方式包括:

  ●码分方案:

即将一个资源块分给多个终端,终端之间进一步采用扩频码复用,采用码复用使多个M2M终端共享一个最小资源颗粒。

这种情况下,只要将M2M终端采用的扩频码和终端ID绑定就可以。

  ●时分方案:

即将几个M2M终端分为一组,共享一个资源块,在一个资源块内的不同符号协同传输。

终端间采用“预定义分配”避免额外信令,但需要考虑如何进行信道估计。

  ●频分方案:

即仍保持频率资源分配,只是将每个用户的频带宽度减小,如将每个信道的带宽缩小到数kHz。

这种方案可以直观地实现小数据率M2M传输,将改变标准,无法保持后向兼容性。

53GPP对M2M优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3GPP并不研究所有的机器通信,只研究具有蜂窝通信模块、通过蜂窝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机器通信,称之为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

  在2009年9月份的RAN#45次会议上,3GPP决定在R10启动一个研究针对MTC应用的无线网优化的StudyItem(SI):

“RANImprovementsfor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相应成果收集在TR37.868中。

此SI的主要研究工作在RAN2进行,项目首先对MTC典型应用、业务模型和优化对象等进行研究。

经过研究,RAN2将无线网拥塞确定为首要工作重点,包括RAN网络拥塞(尤其是随机接入的拥塞问题和信令网络拥塞)。

  在2010年9月的RAN#49次全会上,在SA的推动下,RAN全会决定成立一个关于MTC的新的WI,用来解决避免大量MTC设备接入导致的核心网过载问题。

2011年3月份,RAN2完成了此WI并在RAN全会上通过。

  5.1随机接入拥塞解决方案

  在3GPP讨论中,首先统一了LTE及UMTS系统的随机接入拥塞的仿真评估。

另外,TR37.868还收录了对智能抄表类MTC应用、车队管理类MTC应用以及地震监测类MTC应用的随机接入分析。

  关于如何解决大量MTC设备同时接入引起的随机接入拥塞问题,可以通过在应用层控制MTC设备的接入时间来解决,比如:

在智能抄表类的业务中,可以通过在应用层设置不同的上报时间来避免大量智能水/电表同时触发业务上报。

在3GPP的讨论中,确认了以下几种解决随机接入拥塞的无线侧候选方案:

  

(1)资源划分方案

  大量MTC设备的同时接入会增大RACH信道的负载,以及RACH前导碰撞的概率,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终端的工作,使正常终端的碰撞概率也增加。

可以通过为MTC设备动态地分配RACH资源来解决此问题:

将一些RACH资源用于MTC,其他RACH资源用于正常终端,这样,MTC冲突概率的增加不会影响正常终端,RACH资源分配可以根据网络状态而动态调整并在系统信息中广播。

  

(2)MTC特定的随机接入回退(Backoff)方案

  在目前的LTE中,普通终端在初始接入时的回退值设为零,当初次接入没有成功,eNB会通知终端一个具体的回退时间,终端在零和此回退时间内产生一个随机值,经过此随机值的时间,终端才可以重新发起接入。

此方案的主要思想是为MTC引入一个与普通终端不同的回退方案,比如:

初始接入时即有一个非零的回退值,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