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47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西安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是对外开放,吸收融汇外国文化之长,以达到创新发展之目的。

立足于客观实际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

在传承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

有选择地汲取并与当代文化融合,而且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而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经,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顽固守旧与自我封闭。

同时,文化创新的机制需要掌握各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加工与改造,赋予文化新的内容,体现新价值。

譬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都是作者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和落实方式,文化自觉包含着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三重含义:

一是文化自我觉悟,认识文化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

二是文化自我觉醒,培育历史意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三是文化自我觉察,开展文化审美并发挖其价值,进行合乎目的性的改造。

费孝通先生指出:

“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文化反思是文化自觉的核心,在反思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的反思,才是更彻底更纯粹的文化自觉,只有意识层面上的文化自觉,才能为文化创新提供持久不断的正能量和推动力,培养起文化安全意识,树立起文化自信,阻止西方强势文化的侵略。

对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恩固然十分重要,但文化思维方式只是认识文化规律和文化价值的手段并非目的,对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的反思更重要,文化良心是对文化的道德担当与社会责任。

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毁环文物,摒弃珍贵文化遗产,直接造成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迷失,而价值的迷失又严重影响着我们在漫长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所形成的价值伦理共识,造成了道德底线的失守。

因此,培育当政者与民众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良心刻不容缓。

一个社会与民族是否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其突出标志是培育一种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健康文化观的建构,必须蕴含经验与超越、真理与价值、历史与未来的双重关切。

(摘自熊展斌《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有删改)

1.下列关下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与保护好传统文化生态,是博采众长并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

B.认知和实践文化真善美的含义是文化自觉的基本内容,并构成了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式。

C.文化自觉的核心是文化反思,但反思对象不是文化思维方式,而是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

D.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互为促进的动力,建构健康文化观,必须要有双重关切与辩证思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尼(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阐述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的内涵基础上,最后梳理出二者的正确关系。

B.第二段先阐述文化创新的基本形式。

再阐述态度与原则,最后指出文化创新的机制及价值体现。

C.在阐述文化自觉时重点论述了文化反思.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反思文化良心与文化道德的意义。

D.运用了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3.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文化反思就无从树立起文化自信,从而无从阻止西方强势文化侵略。

B.衡量一种文化的优劣,内容上是否有创新,意义上能否提高人的文化自觉是重要的标准。

C.培育历史意识会更好地传承文化及承担历史、社会责任,培育文化自觉会坚守住道德底线。

D.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文化自觉包括反思其他文明,两方面都需有开放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该(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再谈北方山水

舒国治

在荒旷处找山水,是为游赏北方山水之宜。

北境地土迢辽,行路多赖车马,不靠舟楫。

明人袁小修《游居柿录》中所记种种纵一苇之所如,随荡随泊,以舟作屋,则是“南船”之玩法了。

今人游武夷山,以小舟慢划九曲溪,抬头转脖张口盯看奇景罗列,与时更换天然屏风,可谓目不暇接之极例;

好则好矣,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

过于紧密的经验,即使绝佳,令人往往刻记不住。

逃难中一碗绿豆稀饭常更久存念中。

唐人张文成小说《游仙窟》,场景在今甘肃近青海的积石山,黄河走经。

今天游人学者会去的“炳灵寺石窟”,周围形势,当得仿佛。

只是今人多以快艇疾行于刘家峡水库,波涛激溅下抵达,这种自海上望见陡崖石刻,备感惊奇,然途程也稍便捷了些。

《游仙窟》开卷谓“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眇邈……日晚途遥,马疲人乏……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显然是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

积石山在兰州西南,往河西走廊、往丝路而去的游人,常因径奔西北而略过不去。

今日群山荒凉,却又水深岩峭,洵是千秋奇景。

山后有山,正发人无限遥想也。

在荒旷空枯上行旅,常能获得一袭渐近绝景前的隔,如张文成所谓“张骞古迹,千万里之波涛;

夏禹遗踪,二千年之磴”。

而日晚途遥,常是感怀奇景的微妙时刻。

长程跋涉,步步攀爬,到了高处,最是令人各念俱涌,甚至慷慨欲悲,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

然要有天地悠悠之感,风景应不宜过于灿丽。

最好不要“如入山阴道上”。

西安是游人多去之城,外地观光客在三五天内遍游了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及城内大小雁塔、清真寺、碑林等,不知何所收得?

其实关中山水也有可流连者。

于右任二十年代初所写诗中,多记耀县五台山(药王山、山有五台,曰端应台、起云台、升仙台、显云台、齐天台)及淳化县的方里镇等处游踪,看来是当地人眼界里的“自家山水”,或许值得一探。

于右任是陕西三原人,距西安北边一小时车程,陇海铁路通车后,主干不经,益增其幽也说不定。

更北的耀县及淳化,自然不易有外方游客。

北京西郊亦多名山,昔人好称“西山八大处”,今日不甚显名,游人只知去八达岭长城。

西山之胜,在平淡、在不远、在不高,也在攀登。

不攀登,不得感受其简淡中多致之胜。

两年前在上海福佑路古董地摊见一迭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开本摄影风景,其中一本西山风景多见奇石松,天成布列,如户外大园林,阅后颇心羡之。

当时逛得匆匆,不暇思及购买,想来可惜。

清人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一文,讲这座西郊名山,“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想来这山是不错的。

山要谐俗,中国山原本都做得到;

只是文人把它写高写清了,仙人将之修真炼异了,鹤猿将之飞绝栖灵了。

看来翠微山端的是北京好后山,骆驼祥子的远亲还能住在那儿,曹雪芹的足迹或许还留在那儿,今日老百姓仍随意爬爬,却又没有北京城内名胜随时听到的呱噪,诚是郊游的佳处。

注释:

①迍邅(zhú

nzhān)一是指处境不利,困顿;

二是指欲进不进,有如行路很艰难的样了。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所说“有一点满桌山珍海味要在一顿饭里吃完之憾”是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游赏山水美景过于繁密而目不暇接也是一种审美的缺憾。

B.文中引用的《游仙窟》开卷“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眇逸”这两句,因为这两句最能呈现张文成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

C.本文谈论北方山水,其意并不在描摹北方山水的壮美,作者旨在表达行旅中领会北方山水特点的方式以及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D.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较少运用修辞,其朴素的白话文中带有文言的韵味,简净疏隽,别有意趣。

5.文中尾段引用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的文段,有什么作用?

讲简要分析。

(5分)

6.在作者看来,如何才能领略赏味北方山水的妙处?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海音——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

张昌华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英子5岁时妈妈抱着她,与爸爸一道萍飘到北平。

爸爸英年早逝。

25年后(1948年)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3个孩子,又折回台湾。

“少小离家老大还”,一把辛酸两行泪。

六口之家蜗居在一间日式住宅的玄关处,于3个榻榻米大的地盘吃饭、办公兼睡觉。

作家的林海音,不求属“著述等身”一类。

她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统共不过300万字吧。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5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若干年后,林海音到大陆访问,在公众场合见到导演吴贻弓时说:

“我向您鞠躬,因为您使我的名字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得向您脱帽三鞠躬!

”并真的弯腰致意。

《城南旧事》跨越时代背景,跨越了政治,以委婉温馨的笔触去描写人性和人类的命运,已得到社会一致的认可。

林先生是由编辑起步而“发迹”的作家。

作家,对她来说是“业余”,编辑却是终身。

她早年在北平编《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

副刊》,继之是《文星》、《纯文学月刊》和创办纯文学出版社。

她在编辑上的建树,绝不亚于其创作。

在编“联副”10年期间,使一批台湾本土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

有人评论“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的播种者、培植者,也是一道阳光。

”此言并非过誉,确实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本土作家钟理和命运坎坷,贫病交加,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林海音编发的,她着意栽培他。

不料,钟理和突然病故。

林海音闻讯后,挥泪赶写《悼钟理和先生》,介绍其苦难的一生,发表在次日的报纸上,不期收到众多读者的悼文和捐款。

林海音不分昼夜地为钟理和编书、联系印刷厂、请人设计封面、借款印书,赶在钟理和百日祭时放在供桌上,了却心愿。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之间只有信件交往,却从未谋过面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林先生在文学上有自己的追求。

面对通俗低级、充满色情暴力的读物充斥坊间,而真正的文学园地却一片荒芜时,她坐不住了。

时已年过半百的她,与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计风险和利弊,毅然创办了《纯文学月刊》,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鸣锣开道。

那时,台湾对二三十年代作品控制出版,几近绝迹,读者见不到。

《纯文学月刊》除了发表浓厚文学味的原创作品外,还辟专栏大胆引介30年代的作家和作品,传承“五四”,弥补当代读者对现代文学脱节的不正常现象。

“那时气氛有异,我是硬着胆子找材料发排。

‘管’我们的地方,瞪眼每期都看着。

”几经坎河,她为纯文学创出了品牌。

1995年,林先生77岁,她已无力继续经营出版社了。

有人建议,把这块金字招牌转让、出售。

林海音顾虑续办者难以坚持原来风格,不一定能善终,毅然决定停业。

她把库存的80000册图书全部捐给图书馆、学校,把所有作品的版权全部归还作者。

凡库内有少量存书的,全部送作者。

有的作者过意不去,坚持要买。

她坚决不肯,“出版社结束了,不是营业,只送不卖。

”善始又善终,为纯文学出版社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林海音是个“比北平人还要北平”的老北京,她的作品也是一口京腔儿。

她深切地眷恋她的第二故乡北京。

她非但自己把纯文学出版社的全套样本书捐给北京现代文学馆,还动员其他兄弟出版社也捐,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馆馆藏。

此外,她又提议并牵头,在大陆出版《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来回奔波,乐此不疲。

林海音先生2001年11月30日仙逝。

英子走了,她的故事以及她的《城南旧事》将久远地回味在海峡两岸。

(原载《紫荆》杂志,有改动)

7.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是林海音的人生起点,也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北京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儿。

B.岁月将林海音磨练成为一位作家、编辑和出版人,她大半生都在致力于对纯文学的坚守,关闭自己的出版社也是她坚守纯文学的表现之一。

C.林海音是台德文学的播种者和培植者,文章多处称她为先生,这既表现出作者对她的敬仰之情,也表现出她在台湾文学史上重要的地位。

D.林海音把生命的大半时间都用于了编辑,所以她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是“花香不在多”,一个作家能有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鸿爪就足够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县(5分)()

A.迫于生计,年过半百的林海音还与丈大及友人创办刊物,这不仅改变厂她的生活状况,也是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鸣锣开道,这种打拼精神是极其可贵的。

B.文章详细描写了林海音对台湾本土作家钟理和的着意栽培和慷慨相助,不仅能够表现传主的精神品质,而且有力证明了传主是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

C.文中“大胆引介30年代的作家和作品”“我是硬着胆子找材料发排”等叙述,表现出林海音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性格,也从侧而暗示了台湾文学园地荒芜的原因。

D.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一例子可以看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海峡两岸隔不断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非人为力量所能阻隔的。

E.文章中引用了传主白己的一些语言,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说服力,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主题,增强作品语言感染力。

9.从这篇传记中你读出了林林海音的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说(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

高瞻敏行,有天下计。

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

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

“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

”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

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

番禺名贼洗宝彻等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

宝彻兄子曰智臣,复聚兵拒战,盎进讨,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

“若等识我耶?

”众委戈,袒而拜。

贼遂溃,擒宝彻、智臣等,遂有番禺、苍梧、硃崖地,自号总管。

或说盎曰:

“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

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南越王号。

”盎曰:

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武德五年,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

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

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谟发江淮甲卒将讨之,魏征谏曰:

“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

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

”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盎遣智戴入侍。

帝曰:

“征一言,贤于十万众。

”五年,盎来朝,宴赐甚厚。

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

贼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曰:

“矢尽,胜负可知矣。

”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

帝诏智戴还慰省,赏予不可计,奴婢至万人。

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一时清晏,得民欢心。

卒,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

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①獠:

古民族称呼,分布在今闽、粤、湘、川、云、贵等地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B.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C.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D.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射,本为主射者掌事,魏晋隋时为尚书省官员,唐初和北宋末行宰相权,宋后废。

B.辽东,指辽河以东,辽河以西称为辽西。

古代有山东、山西,指太行山以东、以西。

C.赠,文中指“追赠”,即赐予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等,有赠官、赠谥、赠典等形式。

D.柱国,原为保卫国都之官,隋唐成为一种功勋级别,其中最高等级为上柱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盎有才有为。

杨素与他讨论局势,对他刮开相看,惊讶于蛮夷中竟能有这等人才,便拜他为汉阳太守,去平定叛乱。

B.冯盎能征善战。

他曾跟从炀帝征伐辽东,且击败叛贼洗宝彻等,之后又率军讨伐罗州窦州的叛乱,战功赫赫。

C.冯盎知足谨慎。

当有人劝说其倚仗南越自立为王时,他当即表示人生已得富贵,拒绝了这样的请求。

D.冯盎善理政务。

他查阅财务账册,揭露检举隐藏的行奸作恶的人事,一时间社会安定,深得黎民的欢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

“若等识我耶?

(2)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4~15题。

黑林①

吴兆骞②

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

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

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起句看似实兀,实则气势雄浑。

“削难平”三字以比喻手法写出此处地势险要,堪称天险,也为下句蓄势铺垫。

B.黑林险峻,而“唐将”却可驻兵于此,则唐将英武可想而知。

此句追怀古人,点出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英雄建勋之场。

C.颔联紧承首联,角度不同,“形胜”言其地理形势优越,“万年”言其历史之久,“雄北极”言其雄峙于北方边境。

D.“勋名”一句写前代将领东征高丽之事。

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心中包含了无穷的感喟。

E.尾联马当年于此山川松林处攻战厮杀历历在目,而如今这却只剩偃旗息鼓的寂寂边城,此联以景语收束,含蓄深沉。

15.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意思是笔术神巧、意蕴精妙,请简要赏析神巧、精炒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空缺的部分:

(1)韩愈在其诗《早寺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早春景物清新可喜的两句是“,”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明确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入驻方向,并不蔓不枝地发展与高科技相关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及现代化生活区。

②VR体验馆内的电子墙上,刚刚还是太空邀游的壮阔画而,转眼变成了深潜海底的美丽图景,令参观者目不暇给。

③针对不同形色的补习班乱收费的怪象,市教育主智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务必维护学生的利益,对无资质的培训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④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及时地指出错误之所在,并责令改正。

教育孩子绝不能投鼠忌器,否则因迁就会让小错误酿成日后的大灾祸。

⑤无论外界情况怎样变化,面临的问题如何复杂,这位村长一直执而不化党性和原则,始终践行着将村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根本群众路线。

⑥令人惊异的是,一个来自县城的学生崭露头角,夺得了本届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而他的奋斗历程更是让在场的所有学生心生敬意。

A.①③⑤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转折点,但当前的中国能否实现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做法和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

B.由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制作的大型历史剧目《长恨歌》近日在泰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播,该剧以气势恢弘的场景赢得了现众的一致好评。

C.王教授作为该团队的领军人,通过他的精彩的报告,除了可以让评审专家深入了解技术的应用,更让听观众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

D.面对电信诈骗犯罪行为激增的现状,政府和电信各层管理部门必须联手,打击网络福彩及公众微信摇奖,切实保护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

19.仔细观察下图,能与该图意境内涵相配的诗句是哪一项(3分)()

A.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B.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D.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15个字内。

每当夜幕降临时,三叶草的三片小叶就会折迭在一起,合欢树的小羽片就成对的闭合,实际上,①。

科学家们对植物这种有趣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有的观点认为植物叶子闭合时会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有的认为是植物为了在夜间保持温度而正常生长,还有的认为这是植物为了恢复“体力”。

总而言之,植物睡眠的目的是②。

与生长在乡村的植物相比,③,部分原因是噪音及光线不断地干扰植物睡眠。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植物创造适宜的休息环境。

21.学生刘扬是个活泼热情、兴趣广泛的学生,进入高三后,随着高考的临近,压力越来越大,成绩停滞不前。

假如你是刘扬的同桌李斌,请根据你对“学习动力金字塔”图表的理解,给一直关心她的班主任卫老师或父母写一封短信,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符合规范要求,正文不超过120字。

四、写作(60分)

22.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

观察了右边的漫画。

你有什么想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