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353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支撑拆除方案拟定静态Word文件下载.docx

本工程深基坑图纸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159-200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30463m2,本工程由二层地下室、地上A座和B座两栋楼组成,地下室一层高为5.3m;

二层为4.3m,面积6927m2。

A座为9层,四-九层为办公部分,建筑面积5037.76m2;

一-三层为商业用房,层高4.8m,建筑面积2839.96m2。

B座为18层,四-十八层为公寓式办公用房,层高5.4m,建筑面积13111.07m2。

2.2、基坑内支撑概况

地下室平面形状呈不规则矩形,南北长约93m,东西宽约43m,基坑周长约264.8m,基坑开挖平面面积约3980m2。

基坑开挖深度约9.30m,局部承台、集水坑处开挖深度最大达到11.6m。

本工程场地周边情况复杂,施工场地有限。

根据周边建筑物分布以及场地施工要求,并结合地质工程条件,从经济及技术上综合考虑,工程采用型钢搅拌墙+SMW三轴加固搅拌+两道内支撑的方式。

两道内支撑垂直支护采用格构立柱桩形式,基坑外围第一、二道支撑采用冠梁、围檩进行围护支护。

冠梁截面1200×

800,围檩截面1000×

800,局部加宽1200×

800。

支撑垂直格构立柱桩底板垫层以下为直径1000钻孔灌注桩,基坑空间内采用钢格构立柱,共计47根。

支撑梁概况

名称

截面尺寸

使用部位

梁截面面积

砼强度

主撑(ZC)

600×

800

第一道支撑

0.48m2

C30早强

辅撑(FC)

600

0.36m2

800×

第二道支撑

0.64m2

C40早强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施工准备计划

技术准备方面,首先必须认真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对所拆除的构筑物结构情况都必须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在对所拆除的构筑物结构进行细致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拆除措施;

对临近建(构)筑物,根据现场情况做好各项保护措施;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拆除支撑时做好对主体梁板、竖向钢筋等产品保护措施,由于每层支撑梁与相应楼板高度相差较大(第一层支撑距-1层楼板约4.2m,第二层支撑距负基础底板约4m),在支撑梁拆除前必须在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搭设钢管脚手架平台,清理支撑梁破除的残渣采用塔吊吊运。

3.2、方案的选定

3.2.1、控制目标:

控制施工范围,确保周围建筑及设施的安全。

控制施工时间,尽量不扰民、少扰民。

控制粉尘飞石,确保人员安全。

控制施工噪声,尽可能减少噪声。

3.2.2、方案选取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现场环境复杂,而且高空作业,必须做好充分施工准备工作,全面规划,合理部署,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措施,妥善安排力量,精心组织施工,确保拆除工程按期、按质完成。

本工程拟采取静力破碎+塔吊吊运+自卸汽车外运。

3.2.3、施工组织安排

(1)按照设计图要求,配合地下室结构的施工进度划分区域,分块、逐段、逐根进行拆除。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拆除支撑梁采取从B区北向南、从A区南向北以及西向东,先拆除辅撑,人后拆除主撑的方式进行,当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达到养护期后开始拆除,同时,并有有效的换撑、托换措施。

第二道支撑拆除工期约20天,第一道支撑拆除工期约18天;

清运钢筋混凝土块工作在实施拆除的第二天即开始同步进行,对于支撑砼梁破除应计算每段砼重量,确保塔吊覆盖范围内起吊的重量。

(2)拆除时,甲方及监理部门,可进行监测,发现情况及时联系研究,以确保在安全前提下完成支撑拆除工程。

(3)每天的静力破碎时间,根据协调会上各单位负责人协商后确定,破碎前作好安民告示工作和做好警示以及控制范围工作。

(4)由于本工程地处二环线内,大型货车只能夜间出入,拆除支撑梁的都只能夜间外运,必须办理好夜间施工许可。

第四章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及方法

4.1、静力破碎

4.1.1、操作前准备

首先确定当天气温、药剂温度、拌合水温度、岩石温度、容器温度是否与产品要求相符合;

检查药剂包装是否破损。

操作前确定已准备好以下材料物品:

1、药剂;

2、洁净拌和水;

3、盛水桶、拌和盆和水瓢;

4、捅棍(水平灌装);

5、防护眼镜;

6、橡胶手套;

7、备用洁净水和毛巾。

4.1.2、设计参数:

布眼前先考虑塔吊覆盖区域起吊的重量,然后再进行布眼,为使爆破效果更强,布眼采用从支撑梁侧面打入,钻孔数量根据梁截面进行布置。

孔距与排距布置:

孔距与排距的大小与混凝土强度及布筋有直接关系,硬度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布筋密钢筋粗时,孔距与排距越小,反之则大。

4.1.3、钻孔

(1)钻孔直径与破碎效果有直接关系,钻孔过小,不利于药剂充分发挥效力;

钻孔太大,易冲孔。

本工程采用直径为50mm的钻头。

(2)钻孔内余水和余渣用高压风吹洗干净,孔口旁应干净无土石渣。

4.1.4、装药

(1)向下的眼孔,可在药剂中加入22-32%(重量比)左右的水(具体加水量由颗粒大小决定)拌成流质状态(糊状)后,迅速倒入孔内并确保药剂在孔内处于密实状态。

用药卷装填钻孔时,应逐条捅实。

粗颗粒药剂水灰比调节到0.22-0.25时静态破碎剂的流动性较好,细粉末药剂水灰比在32%左右时流动性较好,也可以不通过捅实过程。

(2)砼刚开裂后,可向裂缝中加水,支持药剂持续反应,可获得更好效果。

(3)采用多分灌装小组的方式。

每小组由主副两名灌装手组成。

取药搅拌时,主灌装手负责取药份量和搅拌,副灌装手负责药剂在搅拌过程中加水。

灌装时,主灌装手负责灌装进孔,副灌装手负责确保药剂捣实,完成后用旧麻袋覆盖孔口。

各小组采用“同步操作,少拌勤装”的方式操作。

即:

每组施工工人在每次操作循环过程中负责装孔的孔数不能过多。

每次拌药量不能超过实际能够完成的工作量。

各灌装小组在取药、加水、拌和、灌装过程中应基本保持同步,可以让每个孔内药剂的最大膨胀压基本保持同期出现,有利于砼的破碎。

(4)每次装填药剂,都要观察确定1、砼;

2、药剂;

3、拌和水的温度是不是符合要求。

灌装过程中,已经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剂(表现开始冒气和温度快速上升)不允许装入孔内。

从药剂加入拌合水到灌装结束,这个过程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

爆破示意图:

 

(钻孔布置详图)

4.2、拆除(破碎)混凝土支撑梁

A、运输

每段支撑梁拆除前,先采用托换措施,然后采用塔吊吊运上车外运,采用自卸汽车外运,由于工程地处二环线内,外运集中在夜间施工。

B、废渣清理

为确保支撑梁拆除的施工进度,支撑梁拆除的废渣计划采用人力斗车运输。

4.3、拆除要点

4.3.1、拆除前须注意的要点

(1)、拆除时应遵循先拆除辅撑,再拆除主撑,然后拆除格构柱的顺序。

另外,拆除前,需要对内支撑周边的材料进行转运,特别是较重的钢筋,以减小基坑的周边荷载。

(2)、拆除前须保证内支撑下层的结构施工完成,同时,为保证一部分基坑内力提前传递至地下室结构,在地下室挡土墙外围必须按照图纸要求设置有效的换撑,从而减轻基坑对内支撑的挤压力。

(3)、内支撑拆除前,为保护梁板须在内支撑梁拆除下方的满堂架或支撑架下铺设一层宽1.5m模板。

(5)、现场各层内支撑的拆除顺序为:

北面(西北角、东北角)→南面(东南角、西南角)→西面(由西向东)

4.4、拆除技术措施

4.4.1、托换措施

由于拆除过程中,受梁自身的重量以及塔吊起吊处吊起的重量影响,跨度较长的梁不可能一次性拆除,必须对截断后一段悬挑处梁进行托换措施,确保安全。

如图:

4.4.2、搭设操作平台

内支撑拆除施工,为便于人工布眼、切割梁内钢筋。

基坑内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脚手架搭设按照搭设规范要求进行,架梯搭设可有效的固定支撑梁,在支撑梁与支撑梁空隙处脚手架上满铺模板。

内支撑梁钢管脚手架如图:

4.4.3、梁内钢筋切除

由于静态爆破只能对砼拉裂,钢筋依然不受影响,对爆破完成后,采用风镐进行有效的清除,并且将破碎的砼渣清理由塔吊吊出。

梁内钢筋采用氧割进行,割除前应将拆除的梁进行固定,确保钢筋断开后,由于缺乏保护,造成安全隐患。

4.4.4、爆破防护

在爆破前,对爆破处进行防护,以免出现爆破产生的碎石四溅伤人。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5.1、施工劳动配置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工程量、施工难度特点,经技术论证,拟投入如下技术工种和施工人员如下表:

1、切割工3名

2、吊装工6名

3、架子工5名

4、杂工4名

5.2、内支撑拆除前的施工条件

5.2.1、在内支撑拆除前必须保证支撑梁下结构梁板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对内支撑进行拆除。

5.2.2、各种机具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氧气

10

2

乙炔

3

液压剪M-20

5

4

手持切割机

钢管Φ48×

3.5

1000

6

斗车

7

风镐

5.3、进度计划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先拆除B座部分由北向南,然后拆除A座部分由南向北,最后由基坑西向东拆除,先第二道支撑拆除,工期约20天;

再第一道支撑拆除工期约18天。

第六章基坑安全监测及安全文明施工

6.1、内支撑拆除的基坑位移监测

在拆除内支撑的同时测量员要负责做好基坑的位移变形监测,保证拆除过程中每天监测2次,并随时将监测数据报项目,如遇内支撑拆除时基坑变形过大,应立即停止拆除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6.2、下层拆除完成后格构柱的加固

为避免在拆除完第二内支撑梁后内支撑力对格构柱挤压而产生变形,引起整个支撑系统的变形,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在对内支撑拆除前须对格构柱进行加固。

方法为在内支撑角钢焊接钢板上焊上一圈10#槽钢,在槽钢下部焊接高度2.5m,角度为45度的斜撑,将斜撑与预埋在梁板上的钢板焊接至一起,如梁板已施工完成则打膨胀螺

栓将钢板固定在梁板上,将格构柱所受的横向挤压力传递至梁板上,确保格构柱变形最小化。

6.3、拆除支撑前挡土墙与型钢之间措施

待地下室底板完成后,地下外围墙与型钢之间间隙采用素砼及砂石回填详见下图:

地下室负二层顶板完成后,素砼回填前,结构外墙防水等工序必须完成。

6.4、安全文明施工

6.4.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颚带,锁紧带扣,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6.4.2、在基坑内支撑拆除施工前,须对拆除两边道路的材料进行清运,保证内支撑梁承受最小的道路荷载;

6.4.3、拆除内支撑梁时须注意个人防护,不允许站在不稳固的支撑上施工;

6.4.4、内支撑切割梁块采用塔吊吊运时,特别是在拆除第二层支撑梁时,必须要由专人指挥,严禁在吊运时将切割下来梁块碰撞第一层内支撑梁;

6.4.5、使用风镐时,防止伤手和伤别人,破除混凝土时必须站在安全可靠处;

6.4.6、在拆除内支撑梁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对基坑、拆除支撑架等进行监护,仔细观察切割梁块吊运的支撑架的位移、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采取稳固措施。

当支撑架变形较大,可能引起安全事故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上级;

6.4.7、为防止切割梁块因失稳而坠落伤人,在拆除时,须设置安全操作区,除机械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能入内;

6.4.8、机具要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严禁使用一机多用机具;

6.4.9、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6.4.10、作业前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存在隐患,合格后方可使用。

6.5、环保要求

6.5.1、本工程处于闹市区,周边环境为小区住宅、医院等建筑设施,在内支撑拆除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

6.5.2、噪声控制:

在切割梁块分部使用风镐破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噪声的排放。

不准用大锤等工具砸、敲,制造人为噪音;

特别是在夜间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噪音分贝在规定范围内(昼间<

70dB,夜间<

55dB)。

夜间不允许爆破作业,所有切除梁块夜间外运。

6.5.3、作业前对操作者进行指导,应进行严格的三级技术交底。

6.5.4、整个施工现场应达到整齐有序、干净无污染、低噪音、低扬尘、低能耗的整体效果。

第七章应急预案

7.1、应急救援组织与联络电话

现场组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7.2、应急救援职责

7.2.1、组长:

(项目经理)负责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抢险、排险、疏散、救援、救灾所需的一切人员、物资、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应急措施等的全面组织、协调、指挥工作。

7.2.2、副组长(安全员):

负责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管理人员、工人学习应急救援预案、参加应急演练。

当发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参加应急抢险、排险、疏散、救援、救灾等工作,协助组长协调分工,组长不在时,履行组长职责。

7.2.3、组员:

参与编制并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报告,马上参加应急抢险、排险、疏散、救援、救灾等工作。

施工员、质安员应落实应急措施;

材料员、设备员应组织应急材料、物资进场;

治安人员应保护事故现场,维护区域内外治安,核对现场人员及名单。

7.3、应急救援工作和报告程序

7.3.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应逐级上报,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组长向公司报告。

7.3.2、组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应急小组成员,确保应急措施的落实,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请求救助。

7.3.3、副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后维护事发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控制好局面,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和疏散。

7.3.4、组员在事故发生后,在组长、副组长的指挥下,采取救护措施,尽一切力量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7.3.5、报警人在报警时应清楚叙述如下几个万面的内容:

①报告施工现场所在地的地址;

②报告施工现场的进入方式;

③报告发生事故的类型;

④报告发生事故所处的方位(是东面或西面,临近哪一条街等);

⑤报告事故严重程度(估计面积),人员伤亡情况等。

7.4、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报警中心

110

火警

119

急救中心

120

交通事故急救

122

7.5、突发事故发生应急处理方法

7.5.1、事故发生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发生。

7.5.2、事故发生,安全管理组长应根据职责明确分工,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7.5.3、如事故涉及有关动力用电,应立即控制电源。

7.5.4、保卫、门卫、综合治理员坚守岗位,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7.5.5、指挥疏散的负责人应选择安全通道,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7.5.6、发生伤亡事故时,首先在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以减少伤亡。

7.5.7、应使用现场一切车辆运送伤员,如现场没有车辆,应请用社会上其他车辆或120急救救护车抢救伤员。

7.5.8、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有文物要马上停止作业,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或当地公安机关,不得私取。

7.6、急救技术及常备药品

一、急救技术

1、口对口人工呼吸

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顺畅。

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住鼻孔的手。

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2、口对鼻人工呼吸

伤者因牙关紧闭或外伤等原因,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只是把捏鼻改为捏口,对住鼻孔吹气,吹气量要大,时间要长。

3、胸外心脏按压

由于电机、窒息及其他原因所致心博骤停时,应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急救。

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偏左,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

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

若伤者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注:

此法不适宜用于胸骨骨折、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伴有内脏损伤、内出血、肋骨骨折等。

二、常备药品

1、外用药

品名

适应症

止血胶带

外伤出血

万花油

烧烫伤

创可贴

小创伤出血

风油精

虫咬、牙痛、关节痛

京万红软膏

清凉油

驱暑醒脑、防治虫咬

碘酊(2%)

局部消毒

棉垫、绷带

2、内服药

速效感冒胶囊

发烧、感冒

扑尔敏

抗过敏

氟哌酸

腹泻、尿道感染

果导

治便秘

复方甘草片

镇咳、祛痰

安定

失眠

碘喉片

咽炎。

扁桃体炎

心痛定

降血压、治高血压、冠心病

颠茄片

胃痉挛

阿司匹林

解毒、镇痛

多酶片

助消化

云南白药

散瘀、止痛、止血

7.7、各种应急处理措施

一、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立即切断动力电源,首先抢救伤员,观察伤员的伤害情况,如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

2、对发生休克、颅脑损伤、脊椎受伤、手足骨折、创伤性出血的伤员的处理方法与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相同。

3、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当发生重大机械事故时,必须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和组织抢救,保护现场,设置危险区域,专人监护,拍摄事故现场照片。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措施

1、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市条件的医院治疗。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

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发观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6、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上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观场止血处理措施:

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

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或其它止血药物,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

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l/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

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

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7、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7.8、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措施

7.8.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并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以免再发生损伤。

7.8.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

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7.8.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

7.8.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

7.8.5、防止伤口污染。

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

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7.8.6、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