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92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docx

脊髓震荡:

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迟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故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旋后肌综合征:

是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压,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肘管综合症:

是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较为常见。

杜加征:

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在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

肩关节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对侧肩部,或将手搭在键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还可用来判断肩关节脱位复位是否成功。

托马斯征:

病人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抬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及腰肌挛缩。

直腿抬高试验:

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托病人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如在60°范围之内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之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检查者从双侧髂前上棘处对向挤压或向后外分离骨盆,引起骨盆疼痛为阳性,见于骨盆骨折。

手指功能位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手的功能位是可以随时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25°,轻度尺偏,拇指处于对掌位,其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曲,其他手指略为分开,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半屈位远端之间关节轻微屈曲,各指的关节屈曲较为一致,手外伤后,为了防止发生关节强直,在此位置固定,可使手保持最大功能。

简述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

1、①按骨折线部位:

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

②按x线:

内收型、外展型

③按移位程度:

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2、①非手术治疗:

卧床、穿防旋鞋、皮肤牵引

②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

③预防各种卧床并发症。

临床上如何鉴别腕部和肘部尺神经损伤?

腕部尺神经损伤后,尺侧一个半指掌侧感觉障碍,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全部骨间肌和3、4蚓状肌)小鱼际肌和大鱼际的拇收肌、拇短展肌深头瘫痪。

肘部尺神经损伤后,除腕部损伤的表现外,尺侧一个半指背侧感觉障碍,尺侧腕屈肌、环小指指深屈肌瘫痪

腕管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腕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及正中神经,腕管容量减小或腕管内容物增加均可引起腕管综合征,如Col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脱位,感染或外伤致软组织水肿,腕横韧带增厚、腱鞘囊肿、脂肪瘤、黄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淀粉样变性等。

表现为:

拇、示、中指疼痛和感觉麻木,初期以指端感觉障碍为主,入睡后数小时出现麻木或烧灼感,活动后缓解。

后期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发生大鱼际萎缩,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拇指、示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

常见体征包括Tinel征阳性,Phalen试验阳性。

利用血压计在上臂加压至远端肢体静脉扩张可诱发症状出现。

简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行全椎板减压,减压要彻底,通行进行侧隐窝的松解及椎间孔扩大以彻底解除马尾及神经根的压迫。

简述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包括:

普通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食管型、混合型。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腰痛、下肢放射痛、椎旁压痛及放射痛、腱反射异常、皮肤感觉障碍、肌力减弱、脊柱侧弯、支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加强实验阳性、腰部活动受限。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开窗减压髓核摘除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2、抗菌治疗:

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整用用,体温下降后继续应用抗生素2-3周。

3、局部减压和引流,诊断明确后如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症状时必须尽早切开、钻空引流或切开减压。

4、局部固定:

早期应用牵引或石膏固定肢体于功能位,已利患肢休息,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发生。

脊柱结核的手术指证。

1、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仍有发展。

2、病灶内有较大的死骨及寒性脓肿存在

3、窦道经久不愈

4、骨质破坏严重,脊柱不稳定

5、出现脊髓和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或截瘫

6、严重后凸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晨起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侧之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

5、皮下结节

6、手、腕关节X线片有明确的骨质疏松或骨侵蚀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32)

有4条或4条以上标准可确诊。

试述骨巨细胞瘤的x线特点。

典型的x线特征为长骨干骺端偏心性、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逞肥皂泡样改变。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1、局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逐渐加重,夜间尤重。

2、可伴有局部肿块,附近关节活动受限

3、局部皮温升高,静脉怒张。

4、可伴有全身恶病质表现。

5、溶骨性骨肉瘤因侵蚀骨皮质而导致病理性骨折

影像学表现:

x线可表现为不同形态,密质骨和髓腔有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呈侵袭性发展,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射线”状态。

骨折的定义及局部表现。

骨折即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

骨折的局部表现分为两类1、骨折的特有体征:

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2、其他表现:

局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肿胀与瘀斑、功能障碍。

骨折的急救措施。

1、一般处理:

首先抢救生命,抢救休克

2、包扎伤口:

绷带压迫止血或止血带止血

3、妥善固定:

用妥善的方法将骨折的肢体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牵引,固定伤肢时防止造成压迫。

4、迅速转运:

尽快的送到最近的医院。

骨折急救的目的。

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移动而更多的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防止骨折继续移位。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及减轻肿胀。

3、便于转运。

骨折的并发症。

1、复位:

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2、固定:

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的状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2、功能锻炼:

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并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

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2、固定:

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的状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2、功能锻炼:

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并促进骨折愈合。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开放性关节创伤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关节感染和恢复关节功能,分为三度处理:

第一度:

锐器刺破关节囊,伤口较小,关节软骨和骨骼无损伤时无需切开关节,伤口行清创缝合后,在关节腔内注入抗生素,并固定伤肢。

第二度:

软组织损伤较广泛,关节软骨及骨骼部分破坏,伤口内有异物,应扩大关节囊切口,充分冲洗,彻底清创,大骨折片应复位及固定。

关节囊和韧带保留并修复。

必要时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持续灌洗引流,24小时后拆除。

第三度:

软组织损伤广泛,韧带断裂,关节软骨、骨骼严重损伤,异物存留,或合并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

彻底清创后,可开放伤口,无菌辅料湿敷,3-5天后行延期缝合,如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行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关节破坏严重关节功能无修复可能时,可行关节一期融合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疼痛,创伤后肢体呈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至晚期,感觉消失可无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伸指趾时剧烈疼痛。

3、患肢表面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若不及时处理,将发展成缺血性肌挛缩,表现为:

1、由疼痛转为无痛。

2、苍白、发绀或大理石花纹等。

3、感觉异常。

4、肌肉瘫痪。

5、无脉。

简述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的畸形姿势,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检测局部压痛明显,关节活动障碍。

x线可见桡骨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表现出典型的畸形特征,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颈突骨折。

试述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有手部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

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诊断中应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应特别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腕部有无桡动脉搏动,手的感觉及运动障碍等。

必须拍肘部正侧位x片。

血管损伤大多系挫伤和压迫后发生血管痉挛,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前臂缺血性肌肉坏死,纤维化后形成缺血性肌痉挛,导致爪形手畸形,功能障碍。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

除遵循一般的创伤处理原则外,尚应特别重视:

1、早期正确的急救处理,包括及时包扎、妥善固定。

2、早期彻底清创:

一般应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

3、正确的处理深部软组织损伤。

4、早期争取一期闭合创口

5、正确的术后处理:

术后将手固定于功能位,创面适当加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抗生素,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断肢急救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保存。

断肢的急救包括止血、包扎、保存断肢及迅速转运四个方面。

断肢保存方法:

干燥冷藏法,即用无菌或清洁辅料包扎好,放入塑料袋中后,再放在加盖容器内,外围充以冰块,但勿使断肢与冰块直接接触,以防冻伤。

不要用任何液体浸泡断肢。

急救搬运脊柱损伤应注意哪些事项。

1、用木板、门板或担架搬运。

2、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双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或担架放在伤员一侧,2-3人扶伤员驱干,使呈一整体滚动至半晌,或3人用手同时将伤员平直托起。

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

禁止搂抱或一人抬头另一人抬足的方法,防止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椎骨和脊髓损伤。

3、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有专人托扶头部,并同时沿纵轴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同转动,或由伤员自己双手托住头部,缓慢搬移。

严禁随便强行搬动头部。

躺倒板架上后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两侧加以固定。

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可分为哪良性,有何临床意义?

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骨折。

临床意义是:

1、内收型骨折pauwel角大于50°,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容易移位,常需内固定治疗。

2、外展骨折的pauwel角小于30°,属稳定型骨折,常可采用持续牵引治疗,处理不当可发生移位,转为不稳定型。

关节脱位的特征及复位成功的标志。

1特征:

畸形、关节空虚、弹性固定、功能障碍

2、复位成功的标志:

被动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复原、x线检查显示已经复位。

简述骨盆骨折的分类。

1、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

髂前上棘撕脱型骨折、髂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