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904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十五单元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限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可以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活字印刷已经普及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文化交流频繁,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D

2.(2016·

南充质检)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

“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

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B

3.(2016·

济南模拟)西方学者认为自然现象应该是统一的,如法拉第认为既然电能生磁,磁就极可能生电,沿着这一思路探索,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新的能源。

而明清时期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妨碍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

这说明妨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是(  )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依据“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可知,该学者是从文化传统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的,故选A项。

A

4.(2016·

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楹联续话》卷一: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一致的是(  )

A.《古诗四帖》B.《兰亭序》C.《贺捷表》D.《乙瑛碑》拓片

由题干中“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可知是后人对唐代草书大家“草圣”张旭书法成就的评价,《古诗四帖》是草书,故A项正确;

《兰亭序》是行书,故B项错误;

《贺捷表》是楷书,故C项错误;

《乙瑛碑》拓片是隶书,故D项错误。

5.(2016·

南昌联考)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

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

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

这种现象表明(  )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其抬高身份的一种手段,故选D项;

A项中的“阶层差异逐渐消失”表述错误;

B项中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未在题干得以描述,故排除B项,C项中的“文人画”是元明清时期出现。

6.(2016·

哈尔滨三中测试)阎立本在高祖武德九年(626)画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后来所画的《永徽朝臣图》都是描绘当时文臣谋士的大型作品。

贞观十七年(643)画的《凌烟阁功臣图》,更是继汉代麒麟阁及南宫云台画功臣像后为表彰功臣勋将而进行的重要创作。

这些作品的主要功能是(  )

A.表彰功臣勋将B.为巩固政权服务

C.描绘重大事件D.歌颂王朝的威德

题干中绘画的名称和内容,主要描绘了唐代文臣谋士及功臣勋将的事迹,其实质是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为巩固政权而服务,故选B项。

7.(2016·

杭州质检)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

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知”

A项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故正确;

B项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故错误;

C项出自李商隐的诗歌《泊秦淮》,D项出自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二首均为晚唐诗人。

8.(2016·

长春质检)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但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

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结合史实可知词的出现体现了文化的平民化,柳永的经历印证了这一变化,故A项正确;

B项不能体现题意主旨,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D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均排除。

9.(2016·

苏北四市期中考试)“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

《陆游集·

剑南诗稿》中有载: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说明宋代文学(  )

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说明“说话”(讲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下移,为广大平民所接受,反映了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

10.(2016·

南京调研)李泽厚先生认为:

“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依据信息“现实主义”“本阶级饱经沧桑”可知《红楼梦》以家族兴衰折射社会现实,故B项正确。

11.(2016·

濮阳质检)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教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

A、C项分析不全面,B项在时间上不符。

12.(2016·

浙江联考)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

此种戏剧模式(  )

A.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追求

B.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大发展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深受其苦,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渴望能够在理想中实现人生的目标,故A项正确;

“大团圆”主义往往说明人才上升的道路狭窄,故B项错误;

无论科举还是戏剧都不会直接抨击封建统治,故C项错误;

“大团圆”主义的前提是维护纲常礼教,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

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

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

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

纸赋》

材料二 下面为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

1405年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900年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94年

传入英国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567年

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586年

传入荷兰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传入美国

——摘编自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材料三 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清光绪七年(1881)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

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12分)

(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8分)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1)问第一小问,解答关键是对“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的正确理解;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问第一、二小问,须依据所学知识逐一排除;

第三小问,应从对欧洲的文化、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来思考。

第(3)问可从18世纪后欧洲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分别分析。

(1)“作契以代绳”是指用文字来替代结绳记事;

“造纸以当策”是指用纸来替代竹木简牍。

地位和作用: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错误:

“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理由:

1776年美国才建国。

作用: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3)欧洲:

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

中国:

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

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14.(2016·

武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

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

(说明:

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分)

第一小问“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

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

第二小问“论述”,注意“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示例)差异:

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

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

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

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

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