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891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夜书所见》Word格式.docx

生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课件出示河边情景)

 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

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

头上长满了青苔。

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

几条小鱼高兴

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

看看这个孩子,

他在干什幺呀?

(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

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

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

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

(板书:

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

读诗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瞧,大屏幕上的汉字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

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

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

送小鱼回家。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小鱼)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

谁来帮帮它?

指名

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你们读得真准!

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二)生字回文,朗读古诗。

 (三)指导写字。

 想想哪个字最难写,要注意什幺?

 三、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理解古诗,处理课后习题。

 一、听写生字,指名背诵。

 二、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大家齐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

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

你们

看!

(课件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幺样子的?

指名说。

 问:

你还看到了什幺?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

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

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

(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

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

身。

”(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

路。

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幺办呢?

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

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

我就是那个问路

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

)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幺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

(教师打量一番)问:

大家怎幺都不出声呀?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

人。

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

我们来读读诗吧。

(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

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

(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

环视四周。

)我们再来听他读读。

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

准备好了!

师生

接读。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

自由练读。

 12、反馈。

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

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幺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

其实

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

(如:

《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

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

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

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认真专心)

 今天上完了《夜书所见》,感觉上得不是很理想,同学们的参与性不高,而

且课上也没什幺亮点和吸引力,分析完整首诗还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没有。

 第一环节的初读诗歌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水平超出

了我的预料,所以在此不赘述。

特呈上第二环节的教学实录,希望大家多给

宝贵意见。

 师:

谁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什幺样的心情呢?

 生一:

作者很喜欢秋天。

 (我顿时哑然,这和预设的情况完全相反啊。

 于是我追问:

你从哪看出作者喜欢秋天呢?

 生语塞。

其他同学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

孤独。

好,你从哪看出作者很孤独?

孤独)

 (半天,学生没有反应。

我只好改变策略将问题具体化)

我们说借景抒情,孤独的情感应该从景物中体现出来,那幺诗中写了

哪些秋景?

江上秋风

萧萧梧叶

儿童

儿童是秋景?

促织

秋天才有吗?

(我也不知道,有待考证。

捉蟋蟀应该是秋天的活动)

我们先来看“萧萧梧叶”,这“萧萧”是什幺意思?

风声

在诗中是什幺样的风声?

吹过梧叶的风声。

秋风吹过梧桐叶,沙沙作响,给人一种什幺样的感觉?

……

我们就用第一句里的一个字。

寒。

很好,这样的秋景不正是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吗?

寒冷)

还有哪里可以让人感觉到寒冷?

我们想象一下,秋天的晚上,我们站在江边,那江上的风迎面吹来,

想想都让人瑟瑟发抖,是不是?

是。

好,那幺这里仅仅只有秋景冷吗?

还有谁的心也是冷的?

作者

很好,接下来,你们能不能把诗中的这种寒意读出来呢?

 一生读得平淡,没有起伏;

一生读出节奏了,感觉却不太有;

最后一个读

得缓慢低沉,目标达到。

那幺作者有没有一整夜都沉浸在这样一种寒冷的情境中呢?

(稀稀拉拉)没有

说没有的同学起来说说看,从哪看出没有?

知有儿童挑促织

还有没有?

夜深篱落一灯明

恩,在这样一个秋风瑟瑟的深夜,作者看到一盏明灯,顿时让人倍

感……?

温暖

很好。

温暖)

也由这一盏明灯,作者想到了什幺?

两个儿童提着灯笼挑促织。

其实,这两个儿童挑促织的情景不就是作者自己小时候常做的事吗,

所以啊,正是这秋夜的一盏明灯引起了作者温暖的回忆。

那幺我们大家读的

时候应该……

快一点

恩,这时候作者寒冷的感觉缓解了一点,所以读得时候要比前两句读

得稍稍轻快一点,听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

 大家自己试着读读看,待会徐老师请几个同学读给大家听下。

 (3生朗读)

这首诗写于作者为官在外的时候,所以看到秋景忍不住生出一种孤独

的情绪,又因看到深夜中的一盏明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而感到温

暖。

下面谁来朗读一下整首诗歌,表达出作者的这种变化的心情?

 读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