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87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doc

编写:

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

编号:

审核:

版本号:

页码/总页

批准:

生效日期:

0目的

为了让全体人员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故制定了氢化车间异常处置方案。

1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氢化车间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

2职责

2.1车间主任

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调度。

2.2班组长:

随时检查易产生危险的区域及设备,并指导现场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及

时向上级汇报;负责伤员救护,以及负责生产装置的紧急情况处理及其

它紧急事项的处理。

2.3生产操作员

生产前对设备进行检漏,交接班时对易产生危险部位进行检查。

发现有

异常现象及时解决及汇报。

3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

3.1氢化车间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

3.1.1氢气暂存区氢气瓶的泄露

3.1.2加料过程中物料因真空太大导致流速过快产生静电未及时导出。

3.1.3金属工具与其它金属碰撞产生的火花。

3.1.4制钯碳时离心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3.1.5压滤过程中,高速流动的压缩空气与钯碳接触

3.1.6动火作业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所引起的明火

3.1.7加氢过程中反应釜密封不严导致产生低闪点物料的泄露。

3.1.8氢气瓶或氢气输送管道的泄露或安全附件失灵

3.1.9工人的误操作。

3.1.10氮气置换过程中,氧气含量在氢气的爆炸低限之上。

3.2具体危险特性

3.2.1火灾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氧含量缺少时,就会导致人员窒息。

3.2.2爆炸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冲击波对人的伤害

3.2.3环境危害:

物料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

4预防措施

4.1氢气暂存区被列为一级防火防爆区域,区域内所有的用电设施全部采用防爆电器

对区域内的人的活动及物的流动均作出规定.

4.2在平时生产过程中对有易燃液体或固体转移或使用时,所有管路或设备必须用静电跨接且与接地带相连。

4.3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

4.4在离心钯碳的过程中,使用大量清水冲洗,使钯碳始终处于水的覆盖之下.

4.5在压滤过程中,控制压缩空气流速。

4.6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许可程序,杜绝违规动火。

4.7执行每批投料前检漏工作,杜绝投料后再检漏行为。

4.8坚持班前检查,定期校验,发现异常情况,禁止投料,直至异常消除。

4.9加强员工培训,杜绝误操作和危险动作。

4.10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氢化车间易燃物料的闪点及燃点

闪点(℃)

燃点(℃)

氢气

无意义

400

乙醇

12

363

氯化钯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5异常情况处置措施

5.1当发现氢化反应过程中反应釜压力突然升高

a.应立即关闭氢气进阀,并开启循环水降温,然后通知相关人员到现场处理。

b.如果压力持续上升到达爆破片临界压力时,现场主管疏散所有人员。

并通知响应中心,做好启动预案准备工作。

5.2离心机转鼓内钯碳着火

a.发现者大声喊叫通知别人时立刻停机,用大量清水喷淋。

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

b.当清水喷淋效果不好或太慢,用ABC干粉灭火器扑灭。

5.3乙醇泄露引发着火

a.发现者应大声喊叫通知别人时并迅速用ABC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

b.其它人员迅速转移着火地点附近易燃易爆或可燃物料,做好隔离。

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

c.相关人员穿戴好专用防护用品进行堵露,防止化学品泄漏范围扩大。

d.如果火情持续上升到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时,现场主管疏散闲杂人员。

只留下义务消防员在外围扑救并通知响应中心,做好启动预案准备工作。

5.4电气着火

a.发现者应该迅速切断电源,然后用ABC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

b.其它操作人员迅速转移电气附近易燃易爆或可燃物料,无法转移的要做好隔离工作

C.同时通知相关人员

5.5氢气泄露引发火灾:

a.发现者要大声呼喊同伴,并同时切断气源

b.其它人员迅速转移着火地点附近易燃易爆或可燃物料,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

c.同时用ABC干粉灭火器扑灭余火。

d.如果火情持续上升到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时,现场主管疏散闲杂人员。

只留下义务消防员在外围扑救并通知响应中心,做好启动预案准备工作。

5.6当发生较大火灾或小型火灾无法短期扑灭且周围有大量易燃易爆物料时立即通知响应中心启用Ⅱ级应急响应。

5.6.1事故发生后,发现者应立即呼叫,通知所有在场人员,然后自己或安排别人按响

警报器。

5.6.2然后立即向公司应急响应中心报告。

应急电话:

内线

外线手机:

主任:

应急管理专职人员:

6急救措施

6.1热烧伤的急救,火焰、开水、蒸汽、热液体或固体直接接触于人体引起的烧伤,都属于热烧伤。

其烧伤程度取决于作用物体的温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

热烧伤的救护方法下:

6.1.1 轻度烧伤尤其是不严重的肢体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10-20分钟,如不方便浸泡,可用湿毛巾或布单盖住在患部,然后浇冷水,如果伤口上有衣物,立即朝衣服上面浇冷水,等衣服局部温度快速下降后,再轻轻脱去衣服或用剪刀剪开脱去衣服。

最好用干净纱布或布单覆盖创面,并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6.1.2火灾引起烧伤时,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一时难以脱下来,可让伤员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

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烧伤。

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

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6.1.3重要部位烧伤后,抢救时要特别注意。

如头面部烧伤后,常极度肿胀,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容易被漏诊因而延误抢救。

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医院治疗。

6.2化学物质对人体组织有热力、腐蚀致伤作用,一般称为化学烧伤。

其烧伤程取

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常见化学烧伤的救护方法如下:

6.2.1酸类(硫酸、硝酸、盐酸、甲酸、醋酸等):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苏打水洗涤、中和,最后用净水冲洗干净。

6.2.2碱类(苛性钾、苛性钠、碳酸钾、碳酸钠、氨等):

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醋酸洗涤、中和,接着用净水冲洗,或3%硼酸溶液冷湿敷。

7注意事项

7.1平时要检查劳保用品是否完好,如防毒面具的滤毒盒是否有效;

7.2救援人员要佩戴相应的劳保用品,如佩戴防毒面具,防止因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或浓雾中毒;

7.3要查明起火物质及周围物质的性质,不得采用与性质相抵触的消防措施;

7.4救援人员要站在上风向,以免吸入浓烟中毒;

7.5发现人员受伤,应立即将受伤人员转至安全通风地带,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然后就医;

7.6灭火人员应牢记:

a.只有火较小且安全时才灭火;b.因为水是导体,不可在通电的设备上用水灭火;c.灭火时,始终要保证火势一旦失控时有安全脱离的途径;

7.7火场明火扑灭后,要先检查确认现场,只有在消除复燃的危险后才能停止灭火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