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61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届安徽理工大学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材料Word格式.docx

7

敬业奉献

于水娟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8

朱琦

体育部

9

肖婷

外国语学院

10

陈海明

土木建筑学院

11

栾振辉

机械工程学院

12

勤奋成才

方贤文

13

王大康

经济与管理学院信管12-1班

14

王宾

15

李丹妮

外国语学院英语2011-1班

16

郭靖

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12-7班

17

孝老爱亲

单叶民

土木建筑学院2012级研究生

18

姚善化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4人)

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经济与管理学院毛福安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毛福安,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13-2班学生,他是个爱笑,爱交流,爱运动的阳光大男孩。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一新生,但是当他坚持为一个身有残疾的同学忙上忙下时,他那普通的外表下闪现出了点点人性的光辉,让人觉得原来他并不普通,值得称赞。

他的事迹也让我们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其实关爱一个人真的很简单又很艰难。

简单在于你的一句问候,你的一次援手就可打动人的心扉;

艰难在于关爱并不是一时的兴起和好奇,而是长久不息的孜孜不倦。

毛福安刚认识胡子云时就了解到她情况的特殊,于是就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的大学过的稍微舒服一点,留下些美好的回忆。

于是在与行动不便的胡子云同学平日的相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她学习和生活不受到困扰。

由于有些课程所在的教室在较高楼层(五楼甚至六楼),因此毛福安同学在上一些公共课时会将胡子云提前背到北区实验楼,北区3号楼等等。

下课又将胡子云背下楼梯,其中的辛苦也许一次两次可以承受,但是一如既往的从大一开学坚持到今天却也不是一件易事,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不抛弃,不放弃,这种向日葵般的精神是值得宣扬与学习的。

当被问到当初为什么会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一个刚认识同学时,他很开朗地说道:

“看见了都不去帮一把,都不愿吃这个‘亏’,那心里能过得去嘛!

”有的时候由于背得楼层较高,体力上感觉有点跟不上,但他仍会努力保持步伐的稳定,保持一个让胡子云最舒适的姿势去背,让背后的胡子云好受点。

每一次背胡子云的经历对于毛福安来说都是一次锻炼与成长。

试想一个身体行动不便的女孩子都不顾他人的眼光坚持来读大学,那么作为健康的我们为什么不更加珍惜如今的机会与美好时光来加倍努力学习,闯出一番事业?

这是毛福安从胡子云身上学习到的宝贵的人生感悟,因此每当他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时想起这句话他就会有坚持到底的决心与勇气。

在学习上毛福安还主动联系班级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他们在学习上能帮助胡子云,同学们也很乐意帮这个忙。

在课余时间里他只要有空就会联系一些同学一齐去胡子云家看望她,陪她聊聊天,说说话。

都说笑容是世界上最温和最强大的武器,它可以击败病魔,击败心魔,击败一切颓废之事。

那么毛福安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开朗、乐观、豁达告诉胡子云身体残疾没什么害怕的,可怕的是心理的残疾会耽误人的一生,所以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并不平坦的人生。

经过一个多学期相处与了解,胡子云脸上的笑容变多了,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渐渐多了起来。

平时生活里面,如果胡子云想去哪走走,他有时间就会陪着,和胡子云妈妈一起散散步,拉拉家常。

当胡子云到图书馆完成有关计算机方面的作业,遇到问题时,只要打电话给毛福安,他就会立即放下手头上的事,去帮忙解决,然后再和同学一起将她送回住所。

这其中的付出与收获毛福安自己是明白的,帮助他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也会让自己收获快乐与满足。

毛福安坚守着当初的一份承诺,愿意“吃亏”,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来帮助其他人,他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周围的人过的更加幸福。

每当想起这些,他便会觉得一切的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学生会里,很多事情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没做过的事他也愿意去尝试,因为这样他就比别人经历的更多,就可以学到更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他还负责管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室,每天早上一大早起来,当室友还在梦乡里的时候他已背上书包,打开教室门,调试多媒体设备,保证老师能正常上课,从未出过差错。

晚自习结束以后,教室人都走了,他要留下来等所有人都走完后,负责关好所有的教室门窗,关掉所有的电源,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然后回寝室休息。

周六周日,别人在休息,他却要为学生活动来开门,为辅修的学生来开门,他牺牲了很多空余时间,从不抱怨,任劳任怨。

每天这样事在不停的重复,但他毫不厌烦,尽职尽责,把学院的事情、同学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认真对待。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样做得不偿失,会妨碍自己很多个人事情,但是他心中装的是一个大集体,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付出一些能让其他同学过的更好,能给同学们带来便利,自己也感觉到一种快乐和幸福。

我们说助人为乐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毛福安同学只不过将这一人生信念惯行至今,做的比一般人出色一点罢了。

一路帮扶,为爱感动

——化学工程学院孙方永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一个爱心帮扶,就像一团火,温暖着一个家庭,温暖着一个社区,给这个城市带来温度。

安徽理工大学就有这样一个帮扶困难老人的爱心团队,他们的先进事迹在这个城市、这所学校被广泛传扬。

一次活动,碰撞出爱心火花

2011年的冬天,当时大一的孙方永参加了学院关工委和团委组织帮扶困难老教师的活动。

那是他第一次走进侯波老师的家,令他惊奇的是只有一位老人接待他们。

随后孙方永了解到,在这个家里只有三个人,而唯一能够自由活动的仅是这位年迈的老奶奶,另外两人因身体患病瘫痪在床,而这次要看望的就是行动不便的侯老师。

在与其家人的交谈中孙方永了解到,因患有先天性遗传病造成行动不便的侯教授和其弟弟只能由其老母亲照顾每天的衣食起居,纵使家里请了一位保姆帮忙照顾,但一个家庭里两个需要照顾的病人,总会让这位本应需要别人照顾的老母亲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到这样一家人却只有近八十岁的老母亲来照顾,孙方永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当时他就主动向学院领导请缨,留下自己联系方式,心想要为这位老人、这个家庭尽可能的分忧解难。

爱心播种,从爱的接力到爱的延续

身为男孩子的他,刚开始也不知道如何给这个家庭带来帮助,只是每周末和同学一起去帮侯老师洗澡、拿药、打扫卫生,推着轮椅带侯老师出去散散步。

而侯老师也会结合他们的专业给他提供相应介绍,告诫他要好好学习,还把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与晚辈分享。

渐渐地,细心的他摸索出侯老师及家人的作息时间,每周都会坚持过去。

随着课程的繁忙,以及侯老师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视力也由原来的模糊变成了现在的彻底失明,这让孙方永感受到需要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帮助与关爱持续地注入这个家庭。

于是,他作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11-5班班长,开始普遍发动班级同学,针对侯老师的身体与家庭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看望,至今班级20余名同学参与其中。

在帮扶的过程中,孙方永了解到在这个社区还有其他需要帮扶的困难老人,于是在学院关工委的帮助下,通过走访、调查,摸清了一些困难老人的基本情况,如住址、电话、健康状况、收入情况、亲情情况、邻里关系等。

目前,已经对三位老人提供一对一的帮扶。

为将帮扶范围和团队扩大,孙方永成立了一个爱心帮扶团队,并建立“暖阳爱老团”大学生帮扶困难老人爱心公益联盟,并建立网络平台,招募志愿者。

至今,团队成员已达50余名。

该团队还正调研田家庵其他社区,建立需要帮助困难老人的信息库,帮扶更多的老人,将公益爱心之路永久延续。

荣誉面前,更加踏实做人

他们的事迹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安徽淮南电视台10月25日,以“重病教授身边来了大学生”为题进行了报道。

颍州晚报12月9日在社会版以“一次见面孙方永再也放心不下老人”为题进行了介绍。

安徽教育网、阜阳新闻网、颍上县人民政府网、颍上新闻网、猫扑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报道。

2014年寒假,他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成为春运青年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志愿计划。

在坚持公益的同时,他不忘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学校表彰,曾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新集集团奖学金、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孙方永说: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荣誉只能让我更加踏实做人、虚心学习、认真做事,争取将帮扶活动作为公益爱心之路的起点。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这力量透达人们灵魂的深处,唤起人们爱心的共振时,它就像一个磁场会吸引身边无数同学加入其中。

孙方永说:

现在团队正不断壮大,这样一对一的帮扶会一直持续下去,即使将来走向社会,公益爱心之路也将坚持下去。

理学院江向阳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江向阳,男,理学院力学系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

多年来,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的历练,使得他具有自强不息、勇挑重担、正视现实、战胜挫折的精神品质,他拥有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尽最大能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

一、尽心尽力,帮扶新生

工程力学2011级新生汪力胜同学的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了让他能尽快的适应大学环境,融入集体生活,在学校领导关心和学院领导的细致安排下,江向阳老师成为汪力胜同学的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

开学伊始,他首先在生活和心理上帮助汪力胜同学尽快过度,积极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他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找汪力胜谈心,及时了解他的状态和所遇到的困难。

在学校、学院和校友的帮助下,汪力胜同学的经济困难得以解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较快地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环境。

在学习中,江向阳老师始终保持与汪力胜同学的密切联系,同时也经常与相关授课老师沟通,以掌握其学习状况,确保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及时为他排忧解难。

作为汪力胜同学的指导教师,江向阳老师特别关心他的学习进展,提醒他大学学习要注意的几个要点,要着重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汪力胜同学适应了大学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在不干扰他基础课学习的前提下,江向阳老师经常向他介绍工程力学专业的相关培养计划与安排,提醒他在打好扎实的数理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在第二学期,江向阳老师开始在专业方面培养汪力胜同学的基本素养,经常向他讲解力学的发展历史和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讲授和他正在学习内容相关的部分,如牛顿、莱布尼斯的微积分在力学中的应用及地位,欧拉、拉格朗日等科学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等,以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此外,江向阳老师还借给汪力胜同学数理和力学基础学科课外书籍和资料,以培养他的自学能力。

在生活上,江向阳老师经常鼓励汪力胜同学积极参加集体和社会活动,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为同学、班集体服务,回报社会。

汪力胜同学在生活中保持朴素的本色,自强自立,主动承担重任,在校园中有较好的反响。

二、持之以恒,关爱老生

为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以责为重,以生为本。

江向阳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和学生交流,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到力所能及之责。

每当发现有学生经济有困难时,他总想办法帮助他们。

抱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他更多的是采用帮助学生安排家教、勤工助学岗等方式。

他每年都要为学院学生联系多份家教,而且还经常与学生和家长沟通,让学生有点收入的同时也有所提高。

自从力学专业有了毕业生,江向阳老师每年都要主动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帮助他们解决考研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每年有大量的力学专业学生都要找他请教与研究生考试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向他争取意见,江向阳老师也总是能够孜孜不倦地给以解答。

对于考研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且需要调剂的同学,他也总是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们。

每年毕业生就业,总有许多学生在选择单位存在困惑时会想到找江向阳老师帮忙,他也会花很多时间去给他们一一解答,以帮助他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多年来,江向阳老师利用自己各方面的关系,积极帮助学生找到较为满意和对口的工作,如无锡三角洲CAE辅助设计院、济南建筑设计院、中科软科技公司等单位和部门。

三、团结同事,共同进步

力学系目前有三个力学本科专业,办学年限都比较短,陆续出现很多新的专业课程。

因此,力学系的二十余名教师在承担全校工科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很多新专业课的学习、研讨和备课等工作,力学系教师以年轻老师为主,所以年轻老师必须快速成长起来,以承担力学专业蓬勃发展之重任。

江向阳老师在完成自己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着重帮助其他同事承担专业课任务,他多次带领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现在他们已经能独立承担该项任务了。

江向阳老师还着重关心他们新开课的教学情况,如《张量分析》、《结构动力学》等等。

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力学系年轻老师都能承担一门到多门专业课,大家共同进步必然推动力学专业朝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

用心从教,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每个人的内心才会真正的和谐,只有人的内心和谐,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

大爱无期帮扶助学

——后勤集团张化廷助人为乐事迹材料

张化廷,男,6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工程师,后勤集团退休职工。

他很平凡,但30年帮困助学,他的事迹却处处透着伟大;

他很普通,但数十载助人为乐,他的精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0年帮困助学彰显磅礴大爱

上世纪80年代,他刚参加工作不久,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牙牙学语的女儿,就是在这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他将参与希望工程,帮扶贫困学子当作了一项事业和义务执着的坚持至今。

30年的时间里,他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先后通过希望工程、春蕾工程等不断的向贫困学生伸出扶助之手,并且在本校也以个人的名义无偿的捐助在校贫困大学生,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送去希望。

30年来,在张化廷的心中,帮助孩子就是帮助社会和国家,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

他总是说,“战争年代大家流血牺牲,现在条件好了,不用再抛头颅洒热血,但可以做些贡献。

”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被他资助的学生人数也已经渐渐模糊,但他资助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目前,他在我校还捐助了四名大学生,每月合计资助1500元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很感慨:

“一个人捐款一年两年很常见,但是如果能坚持捐款助学30年,那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了。

30年来,张化廷坚持不懈学习实践雷锋精神,这种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条件变化而蒙尘,总是关键时刻爆发出来。

08年汶川地震,张化廷曾先后三次捐出善款,而且每次捐款数目都远远超过别人,这给大家树立了榜样。

十载传帮带铸就正能量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担当精神,张化廷才能在不同岗位描绘出同样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

90年代末,张化廷从电气学院调任后勤集团水电管理中心时,正值后勤社会化改革刚刚起步,面对利益调整格局,他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边帮助职工捋清发展思路,一边利用自己专业特长,帮助职工强化知识技能,并指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即使是现在,后勤水电管理中心仍是后勤临时工最少、战斗力最强的科室之一。

现任水电管理中心负责人回顾说:

“没有张主任当时的帮扶带领,就没有中心的现在,张主任奠定了中心积极奉献和扎实工作的根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如今已经退休的张化廷仍然没有闲在家里,而是受聘淮南菲利普斯采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同时,他还在不断的号召身边的人散播爱心的火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份爱的温暖。

受张化廷的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希望工程,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就这样,张化廷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最好的诠释,展现了后勤人的精神品格和道德力量,谱写了后勤人服务发展、回馈社会的华彩乐章。

 

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1人)

面对持刀歹徒,奋不顾身勇救男童

——化学工程学院韦炀见义勇为事迹材料

2012年7月18日,对于就读于安徽理工大学19岁的韦炀来说本来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日子。

一边帮助母亲打理小店生意,一边温习功课。

当傍晚的余晖笼罩在舒城桃溪这个普通的小镇的时候,韦炀也和平常一样端起饭碗准备吃晚饭。

外面街道上人们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在翩翩起舞,小镇的一切显得安宁而闲适........

“十字街有人在杀人啦!

”母亲一边惊呼着,一边气喘吁吁的冲进来。

什么?

这在小镇可是从没有过的恐怖事情呀,韦炀顾不得多想,撂下饭碗,冲出家门,跨上自行车,飞一般地向十字街冲去。

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一名歹徒一手挥舞着匕首,一手抓住一个小孩,狂呼乱叫,小孩已经浑身是血,附近一家餐馆的老板和一名师傅虽在周旋施救,但是显然无力靠近,“有刀!

有刀!

”群众惊呼着,情况万分危急!

面对歹徒的凶残和无辜无助的孩子,年轻的韦炀义愤填膺,热血沸腾,他扔下车子,一个箭步便冲上前去!

躲过歹徒的刀锋照准其头部就是一拳,歹徒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拳给打蒙了,向后顿了一下,说时迟那时快,韦炀顺势扑过去抓住孩子,死掰歹徒的手指与歹徒抢夺,歹徒没有彻底松手还死死抓住孩子的衣服不放,韦炀迅速出腿踢中歹徒,扯碎孩子的衣服,孩子终于脱离魔掌。

韦炀顺手抱起孩子向医院方向跑去。

值得一提的是,也还算是个孩子的韦炀这时候表现出无比的冷静,他开始是竖抱着孩子,可能是他怕孩子失血过多,在那样的紧急情况下,他边跑边改用双手横托孩子,还一面踢掉脚上的拖鞋摆脱穷追不舍的歹徒,一面向四周大喊:

“都回家把门关了,他有刀!

”医院离现场有300来米,韦炀抱着孩子,光着脚在前面狂奔,歹徒紧追着、叫嚣着。

在一个巷口,歹徒又疯狂的把刀子刺向了两个散步的老者,而此时浑身是血的韦炀已经把孩子送进了医院。

“快抢救他失血太多!

快打120......”他急切地呼叫着,一面不时地对外张望,防止歹徒冲进,并劝告群众赶快疏散,歹徒有刀。

当民警和救护车赶来的时候,韦炀并没有走开,而是主动疏散围观群众,以利于救护伤员和抓捕歹徒。

到夜里10点多钟他还来不及换下血衣,在民警的要求下去派出所协助了解案情。

等一切忙完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

带着对受伤男孩的无限牵挂,他默默的回家了。

又一个黎明到来了,小镇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歹徒被制服了。

这起恶性的伤害事件造成了2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受伤男孩终因失血过多,第二天不治身亡,对此韦炀同学深感痛心。

但是当人们回忆那惊心的一幕时,无不对韦炀同学面对利刃的冷静和勇敢的义举称赞不已。

小男孩的爷爷在无比悲痛之余也一再说,“等把孙子的丧事办完了,一定去看看这位大学生!

”是呀,如果没有韦炀以及在场的部分群众的见义勇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还会做出什么更残忍的严重后果,是韦炀以及这些见义勇为的人们冒着生命的危险维护了社会的正义和稳定!

韦炀出生在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

生活中的他,热爱学习、乐于助人、勇于担当,善于主持正义,热心公益事业。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一直品学兼优,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他都是班级干部,先后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校先进个人、全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和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面对社会的赞誉,他说:

“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以后仍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是需要很多像韦炀这样的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的。

在这个年仅19岁的大学生身上我们领略到青春的风采,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人性的光辉!

让我们真诚的呼唤千万个韦炀站出来,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1人)

诚实守信乃立身之本

—理学院高娟诚实守信事迹材料

高娟,女,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理学院物理系教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2》、《原子物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十几年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诚实低调做人,高效大气做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树立了诚实守信、有诺必践的良好工作形象。

什么是诚信?

顾名思义,诚实守信。

诚信,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

而时至今日,我们为何又重提诚信?

是的,这是因为有许多的事令人骇然:

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化肥、假文凭、假职称、假名子……不胜枚举。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

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

诚信,公司才能聘用你;

诚信,银行才能借钱给你;

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诚信,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

诚信无处不在,无处不需。

我们追求诚信,渴望诚信,我们希望诚信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规范,面对现实,我想还应该用法律来维护人类的这种美德,将一个人的信用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档案记录,随时随地调用,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不诚信寸步难行,不诚信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试想,谁还会弃诚信于不顾呢?

十几年来,我一直用诚信来面对每一个同事、每一个学生、尽心竭力为学生、为同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所在的院系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

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迹中却透着点点感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认为,对教学工作最大的诚信莫过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课前认真备课,教学过程中仔细讲授,用自己的热情和心血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坚实的教学能力,是学生信任的源泉。

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觉得学生们厌学、不听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对自己失去信任,要取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初为人师,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我总是进行二次备课,二次讲课,不厌其烦地主动找领导同事听课、评课,请学生听课,这样处理方式使我获得了一定的肯定,更主要的是,我的业务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快就在教研室内成为了教学骨干,无论是实际教学还是理论都走在前沿。

我把“信赖,往往能创造更美好的意境!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同事、学生做最为诚实信守的朋友,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我的付出也得到了授课学生们的一致肯定,被学生们称赞为“最可信赖的好老师”。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处处积极主动,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

答应同事的事情都努力做到,看到谁需要帮忙,就主动去帮忙。

工作时与同事诚信交往,做到了“四个互相四个不”,即:

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怀疑,互相尊重不刁难,互相配合不推诿。

正是因为高度地彼此信任,我和教研室同事之间的关系总是非常融洽,工作十分默契,合作起来时那么愉快。

在生活中,我也是个热心肠的人。

尽管我长期从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但我和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也是非常多的。

有的学生想了解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情况,我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有的学生在生活上出现了暂时的困难,我也会积极的想办法帮他们渡过难关。

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了问题,都喜欢打电话和我沟通,每每同学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总是点头承诺“请你放心,我会尽我的能力帮助你”,当每个小承诺得以实现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多年来,我积极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我于2010年加入家庭所在社区的志愿者组织。

在自愿者的活动中,我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义务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等捐款捐物,到他们的家中去,帮他们做家务,陪他们聊天,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难题。

我相信,一个诚信的人也一定应该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十多年下来,在教育事业上,我始终坚持以一颗诚信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