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47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除法 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课时买文具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

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

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

(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

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

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

(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

鼓励算法多样化。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

“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

怎样商?

(由学生自己小结)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3)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四、最后小结。

板书:

五除法

买文具

第二课时买文具

(二)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

30=130÷

13=342÷

40=600÷

20=

想一想:

“600÷

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

()<22050×

()<8540×

()<140

60×

()<30660×

()<20080×

()<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第三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

(一)

路程、时间与速度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主题图。

谈话法;

情境教学法。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

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

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

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

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

(二)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

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本。

第五课时参观苗圃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一、情境导入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解决问题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个信息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作用?

作用是什么?

缺少这个信息能不能计算?

3、你能列出算式吗?

4、能估计一下答案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估计这些答案有什么作用吗?

5、用除法竖式你会吗?

A、先自己试一试。

B、如果遇到困难你有二种求助方式:

①求助课本②求助小组伙伴。

C、小组交流你的成果。

D、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

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

试商的时候,把22当作20来试,把154看作是150,

20×

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6、请你来给园艺师帮帮忙:

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还剩下几盆花?

独立解决。

说说你的算法和想法。

你会验算吗?

三、趣味练习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

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

(一颗星)

70÷

31=381÷

54=272÷

28=89÷

22=

2、最大能填几?

(二颗星)

38×

()<

24342×

213

61×

44159×

481

3、森林医生(三颗星)P64页第四题。

【参考教案】参观苗圃

(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62—63参观苗圃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参观苗圃”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69÷

20850÷

40420÷

60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

2、口答:

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640×

260

18460×

195

3、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而是任意两位数,又该怎么样计算呢?

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参观苗圃)

二、探索新知

㈠解决问题一

1、出示“参观苗圃”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根据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求“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式:

154÷

22=

怎么样计算出结果呢?

2、自主探索算法。

引导学生估计这个算式的结果,并集体交流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有:

⑴因为22×

10=220所以不到10盆;

⑵因为22×

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⑶因为140÷

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

刚才大家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那我们现在要用竖式计算出结果,你们会吗?

(会)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可以和同桌一起完成。

教师巡视,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

指名汇报计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把除数22看作20,把被除数154看作150进行试商的方法。

㈡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

(2)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还剩几盆花?

指名列出算式:

120÷

18=

谁能估计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呢?

(让学生先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

)指名回答估算的过程及想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⑴因为18×

5=90所以比5个图案要多;

⑵因为18×

6=108所以可能是6个;

⑶因为120÷

20=6所以可能是6个。

2、师:

请同学们自己用竖式来计算一下120÷

18的得数,验证谁估计的最准确。

(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与同桌交流比较,看谁估计的最接近准确数。

指名汇报竖式计算的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把除数18看作10试商不方便,而把除数18看作20试商就会更准确。

3、交流验算的方法。

你怎么知道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

通过验算就知道)你会验算吗?

先让学生独立验算,然后集体交流。

㈢归纳算法

让学生对比两个问题的计算过程,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该怎么样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

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完成P63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全班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试商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应该怎么样试商?

试商时应该注意什么?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六课时秋游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改商”的方法。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

(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

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

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

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

积大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会大呢?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

积小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

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第七课时练习六

(一)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同重点。

小黑板。

练习法。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

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8页“填一填”。

2、完成68页第二题。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33÷

37328÷

42372÷

45395÷

56294÷

29765÷

74

3、完成68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

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

估一估,算一算。

三、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

四、学生完成作业。

第八课时练习六

(二)

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练习法。

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完成69页第五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69页第七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

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

3、完成69页第八题。

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习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的部分习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69页第6题。

第九课时国家体育场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的大数,并在班上汇报。

2、学生体会较大的数的实际意义。

3、出示课件:

问:

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

电脑出示北京申奥的资料。

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小组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

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

20万平方米呢?

(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全班交流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

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

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

10万人呢?

4、小组讨论

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

(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2、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

3、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

四、小结与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参考教案】国家体育场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幻灯片。

联系实际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数据,而且有的数据还很大,那么,你能真正体会到大数的实际意义吗?

二、玩中学

1.引导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数据信息。

如教室面积的大小,课桌面积的大小及学校操场跑道的长短等。

2.小组活动1。

A.组织学生讨;

论如何描述1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的大小。

B.统计学校的学生数,明确“一万”“十万”的大小。

C.对于10万人,20万平方米,小组内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进行描述吗?

全班交流。

3.说一说。

介绍日常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以亿为单位的数。

4.小组活动2。

A.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要多长时间?

B.1万字的书占多少页?

1亿字的书大约有多厚?

C.估计自己1步的长度。

D.估计一亿粒大米的有多重。

“亿”的大小,巩固建立的表象。

三、学中做

出示一组收集到的数据。

1.海洋里各种鱼虾的种类超过15亿种,每年我们从海洋里捕捞约1亿吨鱼虾。

2.我国冰川和永久性积雪的覆盖面积约7亿平方千米。

体会15亿、1亿、7亿的多少,同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做中得

回家后收集一些较大数的相关信息,与同学交流,谈感受。

第十课时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

1、经历探索的过程。

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