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185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中级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财务管理资料13页Word文档格式.docx

  

(1)财务预测与计划。

  销售百分比法:

假定资产、负债与销售收入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根据预计销售收入和相应的百分比测算各类资产及总资产、各类负债及总负债,然后确定筹资计划的一种财务预测和计划方法。

  

(2)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决策按决策内容可以分为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

  

(二)财务预算与控制

  1.财务预算

  它是财务战略的具体化,是财务计划的分解和落实。

财务预算的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

  

(1)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按出发点的特征不同:

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

  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法,是以基期水平为基础,分析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基期项目及数额,编制相关预算的方法。

  缺点:

当预算期的情况发生变化时,预算数额会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不准确,不利于调动各部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零基预算法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主要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和可能情况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综合平衡编制费用预算。

  优点:

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制约,能够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

编制工作量大。

  

(2)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按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

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两大类。

  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可实现的某一固定的业务量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固定预算方法存在适应性差和可比性差的缺点,一般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生产产品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也可用于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系列预算方法。

  与按特定业务量水平编制的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

其二,弹性预算是按成本性态分类列示的,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一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以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3)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按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

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两类。

  定期预算法是以固定不变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间编制预算的方法。

采用定期预算法编制预算,保证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在时期上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

但不利于前后各个期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

  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是在上期预算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采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按照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混合滚动。

  2.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的过程。

  财务控制实施的步骤:

  ①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责任。

②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

③分析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考核、奖惩。

  财务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

  财务控制要实施全过程控制:

①事前控制。

②事中控制。

③事后控制。

  (三)财务分析与考核

  

(1)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内容:

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成长能力分析及综合分析。

  财务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综合分析等。

  

(2)财务考核。

  财务考核的形式:

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完成百分比考核,也可以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三、财务管理的目标与社会责任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观点

内容及特点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利润越多说明企业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优点: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实务中它容易被人理解,操作性也很强。

缺点:

没有考虑到利润的取得时间,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没能有效地考虑取得利润所承担的风险问题。

没有考虑投入产出的关系。

以每股收益(权益资本净利率)最大化为目标

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

缺点:

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

考虑了风险因素,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上市公司股价比较容易量化,从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股票价格会受到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即受到收益发生时间的影响,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适用范围窄,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债权人、经营者、员工,甚至社会的利益;

随着产权的交易,股东凭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侵犯其他利益主体的行为时有发生,使得各主体利益不平衡;

股票价格是衡量股东财富的重要标准,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更能体现企业主体的特征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较股东财富最大化更为合理。

考虑了报酬实现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把各方的利益纳入到企业价值这个指标中,兼顾到企业关系各方的利益。

  

(二)财务管理的社会责任

  

(1)企业对合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安全生产、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福利;

尊重工人利益、人格和习俗;

设计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友善对待供应商等。

  

(2)企业对非合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环保;

产品安全;

市场营销;

对社区活动的态度。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筹资管理

投资管理

营运资本管理

利润分配管理

  一、筹资管理

  

(一)筹资渠道

  

(1)国家投入资本:

国有企业自有资本的主要来源;

(2)银行信贷资本;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

(4)其他法人资本;

(5)民间自然人资本;

(6)企业自留资本;

(7)国外及我国港澳台资本。

  

(二)筹资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非股份制企业的基本筹资方式。

  

(2)发行股票。

股份制公司筹集股权资本的基本方式,分为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

公司上市后可通过配股和增发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

筹措的资金可永久使用;

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筹资风险小。

资本成本高;

发行费用高;

没有抵税作用;

容易分散公司控制权,稀释每股收益。

  (3)发行债券。

资本成本低;

筹资对象广、市场大、便于调整资本结构;

保障股东控制权。

资本成本硬约束;

筹资风险大;

限制条件多。

  (4)银行借款。

筹资速度快;

成本低;

方式灵活等。

风险高;

限制条件多;

筹资数额有限。

  (5)商业信用。

这种方式适合各类企业,它形成于商品交易过程中,是企业的自然性融资。

  (6)租赁筹资。

各类企业都可以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债权资本。

租赁筹资方式快捷灵活;

到期还本负担轻(到期不用归还大量本金);

具有节税作用。

但资本成本高于银行贷款方式。

  (7)利用留存收益。

利用留存收益是企业取得自有资金的重要方式。

  (8)发行短期融资券。

是企业获得短期债权资本的筹资方式。

成本低,数量大,但有较严格的限制。

  (9)其他金融工具。

  第一,可转换债券:

一定期限内可以按照约定将其转换成公司普通股股票的债券。

  具有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

可转债的利率一般较普通债券利率低,给筹资者和投资者较大选择空间,适宜在公司经营或股市低迷时发行。

  第二,认股权证:

在指定的时期内以约定的执行价格(通常高于认股权证发行时的市价)购买普通股的期权凭证。

  第三,分离交易可转债:

附认股权证公司债的范围。

不设赎回条款。

  筹资活动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规模适度原则、适时性原则、结构合理原则等。

  二、投资管理

  投资决策在财务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投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长期股权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定义: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

厂房的新建、扩建、改建;

机器设备的购进及更新。

  1.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1)投资数额大,发生次数少。

  

(2)回收时间长。

  (3)变现能力差。

  2.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

  

(1)确定投资决策目标:

整个决策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投资项目评价:

对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价的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涵报酬率等。

  (3)投资项目决策。

  (4)投资项目实施与控制。

  

(二)股权投资管理

企业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的行为。

股权投资是对外投资的一种。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四类:

  

(1)控制:

企业有权确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2)共同控制:

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3)重大影响:

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权力,但不能控制。

  (4)无重大影响:

对一个企业不具有控制和共同控制权,也不具备重大影响。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

  

(1)成本法。

  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

  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三、营运资本管理

  企业的资产: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

  流动资产:

可以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运用或变为现金的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及存货等。

  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即为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是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用的流动资产净额。

  

(一)现金及有价证券管理

  1.现金: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国家对现金管理有明确规定:

  

(1)现金的使用范围;

(2)库存的现金一般以3~5天的零星开支为限;

(3)不得坐支现金;

(4)不得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5)不能套用银行信用;

(6)不得保存账外公款,不能把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2.有价证券:

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变现能力强,随时可以变换成现金。

  

(二)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

企业由于对外销售其产品、材料、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该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2.应收账款是在赊销或推迟劳务收款中产生,赊销或推迟劳务收款能够增加销售或营业量,减少产品库存和资金占用。

  3.应收账款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

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

  其一,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

  其二,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

  其三,客户的资信程度,取决于5C(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

  

(2)信用条件:

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率等。

信用条件的表示方式是“3/10,2/20,n/45”,其含义是:

如果客户在开出发票的10天付款,享受3%的折扣;

如果在开出发票的第11天到20天内付款,享受2%的折扣;

如果客户放弃现金折扣,全部款项必须在45天内付清。

信用期限的长短、现金折扣率的高低反映着企业信用政策的松紧或促销力度的大小。

  (3)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亦称收账方针,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

一般来说,款项收回的可能性随拖欠时间的延长而变小。

  (三)存货管理

  1.存货: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

  2.存货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1)订购批量或生产批量

  

(2)订货点或再生产点

  3.有效的存货管理模式:

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式、物料需求计划(MRP)模式、准时制(JIT)模式、供应商管理存货(VMI)模式。

  四、利润分配管理

  

(一)利润分配的顺序

  1.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公司制企业的法定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的比例提取,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公积金。

  

(2)提取任意公积金:

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二)利润分配的方式

形式

定义

优缺点

现金股利

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的股利,即派现

现金较多时,有利于改善长短期资金结构,利于股东取得现金收入和增强投资能力。

现金短缺时,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从而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股票股利

企业以股票形式发放的股利,即送股

可以避免支付现金,当企业现金紧缺时,发放股票股利可起到稳定股利和维护市场形象的作用。

可以避免发放现金股利后再筹集资本所发生的筹资费用;

股票股利可增加企业股票的发行量和流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第三节 成本费用控制

成本费用控制

成本费用项目

成本费用控制方法

  一、成本费用项目

  成本费用:

企业为取得预期收益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它是衡量企业内部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其直接决定公司的盈利水平。

按经济用途

生产费用

(1)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直接人工费用

(3)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1)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按成本形态

固定成本

不受业务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变动成本

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混合成本

(1)半变动式成本;

(2)阶梯式成本(半固定式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成本

  二、成本费用控制方法

  成本费用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既定的成本费用目标,对构成成本费用的诸要素进行规划、限制和调解,及时纠正偏差,控制成本费用超支,把实际耗费控制在成本费用计划范围内。

  

(一)标准成本控制法

  

(1)确定标准成本:

类别

概念

标准成本

在有效经营条件下能达到的目标成本。

主要用于控制成本开支,衡量实际工作效率。

理想标准成本

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

效率良好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一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二)责任成本控制法

  1.定义:

将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明确责任成本,并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关系,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2.责任中心:

企业内部具有一定权力并承担相应工作责任的部门或管理层次,可分为成本中心(责任中心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三)作业成本法

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分析和管理,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分析作业、改进作业,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新型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它将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2.作业:

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作业贯穿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产品的发运销售。

  3.成本动因:

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包括资源动因(作业量与耗费间的关系)和作业动因(产量与作业成本间的关系)。

  4.作业成本法特点:

  

(1)成本计算过程概括为:

资源→作业→产品。

  

(2)成本分配强调可追溯性:

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主要使用前两者。

  (3)成本追溯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作业动因。

  (四)目标成本控制法

以市场导向、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方法。

  2.特点:

  

(1)全过程:

从供应链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的一切活动;

  

(2)全方位:

从生产过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质量控制、企业战略、员工培训、财务监督等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以及企业竞争环境评估、内外部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等;

  (3)全人员:

从高层经理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基层服务人员、一线生产员工。

第四节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概述

主要财务报表

财务比率分析

一、财务分析概述

  四个方面:

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

  财务报表关系人:

  

(1)投资人:

分析企业盈利及成长潜力,决定是否投资或撤出投资;

  

(2)债权人:

分析偿债能力,及贷款风险,从而决定是否提供贷款;

  (3)经理人:

找到问题所在,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4)政府:

了解企业纳税情况,了解国家经济状况;

  (5)中介机构:

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从而为其他报表使用人提供咨询。

  二、主要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情况的记分牌,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财务报表。

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包括: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

  

(1)定义: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主要会计报表之一。

资产负债表表明企业某一时点静态的财务状况。

  

(2)依据: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来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的相互关系。

  (3)组成:

表的左边为“资产项”,按资产变现能力大小排序;

表的右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按偿还的先后顺序排列。

  

(二)损益表

也称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是一张动态会计表。

  

(2)编制依据:

依据收入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把一定会计期的营业收入与同一期间的营业费用(成本)相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期间的净收益或净损失。

  (3)作用:

主要为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

  (三)现金流量表

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属于动态的会计报表。

  

(2)现金等价物的四个条件:

①期限短;

②流动性强;

③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

④价值变动风险很小。

①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

②评价企业偿还债务、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谨慎判断企业财务状况;

③分析净收益与现金流量间的差异,解释差异产生原因;

④通过对现金投资与融资、非现金投资与融资的分析,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三、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

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及发展能力。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运用该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流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流动资产保证程度越强,但这并不等于说企业已有足够的现金或存款用来偿还债务。

  第二,从短期债权人的角度来看,自然希望该比率越高越好,但从企业角度来看,过高的比率通常意味着企业闲置现金的持有量多,必然会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

  第三,该比率是否合理,不同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

  第四,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当剔除一些虚假因素的影响。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后的余额。

通常简化处理为流动资产减存货。

  西方企业传统经验认为,该指标为1时是安全标准。

该比率小于1,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

若大于1,尽管企业的债务偿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