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742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系山西导游词之晋商文化游Word格式.docx

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使得这座城市至今弥漫唐风晋韵。

太原于公元前497年建城,因为古城地处晋水之北,中国人向来称“水北为阳”而名“晋阳”。

晋阳在秦称“太原”,在汉叫“并州”。

“太原”是高大平缓的平原的意思。

“并州”之名,则源于太原“地在两谷之间”,就是太行、吕梁山脉之间。

两山平行谓之“并”,太原简称“并”即由此而来。

“晋”字的来历,与地理风俗关系很大。

从象形角度看,古体“晋”字,特象一个插着弓箭的箭袋。

说明远古时期,生活在这块高大平缓之地上的人们,习武尚箭之风很盛(见《彀梁传》),他们也就很自然地把这方黄土叫“晋”。

境内的河水叫“晋水”,晋水北边的城市,就叫“晋阳”了。

晋阳古城遗址就在晋源区的古城营村附近,至今还有数段城墙遗址和三座小城遗址存在。

这座古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的雄藩巨镇。

尤其隋末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灭隋兴唐得天下。

五代十国,太原更是先后涌现出后唐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所谓的“皇帝”,加之太原西、北有系舟山(又称“龙首山”)、天龙山、龙山,所以才有了太原是座“龙城”,并且会出“真龙天子”的说法。

正因为太原有“龙城”的称谓及其历史影象,也正因为藩镇跋扈、封建割据的局面多次出现在太原,更因为赵宋皇帝生怕京城之外出现其同类,晋阳古城在宋初遭到了一次灭顶之灾。

公元979年即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夺取晋阳,下令火烧水淹了这座城周21公里长的都市,还把它由府级降到州级,移治榆次,另置平晋县,才放心地返回了东京汴梁。

可是他没有想到,晋阳古城之毁,从此使得中原失去一大屏障(参阅:

丛书1《太原史话》)。

晋阳古城虽然因为备战而始、兵燹(xiǎn)而终,但其所在地域的战略地位从未改变。

出于抵御契丹辽国的需要,晋阳被毁3年之后,宋太宗下令在晋阳故城东北15公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今天的太原市中心区,由大将潘美主持修建了规模较小的宋太原城(简介“丁字街钉龙脉”城建现象、涵义)。

经历金攻宋、元灭金多次大战的破坏后,宋太原城在明朝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晋王后,迎来它的第1次扩建。

当时的太原夯土城墙外包城砖,周长12公里,高12米,开有八门,气势磅礴,巍峨壮观,时称“锦绣太原城。

现在的太原,辖6区1市4县,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424万,在全国的经济建设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

世界产量最大的特种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就在太原。

(滨河东路)前面的祥云桥,就像一支高擎的火炬。

我们现在行驶在汾河东岸的这条路叫“滨河东路”。

沿路北行,您会处处感受到太原的巨变。

祥云桥的得名,恰因大桥开工之日,适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在太原传递。

奥运火炬的传递,同时点燃了太原城南新区建设的万家灯火。

新建成的长风文化商务区,已成为太原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路西这条河流就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

《汾河流水哗啦啦》这首歌,唱得就是这条河。

汾河全长716公里,从北向南,几乎贯穿山西全省。

山西有许多地名都与汾河有关,比如:

汾阳、汾西、临汾、襄汾……就连山西最有名的酒也叫“汾酒”。

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将太原市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我们习惯称“河东”、“河西”。

太原市的河东是政治、经济、商业的主要活动中心,河西则以工业区和文化商贸会展区为主。

汾河两岸,现有10座公路桥梁,交通十分方便。

前面就是被誉为“月亮桥”的南中环桥。

茫茫夜色之中,彩灯辉映大桥,彷佛一弯新月,好像正从波光粼粼的河面升起。

如果从桥两端看,大桥又如一只将要展翅高飞的大雁。

这一座跻汾桥被誉为“摇篮桥”,是太原市首座步行景观桥,直抵长风文化商务区。

每逢夜幕降临、华灯初放,跻汾桥通体透明璀璨,为并州夜景增添一处“银虹丽影”,更与长风文化商务区的五彩华灯一起,在汾河两岸高楼大厦的众多灯光交相辉映下,不停地变换着被誉为“长风文化岛”的美丽夜景……

在这一座象征展示山西和太原文化内涵的“岛”上,汇聚着如“飞碟”、似“玉璧”般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象征三晋文化艺术、尽显“山西之门”开放包容气度的山西大剧院;

体现科技理念、外形好像巨大手风琴的山西科技馆;

犹如岩石、又仿佛层层书卷的山西省图书馆;

颇具“灯笼”造型、俗称“五个桶”的太原市博物馆;

灵感来自梯田地貌、极富张力的太原美术馆。

这6大地标性、文化性建筑,与文化岛内的生态路网、内河小桥、绿地、喷泉、雕塑、叠水等,以及汾河公园、山西奥体中心,汾河上的跻汾桥、南中环桥、祥云桥、长风桥等一起,形成了一处国际性公众文化大舞台,又环抱成一个市民休憩、游玩的城市公园,获得了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公室联合颁发的2010亚洲都市文化奖。

这一座长风大桥长570米,中间的绿化带宽3米,堪称一座“绿桥”。

大桥东西的长风大街,与龙城大街一样,贯通太原市区,全长4.67公里,宽80米,仅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就宽20米。

长风大街建成10年来,与其前身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窄巷土路大为不同,沿街南北已经成为太原的一处商业贸易区。

太原市的街道,大部分比较正直、宽阔,方向感强,不是正南正北,就是正东正西,很少有斜向的。

许多外地人都开玩笑地说,太原市的街道和太原人一样。

太原市的街名,也起得很有规律。

凡是南北方向,都叫做“路”;

凡是东西方向,都叫做“街”,十分方便。

因此,大家在太原不用担心迷失方向……

我们沿着滨河东路向北行驶,很快就要达到市区中心。

大家已经看到,汾河碧波荡漾,两岸树木茂盛,绿草茵茵,小径纵横,环境宜人。

太原市的气候比较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最热的7月份,晚风清爽,可以消去白天的暑气,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

汾河公园在治理汾河及其两岸湿地的基础上建设,目前已有21公里长。

今后,随着城市建设,太原将会呈现“一条碧带穿城过,百里青山半入城”的美景。

现在的滨河公园内,白天,儿童们在这里嬉戏玩耍;

晚上,万盏华灯齐放,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在这里漫步休闲,市民们把它誉为“太原外滩”。

滨河东路右侧的太原碑林公园,收藏有明、清时期的书法碑石418通,也是一座大型个人书法碑林。

其中的北园,又叫“傅山碑林”,收集陈列了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先生的真、草、隶、篆、行等书法作品222幅,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傅山的人品、学养和人格(简介傅山,参阅:

丛书1《明清启蒙思想家傅山》)。

在25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原有的城市标志即双塔寺的“凌霄双塔”,牛驼寨的解放纪念碑,均耸立在市区的东大门;

古刹崇善寺、文庙、万寿宫、纯阳宫、清真寺、天主堂都地处繁华闹市;

市区中心的督军府旧貌犹存、神秘诱人;

古老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庙式古建园林,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均被誉为雕塑精品;

蒙山大佛是中国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大佛;

郊区的多福寺、净因寺、窦大夫祠等……以及太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参阅:

《太原风景名胜志》)。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赞美太原“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并州自古多豪杰,战争五代几百年。

”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人辈出。

春秋时期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赵国名将廉颇;

魏晋时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

唐代有宰相狄仁杰,著名诗人王维、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文学家白行简;

宋代有书画家米芾(fú

),名将杨业、杨延昭、呼延赞;

金代著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等,均对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郭利萍供稿,参阅:

丛书1《唐代名相狄仁杰》、《祖籍并州诗豪白居易》)。

第二节山西博物院

(新建北路至漪汾桥途中)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旱西门街这个路口,曾经是明太原城的北西门“阜城门”,因为它比地势最低的南西门即水西门要高些,俗称“旱西门”。

不过,旱西门这一带,一点儿都不旱,这里南濒饮马河,北临黑龙潭,是太原城西水系比较密集的地区。

如今的旱西门街南北,饮马河是一处街心湖园,黑龙潭是一处水面较大的公园。

新建路向南,还有西海子公园、南海子公园。

西海子公园对面,是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机关(选介明太原城小北门“拱极门”、大北门“镇远门”)。

明初扩建的太原府城,共有两座西门,相距1公里左右。

府西街南面的水西门街,得名于明太原城的西南门“振武门”,也就是宋太原城的西门“肃金门”。

因为地势较低,每遇水患,振武门屡遭水淹,清代就俗称“水西门”了。

府西街与它东面的府东街,因为有明太原府衙和县衙而得名。

府东街北侧的督军府旧址保存较为完整,现在是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

督军府在北宋之前是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期是大将潘美的帅府,后改建为州、府治所,金、元分别为河东路治、行中书省治,明、清为山西巡抚衙门,一直是山西的政治中心(选介漪汾桥、太原市青年宫、电视台、滨河体育中心、山西地质博物馆)。

(博物院大厅)山西博物院是中国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型博物馆之一,也是山西省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之一。

博物院由主馆与四座辅楼组成,主馆外形如斗似鼎,象征丰收富足、安定吉祥,寓意山西是华夏文明宝藏之地。

该院在收藏40万件精品文物的基础上,通过12个展厅、陈列的4000多件文物,展现了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简介博物院陈展概况)(照片1)。

(文明摇篮)这个展厅展示了从远古圣火到中华文明的曙光初照。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远古人类和文明的摇篮。

在黄河奔流向东最大最急的转弯处西侯渡村附近,18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制造出中国最早的石器工具,燃起了中国第一堆“远古圣火”(选介丁村人、峙峪人、柿子滩复原场景)。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工具,看似粗拙,实为当时先进工具,为古代人类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件三棱大尖状器,出土在襄汾县丁村,是10万年前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工具,形似西方同期的“手斧”,实用功能和艺术情趣兼备(选介蚌质穿孔饰品、彩陶罐花纹、山西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地位)。

陶峙遗址出土的龙盘、土鼓、石磬(qì

ng)、铜铃、玉兽面、玉神面等祭神礼器,以及观象台、宫殿、城市遗址,昭示着我们的祖先,至少在4500年前已经跨进文明之门,最早的“中国”人已从陶峙出发,形成国家,走向未来(选介陶峙复原墓葬、绿松石手链、釜灶、玉器、观象台、文化与文明)。

这些陶壶、彩陶罐上的花卉图案,据说是中华之“华”的直接起源。

这张图片所绘的一片扁壶残片,珍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面有一个好像是用毛笔之类的书写工具写成的“文”字,朱砂色的笔锋还很清晰,结构也与甲骨文同形字相似。

(夏商踪迹)这个展厅主要展示了山西在夏、商两代,中原王朝古文化与“方国”草原文化的近千年风貌。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有着近500年的统治。

山西南部分布密集、灿若繁星的160多处“夏墟”遗址,使得晋南自古就有“夏墟”之称。

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这些镞、钺(yuè

)等铸铜器,表明夏初的晋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中心区域之一。

当时的铜器尚未大量用于生产生活,使用最多的还是这些炊蒸陶器和储粮容器,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技术和文明发展程度(简介绳纹甗yǎn、绳纹三足蛋形瓮)。

继夏而起的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

平陆、长子出土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垣曲古城南关和夏县东下冯发现的商代前期城址,表明这里是“王畿(jī)千里”范围内的“殷商重地”(简介王畿、方国)。

商代刻有卜辞的甲骨上,汉字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并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祭祀情况。

商朝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早期的货币——贝币。

商代的礼器、武器铸造水平明显提高,大量精美的器物被制造出来(选介饕tāo餮tiè

纹鼎、寝孳方鼎、龙形觥gōng、鸮卣xiāoyǒu、雷纹提梁卣、铃首剑、虎饰匕、舞铙ná

o)。

(晋国霸业)这个展厅主要呈现了从“桐叶封弟”到“三家分晋”的历史,展示着两周时期青铜艺术的华美。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成王分封其弟姬虞到唐国,就是现在的山西南部。

之后,姬虞的儿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励精图治,逐渐强盛,直到晋文公成就霸业。

这一件鸟尊,为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所拥有。

这种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罕见造型堪称艺术珍品。

猪尊、兔尊、鸟盖人足盉(hé

)的造型,也颇具艺术想象力。

(选介晋侯墓地、温鼎、穌sū钟、波曲纹列鼎、荀侯匜yí

、刖yuè

人守囿yò

u车)(照片2)。

大型玉组佩是西周贵族的身份象征。

展柜里面这一串串玉饰品,均为丧葬玉器。

缀玉覆面和四珩(hé

ng)四璜连珠串饰,曾经覆盖在晋穆侯夫人面部,佩戴在她的脖颈上,直到腹部。

这一件长达2米的玉组佩,更是豪华到了极致(选介六璜连珠串佩、玉牌连珠串佩、人首神兽纹玉戈)。

公元前585年,晋国都城迁往新田(今侯马)。

侯马的晋国“铸铜遗址”和“侯马盟书”,因此名扬中外。

春秋晚期,晋阳成为赵国初都。

赵卿墓出土的鸟尊,与前一件鸟尊相比,昂首挺立,伸颈瞪眼,引吭高歌,大有振翅欲飞之势,标志着山西的政治文化中心开始北移(选介陶范、盟书、镬huò

鼎、编镈bó

、匏pá

o壶、铜牺立人擎盘、虎形灶,参阅:

丛书1《晋国青铜器艺术》)。

(民族熔炉)这个展厅是了解西汉至隋代800多年间,中国历史上多种文化碰撞融合进程的重要窗口。

历代修筑长城颇多的山西,既是北方各民族搏杀争雄的大舞台,也是各民族文化汇合交融的大熔炉(简介山西地理、长城)。

山西的夏、商青铜器文化类型,标示着山西自远古以来,一直是荟萃融合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地域。

晋南的古唐国、晋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诸侯国家。

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更是开创这两种文化大规模渗透融合的先河(选介汉代金箔饰片、胡傅温酒樽、雁鱼铜灯、铜人形镇、嵌龟铜镇)。

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大同),尤其是后来的“孝文改制”,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进程,对于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一件铜牛车,这些北朝陶俑,壁画中以牛车为中心的仪仗群,就反映了魏晋南北朝贵族,都以乘牛车为时尚的时代趋势(选介“嘎仙洞”、“孝文改制”,漆画屏风《列女传》、方兴石棺浮雕杂技乐舞)。

北魏末年,高欢坐镇“霸府”晋阳,遥控东魏朝政。

之后,高洋建立北齐,“别都晋阳”。

晋阳作为东魏、北齐政权的根本所在,透射着中外文化互动交融的光芒。

我们从娄睿墓、徐显秀墓和虞弘墓的发现,便可窥其一斑(选介娄睿墓、徐显秀墓壁画,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彩绘浮雕,参阅:

丛书1《山西的古代民族》)。

(佛风遗韵)这个展厅通过石刻和金属造像,展示了北朝至明清,佛教艺术在中国1500年的发展历程。

佛教于东汉之初传入中国。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

经过帝王显贵推崇,僧团居士传播,隋、唐达到极盛。

与此同时,佛教艺术迅速发展,叠现辉煌。

随着佛教东传脚步的深入,佛教造像的外形从高鼻深目,逐渐演变为慈眉善目。

北魏至唐,佛教雕塑的汉民族风格日益明显。

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形象,中后期逐渐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南朝“名士”形象(选介南涅水石刻造像、东魏释迦立坐像、北齐释迦头像、北齐观音菩萨五尊像)。

唐代完成了佛教雕塑艺术的民族化,成就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从这些丰腴健美、优雅自信的盛唐佛教造像中,我们能够看到气度恢宏的大唐风貌,感悟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大唐精神(选介唐代贴金彩绘菩萨立像、青石菩萨立像)。

五代至宋,佛教造像又逐渐摆脱了唐代的浓艳丰腴之风,完成了世俗化进程而进入人们的生活。

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以菩萨、罗汉居多,人物情感和心理写实,身材比例匀称,衣纹线条变化生动,颇具社会生活气息并且影响至今。

这一尊辽代观音立像,面相看上去简直就是大同浑源美女的形象再现(选介北宋铁铸罗汉坐像、金代菩萨头像)。

(戏曲故乡)这个展厅首先以实物展示,见证了宋元时期戏曲产生的社会背景。

这些出土于山西各地的北齐骑马击鼓乐俑、琵琶俑、女舞俑、骑马吹奏俑,反映了当时山西流行的一种歌舞戏已经有了故事情节、化妆角色、伴唱和管弦伴奏等综合表演现象。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巫师傩(nuó

)舞,到周秦古优、汉俳(pá

i);

从唐代平阳(今临汾)流行的歌舞戏、参军戏,到了北宋时,山西广为流传滑稽戏、歌舞戏、百戏技艺、傀儡戏、皮影戏等散乐杂剧了(选介陶埙xūn、战国舞俑、春秋蟠螭chī纹编钟、西汉俳优舞俑镇、宋金墓葬砖雕)。

北宋晋城艺人孔三传首创“诸宫调”说唱艺术,名噪京城汴梁(今开封),成为元代杂剧的直接起源。

之后,经过集多种表演形式的宋杂剧、金院本和南戏的演化,吸收了历史上多种表演手段,糅合提炼,到元代形成了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于一体的元杂剧,并且在山西南部最早兴盛与发展(选介宋、金砖雕、酒楼说唱、婴戏傀儡壁画、《二十四孝》陶塑、八仙剧目砖雕、杂剧俑)。

展厅后部展示的是原汁原味的山西皮影戏表演场景。

皮影戏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光影于一体,被誉为电影的“鼻祖”,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这些制作精美、色彩艳丽的“影人”,也颇具观赏价值(简介皮影起源、种类)。

(其他)前面的明、清晋商展厅,展示了明、清晋商称雄天下、创立票号的历史。

我们将要去的几处晋商豪宅大院和平遥古城,已经成为人们回首晋商百年兴衰,继承发扬晋商讲信义、贵忠诚、富以俭为、利以义制精神的课堂。

翰墨丹青、瓷苑艺葩、方圆世界、山川精英和土木华章等展厅,分别汇集的书画、陶瓷、货币、玉器和古建筑精品,同样展示了山西在古代的文化艺术创造力。

徜徉之间,华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历史文化与科学艺术之美,更加令人心旷神怡(常永翔供稿,参阅:

山西博物院网站、王晓毅《岁月遗珠》)。

第三节中国煤炭博物馆

(滨河西路至迎泽大桥途中)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走的滨河西路是太原市区的又一条快车道。

这条大道宽50米,双向六车道,全线没有红绿灯,时速可达80公里,几分钟就可到达中国煤炭博物馆。

这条大道两侧,种植有总宽30米的绿化带,草坪、灌木、乔木分层设置,错落有序,汾河碧波荡漾,风光旖旎,令人有一种满目翠绿、心旷神怡的感觉。

前面的迎泽大桥是1954年太原市在汾河上建的第一座大桥。

作为当时的新中国最长的公路桥,长480.5米,为太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在的迎泽大桥,主桥长511米,宽50米,是通往河西的必经之路。

迎泽大桥西面的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全国煤炭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收藏研究与展示中心。

中国的煤炭储量,虽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却是世界上煤炭生产与消费最多的国家,产、销量占全球半数,其中1/4来自山西。

新中国建立以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和外调量,不仅位居全国之首,而且拥有全部14个煤种。

鉴于山西煤炭在全世界都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国家把中国煤炭博物馆建在太原,20多年来传播了大量有关煤炭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近年还被中外游客誉为全国必去的博物馆之一,山西科技旅游的首站。

(煤炭精品馆)我国的煤炭种类齐全,但是分布储量很不均衡。

这张图版上,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地区,煤炭资源占全国的93.6%,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宁夏、河南、内蒙古、新疆等富煤区。

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煤炭资源仅占全国的6.4%。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煤炭资源占全国的89%。

这条线以东,煤炭资源仅占全国的11%,却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

因此,“北煤南运、西煤东调”,成为我国煤炭产业布局的显著特点。

其中的晋煤生产和外调具有重要作用(选介山西煤田、煤炭生产、外运、耗能、污染与破坏)。

新疆的煤炭资源虽然居全国之首,目前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接替区。

内蒙古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一,现已成为煤炭开发的热土。

陕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三,拥有全国50%的优质煤炭资源,颇具发展前景。

宁夏人均占有的已探明煤炭储量最高,尤其贺兰山的“太西乌金”煤,每公斤售价竟然在1200元人民币以上(简介太西乌金功用、价值)。

(煤精厅)这些珍贵的“黑宝石”是煤精雕成的工艺品。

煤精又称“煤玉”,质地坚韧,结构细腻,抛光后漆黑闪亮,看上去稳定、庄重,属于天然有机宝石。

煤精工艺品上的琥珀是煤精的共伴生矿产,有煤精的地方一定出琥珀,有琥珀的地方却不一定有煤精。

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国、英国、智利和中国产煤精。

煤精在中国只产于辽宁抚顺。

沈阳新乐曾经出土了7000多年前的煤精饰品。

19世纪至今,煤精工艺品一直是欧洲人常用的珠宝饰品之一。

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日渐枯竭的煤精因为不可再生,其工艺品已被视为“绝世珍宝”。

这14根立柱上的每一块煤,分别代表着用途不一的3类14种煤炭。

其中,褐煤的含碳量只有70%~80%,烟煤的含碳量是80%~90%,无烟煤的含碳量高达90%~98%。

那么,煤炭是怎样生成的呢?

请随我来探究个明白(简介煤类特点、实用价值)。

(煤炭生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植物照片和图片告诉我们,煤炭是古代植物生成的。

左边这块图版又告诉我们,煤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其构成、比例与植物基本一致。

您如果在这儿用显微镜鉴别一下,就能够清楚地看到现代植物、植物化石与煤炭切片的细胞结构,非常相似。

这一块像树枝一样的煤炭,就是“植物成煤”的有力证据。

它是20世纪70年代四川灌县的一位老矿工发现的。

植物又是怎样变成煤炭的?

请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