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423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七单元说课稿8修改Word下载.docx

米美香

修改人

丁芳春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课型

精读课文

参与集体备课人员

董守芬王文举

教材

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由盾想到了铁屋子,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第5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生字词;

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子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

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2、学习优美的句子。

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矛和盾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

板书:

矛、盾,学生书空。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

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

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认识矛和盾及它们的长处和短处。

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教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比正确读文,说出课文大意

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相机指导、归纳、板书:

集合。

1、读读生字词。

2、纠正字音。

3、学生根据问题,默读课文,小组交流,释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比认字

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

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

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二)比流利读文:

1、班内指名读文,评价。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提炼重点问题: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1、学生进入积极的读书状态。

2、初步交流所提问题,相机解决简单问题,提炼出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

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一)比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

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

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地托住上半部。

(二)当堂作业:

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掌握“持、炮、担、神、般”等字。

并学会“龟、兵、盾”等字的写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一、

(一)出示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目标。

在学生渴求答案时,教师把问题还给学生,直奔本课的主题。

二、

(一)比读文:

选一个小组读文,其他组评价。

(二)比理清课文层次: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感悟。

2、小组、全班讨论交流:

会思考、会说、会听、会记。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在讨论交流中寻找答案。

以疑促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

(一)比感情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

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

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

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

第一个“!

”是什么感情?

指名矛队读。

第二个“!

指名盾队读。

(板书:

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

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

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

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

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

表示什么意思?

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

为什么?

相机板书:

坦克。

(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

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

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勾画,交流。

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

(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二)比说话:

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矛队、盾队比赛说。

3、你能想象当时战场上的情景吗?

读句子读出坦克的神,坦克的威。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通过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跟随教师的引导,融入情境,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1、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抓住两个“!

”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四、

当堂作业:

1、口语交际:

师:

坦克、坦克,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啊?

学生:

因为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相机引导这一单元的课文主题)

2、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为人上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等。

3、课后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召开故事会。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事例或生活中搜集到的事例,畅谈感受,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

矛---进攻---枪扣或炮口 

 

坦克(集长处于一身)(胜利者)

盾---防守----铁屋子 

(会动) 

时间

2010年8月

单位 

卜凡梅

蒋庆安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课型

于秀兰宁良永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

说明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其中,挖木匣是理解感悟的重点内容。

文本的语言特色是叙述比较平实

知识与能力;

1.会自主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4.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1、通过利用生字词卡片领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采用朗读默读对比读读读画画等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情。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生字卡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过程

预习

探究

合作

交流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聪明的朋友,他就是科里亚,是的,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跟他很熟悉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板书“科利亚的木匣”,给匣注音,指导学生读准。

一般来说,木匣是什么样子的?

用纸做的匣子叫什么?

那么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那到课文中去找吧。

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④小组内讨论交流。

1学生在老师的导入中认识了科利亚,学会了“匣”字,增加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自读字词。

结合问题,边读边思考,。

对“匣”字的扩词,是为了加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从实物或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匣的意思。

2三年级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还是比较弱的,需要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预习。

三、自学反馈

1.卡片出示生字词,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来检查识字情况。

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

2.课文讲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

集体填空,讨论。

3.指名分段读通课文。

4.指名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内容。

其他组员补充。

1、通过多种形式学生正确品读生字,区别多音字。

2、交流中学生大体说出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完成填空,得出:

1——3自然段描写埋木匣,4——12自然段写挖木匣,最后一段写受到启发。

3同桌互检课文的朗读情况。

通过完成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互助互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加上拼音。

()()()

喀山盛东西量步

2、根据拼音写词语(能记住这些字说明你真的很棒,加油!

xiá

wāchūqiǎngduó

()()()

chūbù

guǎnlǐtá

ijiē

()()()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当堂学习的内容当堂巩固,做到堂堂清

板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上节课所学:

1、出示生字词语,生自读。

2、检查读词语。

3、指名回答:

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词语、回忆所学

二、品读体验

(一)埋木匣

1、(过渡语: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思考:

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

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出示句子: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再读,留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3)师读生做动作,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

(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出示: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宝贝),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谁想来读一读它?

(3)再读句子。

4、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

(读埋木匣的句子)

(二)挖木匣

过渡语:

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

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

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立刻挖出木匣)

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交流:

1、(第一次)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督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督。

(1)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2)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4)师创情景领读此句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

学生接读:

“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

“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

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

他又是怎样做的?

2、出示: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①、组织学生想:

科利亚在想什么?

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什么呢?

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木匣可能找不到:

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②师问:

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他是怎么思考的?

指名读。

③、如果你读懂了科利亚的想法,请你举起手,老师要采访你:

a.科里亚,当你左挖右挖就是挖不到小木匣的时候,你心里感到?

b.当小伙伴认为你的木匣被敌人挖走的时候,你为什么肯定你的小木匣没被敌人挖走?

c.科里亚,你为什么要量五步挖木匣,而不是十步呢?

3、他想出办法了么?

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他找到木匣很高兴,谁带着快乐来读?

(第二次)

1、他挖到木匣了么?

指名读句子。

 

“果然”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再读这个句子。

2、各位科里亚,请你自我评价一下,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

3.放开声音读8-12自然段,想像科里亚的动作,语言,神态,把他心情的变化读出来。

指导学生读好科里亚第一次挖不出时的纳闷,想出原因时的喜悦。

(三)感悟道理

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出示反问句,引导学生进行转换成陈述句,进行理解。

一切都在变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一 埋木匣部分

1.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通过和同学讨论,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朗读中体会出科利亚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2.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原因。

3.学生先进行想象思考问题,做简要回答。

然后读句子。

4.带感情读句子。

二挖木匣

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得出答案:

两次

第一次

1学生画出句子后,按要求找出“挖”,边读边想,体会科利亚心情由原来的想起木匣子的兴奋到挖不出来的焦急。

继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带感情读句子。

2开动脑筋,帮助科利亚想一想为什么挖不出来,和同学讨论,在讨论和创设情景中体会小伙伴的友善的玩笑,引发科利亚坚信木匣没有丢的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特点。

3学生读:

“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

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带感情读11自然段这句话。

第二次

1、学生读12自然段。

理解“果然”一词,练习说句子,再读句子。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科里亚此时心情。

2、学生评价一下科利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