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09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docx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分数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

分数应用题一般有三种类型: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即;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即。

这三种分数应用题互相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在解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它们之间联系。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关键要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弄清每一道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或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解答。

分数应用题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一类应用题的变化很多,但只要认真去探索、去思考,也不难发现其中的解题规律。

1、基本类型

在解答基本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1”,如果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如果单位“1”未知,要先求出单位“1”,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其次在列式时要考虑具体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正好是4升,第二次又用去这桶油的,还剩多少升?

分析与解:

由于题中的两个分率“”和“”都是把这桶油的总数作为“1”,我们要先求出这桶油一共多少升?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一桶油的正好是4升,可以求出这桶油的总数:

4÷=14(升)

要求还剩多少升?

我们可以先求出还剩这桶油的几分之几?

1--=

则还剩下多少升可以这样计算:

12×=5(升)

答:

还剩下5升。

例2、某工厂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第一次完成计划的,第二次完成计划的,第三次完成450个,结果超过计划的,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

分析与解:

把“计划生产的零件个数”当作“1”,根据题意,我们首先要求出450个零件占计划任务的几分之内。

实际上“450个零件”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完成剩下的任务,二是超过部分“”。

那么450个零件的对应分率就是:

答:

计划生产零件1400个。

做一做:

我们也可以设计划生产零件x个,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你试试看。

例3、王师傅四天做完一批零件,第一天和第二天共做了54个,第二、第三和第四天共做了90个,已知第二天做的个数占这批零件的。

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

分析与解:

把这批零件的总数作为单位“1”,而54+90=144(个)对应的分率应为这批零件的总数单位“1”和第二天做的“”,因此,可以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为:

答:

这批零件一共120个。

例4、六

(1)班男生的一半和女生的共16人,女生的一半和男生的共14人。

(1)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

“男生的”+“女生的”=16(人)

“男生的”+“女生的”=14(人)

“男生的”+“女生的”=30(人)

“男生的”加上“女生的”也就是男生与女生和的,即全班人数的的30人。

答:

(1)班共有学生40人。

2、转化单位“1”

建议:

我们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经常会发现,在同一道题目中出现不同的单位“1”,造成解题困难。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意,转化其中的单位“1”,使单位“1”能够统一起来。

例5、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树60棵,甲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乙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丙植树的棵数的其余三人的,丁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

题目中出现三次“其余三人”,但“其余三人”所包含的对象不同,因此,三个单位“1”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不统一。

我可以把四人的总棵数作为单位“1”,“甲植树棵数是其余三人的,可以理解为甲植树棵数占1份,其余三人占2份,那么甲植树棵数占总数的。

同理,乙植树棵数占总棵数的,丙植树棵数占总棵数的。

这些过程就是所谓的转化单位“1”,使单位“1”统一为“总棵数”。

那么,求丁植树多少棵,就是求60棵的是多少。

答:

丁植树13棵。

例6、五

(一)班原计划抽调的人参加“义务劳动”,临时又有两人主动参加,使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是余下人数的,原计划抽调多少人参加“义务劳动”?

分析与解:

题中的“”是以全班人数为单位“1”,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是余下人数的”,是以余下的人数为单位“1”。

想一想:

根据这句话,你能知道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吗?

答:

原计划抽调8人参加“义务劳动”。

例7、玩具厂三个车间共同做一批玩具。

第一车间做了总数的,第二车间做了1600个,第三车间做的个数是一、二车间总和的一半,这秕玩具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

“第三车间做的个数是一、二车间总和的一半”,这一句话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转化单位“1”。

(1)第三车间是一、二车间总和的一半,那么第三车间的个数是三个车间总数的。

答:

这批玩具一共有4200个。

(2)第三车间是一、二车间总和的一半,也就是第一车间个数的,加上第二车间的,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三车间做了,又做了800个”。

答:

这批玩具一共有4200个。

例8、有五个连续偶数,已知第三个数比第一个数与第五个数的和的多18,这五个偶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与解:

五个连续偶数:

A、B、C、D、E,中间一个数C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也就是说“C是五个数和的”,还可以说“C是A与E之和的”那么,“第三个数比第一个数与第五个数的和的多18”,可以转化为“第三个数比第三个数的2倍的(即)多18”。

3、转化成“比”。

建议:

我们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有时也会发现“甲数的几分之等于乙数的几分之几”这和类型的关键句,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根据关键句转化出甲、乙两数之比来计算。

例9、甲、乙两组共有54人,甲组人数的与乙组人数的相等,甲组比乙组少多少人?

分析与解:

“甲组人数的与乙组人数的相等。

”这句话,我们可以改写成下面的等式:

甲组人数×=乙组人数×。

根据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认为甲组人数是,乙组人数是。

那么,

甲组人数:

乙组人数=:

=4:

5。

答:

甲组比乙组少6人。

议一议:

“甲的和乙的相等”根据这句话,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甲与乙的比?

例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30厘米。

如果长增加,宽减少,得到新的长方形的周长不变。

求原来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

长方形的长增加,宽减少,而周长不变,说明长的和宽的相等。

那么

答:

原来长方形的长是35厘米,宽是30厘米。

4、抓“不变量”

建议:

在一些分数应用题当中,会出现一些变化量,造成题目中单位“1”的量无法确定,为解题增加了难度,这种情况,我们要善于发现题中的“不变量”,抓住“不变量”进行分析。

有的时候,可以先求出不变量,然后利用其作为中间条件进行解答;有的时候,则应以不变量作为单位“1”,转化题中的关键句,统一单位“1”后再进行解答。

例11、学校图书馆原有文艺书和科技书共5400本,其中科技书比文艺书少,最近又买来一批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9︰10。

图书馆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题目中科技书的本数在变化,而文艺书的本数是不变量。

我们可以先求出文艺书本数:

根据“这时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9︰10”,我们以“文艺书3000本”为条件求出现在科技书的本数:

最后用现在科技书2700本减去原来科技书本数,求出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答:

又买来科技书300本。

例12、甲、乙两人原来的钱数的比是3︰4,后来甲给乙50元,这时甲的钱数是乙的。

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元钱?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原来甲的钱数是乙的,甲给乙50元后,甲的钱数是乙的。

说明甲、乙所拥有的钱数都发生了变化,而甲、乙两人钱数的和是不变的。

因此,我们抓住“甲、乙钱数和”这个不变量,把它作为单位“1”,那么“甲、乙两人原有钱的比是3︰4”,转化为“现在甲的钱数占两人钱数和的”“这时甲的钱数是乙的”,可以转化为“现在甲的钱数占两人钱数和的”。

根据题目中所说“甲给乙50元”可以知甲原来的钱比现在的钱少50元。

那么

答:

甲原有225元,乙原有300元。

例13、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7︰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那么它们的价格之比是7︰4。

甲商品原来的价格多少元?

分析与解:

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都上涨70元,发生了变化,而且它们的总价格也变化了。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两种商品涨价幅度相同,所以涨价后两种商品的价格差不变。

的们可以把“价格差”这个不变量作为“1”。

那么“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7︰3”转化为“原来甲的价格相当于价格差的(即)”,“它们的价格之比是7︰4”转化为“甲的价格相当于价格差的(即)”。

答:

甲种商品的原来价格210元。

例14、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为49,分子加上面,分母减去4后,得到新的分数可以约简为,求原来的分数。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分子、分母之和不变,现在新分数分子、分母之和也是49,且根据“新分数约简为”可知新分数分子、分母之比为3︰4,我们可以先求出现在分子、分母各是多少。

那么,原来分子、分母可以逆推出来。

答:

原来分数为。

5、逆推类。

建议:

逆推应用题材出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推法,我们在人析时需要反向思考。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也经常出现这种逆向思维的应用题,一般情况下,比较简单的可采用方程解,特殊情况下,我们采用逆推法反而比较容易解答,有些还可以借助表格进行逆推。

例15、甲、乙各存款若干元,甲拿了存款的给乙后,乙再拿出现有存款的给甲,这时他们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分析与解:

(见下表中箭头所示)

甲、乙和

(150)

←?

(210)

180+180=360

甲拿出

360-150=210

360

乙拿出

↑360-240=120

360

180

↑180

360

现在甲乙都是180无,和是360元。

那么,乙拿出后是180元,乙拿之前的存款为:

(元),这时甲有存款360-240=120(元),即甲拿出后剩下120元,那甲拿出之前(即甲原有存款数)存款为:

(元)。

乙原有存款:

360-150=210(元)

答:

甲原有存款150元,乙原有存款210元。

例16、塔顶有株桃子树,一只猴子去偷吃桃子,第一天偷吃了,以后八天,分别偷了当天现有桃子的,,,…,,,偷了9天,树上只剩下10只桃子。

树上原有桃子多少只?

分析与解:

采用逆推法,根据第9天偷,剩下10只桃子,可求出第八天后剩下的桃子:

(只)

如此类推,可分别求出第七天后,第六天后,…,第一天后以及原来的桃子个数:

答:

树上原有桃子100只。

想一想:

设原有桃子只,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例17、一堆西瓜,第一次卖出总数的又4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又2个,第三次又卖出余下的又2个,还剩2个,这堆西瓜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

根据第三次卖出余下的又2个,还剩2个,可求出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个数:

(如下图)

根据第二次卖出余下的又2个,还剩下8个(上面所求的),可以求出第一次余下的个数:

(如下图)

根据第一次卖出总数的又4个,还剩下20个(上一步所求出的),可以求出原有西瓜的个数:

(如下图)

答:

这堆西瓜共有32个。

想一想:

如果这题用方程解,你能做出来吗?

比一比,哪种方法好?

 

6、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

建议:

我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逆解的题目,我们可以选择用方程解答,对分数应用题也不例外。

在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的们一般设单位“1”为;其二,找准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

例18、小明看一本小说,第一天看了全书的还多16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少2页,还剩下88页。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这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我们可以设这本书共有页。

那么第一天看的页数为页,第二天看的页数为页。

根据“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88页=这本书总页数”来列方程:

答:

这本书共有144页。

例19、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152人,选出男同学的和5名女同学参加科技小组,剩下的男、女同学人数刚好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