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基教案第一章Word文件下载.docx
《思修与法基教案第一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与法基教案第一章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而:
人贵有自尊之心,自立之举,自强之志。
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夫之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
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第一、超越性。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
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
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
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
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
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
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
“将来如何如何……”。
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
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
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
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
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而与理想相比,现实则显露出其缺陷。
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第二、可能性。
真正的理想,又需要具有实现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理想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这是理想和空想、幻想的根本区别。
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
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
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根据的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理想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
”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差异性。
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
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
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
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
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
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第四,实践性。
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3、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
理想的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
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
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①个人理想:
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
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
社会理想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它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二者的关系: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
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
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
(1)政治理想:
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我们来看看:
著名的项羽在少年时代,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南巡的壮观时,就对其叔父说:
“你可取而代之!
”吓得其叔父忙掩其口,他却说:
“大丈夫本当如此,才不负平生之志!
”所以,他成就了霸业。
(2)生活理想:
是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生活理想并不只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充实。
生活理想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着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败。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是由于从生活上被腐败思想打开了缺口,从而堕落的。
(3)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对事业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职业是人的谋生手段;
第二,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调查:
职业选择中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职业道德理想的一次调查
追求自我实现(符合个人兴趣和特长,能实现个人的抱负)占被调查人数的41%;
追求生理需要(收入高、劳动条件好,轻松自由,便于流动,离家近)占35%;
追求尊重需要(晋升机会多,社会声望高,有职有权)占10%;
追求安全需要(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占8%;
追求社交需要(人际关系融洽)占6%。
对大学生而言,较早的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助于自己充实的度过大学四年。
案例:
一个大学生写给开复老师的信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李开复的回信: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
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4)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也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什么是信念呢?
心理学家的解释极其简单,那就是:
“坚定的信心”。
然而,心理学家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信念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执著,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看似微乎其微,但它确实左右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心理科学家断言:
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谁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他必定就是相信自己会失败;
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事业充满信心的人,他必定也是一个相信自己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必将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不取得自己梦想中的成功就决不会罢休!
信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某种观念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2、信念的主要特征
(1)稳定性。
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
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
而且,如前所述,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
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
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
(2)执着性。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
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
无数的革命先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才能使中国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过上幸福的生活。
于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成了他们的信仰,他们为此坚定不移、前仆后继,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反映了这一代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坚贞不移。
现代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在他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试验了9000种物质尚没成功的时候,便有人断定他不会成功,他却笑着说:
“我只是发现了9000种物质不能做灯丝。
”接着继续实验,终于在实验了1万余次之后获得了成功。
支持他能够如此顽强的实验下去的力量是什么?
就是他认为自己必能找到一种物质可做灯丝的坚定信念;
如果他也像其他人一样怀疑这种物质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话,那么他还会继续实验下去吗?
恐怕早就放弃了。
(3)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的信念、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
一个班的同学,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4)亲合性。
亲合性是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
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信念亲合性的表现,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
志同道合:
道同则相聚,道合需志同。
人的理想与信念需要互相支持,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
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
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
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
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
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
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
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
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四)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
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实现明天理想的惟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
”
--美国总统 罗斯福
翻开任何一个英雄或伟人的传记,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之所以最后能走向成功,并非是因为他们的幸运,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失败,他们都坚信自己必将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心理科学家沙拉维耶夫说:
“不要被自己的弱小所迷惑,也不要因为命运的强大而惧怕,信念会让你有着不可战胜的力量。
屈从于命运而活着的人,不会创造出新的生活;
创造生活的惟有那些信念坚定的人!
坚定的信念必然给我们带来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我们就会相信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个幸运者,一个不会以一时的得失来衡量自己未来的人。
在这种心态的驱驶下,你的能力和学习便能得到长足的前进和发展;
而一个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的人,他总是想到自己是最差的,是最无能的,是最没有出息的,是必将走向失败的,怀着这种消极心态的人,他的命运已经为他的未来设计了一道程序,那就是“失败”!
这程序对一个青少年来说,不是很残酷的吗?
永远不要放弃你的信念,永远不要放弃你心中的理想,即使你在生活中遭受了冷落挫折,遭受了嘲笑与挑衅,记住你自己心中的理想,你就会有无穷的动力!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教学小结:
一年级的新生刚跨进大学校园,有一个理想的间歇时期,迷茫、困惑使许多学生不知所向。
通过讲述理论和列举典型事例,使同学们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伟任。
与此同时,也在提升着自身的价值,而要达到这双重目标,没有崇高及坚定的信仰不可能的。
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名人名言: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
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罗素(英国哲学家)
那么,如何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信仰?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只是人们道德情感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产方式运动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对抗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抗的本质,从而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找到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找到了实现这一使命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且科学地预测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征,指明了人类历史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大趋势。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它的内容。
所以,我们应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忘记了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而脱落现实的工作,空谈理想信仰,则会脱落实际。
所以,我们应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合起来。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兴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
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中,必然包括对于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在内。
中华民族曾经在古代有过非常的辉煌,也曾经在近代有过极大的屈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误,走过一些弯路。
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多年保持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我们的综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