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5662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以“导之以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强化训练中,我们采取了三种训练方法:

一是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于各学科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结合起来。

二是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于社会、家庭教育中。

我们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多次开展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家庭联系卡,并制定了《好家长条例》、《学生在家庭、社会行为规范评估表》和《学生成长档案》等,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能得到严格的监管和训练。

五、从分利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定,进行反馈激励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

它是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行为动机,具体强化作用;

负反馈是对不良行为养成的评定,它可以调节和控制养成教育的操作过程,使其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具有矫正的作用。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评比的,用“大雁”表示守纪,用“公鸡”表示昔时,用“蜜蜂”表示勤劳,用“小白鸽”表示讲卫生,用“春风”表示助人为乐等等来进行正反馈。

同时设立“小喜鹊”“小刺猬”评议台来进行负反馈,不定期地对学生中的不良典型事例开展一事一评,让每个学生置于集体舆论之中。

这种正、负反馈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行为动因,并使行为路线周而复始,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随之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咬定青松不放松”,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一定会有所成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成教育的内涵既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包括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还包括便捷、高效的思维品质。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借助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策略一: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自我检查意识、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调查表明:

学生数学作业中的差错,有30%是由于没有自我检查造成的。

而学生在自我检查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二是没有掌握科学的自我检查的步骤和方法。

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两个问题,我认为应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自我检查的指导。

为了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我们应从一年级抓起。

如教学生握笔写“1”时,要提醒学生“看一看自己握笔和写字的姿势对不对”、“自己写的数字与书上写的比一比”等,逐渐使学生养成及时地自我检查的意识和习惯。

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检查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应结合相关内容,尽量详尽地向学生全面展现。

如:

自我检查的步骤应从审题开始,重新分析,而不是只检查列式和计算;

自我检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如利用竖式演算横式,利用加与减、乘与除互为逆运算关系自查,利用一题多解检查比较等。

策略二:

结合课堂作业,加强对学生自我检查的训练。

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是靠训练得以提高的。

我的方法是:

结合课堂作业,采用教师报答案、学生自己批改作业的方式。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求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订正,如果自己能准确地找出错误所在,并能正确改正,则视原题正确。

实践证明,我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自我检查能力的训练。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们自我检查的能力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

策略三:

结合作业讲评,开展学生自我检查活动。

我认为,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投入到自我检查的活动中去,学生们的自我检查能力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为此,我采取了结合作业讲评的方式,开展了大量有趣的活动,吸引着学生们都来进行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

如组织开展“数学小医生查病症、找病因、开处方”的“数学病理会诊”活动;

让学生自备差错记录本、订正本,组织“比一比,谁的差错少”、“比一比,哪组纠正差错快又好”等比赛;

利用班级数学角,开辟数学错题病例分析专栏和“自我检查小明星”专栏;

编讲“数学小粗心历险记”、“小马虎闯大祸”等故事。

实践证明,学生们参加这类活动一段时间后,各自的自我检查能力都有了提高。

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关键期,养成教育可能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谈自己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

一、通过榜样感召

小学生具有富于幻想、主动活泼、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外露、易于冲动,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强等特点,其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比较差,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来感召。

榜样感召是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

我班学生原来做作业写字很潦草,很不认真,全班能把字写工整的没有几个。

在发作业时,我并没有直接批评哪些写字写得不好的同学,而是在全班表扬那些写字写得好的同学。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原来写字写得好的同学这时写得更好了,那些写字不好的同学也比前好了许多。

榜样感召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写字认真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陶冶

情境陶冶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乡情操方面受到熏陶。

在行为习惯养成中,情境陶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创设良好的育人情境,因为小学生容易受情境的暗示。

我班的学生由于在二年级是养成了早晚读不想读书的坏习惯,所以到了三年级还是老样子,早晚读根本不想读书。

面度这种情况,我把所有的班干和一些平时比较听老师话的同学找来谈话,给他们讲早晚读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在早晚读时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随后,在个别学生的带头示范和我的督促下,全班学生在早晚读时都能够积极地读书,教室里出现了书声琅琅的景象。

即使有时老师不在教室,学生们也能够自觉地读书。

三、利用集体育人

培根说:

“一种集体的习惯,其力量便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我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的。

”因此,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习惯。

我班有一位女生,她父亲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今天到这一家骗吃,明天到那一家骗吃。

时间长了,村里的人都不理他,都瞧不起他,甚至也瞧不起他的孩子。

班里的同学们都瞧不起这位女生,孤立了这位女生。

看到这种情况,我在班会课上反复对学生们讲:

“我们因为有缘分才在一起学习,我们要珍惜着难得的机会。

在一个班集体里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千万不能一个瞧不起一个,如果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对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坚持这样的教育工作后,同学们渐渐改变了对这个女生的态度,能够主动关心、帮助她,甚至班里打人骂人的现象也极少发生了。

四、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

在养成教育中,学校应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主动宣传学校的教育要求,争取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们都参加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并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

尤其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请他们为其子女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提供帮助。

上学期我教的学生当中有两个非常调皮捣蛋;

上课不专心听讲,从来不做作业;

经常和同学打架……不管我怎么教育,他们都听不进去。

为了使他们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只有打电话给他们的父母,向他们反映情况,并请他们协助教育。

经过家长的协助教育,这两名学生渐渐改掉了调皮捣蛋的坏习惯,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五、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将培养教育与活生生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后,再实现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达到践行的目的,这是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了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习惯,我就要求学生放学回家、节假日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用日记或周记把参加劳动感受最深的议会记录下来。

其中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了双休日帮助父母剥甘蔗叶,因为不熟练,剥得很慢,很辛苦,于是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有多么的不容易,于是决定今后努力读书,考出好成绩来报答父母。

实践锻炼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明白了眼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了生活自理的本领。

六、加强检查督促

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需要外力的约束和调控,因此,越是年龄小的,就越是需要检查和督促,以免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习惯,矫正困难。

学校可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考核评比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从侧面督促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们要有耐心、细心、恒心,这样养成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格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产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等所表现出来的为人的品位和格调,是人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总和。

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权威性标准。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珍惜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做一个按社会规范行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完善自我的人。

初中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身心发展高峰的到来,人格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的家庭、社区环境和学校教育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学校教育是学生人格习得的核心部分,而班级集体是学生人格展示的大舞台。

作为设计师和导演的班主任将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呢?

一、创建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个具有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他的教育。

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有诚挚的爱心和态度,从而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同时必须注意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

其次是融洽的生生关系的建立。

初中生社会观日益形成,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在集体内取得一个应有地位的意向,获得自我尊严和自我需求,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摆正位置,与同学合作,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因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愿意为班级做出努力。

2、培养班级自觉、自律。

马卡连柯说:

“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在每年的新班级建立之初,均组织班委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

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作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督促,取长补短,每个人的能量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

初中生在心理特征上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思维敏锐,但片面性比较大,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闭锁性。

为此,科学的教育,合理的引导,成为班级工作的特点。

为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从初一开始就坚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奉献精神。

例如,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而举办的“相亲、相爱”主题班会,通过歌曲演唱、发言讨论,使同学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和捍卫集体主义观念。

此外“爱,在你身边”,“青春畅想曲”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人类需要友好相处,友爱、奉献是人类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正是在这具体的班级活动情境中,才能形成同学们良好的人格特点。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力措施。

以人为本是人格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教育是人格培养的立足点,校外施教是人格培养的延伸点。

因此,要拓展学生人格培养的时空,开辟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

在学校,班主任要取得行政、校团委、学生会、年级组和任课教师等多方面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和班级的基本活动中;

在校外,要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

由于社会原因,一些家长一般只满足学生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格教育。

为此,班主任要定期家访,了解同学们的家庭实际情况,传达同学们的心声,让家长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统一,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格局,才能逐步塑造健康人格。

四、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

心理辅导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

现在的初中生面临许多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很突出,如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情感问题、个人前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形成健康人格,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形成健康人格。

通过和学生的促膝交谈使学生学会了自我心理调节,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五、教师自身的优秀人格,是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范式。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人格塑造,一位好的班主任,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言谈举止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品行、修养、风度,甚至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成为一种模式而被学生们摹仿、学习,班主任应当以自己优秀的表率作用和殷切诚恳的教导去影响学生们形成优秀的人格。

为此就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学生,既做学生的导师,又做学生的朋友,教育中从不说大话、空话,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可以说,班主任健康人格的完善过程便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

六、正确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

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提供一些机会,如自我管理、自律教育、自主教育等,启发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再上升为行为习惯,养成自我调控、自我积累、自我完善,从而,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初中生。

总之,初中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工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强化人格教育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人格教育功能,就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初中生。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涟水县大东中学许文龙

【内容摘要】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呢?

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明确目的,教育引导;

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三从生活点滴做起;

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教育。

总之,良好品德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引导良师益友思想品德习惯

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还是灵魂的塑造者,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具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

要想当好学生的“好舵手”,不仅要做到口勤、腿勤,还必须讲究教育的方法。

在此,我仅就十多年的一点心得,略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明确要求,教育引导

在日常学习与交往中,要讲清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

这样,经常教育引导,及时纠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孩子,好学生。

另外,不断强化《中学生守则》及其它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守纪意识。

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学生都具有模仿的特点,教师更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往往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德。

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求学生讲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谈吐文明;

要求学生热爱劳动,首先自己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带头干;

要求学生勤奋学习,首先自己要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要想学生做好,务必先从自己做起。

这样才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从生活点滴做起

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在日常琐事中,要根据传统习惯、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等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行为的准绳,时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

如讲究卫生,尊敬师长,诚实待人,不打断他人说话等。

另外,在生活中家长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的要求和过多的物质上的满足,以免使他们产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心理,导致生活上有依赖,学习上则缺乏进取心的不良后果。

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平时,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捕捉学生思想中的不良火花,使这些不良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一)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俗话说:

“要成才必先成人。

”成才与成人是不可分割的,除了要使孩子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它的养成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交流、沟通

青少年阶段是汲取各种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不稳定时期。

为了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明确目标和方向,加强思想灌输和情感沟通。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努力进取,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

又如教育孩子不自卑、不气馁:

“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感到欣慰和快乐,因为我们毕竟付出过拼搏的汗水,向成功又迈出了一步。

”……就这样,我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谈学习,论理想,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后进,鞭笞先进,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三)及时排除消极情绪

在当前经济大潮中,有不少不良因素也纷至沓来,有些学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上贪图享受、在学习上不求上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这时,教师要有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教育引导,把粗暴的批评斥责,化作中肯的话语,让学生感到家长的苦心与厚爱,信任与期待。

我们还可以用名言名人的事迹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

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现在如果不努力学习,长大后悔都来不及了。

只有不怕吃苦,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

又如:

我国的大画家徐悲鸿常说:

“任何天才都需要勤奋。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执着追求,顽强进取,最终使他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大画家。

学习不能三心二意,悲观泄气,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需要专心努力,持之以恒。

这些道理,大部分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

五、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工作,容不得我们来半点马虎。

在教学中,也可通过学科的实际应用,不断对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人行为活动的一种固定化倾向。

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习,能产生创新;

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妨碍学习的进步,阻碍创新。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勤奋好学、充满自信、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教育和训练形成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知识,而且要通过学习知识,逐步掌握这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从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养成科学态度,敢于克服困难,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等良好品德。

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计算过程完整,发现错误自己改正,找出原因,不懂的题目弄懂后才动手去做,不抄袭别人或别人代做,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待任何事都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敢于正视错误,自觉查找原因,积极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

教育学生养成认真钻研课本的习惯。

课前认真预习,带着问题听课。

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练习遇到困难,带着问题,再去钻研课本,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育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首先,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问题讨论。

在讨论时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

其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