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549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修养部分Word下载.docx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B)。

A.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12.(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D)。

A.知识产权法B.合同法C.公司法D.民商法

13.(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

A.人为什么活着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14.(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C)。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荣辱观

11.(2011年考研政治试题)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B)。

A.法的强制性B.法的不可违抗性C.法的合理性D.法的规范性

12.(2011年考研政治试题)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形式来实现的。

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

(C)。

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

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

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

13.(2011年考研政治试题)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C)。

A.辩护功能B.沟通功能C.调节功能D.激励功能

14.(2011年考研政治试题)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

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D)。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11.(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B)。

A.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12.(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A)。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13.(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勤奋自强

D.团结友善

14.(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二、多项选择题:

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30.(2014年考研政治试题)柏拉图说:

“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

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

”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AD)。

A.教育作用B.保障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

31.(2014年考研政治试题)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数极为丰富。

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ABCD)。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6.(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PM2.5(细粒颗粒)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

2012年2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指标,该指标随后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既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是(ABCD)。

A.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C.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1.(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的护理。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

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

(BC)。

A.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B.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

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0.(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ACD)。

A.公平正义B.自由平等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31.(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在我国,爱国主义(ABCD)。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

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0.(2011年考研政治试题)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CD)。

A.罪刑法定原则

B.疑罪从无原则

C.罪刑相当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1.(2011年考研政治试题)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

”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由此可见(AB)。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30.(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1955年,钱学森冲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

“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

我认为道理很简单。

--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

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

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

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

”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BCD)。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31.(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BD)。

A.自由权

B.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治自由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科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7.(2014年考研政治试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

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

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

“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

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

”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

“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

”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

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大学生们背着睡袋。

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

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

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

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

“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

”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

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

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

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

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

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

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

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

【参考答案】

(1)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即是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煞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认清实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

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

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37.(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乞丐、拾荒者和衣衫褴褛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

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

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

“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馆长回答说:

“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一场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凛然告示:

“衣衫不整,拒绝入内”!

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

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有走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有着同等的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费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

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

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于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问: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5分)

(2)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1)从法律角度的理解如下:

人人生而平等,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平等地受到同等的待遇,不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其他因素而区别对待。

宪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不能因为是乞丐或者拾荒者而剥夺了他们进入图书馆的权利。

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事业领域,公民有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权利。

同样,公民的自由权利也受法律保护,乞丐或者拾荒者有权利选择离开。

(2)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应符合四个基本原则: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结合起来,要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待人;

相互将往中要重诚信,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要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相处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要学会体谅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材料中的图书馆的读者应该体谅,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不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相反正是允许他们进入才真正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人与人应该保有的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

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有受教育、享受公共文化设施的权利。

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与他人都能够和谐相处,我们应本着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37.(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

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

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

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

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

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

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

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

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

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

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

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

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

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

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

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

“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

(4分)

(1)诚信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三,诚信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生态要求。

(2)因为诚信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和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有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

37.(2011年考研政治试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

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

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

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

“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

”“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

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

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

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

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

【答案要点】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郭明义的事迹,告诉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创造社会价值。

郭明义的这句话不仅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出社会公德中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郭明义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并将帮助别人看做是自己的快乐,所以,“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2)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