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单项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单项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单项选择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物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精神
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意识特性
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
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C.“重点论”的观点D.“两点论”的观点
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
这三大形态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D4.D5.A6.D7.B8.A9.D10.D11.C12.B13.B14.C15.B
16.D17.C18.D19.C20.D21.A22.A23.B24.A25.A26.D27.C28.B29.A30.D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
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
11.人们常说: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5."
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一个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
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上层建筑的性质
2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
2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
人生意义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道路B、两种不同的状态C、两种不同的方式D、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2.A3.C4.A5.C6.D7.C8.D9.B10.C11.C12.B13.A14.D15.B
16.D17.D18.A19.C20.C21.B22.D23.D24.C25.C26.B27.A28.A29.D30.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
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方法论错误是:
()
A.割裂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D.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
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
10.一位哲学家说:
“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叫手,实已不是手了。
”这是:
( )
A.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B.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用形而上学否定观点看问题
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从反而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
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 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6.任何科学理论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
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1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承认不承认()
A.个人的历史作用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存在决定意识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9.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是: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1.“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承认偶然性与必然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22.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阶级关系B.政治制度 C.生产方式D.传统意识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4.“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观点是: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D.历史主义的观点
2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
26.“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2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思维B.物质C.存在D.实践
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的物质属性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D.人的社会属性
29.质和量最根本的区别是()
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 B.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
D.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AADDD
CACBB
CCCCC
DCDAB
ACCBA
BDDDC
一、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每题1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
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②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①客观唯心论②主观唯心论③形而上学观点④朴素唯物论
3、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实质一样,这是因为()
①它们都认为世界是发展的②它们都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③它们都把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④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4、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①柏拉图②亚力士多德③巴门尼德④德莫克利特
5、哲学上两大派别是()
①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③唯物论和唯心论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①客观唯心论②形而上学唯物论③二元论④主观唯心论
7、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说明时间()
①是客观的②是主观的③是可知的④是相对的
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论的错误在于()
①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存在性②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③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④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点
9、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①人脑的形成②物质文明的发展③语言的发展④生产劳动
10、最早指出世界的物质本原的哲学派别是()
①形而上学唯物论②古代朴素唯物论③辩证唯物论④庸俗唯物论
11、“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①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③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④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②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形式③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④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3、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①唯物论观点②唯心论观点③形而上学观点④辩证法观点
14、假象是()
①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②不存在客观事物中的现象③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④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15、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
①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④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1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7、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③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④人民内部矛盾
18、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是指()
①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②事物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③量变过程向质变过程的过渡④事物本质属性未变,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19、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①是否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②是否承认肯定和否定的联系③是否承认事物的自我否定④被否定的事物是否消失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①直线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运动③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④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1、认识的客体是()
①客观存在②人化自然③客观精神④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2、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①系统论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③控制论④历史唯物主义
2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说明()①谬误和真理没有确定的界限②谬误本身也会有真理的因素③真理和谬误都是具体的④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是主观的
2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③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客观性的问题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5、“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①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②社会发展史不
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③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④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括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26、生产方式是()
①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②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③经济基础和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