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5412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作业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C.拔/白刃吓抑母

D.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蔽(     )

(2)之(     )

(3)语(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抑曰:

4.选文中王敬臣和孙抑的“孝”分别体现在哪几件事情上?

请简要概括。

二、[2017·

舟山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

至能奏曰:

“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至虏庭,纳之袖中。

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

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

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

“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

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

”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

至能犹伏地。

再传宣曰:

“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

”至能再拜而退。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至能将回,又奏曰:

“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

”虏主许之。

报书云:

“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

”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

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A.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

B.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

C.殿上观者/皆失色

D.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1)反(     )

(2)就(     )

(3)许(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

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

请简要分析。

三、[2017·

镇江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

“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

“宋先生其来乎?

”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

“其阻风乎?

”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

“其有疾乎?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

“何为食素?

”曰:

“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

“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

“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

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释】①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

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

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

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

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

登。

⑦踬:

跌倒。

⑧稽首:

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

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

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

人名,指宋慎。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

B.上/与宴

C.闻宋先生/今日赐死

D.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明年(     )

(2)左右(     )

(2)遽(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四、[2017·

长沙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

十八,归先府君①。

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②。

越二载,生铨③,家益落。

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④,戚党⑤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⑥。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少痊⑦,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

吾母垂涕扑之⑧,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

古代女子出嫁叫“归”。

先府君:

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②囊箧萧然:

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

③铨:

作者蒋士铨自称。

④愁蹙状:

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

亲戚和乡邻。

⑥吟哦声:

读诗的声调。

⑦少痊:

病体略微好转。

⑧扑之:

责打我。

A.时/府君年四十余

B.历/困苦穷乏

C.母/与铨皆弱而多病

D.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

(1)堪(     )

(2)俟(     )

(3)怠(     )

(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五、[2017·

广东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

“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A.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B.频立/战功

C.已而/立大功

D.登/辅弼书史策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是时(     )

(2)被(     )

(3)尚(     )

(1)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2)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

4.本文在表现狄青品格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段分析。

六、[2017·

河北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

是甚可怪!

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已告罄⑧?

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

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

知道。

③兹:

现在。

④汝:

你。

⑤业:

已经。

⑥资:

钱财,费用。

⑦即:

就,便。

⑧告罄:

用尽。

⑨苟:

假如。

⑩特:

不过。

⑪恃:

倚仗,依赖。

⑫庇荫:

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

本来。

⑭稼穑:

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

给予。

⑯函:

信件。

⑰毋:

不要,不可。

⑱负:

辜负。

⑲训:

教诲,教导。

A.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

B.求学/宜先刻苦

C.必/非饮食之豪

D.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

(1)去(     )

(2)宜(     )

(3)是(     )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七、[2017·

湖州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

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

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

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

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

堂侄。

耑:

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

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泽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

传说古楚国有七个水泽。

“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

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

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

白龙:

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

B.览七泽/之壮观

C.不可/得而窥焉

D.使秦人/着鞭

(1)及(     )

(2)涕(     )

(3)恨(     )

(1)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2)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赠言。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八、[2017·

苏州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

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释】①浮图:

僧人。

②吴越:

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

到,等到。

淮海纳土:

指将土地献给宋王朝。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亟求余/作沧浪亭记

B.昔/吴越有国时

C.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D.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1)为(     )

(2)镇(     )

(3)始(     )

(1)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2)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4.请简要说说沧浪亭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

九、[2017·

成都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

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

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

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释】①揵:

遏制、堵塞。

②渎:

沟渠。

③埭:

堵水的土堤。

④陂、潢:

积水的池塘。

⑤蹲鸱:

植物名,俗称芋头。

A.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

B.唐人髙骈/始凿新渠

C.既而/主吏请记其事

D.故/陂湖潢漾之胜

(1)阔(     )

(2)峙(     )

(3)胜(     )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4.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