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536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必不可少,因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C.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民族文化,并加以区别对待。

D.要实现民族的平等,就必须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和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B.文章用引证法论证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及其价值,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

C.文章将文化相对论与进化论进行了对比,以突出人类观念的发展进步。

D.文章论证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醒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威胁,只有倡导文化多样性才能保护各国的文化安全。

B.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各种文化应享有平等权利,因为它们各有特色和存在价值

C.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文化整合效应对传统文化的杀伤力,是倡导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背景。

D.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族人民的文化都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同等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

汤序波

汤炳正曾说,自己不仅“在小学方面受太炎先生的教益,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感情给我以巨大的影响”。

1937年7月,他从苏州返荣成探亲,不虞被困故乡达六年之久。

一次,前线葬埋抗日阵亡将士于文登县的柘阳山,他送挽联:

“今朝雄志吞桑岛,终古英魂壮柘阳。

”把宣传抗战救国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汤炳正的屈原及楚辞研究,始于抗战后期。

此时由于中华民族的危机,促使他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

这里面当然也有乃师太炎先生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的潜在作用。

但汤炳正并没有想到,他当时开始的这项研究工作,日后竟会使自己成为这门学科的领衔人物。

1985年6月,“中国屈原学会”在楚故都江陵成立,汤炳正当选为第一届会长。

关于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就,李诚概括为:

“如理史迁《屈原列传》之惑、破屈子生辰之谜、辟‘《离骚》乃刘安所作’之妄,论《楚辞》一书非成于一人之手,倡‘神话演化常以语言因素为其媒介’之论,在国内外学术界皆有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个别著名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

先生知道后,一方面鼓励黄中模将日本学者原著译出,并撰文讨论,一方面着手筹办“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以推动屈原研究的健康发展。

汤炳正奔走呼吁,克服重重困难,于1984年5月在四川师范学院召开屈原问题讨论会。

他向与会者拟出:

(一)对日本人的意见,应当纳入中日文化交流的范畴之内,而决不是声讨或挞伐。

(二)措词命意,都应当以学术探讨的姿态出现,摆事实,讲道理,而决不是什么批判。

”“对当时国内外所吹起的那股意图把屈原从中国历史上抹掉的不正之风,进行实事求是的探讨与评议。

”通过辩论,维护了屈原的存在与其著作权及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由于汤炳正及有关学者的努力,这次讨论会收到了预期效果。

有学者说:

“这次大会的论文质量、讨论情况、社会影响都远远超过其他全国性屈原讨论会。

”《光明日报》等三十家报刊“发表了近五十篇文章,讨论与报道了屈原问题论争,遂成为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注目的重要问题之一”。

汤炳正也因此赢得日本汉学界同仁的尊重。

在这件事上,他体现出章门那种“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的气概。

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学术追求。

(节选自《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①汤炳正生前不喜参加社会活动,专意于学术研究,知名度逊于他的几位师兄,实则在学术研究上有不少开拓性贡献,也是“章太炎晚年在传人黄侃先逝后最属意的弟子”。

(戴明贤语)

②正如太炎晚年一样,汤炳正晚年在学术研究之余,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不遗余力的奖掖后学上。

他生命的最后近二十年,留下了大量为年轻学者的著作撰写的序言以及同他们的通信论学。

(李浴洋《汤炳正:

“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章太炎先生的门生,汤炳正不仅在学术上受恩师教益,更在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上深受其影响。

B.汤炳正自抗战后期开始研究屈原及楚辞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危机使汤炳正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

C.正是因为汤炳正的筹办和积极奔走,屈原问题讨论会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召开,在汤炳正及有关学者的努力下,大会收到了预期效果。

D.汤炳正在屈原问题讨论会上向与会者提出的两点建议,体现了他尊重知识、包容并蓄、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炳正听闻日本有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并没有声讨或挞伐,而是鼓励多翻译一些日本著作,为中国作借鉴。

B.汤炳正是章太炎晚年继黄侃后最属意的弟子,因为不喜参加社会活动,专意于学术研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

40年的研究,使他成为了屈原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

C.汤炳正把章门的“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作为毕生的学术追求,也像章太炎先生一样积极奖掖后进。

D.材料以表现汤炳正的学术精神为目的,讲述了他从事屈原及楚辞研究的时间和原因,以及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

6.汤炳正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

每天,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

那时,老宋还会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几声:

“老师们,水开了!

”老宋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

演员听了高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

老宋并不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

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分发报纸、杂志、信件。

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从未出过差错。

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也没少做。

团里唱小生的老夏是老宋的好友。

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

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

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光阴像箭一样。

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

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

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嚓嚓声。

他的记性也差了,有时候会把张三的信送到李四的办公室去。

但剧团没有辞退他。

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

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

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

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

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

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

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

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

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

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

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

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

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

他又做了几下其它动作,居然也做出了。

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

直到稀里哗啦摔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

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

他们那一片爱心呢?

他们的钱是血汗钱!

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

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

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

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

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

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

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

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

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交代了老宋的工作内容和日常表现,凸显了他认真负责、干练勤劳、乐于助人等特点,为下文团里不辞退他并为他捐款作铺垫。

B.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老宋为接济女儿,宁愿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把众人的捐款当做改变家庭境况的途径而携款逃跑的故事。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拿到善款后,老宋夜里用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细细体味那些钱,体现出了人物复杂的心情。

D.作者采用平静的叙事语调,把人物、事件置于冷静客观的语境中,不做任何价值判断,让人物的艰难、悲凉、矛盾和无奈得以深刻体现。

8.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老夏的性格特点。

9.文章略写老宋第一次“逃跑”,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10-13题。

张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

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

侃每往,神无忤色。

华后与语,异之。

除郎中。

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

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

侃诣之,晫曰:

“《易经》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

”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奇之。

吏部郎温雅谓晫曰:

“奈何与小人共载?

”晫曰:

“此人非凡器也。

”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

人或非之,庆曰:

“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

”。

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

与太守吕岳有嫌,弃官归,为郡小中正。

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

弘既至,谓侃曰:

“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

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

”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

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

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

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

“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

”弘曰:

“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

”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

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

“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

”于是击恢,所向必破。

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

后以母忧去职。

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节选自《晋书·

陶侃列传》)

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①荣甚奇之奇:

感到稀奇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

独特

B.①与太守吕岳有嫌嫌:

不合,有矛盾②扶辇下除除:

殿阶

C.①使与诸军并力距恢距:

拒,抵御②连辟公府不就辟:

通“避”躲避

D.①后以母忧去职忧:

忧虑②不如因而厚遇之因:

由此,趁此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范晔《张衡传》)。

B.除,授予官职。

“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指南录后序》)、“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中的“除”与文本中“除”的意思相同。

C.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办法和名额相同。

D.视事,指官员到任工作。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侃有执着坚定的精神。

他多次拜见张华,让张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至张华后来授予他郎中职位。

B.豫章国郎中令杨晫赏识人才。

他认为陶侃是一个固守正道、能圆满地办好事情的人,他曾与陶侃一块坐车去拜见中书郎顾荣。

C.武库令黄庆很知人善任。

黄庆认为陶侃终究要才能大成,在自己当了吏部令史后,举荐陶侃做了武冈县令,后来还将陶侃推荐给乐广。

D.刘弘不听信谗言。

随郡内史扈瑰在刘弘跟前挑拨离间,刘弘回答说:

“陶侃的忠诚和才能,我了解得已经很久了,哪里会有这种事!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3分)

(2)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

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

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

此词为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

②狐嗥兔舞:

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

③锦古江头:

指蜀地。

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B.“一饷”“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

C.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

D.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15.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

(3)李清照《声声慢》中作者用“,、”三句诗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吐露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4)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开篇“,”写出楚天辽阔,江水悠长,水天一色的秋光之图。

第Ⅱ卷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历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____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________。

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______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_______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

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

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

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

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 

 

)。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

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

”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俯拾即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杳无音信

B.比比皆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暗淡无光

C.俯拾即是 

D.比比皆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19.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B.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C.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D.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20.下面是一位作者发给自己老师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亲爱的老师:

您好!

您今天专程来看望我,我万分感激。

但是我今天日理万机,实在是没有时间和您会面。

明天我会抽时间光顾您的寒舍,并带上我的著作请您垂问。

21.阅读下面文字,为“唐三彩”下一个定义。

要求:

语言简明,内容完整,不超过50个字。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兴盛,文化艺术群芳争艳。

这一时期,有种盛行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它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而“唐三彩”出现,才有了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运用的实例。

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造型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逼真。

色泽艳丽多变,有原色、复色、兼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唐三彩成为馈赠亲友的良品。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龙应台说: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是人前人后的所有教养,原则、规范的展现。

的确,真正的文化是一个人的素养,体现其对待周遭的态度,其实这几点都离不开“尊重”二字,唯有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参考答案

1.选B(3分)

2.选C(3分)

3.选C(3分)

4.选B。

(3分)

5.选C。

6.答:

①具有民族责任感。

②有一颗爱国之心。

③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荣誉。

(每点2分,共6分)

7.选B(3分)

8.①热情善良。

②乐于助人。

③细心谨慎。

(每点2分,共6分)

9.①增添小说的戏剧性。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揭示文章主旨。

④制造悬念。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相近即可。

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