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521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下册章节训练题8Word文件下载.docx

血糖由于被消耗引起浓度下降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就会重新水解成葡萄糖不断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不足;

代谢产生的尿素可以通过肾脏、皮肤排到外界环境中,从而实现内环境稳态。

组织细胞的生化反应过程,如有氧呼吸过程,不断吸收利用氧气,释放出CO2并产生代谢废物,不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5.下列组织细胞的内环境相似的一组是(  )

A.淋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B.肝细胞和红细胞

C.毛细血管壁细胞和肺泡壁细胞

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

解析 淋巴细胞、肝细胞、红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淋巴、组织液、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肺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淋巴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

组织液、淋巴、血浆三种主要的内环境中血浆和淋巴的成分最相似。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淋巴三者的相互关系可表示为:

,所以正常情况下,淋巴渗出不进入组织液,而是进入血浆中。

7.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碳酸氢盐的形成

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答案 B

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中核糖体上完成的;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麦芽糖的水解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

血浆中的H2CO3和HCO

是维持pH稳定的重要物质,H2CO3可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碳酸氢盐。

8.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解析 食物残渣没有进入内环境,因此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无直接关系。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

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毛细血管内流动着血浆,外面流淌着组织液,而毛细血管壁细胞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故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浆,血浆中也存在葡萄糖和氧气等物质,故它们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血浆中的蛋白质一般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其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

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但还需要其他器官、系统的参与。

10.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除哪项外都支持这一观点(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内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会使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此调节是机体内部调节,与外界环境无关。

1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 通过分析该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的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

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12.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40

10.35

25

47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细胞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其蛋白质含量最高,所以④为细胞内液;

②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等;

③为组织液,蛋白质最少。

而肝细胞中产生的CO2扩散到血浆中要经过肝细胞中线粒体两层膜和一层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时要穿过两层细胞膜,所以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由于上述的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所以③与④成分差异较大。

13.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A

解析 稳态是指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受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控制,需要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共同维持。

体内缓冲物质可维持体液pH的相对稳定。

14.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不分解造成的

B.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时,会使血浆中渗透压下降

解析 人体血浆中具有对酸性物质进行缓冲的物质,但缓冲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长跑后一段时间内会感到肌肉酸痛。

感冒病毒在人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很容易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有利于保温。

水分散失会使血浆渗透压上升。

15.若病人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

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解析 当肾功能衰竭时,血液中的尿素不能通过肾脏排出而浓度增高,导致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这说明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难以维持。

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16.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通过血浆的运输与缓冲,因此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来调节;

Na+、K+等主要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经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

17.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

应对措施是什么(  )

A.渗透压升高;

补充淡盐水

B.渗透压升高;

大量补充清水

C.渗透压降低;

补充生理盐水

D.渗透压不变;

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解析 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流汗既会丢失水分,又会丢失大量无机盐。

当口渴难耐时,说明丢失水分的比例更大一些,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渗透压平衡。

18.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测量体温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

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

C.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D.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调节增加代谢产热而升高体温

解析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反映在酸碱度、温度和渗透压等方面。

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

当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人在寒冷环境中由于散热多,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而增加产热量。

19.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描述是(多选)(  )

A.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B.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C.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CD

解析 因为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不仅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还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二者同等重要;

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对于维持正常的内环境有重要作用,故也有益处;

组织液中的物质随组织的新陈代谢是有变化的;

组织水肿的原因有组织液中水分过多等,含有b、c两个原因。

20.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多选)(  )

A.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能为代谢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B.稳定的pH和温度保证了酶能正常发挥作用,保证了代谢的顺利进行

C.血浆渗透压保持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D.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以及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对内环境稳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答案 ABC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细胞内代谢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例如,血糖和氧含量的稳定,pH和温度、渗透压的稳定。

D项描述了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并非稳态意义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20分)如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

(1)写出图中方框①、②、③内表示的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在下表中填出图中所列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及健康人的相应正常值。

指标

正常值(范围)

(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

①发生严重腹泻后,只喝水,不补充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高烧时,

③血糖浓度过低时,

④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

(4)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细胞,而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答案 

(1)免疫 神经 体液

(2)

渗透压

约为770kPa(37℃时)

温度

37℃左右

酸碱度

血浆pH为7.35~7.45

(3)①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

②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

③出现低血糖症状

④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骼发育

(4)内环境 消化 循环 循环 泌尿 呼吸

解析 

(1)图中①②③代表着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机制,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图中所示③的调节同时受②的影响,故②为神经调节,③为体液调节,①为免疫调节。

(2)(3)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它们的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保障。

当严重腹泻时,会在失水的同时带走一部分盐,若只补充水分会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

发高烧时,体温超过酶的最适温度,会使细胞代谢紊乱;

血糖浓度过低,引起低血糖症状;

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影响骨骼发育,并有抽搐现象。

(4)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借助于内环境,参与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22.(10分)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经过B的运输,②可达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相对保持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许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

]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

]/[H2CO3]<

15时,立刻发生酸中毒。

此例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___的功能。

(  )

A.调节细胞渗透压B.调节细胞的pH

C.组成细胞的结构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答案 

(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5)B

解析 图中A为肠腔,相当于外环境,B为血浆,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

如果①为淀粉,则②为葡萄糖,在小肠中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

23.(11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4)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循环 (3)循环系统 泌尿 (4)适宜的温度和pH等

解析 

(1)高等动物体内的血浆(A)、组织液(B)和淋巴(C)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另外,组织液还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可汇入血浆。

(2)(3)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其中Na+、Cl-、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需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而体内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温度和渗透压等都是相对稳定的,为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的条件。

24.(9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研究性课题,欲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

(1)实验原理:

渗透作用。

(2)实验仪器:

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细线。

(3)实验步骤:

①先将______________倒入烧杯中。

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将漏斗浸入烧杯中,使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的变化。

(4)预测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和结论:

①液面上升,说明

②液面不变,说明

③液面下降,说明

答案 (3)①淡水动物的血浆 ③两者液面相平 ④漏斗中液面 (4)①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②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 ③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

解析 实验时,可将淡水动物的血浆放入烧杯中,将海洋生物的血浆注入长颈漏斗,利用半透膜将漏斗口封住,此设置为渗透装置。

实验时,应使漏斗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相平,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液面的变化。

若漏斗中液面上升,则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的;

若漏斗中液面不变,则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等于淡水动物的;

若漏斗中液面下降,则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