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452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诗鉴赏练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过去的经历和情绪在逐渐的更改自己的容颜,使得原本相识的人再次相遇时不能认出对方。

后面一段点明了这首诗的感情主旨:

是我们自己所思所想所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己,而不要责怪时光的逝去。

这首诗传达的是要从自身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地面对生活。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4~5题。

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选自《黑眼睛》)

4.“黑夜”象征什么?

(不超过20个字)

象征着“文化大革命”这场空前的浩劫。

5.“黑色的眼睛”在这里有双重寓意,请用简练的语言将这双重寓意写出来。

(1)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个字)

(2)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0个字)

(1)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欺骗、熏染 

(2)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产生了深刻的怀疑,渐渐有了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

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此诗写于1928年,青年时期的徐志摩一直在追求理想与美的状态中,但他的爱情永远处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圣洁高贵之中,一旦接触到实际,幻想归于破灭,又重新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与美”。

他对于林徽音的爱恋,被林徽音无情斩断。

后来,与陆小曼的夫妻关系矛盾,使他又一次经历了感情的挫败,加上事业上历经的种种挫折,不得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茫中的思索。

此诗也即写于这样的情况下。

6.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更给吟唱者添上了几分“梦”态。

7.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冯 至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

各自东西。

我们紧紧抱住,

好像自身也都不能自主。

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

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

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

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选自《十四行集》)

人生路途多坎坷,更有白石千万磨。

活着是一阵风,眨眼而过。

在这世上,经历最多的便是一波又一波的暴雨。

“铜炉”和“瓷壶”正要挣脱被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规定性——形状、用途、意义之类,分解开来,还原回去,感觉上,好象养了好久的狗突然恢复了野性,向旷野奔去,一切都变得陌生了。

所以诗人虽然身处其中,心理上和它们“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我不能确定的是“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和“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是表现一种叛逃?

一种对樊篱的挣脱?

一种对本原的回归?

或者,是风雨中飞鸟的归巢。

反正,它令诗人想到自己的流离之苦,进而想到器物也有寻找自己的归属的愿望,以此强化了自己的孤独感、飘泊感。

这首诗,最适合中年人读,因为它表现的正是中年人那种欲成不成、狐疑顾盼、前后思量、知易行难的动荡心态。

8.这首诗的第一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手法,把屋外震天撼地的狂风暴雨和屋内油灯发出的一点光亮对比,表达了作者心灵的无比寂寞和孤单。

9.最后一节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命对于个体来说是短暂的,犹如暴风雨之夜微弱的灯红。

唯有宇宙才是永恒的本体。

既然个体生命是一种暂住,我们就应保持自己的淳朴和本真,而不要为外物所拘役和束缚。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

昙 花

洛 夫

反正很短

又何苦来这么一趟

昙花自语,在阳台上,在飞机失事的下午

很快它又回到深山去了

继续思考

如何 再短一点

无论飞机失事抑或昙花一现,将要面对的都是生命消逝的悲剧,且更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昙花一现是造化的力量,属必然;

飞机失事是无法预知的,是一种偶然。

习惯上,是对偶然的悲剧充满悲悯,却对必然的遭遇无能为力,或者熟视无睹,对昙花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悲剧。

花开花谢的短短六行诗句,一个诗人对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深层感悟从“苦”、“短”等词中呼之欲出,不铺陈,不繁冗,言简而意丰,且含蓄凝练地展示出诗人的现代诗思,饱满自足地表现其克制的哀伤与深邃的玄想,

10.请分析《昙花》中对应的意象“昙花”与“飞机”的内涵。

诗人以昙花的自语昭示我们: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在于其精神之魂得以延续并历久弥坚。

“昙花”给人的感觉是一瞬间,而飞机的失事也是一瞬间的事情,二者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生命。

昙花开放的瞬间,也正是在飞机失事的瞬间,二者所含意味类似——短暂。

无论飞机失事抑或昙花一现,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

11.诗评家沈奇曾评说洛夫的诗歌有孤绝之美,“想往绝处想,说往绝处说,语不惊人誓不休”。

请分点赏析《昙花》的孤绝之美。

首先理解此题的要求,由“想往绝处想,说往绝处说,语不惊人誓不休”可知,此题考查的“孤绝”应该是鉴赏语言,因此,可从“短”、字数少而精,凝练含蓄、言简义丰等语言角度加以分析。

①整首诗短小明快,正合昙花开谢,简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

②“苦”“短”“失事”等词含蓄凝练地表现出诗人的哀伤,不铺陈,不繁冗,伤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

③诗句言简义丰,轻逻辑,重意会,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空到极点,给人以孤绝之美感。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归 乡

邹 旭

野花像铃铛挤满回家的路

今夜,所有的路都在回家

所有的路都是绝路

是你,是故乡这杯毒酒

夺走了我的远方。

当我发现

黎明和家还有一水之隔

幽怨的月亮前来摆渡

母亲,你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

迎向我,就像

一条大河截住她的细流

12.“毒酒”一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毒酒”一词通过新颖的比喻,构成独特的意象,贬词褒用(或反话正说),强调了诗人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恋之情。

13.结合全诗,赏析画线诗句。

赏析诗句,应从形、神两个方面展开,“形”的角度很多,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叙述手法、表达技巧等;

“神”就是诗句蕴含的情感,要结合整首诗的主旨来分析。

①“大河截住她的细流”这一生动比喻,融入了母爱的博大和游子的思乡之情;

②诗人通过“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迎向我”这一特写镜头,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真切地展示了勤劳的慈母形象,表现了母亲盼儿归来的急切心情,将作者的家情乡思推向高潮。

九、阅读杜运燮的诗歌《井》,完成14~16题。

我是静默。

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

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第一节突出了“井”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

第二节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

这样,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六节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总结和提升,再次强调了“井”的“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14.“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15.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

“你们”指什么人?

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你们”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

作者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巧妙地利用“我”与“你们”的对话情景,从侧面展现了“井”的遭际:

“被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和“孤独”,被“淘汲”和“扰乱”,任“花叶腐烂”在“心灵深处”,因垃圾淤塞而“被遗弃”。

16.如何理解“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这两行诗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

“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处境,又隐含着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民众。

“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它实际展示的是“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骆 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满足于一般地党直抒胸臆的的讴歌和对党的光辉业绩的形象的再现。

他发挥了更大的主观独创性,运用了更丰富的想象,着眼于党的思想精神的实质,着眼于党的形象的全体,创造了“骆驼”这一含义双关、概括力极强的象征性形象。

这就是说,诗中任重载远的骆驼,导引和卫护着旅行者从“黑暗”走向“黎明”,又不止息地进行“长征”的骆驼,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伟大形象的象征,成为了党的光辉业绩和不断变革“长征”精神的象征。

17.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18.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

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骆驼”象征着坚忍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

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最终引导到“天外也还有乐园”这一境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

祈 求

蔡其矫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

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

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

跌倒有人扶持;

我祈求同情心——

当人悲伤,

至少给予安慰,

而不是冷眼竖眉;

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

每一天都涌流不息,

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

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

没有谁要制造模式,

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

我祈求,

总有一天,再没有人,

像我作这样的祈求!

19.诗人在这首诗中祈求的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作者祈求的是自然环境和谐、爱情自由、人间温暖、知识传播不被禁止、言论自由等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和正常的生活需求。

20.诗人以“祈求”开始,以“不再祈求”结束,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结尾“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正是对前面一连串祈求的否定,祈求是为了不再祈求,深化了主旨。

十二、阅读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回答21-22题。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注:

本诗写于1958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

举国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高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

当时诗人正挂职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的音符。

21.这首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表现“川江号子”的特点的?

【答案】①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川江号子”的悲壮、旷远、激越。

②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悬岩、漩涡、浪潮、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等意象,侧面烘托“川江号子”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

22.诗的结尾写道:

“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诗歌含义的理解。

【答案】①这几句诗写出了千年来船夫悲壮的号子无人倾听的孤寂,即使有“云”“树”“野庙”这些同情者和怜悯者,但它们都是没有话语权的。

②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文坛充斥着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调子,敢说真话的人不多,所以这几句诗也暗含着诗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压抑的内心痛苦。

十三、阅读蔡其矫的另一首诗《雾中汉水》,回答23-24题。

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

堤上的牛车在天半运行;

向上游去的货船

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

看得见的

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

赤裸着双腿倾身向前

在冬天的寒水冷滩喘息……

艰难上升的早晨的红日,

不忍心看这痛苦的跋涉,

用雾巾遮住颜脸,

向江上洒下斑斑红泪。

1957年

23.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有相同情感色彩的意象?

它们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意蕴?

【答案】①浓雾、沉重的橹声,纤夫,艰难上升的早晨的红日,斑斑红泪②这些意象都传递出一种现实中的沉重、艰难的感觉

2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与《川江号子》一诗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

都刻画了江上劳动者的形象,都有一份悲凉的意味。

不同点:

①《川江号子》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②《雾中汉水》则主要塑造了寒冬时节仍在艰难、疲惫跋涉的纤夫形象,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沉重痛苦、曲折艰难的慨叹。

十四、阅读舒婷的《神女峰》,回答25-27题。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注释: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本诗主要选取了民间传说中将神女视为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象征。

《神女峰》是舒婷创作于1981年6月的诗作,是一首表现女性觉醒意识的抒情诗。

在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巫山神女象征着女性的纯洁、忠贞、执著。

而诗人面对这一神秘的石峰,对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质疑,体现了当代女性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叛,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思考,对人性复归的呼唤。

金光菊和女贞子:

“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发起新的追求俗世的幸福的妇女解放运动。

25.“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这两句中的“杳鹤”和“春江月明”象征什么?

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有什么深意?

【答案】①“杳鹤”象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杳”即是远,像天边的远鹤永远无法触及。

②“春江月明”指身边的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虽平凡但却真实,触手可及。

③神女被当作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坚守那种无望的等候,却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真实人、普通人的生活权利。

这两个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使神女的形象更鲜明,更能突出她的悲哀与沉重。

26.最后一个小节中作者写到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在煽动新的背叛”,如何理解“新的背叛”在诗句中的含义?

【答案】诗人要背叛的不仅是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的经典神话,要背叛的也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锁链。

27、请找出全诗的主旨句,并简要分析其含义。

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喻指现实生活中爱情的美好,“在悬崖上展览千年”喻指坚定传统爱情的痛苦。

前者远比后者更有意义。

这是呼吁妇女抖落社会与自身的因袭重担,走上妇女解放的道路。

【答案】①主旨句是“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②这一句是全诗的抒情最高峰。

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贞洁的典范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个虚幻祭品。

这两句诗是对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揭示出神女峰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质。

十五、阅读舒婷的《惠安女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的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

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注】福建惠安,历史上闭塞、贫穷。

惠安女子深受封建陈规陋习束缚,如早婚、守寡等。

但惠安女子裹方巾、戴斗笠、着短褂、束银带的绰约身姿,在外人看来,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

补注:

福建惠安,历史上是一个“十年九旱,十雨九涝”的地方,闭塞、贫穷、封建陈规陋习,给惠安女子带来了许多苦难。

早婚、长住娘家、集体自杀,历史留下过触目惊心的记载。

惠安女子社会地位底下,生存环境恶劣,但外部世界看来,惠安女子裹方巾,戴斗笠,着短褂,束银带,古老而美丽的服饰,加上自然绰约的身姿,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惠安女子由此博得世人普遍的惊异和赞赏。

28、结合诗句,试分析“古老部落的银饰”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惠安女子婀娜的体态是来自“古老部落”的“约束”。

这里,“银饰”成了一种灌注着诗人主观感情的意象,象征着当地浓郁的封建陈规陋习。

29、诗歌第2节中,为什么将“少女的梦”比作徐徐落在海面上的“蒲公英”?

【答案】“蒲公英”落在在汹涌的大海里不会有什么好的命运。

由此暗示了对惠安女子来说,少女虽然有向往幸福的梦想,但是却注定会被生活的洪流吞没。

表现出对惠安女子而言,幸福是遥不可及的。

30、请找出诗歌最后一节出现的一些反差鲜明的词语,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优美”和“忽略”,“海天之间”和“碱滩”、“礁石”②两组反差鲜明的词语形成对比,对那种无视惠安女子真实命运的“封面和插图”表现的所谓“风景和传奇”是一种反讽和揭露,温婉却极为有力。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1~32题。

(9分)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1920年一二月间作

31.“年青的女郎”的形象应是怎样的?

诗人为什么用“年青的女郎”来比喻自己的祖国?

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年青的女郎”,美丽、朝气蓬勃、富有青春的魅力,叫人想念。

这一形象的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道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32.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黑奴”指的是煤的外在形象,“火一样的心肠”一方面和煤的形象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想见诗人情感的炽热。

煤虽是黑的,但经燃烧却能生成火,而其他的再漂亮的石头也不能生成火。

诗句的寓意是:

别嫌“我”外表难看,其实只有“我”这一类人才对你有无限的忠诚和热爱。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