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践行绿色发展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绿色发展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生产可以促使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流程清洁、污染物排放减少、产品绿色安全,是实现低碳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
3.技术创新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1)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2)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4.低碳循环经济
低碳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复合体,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以及减少碳排放为核心,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实现对资源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尽可能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特别提醒]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中国实现循环经济的两种方式,一是生态农业,二是清洁生产。
三、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2.含义
一是倡导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是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不造成环境污染。
3.作用
绿色消费可创造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产业价值,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4.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推动绿色消费的原动力。
[特别提醒]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要选购绿色产品,并在消费时注意不要造成污染、浪费等,“绿色”不是指绿颜色。
“绿色消费”不仅包括消费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四、创建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创建是指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课程内容,进行绿色校园建设,实施绿色管理,创设绿色文化氛围,开展绿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品牌建设行动。
2.意义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使绿色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自觉,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的教育互动机制。
3.学生是创建绿色学校的主体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积极加入环保社团组织,参与绿色学校创建、绿色宣传和绿色实践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绿色修养,贡献自己的绿色智慧。
[特别提醒] 作为中学生,为实现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节约资源,适度消费,乘坐公交出行,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等。
1.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发展中国家不需要。
( )
2.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3.清洁生产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介绍说,“绿色”绝不是天然的概念。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认为,“绿色消费”绝不是“消费绿色”。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这里“绿色”的正确含义有( )
①天然的 ②无污染的 ③无公害的 ④绿颜色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这里“绿色”需要________技术作为保证( )
①能源 ②原材料 ③资源回收 ④基因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提示:
1.×
停止过度消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做到的。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3.×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
4.C 5.D [第4题,材料中已经指出,“绿色的”不是“天然的”,“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
第5题,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
倡导绿色发展
1.绿色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就是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提倡关于富裕和繁荣的新观念,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消费模式。
在生活中自觉节约各种资源,尽量购买绿色产品,并且要合理处置各种生活废弃物与生活污水,尽量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衣”方面的绿色消费模式
①适度消费;
②节水洗涤;
③无磷洗涤
“食”方面的绿色消费模式
①尽量选购、食用绿色食品;
②不吸烟,减少饮酒,杜绝酗酒;
③不用一次性筷子;
④购买食品时尽量用布袋与纸袋,少用塑料袋
“住”方面的绿色消费模式
①住房装修时,选用对健康无害、无毒的涂料、油漆、裱墙材料和各种装饰品;
②选用有环境标志的家用制冷器具以及无汞、镉、铅的充电电池;
③选用节能灯具、节水卫生用具等;
④各种产品的使用与最后处置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组成部分,要科学合理使用产品,并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行”方面的绿色消费模式
从健康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步行、骑自行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绿色出行方式,外出时还要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如果驾驶汽车出行,也应使用无铅汽油
2.绿色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问题1 (人地协调观)绿色消费主要有哪三层含义?
①消费者在消费前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②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和废品的回收利用,不造成环境污染;
③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重视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问题2 (综合思维)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循环经济有哪些模式?
工业是清洁生产;
农业是生态农业。
[归纳提升]
1.发展绿色生产
内容
过程
作用
推进绿色发展
首先要从生产环节抓起,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生产,建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整个产业链和产品实现“绿色化”
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倡导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
绿色生产使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流程清洁、污染物排放减少、产品绿色安全,是实现低碳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
技术创新
一方面,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低碳循环经济
低碳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复合体,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以及减少碳排放为核心,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实现对资源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尽可能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2.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含义
推动绿色消费的原动力
绿色消费
的作用
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不造成环境污染
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
绿色消费可创造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产业价值,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2010年、2012年夏季,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开展了“26℃空调测温活动”,同时向广大公众深入宣传节能环保理念,使其知晓国家的空调设置标准,倡导广大公众合理控制空调温度,使之成为每一位公民的自觉行动。
据此完成1~2题。
1.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④⑤
2.“26℃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C 2.A [第1题,空调所需能源为电能,而电能相当一部分是由燃煤发电而转化的。
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可有效地节约电能,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减少酸雨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第2题,“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倡导绿色消费。
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资源B.技术
C.水源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4.下列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3.D 4.C [第3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影响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限制因素不是资源、技术与水源,而是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第4题,该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地理实践力:
绿色壁垒
1.“绿色壁垒”的起因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正是由于生态问题,“绿色壁垒”也应运而生。
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
“绿色壁垒”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于是,“绿色壁垒”应运而生了。
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2.“绿色壁垒”的形式
“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烦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
3.我国的绿色产品开发
绿色食品是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它运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污染生态环境和对人体有害的合成化工品,而更多地使用生物和自然的物质。
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的绿色产品还有无氟、低氟制冷剂的家用制冷器具,无氟气溶胶制品,无铅车用汽油,水溶性涂料,厕用卫生纸,真丝绸类和无汞、锡、铅充电池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绿色壁垒”将成为我国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障碍,已经有许多企业在努力实行清洁生产,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申领“绿色护照”,应对“绿色壁垒”。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趋复杂。
据此完成
(1)~
(2)题。
(1)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 )
A.环境污染在国际蔓延
B.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密集型产品
D.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2)加入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 )
A.出口更多的产品
B.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
C.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D.提高环保意识
(1)D
(2)A [第
(1)题,世贸组织中许多国家利用该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与该国有关的国际贸易施加影响,这一点被称为“绿色壁垒”,也正是因为“绿色壁垒”的存在,会引起许多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第
(2)题,我国许多产品在环保方面水平较低,达不到一些欧美国家标准或者是国际标准,这些国家又存在“绿色壁垒”,因此在短期内这一点将不利于我国出口更多的产品。
[素养立意] 本题具体考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产业及国际贸易受到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
世贸组织中许多国家利用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与该国有关的国际贸易施加影响,会引起许多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我国许多产品在环保方面水平较低,达不到一些欧美国家标准或者是国际标准,因此在短期内这一点将不利于我国出口更多的产品。
题组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 )
A.购物时使用廉价的塑料袋
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定位置
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人定胜天的观点
C.绿色发展的观点D.生态优先论的观点
1.A 2.C [第1题,塑料袋易造成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
第2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相关观点符合绿色发展的观点。
题组2 发展绿色生产
发展绿色食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在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这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绿色食品的市场份额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绿色食品成本高、售价高
B.绿色食品的营养含量比一般农产品低
C.人们对绿色食品认识不足
D.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高,产量低
4.(生活中的地理)实施清洁生产后,工厂( )
A.仅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A 4.D [第3题,市场是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首要因素,绿色食品的市场份额不高,不是因为其产量低,而是因为售价高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低。
第4题,清洁生产包括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题组3 倡导绿色消费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6.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施用高毒农药防治病虫等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5.A 6.B [第5题,“绿色消费”是指人们消费完商品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伤害;
绿色消费必须与“安全无公害”联系起来,而不是与绿颜色进行联系;
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不是绿色消费。
第6题,“绿色食品”应是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产品。
在生产绿色产品过程中,不应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防腐剂。
题组4 创建绿色学校
7.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包括( )
①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②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③投资大,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④教师、学生的参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A [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主要是指在投资合理的情况下合理发展学校规模,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对环境的良好影响及有关单位的协调合作。
中国绿色发展
一、中国绿色现代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06~2020年):
为减缓CO2排放、适应气候变化阶段。
到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到达顶峰。
力争到2020年控制在80亿吨左右(即便如此,中国也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
这就要求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大大减少排放速度;
在“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排放量趋于稳定且达到高峰。
第二步(2020~2030年):
进入CO2减排阶段。
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力争达到2005年水平。
199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2亿吨,2005年增加至52亿吨(IEA,2007)。
到那时,中国农业占GDP比重只有5%左右,工业比重只有30%左右,服务业比重接近60%左右;
城市人口比重在65%左右;
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25%,煤炭消费比例降至45%~50%,清洁利用率很高;
森林覆盖率24%;
HDI达到0.93;
本国居民国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二名;
中国GDP居世界第一位,GDP(PPP)居世界第一位。
第三步(2030~2050年):
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下降,与世界同步,达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
到那时,中国农业比重只有2%~3%,工业比重下降至不足20%,服务业比重接近80%;
城市人口比重在78%以上;
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55%,煤炭消费比例降至25%~30%,全部清洁利用;
森林覆盖率26%;
HDI达到0.98;
本国居民国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名;
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真正对人类作出绿色贡献。
二、中国未来十年将经历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
报告以“十二五”~2020年为低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报告指出,该阶段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阶段,主要特征是能源需求总量快速增长,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小。
报告指出,该时期的发展目标,一是稳步推进城市化,人口保持合理规模。
二是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近中期以产业、行业结构调整为主。
三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高耗能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四是要推动构建节能型的能源生产体系,主要高耗能产业和主要能源设备的能效水平总体上在202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是建立节能型的交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公交、轨道交通体系;
强化建筑物部门的节能减排,控制建筑物面积的过快增长。
六是能源供应结构有所优化,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发展初具成效,煤炭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成为研发重点。
三、中国的化石燃料需求或可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峰
报告以2020~2035年为低碳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认为该阶段是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化发展趋于稳定,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口增长趋于峰值的阶段,总体特征是能源需求增速趋缓,工业用能比重持续下降,能源结构多元化粗具规模,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供求格局显著改变,理想情况下,中国的化石燃料需求可在此阶段末期达到高峰,如果CCS技术得到大规模商业运用,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
报告指出,该时期的发展目标,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届时工业部门技术装备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交通部门和商用/民用部门先进用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在2030年左右力争使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比目前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在203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国的高效节能交通运输网络。
四是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和模式得到社会认同。
五是能源储备体系基本形成,能源供应安全大有保障。
六是能源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大大加强。
四、20世纪中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或可下降至目前水平
报告以2036~2050年为中国低碳发展的远期阶段。
报告指出,在此阶段,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日渐增强。
核能、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效果更加突出,CCS技术在发电行业和高耗能工业逐渐普及,最理想情况下,随着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大规模应用,本世纪中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下降至目前水平。
报告指出,要实现预期的发展前景,一是建成中国的低碳能源发展体系,总量上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煤炭比重控制在30%以内,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之一。
二是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力争突破核聚变能技术,对目前尚存在争议的重大能源技术,如氢能经济等,能够及时跟踪,一旦有突破,可以及时应对。
三是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亿千瓦的规模级。
四是有利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基本得到实施,生态、环境等外部化成本得以内部化。
五是形成了系统的能源国际合作框架。
六是形成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体系。
五、产业着力点
1.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规模。
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
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节能产业
据测算,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推动节能产业发展,一要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与部件研发和攻关力度,重点攻克低品位余热发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