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80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七套Word文档格式.docx

  变更项目范围:

主要是指缩小项目的范围

  赶工:

是一种通过分配很多的资源,达到以成本的最低增加和进度的最大限度压缩的目的,它不改变活动之间的顺序。

  快速追踪:

也叫快速跟进,是指并行或重叠执行原来计划串行执行的活动,会改变工作网络图原来的顺序

  根据本题的描述,“不能改变工作网络图”,也就是说,不能变更项目范围,也不能进行快速追踪。

但是,题中还提到“该项目有附加的资源可以利用”,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赶工。

  参数估算和MonteCarlo分析与进度压缩没有直接关联。

3、活动排序的工具和技术有很多种,工具和技术的选取由若干因素决定。

如果项目经理决定进度计划编制中使用子网络模块,这个决策意味着()

  A、该工作非常独特,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专门的网络图

  B、在现有的网络上具有可以获取的资源管理软件

  C、在项目包括几个相同或几乎相同的内容

  D、项目中存在多条关键路径

C

  制定项目时间进度计划主要有如下4个子过程:

  确定项目的各项活动(项目分解结构最底层的工作块):

确定为完成项目必须进行的诸项具体活动

  确定活动顺序:

找出各项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

  时间估算:

估算各项活动所需时间

  编制时间进度计划:

研究和分析活动顺序、活动时间和资源要求,进而制定项目时间进度计划

  以上4个子过程在具体时间中常常交错重叠进行。

4、项目经理已经对项目进度表提出了几项修改。

在某些情况下,进度延迟变得严重时,为了确保活动精确的绩效衡量信息,项目经理应该尽快()

  A、发布变更信息

  B、重新修订项目进度计划

  C、设计一个主进度表

  D、准确增加资源

  进度控制包括相互影响的3个环节,具体如下。

  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

计划指出了项目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既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综合得出的对未来的构思,又是当前行到的准则。

一个完善的计划可以使失败的概率降至最低,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在预计的期限内取得预期的效果。

  进度控制是通过项目的动态监控实现的。

项目进度控制是随着项目的进行而不断进行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项目的开始,设计进度就进入了进行的轨迹,也就是计划进入了执行的轨迹。

  对比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是进度控制的关键。

工程进度的调整一般是要比避免的,但如果发现原有的进度计划已落后且不适应实际情况时,为了确保工期,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就必须对原有的计划进行调整,形成新的进度计划,作为进度控制的新依据。

5、在某个信息系统项目中,存在新老系统切换问题。

在设置项目计划网络图时,新系统上线和老系统下线之间应设置成()的关系。

  A、结束—开始(FS型)

  B、结束—结束(FF型)

  C、开始—结束(SF型)

  D、开始—开始(SS型)

  一般来说,项目活动间存在以下4个依赖关系。

  l结束—开始(FS型):

某活动必须结束,另一活动才能开始

  l结束—结束(FF型):

某活动结束前,另一活动必须结束

  l开始—结束(SF型):

某活动结束前另一活动必须开始

  l开始—开始(SS型):

某活动必须在另一活动开始前开始

  在本题中,由于存在新老系统切换问题,一般需要在新系统上线之后,老系统才能下线,因此这是一个开始—结束型的关系。

6、在关键路径上增加资源不一定会缩短项目的工期,这是因为()

  A、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是不依赖于时间和资源的

  B、关键活动所配置的资源数量是充足的

  C、关键活动的历时固定不变

  D、增加资源有可能导致产生额外的问题并且降低效率

  在项目活动中,除虚活动外,所有活动都是依赖于时间或资源的。

为了保证项目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必须保障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按照规定日期进行,但这并不是说关键活动所配置资源数量是充足的。

  一般而言,如果不考虑对投入的人力资源的额外管理,当活动的工作量不变时,活动历时随投入的人力资源的多寡而变化,如果在关键路径上增加资源,则有可能导致产生额外的问题并且降低效率。

例如,如果增加人员,则开发人员之间的通信和交流可能导致开发的低效,这样,就不一定会缩短项目工期。

7、如果项目实际进度比计划提前20%,实际成本只用了预算成本的60%,首先应该()

  A、重新修订进度计划

  B、给项目团队加薪,开表彰大会

  C、重新进行成本预算

  D、找出与最初计划产生差别的原因

  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经理收集实际的进度与实际的成本,并将其与计划数值进行比较。

而对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的差距,首先要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针对本题的情况,差距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项目的计划脱离实际、过于乐观,可能是项目实施在内、外环境产生了对项目极为有利的变化,也可能是项目团队的超常发挥,还可能是其他原因。

总之,首先应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8、完成活动A所需的时间,悲观(P)的估计需要36天,最可能(ML)的估计需21天,乐观(0)的估计需6天。

活动A在16天至26天内完成的概率是()

  A、55.70%

  B、68.26%

  C、95.43%

  D、99.73%

  活动的期望时间为(36+21*4+6)/6=21天,方差为25,标准差为5.题目要求“在16天至26天内”,与21天相比,正好是1个标准差(16+5=21,26-5=21)。

根据正态分布规律,在范围内,即在16至26天之间完成的概念为68.26%

9、一项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是第3天,最晚开始时间是第13天,最早完成时间是第9天,最晚完成时间是第19天。

该任务()

  A、在关键路径上

  B、有滞后

  C、进展情况良好

  D、不在关键路径上

  本题考查总时差的概念。

总时差等于最晚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也等于最晚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显然,由于该任务的总时差为13-3=10天,所以它不在关键路径上。

10、进度控制是避免工期延迟的一种方法。

季度控制中的纠正行为通常会加速某些活动以确保这些活动能够及时完成。

为了重新编制和执行进度表,纠正行为通常要求()

  A、作出大家都不喜欢的决策

  B、及时调整基线

  C、进行原因分析

  D、资源平衡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某些工作可能会发生偏差。

要纠正偏差,通常可以采取并行工作、调整工作持续时间、加班等方法。

当偏差发生时,需要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根据该项工作是否是关键工作、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以及是否大于自由时差等分别进行判断和处理。

 

11、公式()能准确地计算项目活动的工作。

  A、工作量=历时/人员生产率

  B、工作量=历时/人力资源数量

  C、工作量=(最乐观时间+4*最可能时间+最悲观时间)/6

  D、工作量=项目规模/人员生产率

  本题要求“最准确地计算项目活动的工作量”,显然是要用项目规模除以人员生产率。

要注意的是,这里不能选择C,因为选项C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时间而不是工作量,而且按照选项C的方式计算出来的也不是准确的数据,而是估算数据。

12、当评估项目的成本绩效数据时,根据数据与基线的偏差程度将作出不同的反应。

例如,10%的偏差可能不需作出反应,而100%的偏差则需要进行调查。

对成本偏差的判断会使用()

  A、成本管理计划

  B、变更管理计划

  C、绩效衡量计划

  D、偏差管理计划

A

  成本管理计划是项目成本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方法的行为准则。

这个准则的文件可以是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可以在项目管理计划之内,也可以单独列出。

  经过批准的成本计划,加上或者减去批准的成本变更,被称为成本基准。

成本基准计划规定了成本基线。

成本基线是用来量度和检测项目成本绩效的,可以按时间分段预算。

将按时段估算的成本加在一起,即可以得出成本基线,通常以S曲线的形式显示。

S曲线也表明了项目的预期资金。

  成本绩效指数是对成本效果的量度,是项目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和已完成工作预算成本的比值。

  成本控制是对造成项目成本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以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

  成本偏差是对项目成本效果的量度,是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和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的差。

  在项目管理的计划阶段,需要制定成本管理计划。

一个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可能有多个成本基准,用以度量项目成本绩效的各个方面。

当进行绩效评估时,需要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成本基准计划中的成本基线进行比较,根据二者的偏差值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当出现成本偏差是,如果偏差超过了允许的限度,就要找出造成项目成本偏差的原因。

可以将成本偏差的原因归纳为几个因素,然后计算各个因素对成本偏差程度的影响,判断哪个因素是造成成本偏差的主要因素。

或者可以把总成本分解成几个分项成本,通过总成本和分项成本的比较,找出是哪个分项成本造成了成本偏差。

13、如果在挣值分析中,出现成本偏差CV<

0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项目成本超支

  B、不会出现这样的计算结果

  C、项目成本节约

  D、成本与预算一致

  成本偏差CV<

0,表示项目成本超支;

CV>

0表示项目成本节约

14、有关成本基准计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用来度量与检测项目成本绩效的按时间分段预算

  B、许多项目可能有多个成本基准,以便度量项目成本绩效的各个方面

  C、它是成本估算阶段的产物

  D、现金预测是度量支出的成本基准之一

  成本基准计划规定了成本基线。

成本基线是用来度量与检测项目成本绩效的,可以按时间分段预算。

15、以下有关DIPP的论述中,()是不正确的

  A、DIPP值是项目的期望货币值和完工尚需成本之比

  B、DIPP值越低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C、DIPP值越高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D、DIPP值衡量了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DIPP用来描述项目资源利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DIPP=EMV/ETC

  其中,EMV为项目期望货币值,是用来考虑支付风险因素后各个支付值与支付概率的乘积之和。

ETC为完成尚需成本估算,是指为了完成项目对剩余所需进行的工作所消耗资源的成本估算。

  DIPP值越高的项目,意味着其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越值得优先考虑资源的支持。

DIPP<

1,表示项目的实际成本要比预算成本高。

16、项目经理小张在对自己正在做的一个项目进行了挣值分析后,发现CPI>

1,则可以判读该项目()

  A、进度超前

  B、进度落后

  C、成本超支

  D、成本节约

  CPI=EV/AC,其中EV为完成工作的计划成本,AV为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

CPI>

1,说明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即成本节约。

17、一般将成本管理划分为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3个过程。

以下关于成本预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当项目的具体工作无法确定时,无法进行成本预算

  B、成本基准计划可以作为度量项目绩效的依据

  C、管理储备是为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而预留的预算,因此需要体现在项目成本基线里

  D、成本预算过程完成后,可能会引起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

  管理储备是为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而预留的预算,是未知的。

项目经理在使用管理储备之间必须得到批准,所以管理储备不是项目成本基线的一部分。

18、根据如表一所示,()最有可能在时间和成本的约束内完成

  表一

  项目PVEVAC

  甲1200900700

  乙1200700900

  丙12009001000

  A、项目甲

  B、项目乙

  C、项目丙

  D、项目甲和项目乙

  本题可根据公式SPI=EV/PV和CPI=EV/AC来判断。

SPI的值越大,说明项目实际进度越会相对提前计划进度。

CPI的值越大,说明项目的实际成本越会相对预算有所节约。

19、项目经理可以控制()

  A、审计成本

  B、沉没成本

  C、直接成本

  D、间接成本

20、在软件质量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McCall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

在这个质量模型中,软件质量特征被分成了3组,即产品转移、产品修改和()

  A、产品开发

  B、产品销售

  C、产品升级

  D、产品运行

  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

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符合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都应具有隐含特征的程度。

上述定义强调了一下3点:

  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与需求不一致就是质量不高。

  制定的标准定义了一组指导软件开发的准则,如果没有遵守这些准则,几乎肯定会导致软件质量不高。

  通常,会有一组没有显式描述的隐含需求(如期望软件是容易维护的)。

如果如软件满足明确的需求,但却不满足隐含的需求,那么软件的质量仍然是值得怀疑的。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从管理角度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根据McCall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可以将其划分为3组,分别反映用户在使用软件产品时的3种观点。

  产品运行:

正确性、健壮性、效率、完整性、风险

  产品修改:

可理解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测试性

  产品转移:

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