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725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6 大小:33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2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Word格式.docx

第2.2.2条桥涵施工地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

第2.2.3条大桥.特大桥地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测定其坐标,编号绘于桩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桩志坐标.相互间地距离.角度.高程等,以免弄错和便于寻找.

第2.2.4条桥涵中线位置.桩间距离地检查校核及墩台位置放样,当有良好地丈量条件时,均应直接丈量或用检验过地电磁波测距仪测量.丈量距离时,应对尺长.温度.拉力.垂度和倾斜度进行改正计算(改正计算公式见附录2-1).

第2.2.5条采用三角网法测算桥轴线桩间距离时,三角网地精度,应符合表2.2.5地规定.

第2.2.6条三角网地基线不应少于2条,依据当地条件,可设于河流地一岸或两岸.基线一端应与桥轴线连接,并尽量近于垂直,当桥轴线长超过500m时,应尽可能两岸均设基线.基线一般采用直线形,其长度一般不小于桥轴长度地0.7倍,困难地段不得小于0.5倍.设计单位布设地基线桩应予以利用;

三角网所有角度宜布设在30°

~120°

之间,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25°

.

第2.2.7条桥轴线直接丈量地回数.基线丈量地回数和用测距仪测量地回数.三角网水平角观测地回数,应按表2.2.7规定执行.

桥位三角网精度表2.2.5

等级

桥轴线桩间距离(m)

测角中误差(″)

桥轴线相对中误差

基线相对

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

闭合差(″)

〉5000

±

1.0

1/130000

1/260000

3.5

2001~5000

1.8

1/70000

1/140000

7.0

1001~2000

2.5

1/40000

1/80000

9.0

501~1000

5.0

1/20000

15.0

201~500

10.0

1/10000

30.0

≤200

20.0

1/5000

60.0

注:

①相对中误差即精度计算方法,见附录2-2;

②对精度有特殊要求地桥梁,其桥轴线和基线精度应按设计要求或另行规定.

第2.2.8条三角网平差一般按角度以条件观测平差为主.平差计算结束后,应验算下列精度:

一.三角网测角中误差

(2.2.8-1)

式中

──三角网中地测角误差,应不超过表2.2.5地规定;

──角度改正值地平方和;

──全部条件方程数目.

测回数表2.2.7

丈量测回数

测距仪测回数

方向观测法测回数

桥轴线

基线

J1

J2

J6

3

4

6

12

2

5

9

1(3)

2(4)

2

(2)

(3)

(1)

1~2

①J1.J2.J6分别为经纬仪型号;

②丈量测回数栏括弧内测回数系指普通钢尺,余指铟钢基线尺;

③丈量一个往返为一个测回;

测距仪往返各测一次为一个测回,测回超过2次地,应在不同时间分别观测;

测角盘左.盘右各测一次为一个测回,各次地算术平均数值为观测结果.

④测量结果达不到表2.2.5地精度要求时,应检查原因,采取措施.

二.桥轴线边长相对中误差

(2.2.8-2)

式中

──桥轴线相对中误差,应不超过表2.2.5地规定;

──基线相对中误差;

──平差后求得地桥轴线权倒数.

第2.2.9条当有直接丈量条件时,应尽可能以直接丈量法复核.以三角网法求出桥位桩间地距离;

当直接丈量地桥位桩间地距离与三角网法求出地距离均符合精度要求时,采用三角网法求出地距离进行.墩台施工定位测量;

测距仪测出地桥轴线距离与三角网法求出地距离均符合精度要求时,采用其算术平均值,可用测距仪进行墩.台施工定位测量.

第2.2.10条无水河滩地墩.台和基础桩地纵横向中线位置,可采用钢尺和经纬仪测定并在其方向线上以木桩固定.

第2.2.11条大.中桥地水中墩.台和基础地位置,应以型号为J2或J1地3台经纬仪从3个方向(其中一个方向为桥轴中线或顺桥向基础桩轴线)交会得出(如图2.2.11).交会地误差三角形在桥轴中线上地距离C2C3,对墩底放样不宜超过25cm,对墩顶放样不宜超过15mm.再由C1向桥轴线上作垂线C1C,C点即作为墩.台或基础中心.交角α及β应事先计算并核对.如有检验过地电磁波测距仪时,可将测距置于D点测定墩.台中心位置.

第2.2.12条曲线上地桥梁施工测量,应按照设计文件参照公路曲线测定方法处理.

第2.2.13条桥梁翼墙.锥坡和调治构造物,应尽量争取在无水时测量放样.锥坡和调治构造物地平面多为曲线形,可根据设计地曲线方程以坐标法或其他方法测定.

第2.2.14条涵洞测量放样时,应注意核对涵洞纵横轴线地地形剖面图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应注意涵洞长度.涵底标高地正确性.对斜交涵洞.曲线上和陡坡上地涵洞,应考虑交角.加宽.超高和纵坡对涵洞具体位置.尺寸地影响,并注意锥坡.翼墙.一字墙和涵洞墙身顶部和上.下游调治构造物地位置.方向.长度.高度.坡度,使之符合技术要求.

第2.2.15条特大.大.中桥施工时设立地临时水准点,应根据设计单位测定地水准点测出,其高程偏差(Δh)不得超过;

(mm)(2.2.15-1)

对单跨≥40m地T型刚构.连续梁.斜张桥等地偏差(Δh)不得超过:

(mm)(2.2.15-2)

在山丘区,当平均每km单程测站多于25站时,高程偏差(

)不得超过:

(mm)(2.2.15-3)

式中L──水准点间距离以km计;

n──水准点间单程测站数.

高程偏差在允许值以内时,取平均值为测段间高差;

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重测.

第2.2.16条有水河流水面宽度在150m以上时,两岸水准点地高程应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校测.跨河水准测量应在阴天.早晨(或傍晚).无风(或弱风)时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可参照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地测回数.组数及允许偏差按三.四等跨河水准测量地规定执行.

第2.2.17条施工过程中,应测定并经常检查桥涵结构浇砌和安装部分地位置和标高,并作出测量记录和结论,如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分析原因,并予以补救和改正.各结构部分地允许偏差见有关各章.

第三章明挖地基

第一节基坑

第3.1.1条基坑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地要求,有渗水土质地基坑坑底开挖尺寸,应根据基坑排水设计(包括排水沟.集水坑.排水管网等)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一般基底应比设计平面尺寸各边增宽50~100cm.

第3.1.2条基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经验和现场地具体情况确定.

1.基坑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上.土地湿度正常(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基坑坑壁坡度可参考表3.1.2;

基坑坑壁坡度表3.1.2

坑壁土类

抗壁坡度

基坡顶缘无荷载

基坡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

1

1.25

1.5

碎.卵石类土

0.75

亚砂土

0.67

亚粘土,粘土

0.33

0.5

极软岩

0.25

软质岩

0.1

0.25

硬质岩

注:

①挖基经过不同土层时,边坡可分层决定,并酌设平台;

②在山坡上开挖基坡,如地质不良时,应注意防止坍滑;

③坑壁土类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划分;

④单轴极限强度(Mpa)〈5,5~30,>

30时,分别定为极软.软质.硬质岩.

2.基坑深度大于5m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

3.如土地湿度可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缓于该湿度下土地天然坡度;

4.没有地面水,但地下水位地基坑底以上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开挖;

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质易坍塌或水位在基坑底以上较深时,应加固坑壁开挖.

第3.1.3条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地措施,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与动载间至小应留有1m宽地护道,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或动载过大,宜增宽护道或采取加固措施.

第3.1.4条基坑壁坡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影响,或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或放坡开挖工程量大.不符合技术经济要求时,可按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地加固坑壁措施:

如挡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混凝土护壁(喷射混凝土护壁.现浇混凝土护壁).钢板桩围堰.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锚杆支护及地下连续壁等.

第二节围堰

一一般规定

第3.2.1条围堰尺寸要求:

1.堰顶高度宜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地最高水位(包括浪高)50~70cm;

2.围堰外形应考虑河流断面被压缩后,流速增大引起水流对围堰.河床地集中冲刷及影响通航.导流等因素;

3.堰内面积应满足基础施工地需要;

4.围堰断面应满足堰身强度和稳定(防止滑动.倾覆)地要求.

第3.2.2条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尽量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

二土围堰

第3.2.3条水深1.5m以内.流速0.5m/s以内.河床土质渗水性较小时,可筑土围堰.

第3.2.4条堰顶宽一般为1~2m,堰外边坡一般为1:

2~1:

3,堰内边坡一般为1:

1~1:

1.5,坡脚与基坑边缘距离根据河床土质及基坑深度而定,但不得小于1m.

第3.2.5条筑堰地土宜用粘性土或砂夹粘土,填土出水面后应进行夯实.

第3.2.6条在筑堰前应将堰底河床上地树根.石块.杂物等清除;

自上游开始填筑至下游合拢.

第3.2.7条因筑堰引起流速增大使堰外坡面有受冲刷危险时,可在外坡面用草皮.柴排.片石或草袋等加以防护.

三土袋围堰

第3.2.8条水深3.0m以内.流速1.5m/s以内.河床土质渗水性较小时,可筑土袋围堰.

第3.2.9条堰顶宽一般为1~2m,有粘土心墙时为2~2.5m,堰外边坡为1:

0.5~1:

1,堰内边坡一般为1:

0.2~1:

0.5,坡脚与基坑边缘地距离同第3.2.4条.

第3.2.10条堰底处理及填筑方向同第3.2.6条.

第3.2.11条堆码在水中地土袋,其上下层和内外层应相互错缝,尽量堆码密实整齐;

可能时由潜水工配合堆码,并整理坡脚.

四钢板桩围堰

第3.2.12条钢板桩围堰适用于砂类土.粘性土.碎石土及风化岩等河床地深水基础.

第3.2.13条钢板桩机械性能和尺寸应符合要求.经过整修或焊接后地钢板桩,应用同类型钢板桩进行锁口通过试验检查.

第3.2.14条钢板桩堆存.搬运.起吊时,应防止由于自重而引起地变形及锁口损坏.

第3.2.15条钢板桩地接长应以等强度焊缝接长.

第3.2.16条当设备许可时,宜在打桩前将2~3块钢板拼为一组,组拼后应用坚固地夹具夹牢.

第3.2.17条插打钢板桩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插打前一般应在锁口内涂以黄油.锯末等混合物,组拼桩时用油灰和棉花捻缝,以防漏水;

2.插打顺序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一般自上游分两头插向下游合拢.

3.插打钢板桩,一般应先将全部钢板桩逐根或逐组插打到稳定深度,然后依次打入至设计深度;

在能保证钢板桩垂直沉入条件下,每根或每组钢板桩也可一次打到设计深度;

4.在插打钢板桩时,如起重设备高度不够,允许改变吊点位置,但该点位置不得低于桩顶以下1/3桩地长度;

5.插打钢板桩必须备有可靠地导向设备,以保证钢板桩地正确位置;

6.钢板桩可用锤击.振动.射水等方法下沉;

但在粘土中不宜使用射水下沉办法;

7.采用单动汽锤.柴油机锤或坠锤打桩时,应设桩帽,以分布冲击力和保护桩头;

8.接长地钢板桩,其相邻两钢板地接头位置应上下错开;

9.开始沉入几根或几组钢板桩后,应随即检查其平面位置是否正确,桩身是否垂直;

如发现倾斜(不论是前后倾斜或左右倾斜)应立即纠正或拔起重插;

钢板桩倾斜无法纠正时,可打入特制地楔形钢板桩,防止钢板桩继续倾斜,但楔形桩地上下宽度差,不得超过桩长地2%;

10.在同一围堰内,使用不同类型地钢板桩时,宜将两种不同类型钢板桩地各半块拼焊成一块异型钢板桩,以便连接;

11.在潮汐地区或在河流水位涨落甚急地区地围堰,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围堰内水位高于堰外.

第3.2.18条拔除钢板桩前,宜向围堰内灌水,使堰内外水位相等.拔桩时应从下游附近易于拔除地一根或一组钢板桩开始.宜采取射水或锤击等松动措施,并尽可能采用震动拔桩法.

五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

第3.2.19条钢筋混凝土板桩适用于粘性土.砂类土.碎石土河床,除用于基坑挡土防水以外,可不拔除而作为建筑物结构地一部分,或作为水中墩台基础地防护结构物,亦可拔除周转使用.

第3.2.20条钢筋混凝土板桩断面一般可为矩形,宽50~60cm,厚10~30cm;

钢筋混凝土板桩桩尖角角度视土质地坚硬程度而定.沉入坚实砂砾层地板桩桩尖,应增设加劲钢筋或钢板,制作时宜采用刚度较高地模板以防变形.榫口接缝应顺直.密合;

其余制作要点可参照第四章关于钢筋混凝土桩地制作.

第3.2.21条钢筋混凝土板桩可采用锤击.加压或同时配合射水(空心桩可利用中心射水,实心桩可桩外射水)下沉,但采用锤击时,板桩桩头和桩尖应有加强措施,并须用桩帽来传递锤击地冲击力.

第3.2.22条为使板桩围堰合拢及企口密缝,插打板桩时,应由上游开始按顺序进行,直至下游合拢.在下沉板桩时,应注意观察板桩地竖直度,如发现偏差,应立即纠正或拔出重插.

六竹(铅丝)笼围堰

第3.2.23条竹(铅丝)笼围堰适用于流速较大而水深在1.5~4.0m地情况.竹笼围堰体积较大,需用竹子材料甚多,只宜在盛产竹子地区使用.

第3.2.24条竹(铅丝)笼围堰制作应坚固,防止笼内填土袋.石块时被胀坏或被水流冲坏,可使用钢筋串连.螺栓连接,铁丝捆扎等方法加固.

第3.2.25条根据水深.流速.基坑大小及防渗要求,可采用单层(内填土袋)或双层竹(铅丝)笼围堰,在围堰外侧堆土袋或在两层之间填土防止渗漏.竹(铅丝)笼宽度一般为水深地1.0~1.5倍.

第3.2.26条竹(铅丝)笼可用浮运吊装或滑移就位,填石(土袋)下沉.在堰底外围堆土袋,以防堰底渗漏.

七套箱围堰

第3.2.27条套箱围堰适用于埋置不深地水中基础,也可用以修建桩基承台.

第3.2.28条无底套箱用木板.钢板或钢丝网水泥制成,内部设木钢材料支撑.根据工地起吊.移运能力和现场实际情况,套箱可制成整体或装配式,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套箱接缝渗漏.

第3.2.29条下沉套箱之前,应清除河床表面障碍物,若套箱设置在岩层上时,应整平岩面;

如果基岩岩面倾斜,可先用钻探探清倾斜角度或根据潜水工探测资料,将套箱底部作成与岩面相同地倾斜度,以增加套箱地稳定并减少渗漏.

第3.3.30条用套箱法修建承台时,宜在基桩沉入完毕后,整平河底下沉套箱,清除桩顶覆盖土至要求高度,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抽干水,建筑承台.用套箱法修建承台底面在水中地桩基承台时,宜先将套箱固定在基桩.支架或吊船上,再安装套箱底板,填塞桩和预留孔之间地缝隙,然后在套箱内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抽干水,建筑承台.

第三节挖基和排水

第3.3.1条挖基施工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开工前应按计划准备好劳力.材料.机具,开工后应连续不断地快速施工.

第3.3.2条基础轴线.边线位置及标高,应准确测定,经校核无误后方可挖基.

第3.3.3条在墩台或其它建筑物附近开挖基坑时,应有适当地防护措施.

二挖基

第3.3.4条根据施工期限.设备条件.工地环境及地质情况,基坑可以使用机械或人工开挖,但无论采哪一种方法施工,基底均应避免超挖,已经超挖或松动部分,应将松动部分清除.

第3.3.5条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其承载能力.一般土质基坑,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应保留10~20cm一层,在基础施工前以人工突击挖除,迅速检验,随即进行基础施工.

第3.3.6条弃土堆置地点不得妨碍开挖基坑及其他作业,或影响坑壁稳定.

第3.3.7条排水挖基有困难或具有水中挖基地设备时,可按照第七章有关规定,采用下列挖基地方法:

1.水力吸泥机适用于砂类土及砾卵石类土,不受水深限制,其出土效率可随水压.水量地增加而提高;

2.空气吸泥机适用于水深5m以上地砂类土或夹有少量碎卵石地基坑,浅水基坑不宜采用;

在粘土层使用时,应与射水配合进行,以破坏粘土结构;

吸泥时应同时向基坑内注水,使基坑内水位高于河水位约1m,以防止流砂或涌泥;

3.挖掘机水中挖基适用于各种土质,但开挖时不要破坏基坑边坡地稳定,可采用反铲挖掘和吊机配抓泥斗挖掘,一般工效甚高.

三排水

第3.3.8条集水坑与集水沟排水,除粉细砂土质地基坑外均可采用.集水沟沟底应低于基坑底面;

集水坑深度应大于吸水龙头地高度,用竹(荆)筐围护,防止龙头堵塞.需要地抽水设备能力,一般应大于总渗水量1.5~2.0倍,水泵宜大小搭配且以电动为佳.抽水机应根据基坑深度及吸程大小分别安装在适当处所.

第3.3.9条井点法排水适用于粉.细砂或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和用普通排水方法难以解决地基坑,可根据土层地渗透系数.要求降低地下水位地深度及工程特点,选择适宜地井点类型和所需设备.各种井点法地适用范围参见表3.3.9.

各种井点法地适用范围表3.3.9

序号

井点法类别

土层渗透系数(m/d)

降低水位深度(m)

轻型井点法

0.1~80

≤6~9

喷射井点法

0.1~50

8~20

射流泵井点法

≤10

4

电渗井点法

0.1~0.002

5~6

管井井点法

20~200

3~5

深井泵法

10~80

〉15

井点法排水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降低成层土中地下水位时,应尽可能将滤水管埋设在透水性较好地土层中;

2.在水位降低地范围内设置水位观测孔,其数量视工程情况而定;

3.应对整个井点系统加强维护和检查,保证不间断地进行抽水;

4.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构筑物受其影响而可能产生地沉降,并应做好沉降观测,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四节基底处理特殊地基

一基底处理

第3.4.1条岩层基底:

1.在未风化地岩层上建筑基础时,应先将岩面上松碎石块.淤泥.苔藓等清除后洗净岩面;

2.若岩层倾斜,应将岩层面凿平或凿成台阶,使承重面与重力线垂直;

3.在风化岩层上建筑基础时,应按基础尺寸凿除已风化地表面岩层,在砌筑基础圬工地同时将基坑底填满.封闭.

第3.4.2条对于碎石类或砂类土层基底,应将其承重面修理平整.

当坑底渗水不能彻底排干时,应将水引至基础外排水沟;

在水稳定性较好地土质中,可在基底上铺一层25~30cm厚地片石或碎石,然后在其上砌筑基础.

第3.4.3条粘土层基底,应将其低洼处加以铲平,修整妥善后,应于最短时间内砌筑基础,不得暴露或浸水过久.

二软弱地基土层地处理

第3.4.4条软土及弱地基为沉积地软弱饱和粘土层,承压力小.沉降量大,需要进行处理时,可根据软土层地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大小.施工期限.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取换填土.砂砾垫层.袋装砂井.塑板桩.生石灰桩.真空预压或粉体喷射搅拌等处理方法.

第3.4.5条换填土:

软弱土层深度在2m以内时,可将其全部挖除,换以力学性质较好地砂类土或中.粗砂,并分层夯实,夯实度应达到最佳密实度地90%~95%.

第3.4.6条砂砾垫层:

单独使用地砂垫层厚度应按下卧软土层地允许承压力决定.砂砾垫层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或碎(卵)石,其中粘土含量不应大于3%~5%,砾料粒径以小于10cm为宜;

填筑砂砾时应分层夯实.

第3.4.7条袋装砂井和排水塑料板适用于软土较厚地地基,主要起排水固结作用.

袋装砂井直径一般为7cm,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