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260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5.概括甲文的大意 

第三文段〔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

(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共九个字)(1分)

第四文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

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第五文段(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

①此:

指滁州。

②掇:

拾取,采取。

③上:

皇上。

④刺史:

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第六文段(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

“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氏谢而从之。

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

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4、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

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

为什么?

第七文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

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

若嗣子④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

“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

注释:

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

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④[嗣子]此子刘禅。

嗣:

继承。

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⑥[敢]谦词。

有冒昧的意思。

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

⑧[效]献出,呈献。

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

(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

连接。

②zhǔ。

委托,交付。

③隶属,归属。

④亲属。

⑤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你认为[乙]段具体

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

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

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第八文段【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④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先生之以此寡人也。

”腹黄享 

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予,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

去私》

①墨者:

指墨家。

②钜子:

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③腹黄享 

(tú

n):

人名。

④秦惠王:

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 

光:

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

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

①引喻失义 

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

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答:

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

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第九文段〔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

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

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

n):

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

〔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

〔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来做

(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第十文段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请简述一例。

第十一文段[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

(节选自《孟子·

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

“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

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

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

zhì

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

”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第十二文段〔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