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080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48国际企业管理自考知识点 整理Word下载.docx

(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16

三、政治风险17

四、政治风险的评估D18

3、德尔菲法18

一、东道国法规与企业经营18

(二)东道国法规对经营决策的影响19

二、国际经济法与企业经营19

(一)国际私法19

第五章国际企业战略管理20

一、战略的定义20

二、国际企业战略的特征D20

三、国际企业战略的层次20

第二节 企业的成长战略20

一、集中战略D21

第三节 战略管理的过程22

一、战略制定22

二、战略实施22

三、战略控制22

第四节 战略分析方法23

二、业务组合分析24

第五节 战略决策25

三、决策的程序25

四、不同条件下的决策25

第六章国际企业组织管理25

第一节组织的含义25

二、组织的原则26

(四)适度分权原则26

第二节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26

(二)合伙企业26

二、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和控股公司27

三、世界主要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27

第三节国际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27

三、全球性结构28

第四节决定组织结构的因素29

第一节国际营销调研与目标市场选择29

一、资料的类型及来源29

二、调研方法30

三、市场细分30

(二)差异化市场策略31

第二节国际企业的产品策略31

一、整体产品概念31

二、国际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31

(二)产品差异化策略32

三、产品生命周期32

四、新产品开发33

(四)新产品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33

五、国际产品的品牌与包装D33

品牌的意义在于:

33

包装策略有以下几种:

34

第三节国际企业的定价策略34

一、影响国际定价的主要因素34

二、国际企业定价的基本方法34

三、统一价格和差别价格35

一、国际分销渠道的特点与基本结构35

二、国外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36

三、分销渠道长度与宽度决策36

四、分销渠道的管理36

一、促销的概念及组合36

(一)广告36

(二)人员推销36

(三)营业推广37

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37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层次37

二、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步骤37

(一)国际企业人员招聘意义37

(四)国际企业人员招聘的程序38

(一)培训的目的和意义38

(三)培训的对象及内容38

第三节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及素质38

国际企业在人事策略上有三种选择:

39

(一)管理人员母国化39

(二)管理人员当地化39

(三)管理人员国际化39

二、驻外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39

(一)人员绩效考评的含义39

(二)人员绩效考评的意义39

二、人员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40

三、人员绩效考评的原则40

四、人员绩效考评的主体40

五、人员绩效考评的方法40

(六)目标管理法40

(七)绩效考评面谈40

第五节国际报酬策略41

制定派遣人员的策略必须努力达到下列目标:

41

(二)国外管理人员报酬的组成41

第六节国际劳资关系41

三、劳资关系的集权和分权41

第一节国际生产系统41

一、生产过程41

(三)标准化的优越性及实施标准化的障碍42

三、厂址选择42

不论是建立单一工厂还是建立多个工厂都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因素:

43

(3)影响工厂地点选择的因素43

影响工厂规模的决定因素有:

(三)灵活制造系统43

(一)国际研究与开发系统的集中与分散43

国际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适度分散带来一些好处:

(二)研究与开发的区位选择43

二、海外研究与开发机构类型44

(一)准时生产制的概念44

2、准时生产制对现代制造业的影响和意义45

(三)实行准时生产制度的关键要素45

(四)看板管理45

(一)质量的概念45

(二)国际质量标准——ISO900045

(三)质量成本46

(四)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46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46

(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46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46

(一)生产整合(一体化)程度47

(二)影响采购与自制决策的因素47

(三)采购方式47

(一)进口与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47

(三)国际采购的技巧47

三、国际分包48

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分包还可以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48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48

二、国际财务管理的方式48

(二)多国中心管理方式49

一、外汇风险的种类49

二、经营风险的管理49

三、交易风险的管理49

(二)经营策略50

(一)会计折算方法50

1、现行汇率法50

3、暂时法50

(二)会计风险管理51

五、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政策51

(二)外汇风险管理政策51

(一)国际企业的资金来源51

二、营运资本管理52

(二)应收账款管理52

对外部应收账款的管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53

(三)存货管理53

三、转移定价53

(二)转移定价的作用及表现形式53

(三)转移定价的应用53

(一)国际税收的定义及范围53

(二)国际税收的特征54

(三)税收管辖权54

(五)国际双重(重复)征税54

(二)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54

三、减少海外赋税的途径55

1、国际避税港的特点55

第一章企业国际化

本章结构:

一、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1.国际企业的定义;

2.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

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1.出口(间接出口;

直接出口;

对销贸易);

2.契约方式(许可证贸易;

特许经营;

交钥匙工程;

管理合同;

国际BOT方式);

3.对外直接投资(独资经营;

合资经营)

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全球区位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

四、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

1.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2.我国企业国际化现状;

3.我国企业国际化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国际化的第三阶段

公司基本上重心还是在国内,但它直接卷入在国外的采购或推销,或在海外直接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并且在海外有自己的长期派驻人员。

4、国际化的第四阶段

不再是兼顾国外业务的内向型企业,把国内外市场看成统一的市场,具备全球结构。

5、企业对国际化的态度

衡量一个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如何,不能只看这个企业在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个经营思想和在思想指导下的决策以及因此而设立的企业结构。

“全球中心”管理观念——企业在作出有关销售、生产、采购、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决策时,要以整个世界为出发点,将世界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要认识到这个整体内各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战略。

三、西方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

(一)调整对外投资战略

1、投资产业的转移

第三产业成为跨国企业投资的重点

2、投资区位的变化

跨国公司将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3、投资形式的多样化

从全部拥有股权——合资经营——非股权安排的发展,既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利益保持,也减少发展中国家政治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二)缔结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互相补充、相互衔接的合作关系。

(三)并购风盛行

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谁的规模大、实力强,谁就能在竞争日趋热烈的国际经济中占领更多市场,取得主动地位。

因此,这种强强联合与战略并购仍将是21世纪初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走向“无国界”化

“无国界”化的主要经营特点是:

制定战略从全球考虑,很少重视国界问题;

提拔主要经理人员不分国界;

重要决策可在国外子公司作出;

研究和开发可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新产品可在几个国家内分别开发。

跨国公司走向无国界化的原因是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贸易壁垒,避免政治上的麻烦,绕过母国和东道国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降低研究与开发以及生产成本,保持技术上的优势等。

第二节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一、商品出口

商品出口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简单但也是最普遍的方式。

企业在其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往往采取商品出口的方式,以求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涉足国际市场,并取得初步的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商品出口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一)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是指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或委托给国内中间商,让他们代为出口销售的一种出口方式。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专业性中间商(外贸公司)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和信誉,使生产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生产企业所需投入的资金很少,而且不必组织自己的国外销售团队,不必处理复杂的出口程序,承担的风险小。

间接出口有三种方式:

1、贸易公司。

它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重要中介组织,具备一些生产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大量懂得外语、国际贸易和法律知识的专门人才、广泛的客户网络和融资能力等。

贸易公司分为专业进出口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等。

专业进出口是专门从事进出口活动的贸易公司。

国际贸易公司是指大型的,经营多元化的贸易公司,它不仅从事进出口业务,还从事生产贸易等业务。

2、出口管理公司

当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出口部门时,可以利用这种出口管理公司代为开展产品出口业务,并且出口管理公司的服务成本较低,因为出口管理公司常常同时为多家企业代理出口业务,每个企业只要付出一定的佣金即可。

与其他的间接出口形式相比,利用出口管理公司出口,可使生产企业对出口管理公司保持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和较多的控制。

3、合作出口

又称猪驮式出口,是指一家企业利用自己的海外渠道出口自己和另一家企业的产品。

其中,具有出口渠道和能力的企业者被称为承重者,通常是大企业,而产品被代为出口的企业被成为乘坐者,通常是缺乏出口能力的或者没有海外客户和市场的企业。

合作出口方式在我国使用很少,但是西方国家是很普遍的间接出口方式。

(二)直接出口

与间接出口相对,企业不通过中间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卖到国外客户手中,就是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的区别主要在于生产企业是否自己进行市场选择,市场调研,产品定价等。

采用直接出口方式的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进出口部或者国际部,有专门的进出口业务人员,有些企业在国外还设立办事处或销售子公司。

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但企业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国外销售,同时可以让企业在丰富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经营人员。

直接出口是企业走向国际化更高阶段的必由之路。

直接出口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1、国外经销商

企业对于国外特定地区或市场上销售或某种产品的客户,授予独家经营权或优先权,让其负责该地区或市场的销售,这种客户称为经销商。

2、国外代理商

代理商的任务是使出口企业和购买企业直接联系,促使双方达成销售协议,然后依照交易额抽取佣金。

代理商的种类有两种:

非专卖代理商(可代表许多企业,企业也可以在一个国家利用几个代理商进行分销活动,有利于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和专卖代理商(负责企业在某一地区对某一产品销售的唯一代理人,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3、海外营销子公司

企业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子公司,负责产品的直接销售,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市场的需求动态。

4、最终用户

企业与最终用户直接联系,将产品直接卖出,而不经过任何中间机构,是最直接的一种出口方式,这种方式与产品的特性有关,比如高技术,高价值的产品飞机和轮船等。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要求,确定产品的规格,型号,功能,大大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并能保持较稳定的供销关系。

(三)对销贸易

在现实中,买方有时拥有的支付能力是不可兑换的货币,或者买方缺少足够的支付能力,而巨大的交易额对卖方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时就采取对销贸易的方式来促成交易。

对销贸易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1、易货贸易

买卖双方直接以货换货,每笔交易都是等值货物直接交换,不使用货币结算。

贸易双方各自提供交换的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必须符合对方的需要。

在个别情况下,价值难以换算,仅以外汇支付尾数,结算差额。

2、补偿贸易

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原材料或服务,在约定期限内用生产的产品或其他商品,劳务偿还这些贷款及利息的一种贸易方式。

偿还可以是一次付清,也可以是分期分批付清。

补偿方式主要有三种:

★直接补偿,也称为回购或返销

★间接补偿,也称为互购或反向购买,进口方不是用引进的设备生产出产品,而是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偿还出口方。

★劳务补偿,进口方不是用产品而是接受对方委托加工业务,用所得的劳务费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

3、转手贸易

利用双边清算外汇来进行多边关系的贸易。

它涉及对象较多,一般是:

甲乙两国双方签订合同;

乙国用它对两国的清算盈余支付贷款,因而价格略高;

甲国企业自己或请转手商用这笔清算盈余从丙国购买商品,把这批商品售给能支付硬通货的商人。

转手贸易涉及面较广,业务比较复杂,但是一种较好的对销贸易方式。

二、契约方式

契约方式是指国际企业通过签定契约的方式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工艺,管理,销售渠道等,而不是进行股权投资。

(一)许可证贸易

又称技术授权,是企业将制造技术和工业产权作为商品作价转让。

(二)特许经营

许可者将自己所拥有的整套知识产权如商标,产品,专利和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

(三)“交钥匙”工程

指国际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签定协议,为其设计和建造一个整体工程,工程完工并可投入使用时将其移交给东道国企业管理的一种技术贸易方式,有时国际企业还要负责培训技术人员。

(四)管理合同

指具有管理优势的国际企业经由合同安排委派其管理人员到另一国的某个企业者承担经营管理任务,并获取一定的管理费。

实质上是一种国际性的管理技术贸易。

(五)国际BOT方式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经营-转让”,其含义是:

项目所在地政府通常由国家公营机构承担的大型基础设施或工业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融资和维护的权利特许给国内外私营机构的合同商或主办人,允许该私营机构在一个固定期限内运营该设施,并且允许它在该期限内收回其对该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维修费用以及一些合理的服务费租金等其他费用,以使该私营机构有能力偿还该工程所有的债务并取得预定的资金回报收益;

然后,在规定的特许期限届满后,将该设施转让给项目方的政府。

三、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将资本用语在他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掌握经营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高级形式。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

(一)独资经营

1、独资经营的概念及优缺点

指国际企业在某东道国直接投资独自开办企业并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式。

★优点:

国际企业对其海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有着完全的决定权和控制权,有利于国际企业的集中管理与决策,有利于技术和经营战略的保密,有利于贯彻执行企业的全球战略和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并获得全部的经营利润。

★缺点:

所需投资相对较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相对较高,并且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不太欢迎国际企业的独自经营。

2、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

国际企业在东道国建立独资经营企业的方式有创建和收购两种。

创建——国际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建立一个全新的工厂或其他实业投资。

新企业的创建事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决定。

但创建一个新企业的投资量大,建设的时间较长,母公司需要更多的成本,倘若国际企业没有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不充分了解东道国的环境,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收购——国际企业在东道国购买现存企业,使其成为国际企业在东道国的独资经营公司的一种直接投资方式。

★优点有:

第一,能迅速进入某东道国,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效益;

第二,被收购的企业常常是处于困境或急需资金投入的企业,因而国际企业可以借此压低收购价格,实现低成本扩张;

第三,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优势;

第四,可以迅速扩充企业的产品种类和经营范围;

第五,可以利用东道国现有企业的销售渠道。

★缺点有:

第一,双方在收购价格上难以形成一致意见。

第二,文化差异导致管理接轨上的困难;

第三,受当地企业原有的契约和传统关系的束缚。

企业被收购后,如果中止与原有的契约和传统关系,可能会使独资新企业在公共关系方面和经济方面遭受损失。

(二)合资经营

1、合资经营的概念和特征

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一国境内根据所在国的法律,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设立企业共同管理分享利润,共担风险及亏损的投资行为,也成为股权式合营。

特征:

★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

至少有两个国家的投资者;

共同分担公司的全部风险;

合资者分担一定程度的管理责任;

除分享纯收益外,任何一方都不得再从合资企业中取得其他收益。

从法律地位上看,在东道国注册的合资企业是具有东道国国籍的法人,受东道国法律的保护和管辖。

2、合资经营的股权形态

有三种基本股权形态:

★多数股权合资(51%以上)

★少数股权合资(49%以下)

★对等股权合资(50%对50%)

就股权内容而言,对国外合资子公司的资本投入,并不仅限于现金,还可以包括材料,专门技术,专利权等。

就合资企业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少数为无限责任公司。

3、合资经营的管理形式

有三种管理形式:

★由一方母公司直接管理型。

合资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均由一方母公司委派,管理业务沿用母公司的一套方法。

这类企业通常由出资较高的一方直接管理,但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股权,还可根据实际的需要与可能来决定。

★由双方母公司共同管理型。

双方母公司都对合资企业的业务进行指导和控制,管理人员由双方委派。

★委托第三方独立管理型。

合资双方的母公司均不干预合资企业的具体管理事务,而是将合资企业委托给第三方管理。

这类合资企业往往属于第三产业,如一个合资饭店委托给某个集团公司管理。

4、合资经营对合资双方的好处

首先,对国际企业的好处:

可以避免关税壁垒和区域性集团的贸易限制,扩大销路;

可以避免或减少政治风险;

可以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发展中国家),获取高额利润;

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可以得到优惠待遇;

能分摊投资风险,实现规模经济。

其次,对东道国企业的好处:

合资经营可以节省资金和外汇;

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是合适的技术,容易消化吸收,并迅速发挥经济效益;

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合资经营可以利用外商销售网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增加东道国的就业,缓解就业问题,同时企业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设备等,促使工人们学习掌握生产技能,从而提高素质;

有利于增进国家的积累。

第三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主要考察一国国际投资地位与该国宏观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考察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别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宏观影响。

而微观理论主要考察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但现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很不完善,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尚未形成。

一、全球区位理论

1996年,美国学者阿哈罗尼提出,他论述了那些可以促使企业的经营地理区或范围发生变化并使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因素。

二、垄断优势理论

也称为特定优势论或市场不完全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提出。

理论的核心是基于一种假设,即企业具有全球区位经营观念,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充分利用自身具备而当地竞争者不具备的某些优势。

三、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哈佛商学院雷蒙德·

弗农教授提出的。

该理论将国际产品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新产品阶段。

企业推出新产品,把国内市场作为该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通过出口将新产品介绍到国际市场上。

此时,企业关心的是产品的设计与功能,而不是成本差异。

他们以技术密集来保护自己,以免竞争者进入。

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价值不很在乎,也没有比较的机会。

★第二阶段:

成熟产品阶段。

企业开始在国外投资生产,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公司也开始模仿生产。

该阶段,产品的生产已经趋于稳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差异以及寻求法律保护等重要性相对提高,结果是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外时常所占份额趋于稳定。

★第三阶段:

标准产品阶段。

该阶段价格竞争变得更加重要,国外生产者的产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已经有能力打入世界市场。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标准化产品的出口国,首先开发该产品的国家逐渐失去优势,由该产品的出口国演变为进口国。

四、内部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巴克提出。

第一,外部市场不完全是内部化的基本原因。

外部市场通常是不完全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交易成本较大,投资建立国外子公司,建立起公司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二,知识产品的存在是内部化的重要决定因素。

跨国公司对知识产品市场的内部化兴趣的原因有三:

一是知识产品的研发具有时间成本,而且一旦研究出来在一定时间具有自然垄断,因此需要利用差别性定价来取得垄断地位可能带来的利润,以便尽快弥补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巨额投资;

二是知识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较高的买方不确定性,买方可能对知识这类尚未转化为生产的产品价值缺少认识,外部市场难以对知识产品准确定价;

三是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外部市场转移会有技术泄密的潜在危险,而内部市场可将其控制在公司内部使用,避免技术向外扩散,长期维护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地位。

第三,内部化的过程有收益,又有成本,应通过对企业实行内部化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最佳扩展规模,这一约束条件是使企业内部化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第四,企业国际化是内部化过程的延伸。

当企业走向世界市场时,会遇到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不完全性的限制,增加自己的交易成本。

因此,企业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需要创建内部时常来取代效率低下的外部市场。

而在国外建立内部市场也就是对外直接的过程,即跨国公司形成的过程。

五、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

20世纪70年英国理论家邓宁提出了该理论,该理论被成为折衷理论的原因有三:

一是它是在过去二十多年来的用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三种主要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