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3033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①太息:

叹息。

②民生:

百姓的生活。

一作“人生”,民生多艰,指人生遭际艰难。

)[这两个句子以“哀”字为中心,前面描写哀痛的情状,尽现哀痛之深,后面写哀痛的原因,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余虽①好②修姱③以鞿羁④兮,謇⑤朝谇⑥而夕替⑦。

(我只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①虽:

唯。

②好:

o,爱慕、崇尚。

③修姱:

修洁而美好。

姱,kuā。

④鞿羁:

jījī,喻指束缚、约束。

鞿,马缰绳。

羁,马笼头。

⑤謇:

jiǎn,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⑥谇:

suì

,谏诤。

⑦替:

废弃、贬黜。

)[这两句上是因,下是果。

“朝谇而夕替”,早上还与君王共商国寔,进谏诤言,夕暮却突然身遭废弃。

由“谇”而“替”,说明地位变化之剧,从“朝”而“夕”,说明变化之速。

屈原品性高洁,才智非凡,又能严格约束自己,本该因此深得君王信任,为什么反而因此获罪,顷刻间雁落云端?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屈原能承受得住吗,他会有何作为?

“朝谇夕替”四个字激起疑窦,开启下篇。

]既替余以蕙纕①兮,又申②之以揽③茝④。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再次给我加上罪名。

①蕙纕:

“纕蕙”的倒文,即以蕙草做佩带。

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

纕,xiānɡ,佩带,这里用作动词。

②申:

重复,再三。

③揽:

采集。

④茝:

chǎi,香草名,即白芷。

蕙纕、揽茝比喻修养高尚的德行,也比喻屈原推行的“美政”。

)[申述自己被贬的罪名。

以一“替”字承上,说明自己遭受废弃的罪名竟然是因为“蕙纕”“揽茝”,竟然是因为自己“好修姱以鞿羁”,竟然是因为自己追求美政,竟然是因为自己拥有了太多的美德。

一个荒唐的罪名,暴露了楚怀王不分贤愚忠奸的愚昧。

诗用对偶的形式,节奏鲜明。

用香草“蕙”“茝”比喻高洁的品德,比喻他心目中的美政,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对高尚美德和美好政治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形象生动。

]亦余心之所善①兮,虽九②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为这些心里喜爱的东西啊,我即使九死一生也还是不后悔。

①所善:

所爱好的东西。

指上句“好修姱”“蕙纕”“揽茝”。

②九:

极言多。

)[表白自己虽遭重压,但不改其追求理想、恪守节操的坚定态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离骚》中的名句,“虽……犹”,假设关系的连词,“九死”,数字夸张,极言其为美好理想、为正义事业,义无反顾,至死不渝的决心。

]怨灵修①之浩荡②兮,终不察夫民心③。

(怨我那君王实在荒唐啊,他始终不能把人心体察。

①灵修:

神仙,这里指楚怀王。

②浩荡:

荒唐,胡涂,没有准则。

③不察夫民心:

指分不清谁忠谁奸、谁贤谁愚。

民心,人心。

)众女①嫉余之蛾眉②兮,谣③诼④谓余以善淫⑤。

(那班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造谣诽谤我好做淫荡的事情。

①众女:

喻指许多小人。

②蛾眉:

像蚕蛾一样细而长的秀美的眉毛,这是将自己比喻成美女,暗示自己有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德行。

③谣:

造谣,诽谤。

④诼:

用谗言诬陷。

⑤善淫:

善于以淫荡之姿取媚于人。

淫,淫荡。

)[这四句说明自己遭受贬斥的原因,一是楚怀王昏庸胡涂,“终不察夫民心”,二是朝中小人嫉妒而进谗言。

赏析这几句诗,要懂得《离骚》常用的表现手法。

《离骚》一诗,诗人除了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将自己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

起初与丈夫(“灵修”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两情依依,后来因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丈夫“二三其德”,她终于被狠心的丈夫抛弃。

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固①时俗②之工巧③兮,偭④规矩⑤而改错⑥。

(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恣意胡为。

①固:

本来。

②时俗:

世俗。

③工巧:

善长于取巧。

工,善于,擅长。

④偭:

miǎn,背向,“面”的反义词,引申为违背。

⑤规矩:

圆曰规,方曰矩,喻指国家法度。

⑥错:

通“措”,施政的举措、措施。

“偭规矩”与“改错”二者同义反复。

)背①绳墨②以追曲兮,竞周容③以为度④。

(违背准绳而随顺歪门邪道啊,竞相把苟合取悦奉作法度。

①背:

违反。

②绳墨:

木匠划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

③周容:

苟合取容。

④度:

法度、准则。

)[这四句揭露楚朝政的黑暗。

由群小控制的楚国朝政风气败坏,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诗人巧用比喻揭露这些小人的乖戾。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言今世工匠,自以为乖巧,背弃规矩,更造方圆,必失坚固、败材木,以喻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必乱政治、危君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言百工不循绳墨之直道,随从曲木,屋必倾危而不可居,以喻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以为常法,国必倾危。

屈原以工匠造屋设喻,表达他深感楚国大厦将倾的忧虑。

]忳①郁邑②余侘傺③兮,吾独穷困④乎此时⑤也。

(烦闷忧郁我潦倒失意啊,在这个时世我孤独走投无路。

①忳:

n,忧闷。

②郁邑:

通“郁悒”,忧愁苦闷。

“忳”与“郁邑”同义反复,用以强调忧闷之深切。

③侘傺:

chà

chì

,失意的样子。

④穷困: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⑤时:

时世。

)[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

“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欲借此将胸中块垒尽情倾吐出。

]宁溘死①以流亡②兮,余不忍为此态③也!

(我宁愿突然死去烟消云散啊,也不愿随波逐流,取这种世俗的媚态。

①溘死:

突然死去。

溘,kè

,突然、忽然。

②流亡:

形体消亡,即死。

③此态:

指上面所说的“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这两句写诗人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节操和志向。

前面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是表明他愿为美好的理想献身;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这是声明他绝不与朝廷小人同流合污。

]鸷鸟①之不群②兮,自前世而固然③。

(雄鹰与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原本就是这样的。

①鸷鸟:

鸷与鸟。

鸷,zhì

,凶猛的鸟,指鹰、雕等。

鸟,这里是泛指一般的鸟。

②不群:

不与凡鸟为伍,特立独行。

③固然:

本来如此。

)何方①圜②之能周③兮?

夫孰④异道⑤而相安?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

哪有道不同而能够相安?

①方:

即方枘、榫头。

②圜:

yuá

n,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③周:

合。

④孰:

何。

⑤异道:

不同道。

)[“鸷鸟……异道而相安”四句,诗人用比喻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鸷”喻自己,“鸟”喻小人,“鸷”执志刚厉,特处不群,不可与凡鸟比翼齐飞。

用以喻屈原执分守节,不随俗人。

“方”喻自己,“圆”喻小人。

方者,正也,端方正直。

屈原正道直行,方正廉洁。

哪有圜凿受方枘而能合者?

用以喻忠贞之人与奸佞圆滑之人不相为谋。

“自前世而固然”,说明了屈原的精神源泉。

历代圣哲给屈原极大鼓舞,他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志洁,行廉”,“濯淖汙泥,蝉蜕浊秽,浮游尘埃,泥而不滓”,而与日月争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①而攘②诟③。

(受着委屈而压抑着心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①尤:

责骂。

②攘:

忍受。

③诟:

侮辱。

)伏①清白以死直②兮,固前圣之所厚③。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①伏:

守、保持。

②死直:

死于直道。

③厚:

嘉许、推重。

)[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诗人“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因而再一次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

“伏清白以死直”。

“固前圣之所厚”照应上文“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的精神来源于前人,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榜样。

]

第一段28句,内容为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这一段可分两层,“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上是第一层,以下是第二层。

第一层抒写诗人面对“朝谇夕替”这骤然而来的政治打击的心情和态度。

诗人一方面怨灵修之浩荡,同时又坚决表示“九死未悔”。

第二层写诗人对“时俗工巧”,即朝中小人的态度,诗人凛然声明:

宁死也不忍为此态也。

悔相道①之不察②兮,延③伫④乎吾将反⑤。

(我反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①相道:

观察、选择道路。

②察:

清楚、明白。

③延:

久久。

④伫:

久立。

⑤反:

通“返”,返回。

)回朕①车以复路②兮,及③行迷④之未远。

(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呀,趁着迷路还不算走远。

①朕:

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②复路:

返回到原路。

③及:

趁着。

④行迷:

走迷了道路。

)[读这四句诗,首先要注意“悔”字,“悔”字承上文又开启下文。

上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因此,读者不能不问:

既“未悔”,为什么又“悔”呢?

悔什么?

原来这里的“悔”不是“后悔”的意思,而是“反思”的意思,诗人“悔”(反思)自己当初未曾审察明白事君之道,因此愤然离开了朝廷,但是又欲罢不忍,欲去不能,于是长久地站立原地,犹豫彷徨,徘徊不前。

他苦苦思索:

路在何方?

最后似乎又萌生了一个念头:

趁着在迷失的道路上走得还不远,掉转我的车头踏上归途,重返朝廷去吧。

]步①余马②于兰皋③兮,驰④椒丘⑤且⑥焉⑦止息⑧。

(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又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①步:

缓行。

②余马:

我的马车,即上节的“朕车”。

古代车马相连。

③兰皋:

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

④驰:

马快跑。

⑤椒丘:

长着椒树的山冈。

⑥且:

暂且。

⑦焉:

于彼,在那里。

⑧止息:

停下来休息。

)[这两句承“回朕车以复路”,写屈原意欲回朝廷“进仕”。

诗人缓缓地赶着马车到达兰皋,又登上椒丘,然后驻辔下车,稍事休息。

他在干什么?

他在观望,他在等待。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有机会重回朝廷。

兰皋、椒丘,写诗人身处逆境,但仍然是没有兰草的山岗车儿不经过,不长香椒的山丘不驻足,人穷志不穷,正如唐代吕延济说:

“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

”]进①不入②以离③尤④兮,退⑤将复修吾初服⑥。

(欲入朝廷不被接纳反受指责啊,我于是退出来重新整理当初的衣服。

①进:

进身于君主之前,即进仕。

②不入:

不被君王所用。

③离:

通“罹”,遭受。

④尤:

过失、指责。

⑤退:

离去。

⑥初服:

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这是写屈原再次入朝受挫。

愚蠢的楚王“不知忠臣之分”,奸佞的小人容不下方正之人,屈原“进不入”而且又遭受新的诋毁诬陷,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终于拿定了主意:

“退将复修吾初服”。

虽然不得不退出仕途,但是仍然不改初衷。

这是碰壁之后的退让;

这是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

]制芰荷①以为衣兮,集芙蓉②以为裳③。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裙。

①芰荷:

荷叶。

芰,jì

②芙蓉:

荷花。

③裳: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

古人以上衣为衣,以下裙为裳。

)[言自己因为“进不入”,于是裁制芰荷,集合芙蓉,以为衣裳,用被服香洁比喻自己修身养性,品德愈益高洁。

从此句起对“初服”进行具体申述。

]不吾知①其亦已兮②,苟③余情其信④芳⑤。

(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心灵确实芳香。

①不吾知:

即“不知吾”的倒装。

②亦已兮:

也就算了吧。

已,止,罢了。

③苟:

只要。

④信:

确实。

⑤芳:

芳香美好。

)[“芳”承“芰荷”“芙蓉”,言君王不了解我,进仕无望,那就算了吧。

不在位不谋其政,再不想朝政之事,只求内心确实高洁。

]高①余冠之岌岌②兮,长余佩之陆离③。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①高:

用做动词,使动用法。

下句“长”与此用法同。

②岌岌:

高耸的样子。

③陆离:

修长的样子。

)[言自己虽怀德不用,但仍要高我之冠,长我之佩,尊我之威仪,整我之服饰,以示我鹤立鸡群,鸷鸟不群,与众人相异。

]芳①与泽②其杂糅兮,唯昭质③其犹未亏。

(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①芳:

香草的芳香。

②泽:

佩玉的润泽。

③昭质:

光明纯洁的本质。

)[言我外有芬芳之德,内有玉泽之质,二美杂会,兼于一身,而不得施用,故唯有保明其身,无有亏损而已。

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制芰荷以为衣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这里八句,紧扣“初服”二字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

作者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

]忽反顾①以游目②兮,将往观乎四荒③。

(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去观望荒远的地方。

①反顾:

回头看。

②游目:

放眼观看。

③四荒:

四面荒远的地方,形容极其旷远。

荒,远。

)[“将往观乎四荒”,写屈原既在楚国不能伸志,于是也萌生过出走他国的念头,但就在此时,又忽然反顾游目,翘首以待,求怀王回心转意。

此句和前文“回朕车以复路”相应,表明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他在进仕与退隐,出走他国与留在楚国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而斗争的结果是:

虽遭贬弃,幽愁忧愤,但仍然“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佩①缤纷②其繁饰③兮,芳菲菲④其弥章⑤。

(佩戴上缤纷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彰。

①佩:

用如名词,指佩戴的香草和饰玉。

②缤纷:

繁多。

③繁饰:

众多装饰品。

④芳菲菲:

形容服饰品芳香浓烈。

⑤弥章:

更加明显。

章,通“彰”。

)[诗人整饰仪容,佩玉缤纷而众盛,喻自己将更加砥砺意志,品格更高尚,思想更精纯,赤心更忠诚,不以替废而改其行。

]民①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②以为常③。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和爱好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①民:

人。

②好修:

爱好美,比喻修身养性。

③以为常:

认为是常规。

)虽体解①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②?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变心啊,难道我的志向可以因受挫而改变?

①体解:

分解人的肢体。

古代酷刑之一。

②惩:

受创而改变。

)[最后四句,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

“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坚持真理,坚守节操,获罪群小,深知后果,但美政之愿,存君兴国之志,至死不渝。

诗人的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

第二段24句,写诗人“悔相道”,也就是反思从政之道。

这一段也分两层,“唯昭质其犹未亏”以上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

第一层写诗人在进仕,还是退隐,积极入世还是消极避世这个问题上矛盾重重,最后诗人“进不入以离尤”,于是“退将复修吾初服”。

第二层写诗人是在出走他国,以伸其志,还是留在楚国,以报其国这个问题上的激烈斗争,诗人“将往观乎四荒”,打算出走之时,终因眷恋楚国,系心怀王,于是又“忽反顾以游目”,并写下誓言: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爱国忠君之心不渝。

总之,这一段诗人围绕进与退、走与留展开激烈斗争,进行艰难选择,从中表现出诗人追求理想、坚持真理,忠贞爱国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特色鉴赏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

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而编织出来的幻想境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悟,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恍惚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例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经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更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

《离骚》的比兴却与其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

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

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

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

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

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问题探究

课文表现了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

他关心人民疾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关心国家命运,因此怨恨楚王昏庸,“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

他虽然“朝谇而夕替”,无端被怀王废弃,但没有灰心,“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幻想再返朝廷效力,只是在“进不入以离尤”,一切努力失败之后,才产生“退将复修吾初服”的念头。

特别是他虽然在一再遇挫的情况下,也萌生过出走他国的念头,“将往观乎四荒”,但是,由于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因此又“忽回顾以游目”,其”忠君爱国之情,耿耿如斯!

课文还集中表现了屈原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他在政治上遭受巨大打击的时候,毅然表示: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他极力反对朝中奸佞之臣的恣意妄为,蝇营狗苟,因此受到嫉妒和诋毁,对此,屈原大义凛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更难能可贵的是,屈原在被迫离开政坛之后,仍然不改初衷,“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以为常。

虽体解吾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屈原,用他那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悲壮的精神情怀,用他那强烈的、为理想为志向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用他那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为中华文化平添了一种深沉而刚烈的精神,为中国文人平添了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大勇气和历史责任感。

屈原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魂。

请你课外阅读《离骚》,摘录其中的名句,并在每个名句前或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

探究思路:

所谓名句是相对而言,主要是选摘一些你感触最深,受启发最深的诗句,并反复吟诵,力求烂熟于心。

下面的诗句可供参考:

屈原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屈原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屈原修身洁行,孤标独立:

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危难: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追求高尚,只争朝夕: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屈原对真理孜孜以求,勇于探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屈原,其生也贵,其智也慧,其修也勤,其求也笃。

熟读背诵《离骚》中的这些闪光的诗句,并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我们将会终身受用无穷。

训练提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的骚体诗六言为主,但又长短参差,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

“风”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