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2613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地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从4.7%进一步提高至9.8%。

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35.6%。

  (四)能源体制改革提速,能源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

  以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为重点,有序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

成立市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制定现货和中长期交易相融合的电力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交易中心完成股份制改革,石化暂供区、外港区2个增量配网试点项目取得较好成效。

创新发电与控煤相结合的市场化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省间清洁购电交易机制实施办法》。

推进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核定,完善天然气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

全市工商业电价、气价进行了多轮下调,以减轻企业负担。

依托建设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在全国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现货交易量居同类交易场所前列。

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原油期货,跻身全球原油期货市场前列。

  (五)能源服务聚焦民生,能源区域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连续出台优化电力、燃气接入营商环境改革方案。

通过流程再造、告知承诺等改革举措,推动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持续提升,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该项指标排名进一步提升至第12名。

燃气接入营商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能源建设聚焦民生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全市充电桩车桩比达到1.1∶1,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营造良好环境。

电力架空线入地整治累计竣工规模超260公里。

按照每户8千瓦标准,完成315万户居民电能计量表前供电设施扩容改造。

中心城区供电可靠性提升到99.994%。

农村电网完成新一轮升级改造,“两率一户”在全国率先达标。

完成老旧隐患燃气管网改造近300公里,居民住宅老旧立管改造40万户,供气安全性有效提升。

落实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区域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二、发展形势和挑战

  

(一)发展形势

  一方面,能源发展迎来动能转换期,可再生能源将以更快速度发展。

从需求侧看,用能需求再电气化、低碳化趋势明显,集成电路等新产业、5G和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将成为推动能源需求增长的新动能。

随着能源科技进步,储能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从供给侧看,风电、光伏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平价上网,这将助推能源转型。

面对市内可再生能源资源瓶颈,本市低碳发展仍需大规模新增市外来电,新的特高压通道建设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能源安全步入“立破”衔接期,需高度关注能源转型风险。

能源安全转型要求“先立后破”,要求兼顾低碳效率和安全。

能源低碳转型要求能源供应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更多发挥可再生能源作用,未来国内对低碳清洁能源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但低碳新动能培育需要一个过程,这对本市能源保供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如何有效解决和应对能源发展面临的矛盾和挑战,进一步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低碳能源安全供应体系,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能源产供储销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电力供应仍存在薄弱环节。

大规模、长距离、集中输送的直流外来电带来了较大的调峰压力,城市中心仍有老旧输变电设施,部分区域电网仍较为薄弱。

30万千瓦及以下老旧煤机效率低、煤耗高,需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需加快完善。

天然气储备能力有待提高,LNG外输面临单一通道风险。

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能源安全短板将长期存在。

三是可再生能源面临资源不足等发展瓶颈。

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供开发场址较为有限,分布式光伏发展受到屋顶资源、产权共有等因素制约。

四是成品油规划布局需继续优化调整。

航空煤油保障体系需加快调整,机场航油储备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结合中心城区功能转型,油库布局有待优化调整。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供需两侧加快推动能源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双动力,加快打造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安全为本、多元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中西部地区能源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管网互联互通,做到内外并重和多元驱动,适度超前规划布局重点项目,加快补齐调峰储备短板,打造高标准能源产供储销体系。

实施电能替代,促进智慧交通与智慧能源的融合,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清洁高效、低碳发展。

低碳能源快发展和高碳能源低碳利用并重,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

可再生能源坚持大发展、优布局,增量内外并重、风光并举。

煤炭坚持控总量、调结构,煤电逐步从主力电源向支撑调峰电源转变。

天然气坚持多来源、稳储备,更好发挥进口LNG作用。

在优化大电源布局同时,大力推动分布式电源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

以电力和油气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要素市场。

大力推进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基建发展,促进能源系统高效化、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互动化转型。

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一体化示范区”)等发展实际,开展区域能源综合创新示范。

  ——服务民生、共享发展。

进一步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能源新基建建设,推进城乡用能服务均等化,推动能源设施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优化电力、燃气接入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能源高质量发展目标是着力推进五个转型。

一是能源发展从集中为主向集中和分布式发展并重转型,更好适应能源变革趋势,推动清洁能源加快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

二是能源供需从单向平衡向双向互动转型,推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是能源结构优化从政策推动向科技与体制推动转型,逐步实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能源资源配置从计划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型,更好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五是能源设施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型,更多应用数字技术,促进能源服务从提供单一能源产品向综合服务转变。

  1.总量预测。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2025年,能源供应能力按照力争1.35亿吨标准煤配置。

倡导节约用电、合理用能,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1850亿千瓦时以上,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增加到137亿立方米左右。

  2.结构优化。

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30%以下;

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17%左右;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力争达到20%左右,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力争达到36%左右和8%左右。

  3.安全保障。

到2025年,力争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6%左右,电力系统备用率保持在10-15%,天然气储备能力达到20天,燃煤电厂电煤储备能力达到15天。

  4.节能环保。

到2025年,全市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290克/千瓦时;

电网线损率低于4%;

天然气产销差率低于3.5%。

  5.服务民生。

到2025年,人均生活用电量和用气量分别达到1200千瓦时和92立方米。

进一步提升电力故障(燃气漏气)报修服务水平,中心城区(内环内)报修到达时间60分钟(45分钟)以内,非中心城区(内环外)90分钟以内。

  (四)重大能源设施布局优化

  1.加快完善市内“5+X”电源布局。

结合地区转型和LNG站线扩建项目,完善电源基地功能。

研究电厂布局大型燃气发电基地,区域电源基地将从煤气并重逐步转向全部为气电,加快推进煤电等容量异地替代。

  2.推动天然气设施网源协调布局。

LNG站线扩建项目建成后,配合“7+1”多气源、多通道格局,着力完善天然气主干管网“三大环网”结构。

深化论证管道西线方案,推动6兆帕主干管网从C字型向O型转变,研究在沿江地区规划布局LNG储运站,缓解东北部地区天然气管网较为薄弱问题。

优化地区2.5兆帕环网,补强市中心1.6兆帕环网,为全市气源均衡供应提供支撑。

  3.形成南北互济的油品供应体系。

结合地区城市规划开发,同步调整全市油品供应体系,石化在全市油品供应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航油形成“5+5”供应格局,国际机场主要通过管道供应,国际机场主要通过油库供应,并通过管道(原油改航油)、机场联络管道提升安全性。

  4.内外并重拓展非化石能源发展布局。

市外非化石能源重点是在巩固扩大西南水电基地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协调支持在西北等地区布局大型风光基地、在地区研究布局核电基地。

市内非化石能源重点围绕风光布局,风电发展海上为主、陆上为辅,近海风电重点开发海域,深远海风电重点布局在以东海域,陆上风电重点布局沿江沿海区域,因地制宜推动分散式风电开发;

光伏开发集中与分布式并重,集中式光伏重点推动渔光互补、水光互补、农光互补和交通领域光伏发展,支持分布式光伏应建尽建,实施屋顶“光伏+”计划。

  四、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安全可靠、坚强稳定的能源供给体系

  1.统筹兼顾、系统优化,科学实施电源结构调整

  一是优化市内煤电结构,煤电向清洁高效灵活兼顾转变。

实施现役煤电“三改联动”改造(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具备条件的实施供热改造),重点推进高温亚临界改造项目。

对有意愿实施等容量替代的地区、外煤电机组,根据城市布局优化和煤机结构升级需要,支持企业开展等容量替代。

结合地区产业转型同步关停石化自备电厂。

  二是有序推进市内燃气电厂建设,气电向调峰和适度电量支撑转变。

推进重燃重大专项建设,配合LNG站线扩建项目再建设约160万千瓦燃机。

结合城市重点区域开发,选择冷、热、电负荷较为集中的项目推广天然气分布式供能。

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发电机组达到1250万千瓦。

  三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向集中与分布式并重转变。

实施“光伏+”专项工程,结合土地和屋顶资源,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光伏发展,力争光伏新增规模270万千瓦。

近海风电重点推进海域风电开发,探索实施深远海域和陆上分散式风电示范试点,力争新增规模180万千瓦。

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新增规模约40万千瓦。

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开发,研究探索潮汐能试点示范。

  专栏:

“光伏+”专项工程

  “光伏+”住宅:

新增装机超过10万千瓦。

重点结合“平改坡”等工程,在小区住宅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新建住宅小区、低密度住宅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

  “光伏+”园区:

新增装机超过80万千瓦。

以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市、区两级产业园区为重点,结合园区建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

  “光伏+”农业:

新增装机力争140万千瓦。

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菌光互补项目,在高标准规划“光伏+”农业,探索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

  “光伏+”交通:

新增装机超过20万千瓦。

结合交通场站、交通枢纽、停车场、音屏障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

  “光伏+”校园:

通过在高校、职校、中小学等场所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普及绿色低碳教育理念。

  “光伏+”水厂:

重点结合本市已建或新建制水厂、污水厂,在沉淀池、滤池、深度处理池等池体构筑物,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公共机构:

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以及机关等公共机构,应率先在具备条件的屋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四是积极争取新增市外来电供应,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特高压通道走廊情况,按照“积极争取、合理配置”的原则,“十四五”期间,争取国家协调支持200万千瓦低碳清洁市外来电。

与非化石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等地区加强合作布局大型非化石能源基地,力争“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为城市能源低碳转型打好基础。

  2.对标最优、聚焦重点,有序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要求,在尽快形成“双环”(500千伏双环网)“十一射”(7交4直11个市外来电通道)主干网架的同时,谋划新的特高压通道。

进一步推动市外来电通道和城市输电网、配电网协调发展,基本建成满足国际大都市高可靠要求、适应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需要,结构坚强、智能互动、运行灵活的城市电网。

  一是合理布局新增市外来电通道。

为满足西北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光基地消纳要求,以为落点同步规划外电特高压通道,深入研究特高压过江方案。

力争启动葛南直流扩容工程,更大规模消纳西南水电等清洁能源。

  二是构筑坚强稳定的500千伏电网。

“十四五”期间,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970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361公里。

建设东西两大通道,东通道即江苏-500千伏线路,同时加快研究推进到市区可再生能源输电大通道建设;

配合重燃重大专项,实施500千伏线路串抗工程,控制短路电流水平。

配合外电入城特高压,重点做好地区500千伏新增电网设施布局。

  三是建设灵活可靠的220千伏电网。

“十四五”期间,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744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873公里。

重点加快“三区一域”(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商务区、转型区域)和五个新城等重点地区电网建设。

有序推进老旧变电站升级改造,加强相邻分区之间联络通道建设,提高分区间互转互济能力。

  四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配电网。

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加快“钻石型”配电网推广应用,实施本市电力架空线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每年实施不少于80公里电力架空线入地,推动电网设施和城市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间,新增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容量855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2429公里。

“钻石型”配电网

  “钻石型”配电网是指以10千伏开关站为核心节点、双侧电源供电、配置自愈功能的双环网电网结构,以高安全可靠性,兼具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为目标,具备安全韧性、可靠自愈、经济高效、易于实施等多重优点。

“钻石型”配电网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实施。

“十四五”期间,将在本市中心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和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推广应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补齐短板、优化布局,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通过丰富气源、完善管网和提升储备等方式,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气源储备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LNG站线扩建项目,力争2023年起陆续建成码头和输气管道,推动10座储罐相继投运。

积极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资源入城。

开展东海天然气送城路由和登陆点研究,研究在沿江地区规划布局LNG储运站。

二是完善天然气主干管网布局。

建成五号沟-等主干管网项目,加快推动化工区复线项目,研究主干管网北部成环方案,提高本市天然气管网薄弱区域的输送能力。

LNG站线扩建项目

  LNG站线扩建项目紧邻LNG接收站。

项目主要由码头工程、接收站工程和输气管道工程三部分组成。

其中,码头工程拟建设15万吨级LNG专用码头1座;

接收站工程拟建设10座20万立方米以上储罐和配套设施;

输气管道工程连接小岛与奉新输气站。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气源保障和应急储备能力。

  4.优化布局、提升储备,建设稳定可靠的油品储运体系

  一是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设,重点推进管道工程,在新片区等重点区域规划预留管道路由。

二是提升油库储备能力。

加快四大油库扩建。

三是实施设施布局调整。

配合云峰油库停用,推动地区油库扩建;

在石化地区布局航油储罐,满足航油储备要求。

适时调整原油、石脑油管道功能。

研究国际机场专用码头就近供油可行性等。

  5.规划先行、适度超前,扎实做好重点区域能源保障

  一是新片区以完善管网设施布局为重点。

围绕500千伏远东变电站,按照高可靠性标准完善区域电网。

新片区将新建220千伏变电站7座,改造220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110千伏变电站18座。

新建2座高-次高压调压站、4座高-中压调压站,建设高标准的高压环网系统,推动区域燃气服务一体化供应,大幅提高区域供电、供气能力。

二是一体化示范区以能源网络一体化布局为重点。

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利用多路气源优化管网布局。

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区域电力、燃气信息服务平台,从能源设施末端转为互联互通节点,大幅提升能源供应可靠性和服务水平。

  

(二)着力构建绿色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

  1.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节约利用能源。

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总量控制更加弹性、灵活适度。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强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争当行业能效“领跑者”。

通过政策、技术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手段,按照不低于最大用电负荷5%的标准,加强能源需求侧调节能力建设,提高系统能效。

  2.促进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结合本市重点区域和重大产业项目开发,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新建项目原则上应一体化开发屋顶光伏,加强用户侧分布式供能、热泵等综合能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电能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加强政策引领,优化流程对接,推进LNG加气站和航运LNG加注设施建设。

全市岸电泊位达到80个以上,内河码头完成低压岸电设施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削减钢铁、化工用煤,煤炭使用进一步向发电领域集中。

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以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抓手,促进节能低碳循环发展。

  3.进一步提升能源行业服务民生水平。

打造一批能源惠民工程和实事工程,不断提高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电力重点是将农网纳入城网建设范畴,按照每户8千瓦标准完成石化暂供区居民电能计量表前供电设施改造,进一步做好电网规划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的衔接,推动配电网与充换电设施布局协调发展。

燃气重点推动全市居民住宅老旧立管改造、地下隐患管道改造、智慧燃气表具应用。

  (三)着力构建技术领先、高端示范的能源创新体系

  1.提升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水平

  围绕能源科技短板弱项,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应用,以示范促研发、以应用带产业,加快成为国际、国内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技术产业高地。

  一是聚焦关键技术,提升传统能源装备技术水平。

结合国家重燃重大专项和中科院国家试验平台建设,加快实现燃气轮机关键材料与部件制造、试验、设计和运维的自主化。

完全具备自主三代大型压水堆主设备关键制造能力,突破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快堆、钍基熔盐堆等堆型的主设备制造技术及核心材料技术。

大力推广煤电高温亚临界技术。

提升大容量LNG船舶建造水平,加强1500米及以下工作深海油气采油树、管汇等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在深海采油水下生产控制系统、水下密封等关键技术方面形成突破。

推进国家管网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强应急救援新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提升油气管道保护水平。

  二是发力新能源新赛道,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

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机组和关键部件。

推进新型高效晶硅电池发展,加快钙钛矿等新一代光伏电池的研发。

加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高压和液态储氢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建设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支持低成本、高安全和长寿命的储能技术发展,积极研究新型储能技术。

探索潮汐能、波浪能等新型能源开发。

  2.加快能源领域新基建建设

  鼓励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能源的深度融合,深挖能源大数据潜力,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

加快以充电设施为重点的新终端建设。

新建20万个充电设施,建设45个以上出租车充电示范站,支持电动汽车发展。

提升充电设施市级平台核心功能,实现全市充电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改善用户充电体验。

根据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需要,在新片区、化工区等区域布局一批加氢站。

新型充电基础设施创新试点

  新能源汽车新型充电基础设施是推动新基建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已建立市级充电设施数据采集与监测平台,实现了公用和专用充电设施平台化管理。

“十四五”期间,按照“互联互通、有序可控、安全智能、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展新型充电基础设施创新试点,通过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破解用户充电难问题,通过智能有序充电缓解电网调峰矛盾,力争形成50万辆车、50万千瓦有序充电能力,实现网、桩、车融合发展。

  3.推动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积极培育能源领域新动能。

结合电力市场建设,促进能源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能源咨询、设计、生产、运维等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提供集冷、热、电等能源品种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

结合能源新基建建设,重点培育新业态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