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2569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海湾张静中学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11Word文档格式.docx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引用渔歌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7、结构。

结构:

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

三峡蓄水315"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

说出喜欢的原因。

如;

用词精当,趣;

表愉快心情。

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

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

如:

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

素"

字修饰"

湍"

,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

绿"

潭"

字。

飞漱其间。

的"

飞"

答:

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二、《记承天寺夜游》

(1)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o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

考虑,想到寝:

睡但:

只是相与:

共同,一起闲人:

清闲的人空明:

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

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

闲人"

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

月光"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

(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

(4)漫步悠闲。

(五)结构: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

(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

(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

(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

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

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欣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三、桃花源记

1、作者:

陶渊明,朝代:

晋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

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

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要通"

邀"

,邀请。

(2)古今异议:

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

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

妻子和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之地.鲜美:

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

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

欲穷其林穷:

穷尽。

具答之具:

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

(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

津:

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

缤纷:

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简答):

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

从"

桃源世界"

,结果"

不复得路"

,而后"

无人问津"

可知。

(4)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

桃花源"

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

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四、岳阳楼记

(一)生字

谪(zhé

)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

ng)霪(yí

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

o)月宠辱偕(xié

)忘潜行(qiá

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同"

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大观: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

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

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

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

俱"

)。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

起"

、"

动"

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

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第一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

第二段:

(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

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

(写景、抒情)写"

迁客骚人"

以己悲"

的心情"

.第四段:

写"

以物喜"

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

谪守巴陵郡"

,却仍然"

重修岳阳楼"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

悲"

喜"

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

进"

退"

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

大观"

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1)第二段中说"

前人之述备矣"

,照应上文哪句话?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

述"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4)由"

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

感极而悲"

,天气美好才会"

心旷神怡"

.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推导出"

古仁人之心"

与"

二者之异"

,表现古仁人的"

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

或异二者之为"

中"

二者"

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

二者之为"

持什么态度?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

古仁人"

的区别在哪里?

悲喜观不同;

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七)词语欣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怒"

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五《送东阳马生序》(明朝:

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喜欢,爱好。

致书:

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假借: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

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

是"

怠"

的宾语,指"

笔录"

这件事。

走送之:

跑既加冠:

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尝,曾经。

趋:

奔向。

先达:

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

求教。

叩,问。

德隆望尊:

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叱咄:

训斥,呵责。

(礼愈)至:

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

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

等待,等。

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

严冬。

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

学舍,书舍。

僵劲:

僵硬。

(持)汤沃灌:

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

以,用。

衾,被子。

寓逆旅:

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

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

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

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

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县官日(天天)有禀稍之供:

县官,朝廷。

禀稍,官家给的粮食。

(无冻)馁之(患矣):

馁,饥饿。

之,的。

与之论辨:

辩论。

辨,通辩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之于人,向人借书。

诸,之于。

非天质之卑:

天资,人的智力。

卑,低下。

流辈:

同辈的人。

谒,拜见。

撰长书以为贽:

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贽,初次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言和而色夷:

夷,平和。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裘葛,冬夏的衣服。

裘,皮衣。

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遗,赠送。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

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

(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

遥远艰难。

衣着:

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

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

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

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

太学生"

那样。

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

勤且坚"

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

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

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3、重点段翻译。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

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

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

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六、《论语十则》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

取长补短"

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七、出师表

1作者: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

平民.躬耕:

亲自。

以驱驰:

奔走效劳.倾覆:

兵败。

光:

发扬光大。

恢弘:

发扬扩大。

失义:

适当恰当。

宫中:

皇宫中。

府中:

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刑赏:

罚。

以遗:

给予。

夙夜:

早晚。

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

表明。

之慢:

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雅言(正言)之理:

治。

3、通假字:

阙(通"

当"

缺点、疏漏"

讲)漏。

简(通"

检"

选拔)拔4、古今异义字: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

感动振奋。

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

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

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4、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

i)陛下。

(给予)深追先帝遗(yí

)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

(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6、特殊用法:

之秋:

时。

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

降低身份)自。

良实:

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5、成语及名句: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