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编辑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前复习题集及知识点解析共70套第 57Word文件下载.docx
《最近编辑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前复习题集及知识点解析共70套第 57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近编辑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前复习题集及知识点解析共70套第 57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财产归属权
C、财产使用权
D、财产处置权
第5章>
第4节>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B
本题考查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关系。
财产所有权指的是财产的归属权。
法人财产权指的是财产运营权。
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市场竞争规律
第1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条件下运行的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7.我国从()年起,建立部门预算制度。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第13章>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
我国从2000年起,建立部门预算制度。
8.衡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是形成()的分配格局。
A、橄榄型
B、哑铃型
C、马鞍型
D、阶梯型
第4章>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重要预期和理想目标,既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阔步前进的宏大理想,也是衡量发展成果是否更公平更惠及全体人民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
9.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称为()。
A、财务会计报告
B、会计报表
C、会计报表附注
D、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25章>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本题考查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10.关于资产负债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B、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C、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报告式
D、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按照流动性大小进行排列
(一)资产负债表
本题考查资产负债表。
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
11.关于极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极差是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
B、极差能反映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变量分布情况
C、极差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集中程度
第21章>
(一)极差
极差是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它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离散幅度,不能反映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受极端值的影响。
12.下列关于统计数据的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登记性误差不可以消除
B、代表性误差可以消除
C、包括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D、因人为因素干扰形成的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造成代表性误差
第19章>
(一)统计数据的误差及误差的来源
统计数据的误差包括:
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理论上登记性误差可以消除,代表性误差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可提前控制。
因人为因素干扰形成的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会造成登记性误差。
13.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主体之间提供了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这体现出其具有()功能。
A、信息传递
B、经济联系
C、利益调整
D、资源配置
第1章>
市场与市场体系
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
经济联系功能是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主体之间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
14.企业的会计政策、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这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相关性
B、可比性
C、及时性
D、可靠性
第23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本题考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前后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15.反应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
A、利润表
B、现金流量表
C、资产负债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程序是由()启动的。
A、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行政复议机关
C、行政相对人
D、做出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第28章>
(二)行政复议的特征
本题考查行政复议的特征。
行政复议只能由行政相对人启动,没有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行政机关不能主动进行复议活动。
17.反映客观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计量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第18章>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定距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不但可以用数字表示现象各类别的不同和顺序大小的差异,而且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
反映客观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量。
18.拉氏指数所采用的各变量值是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假定期
D、任意时期
第22章>
(一)基期加权综合指数
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定在基期。
拉氏指数由于以基期变量值为权数,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
19.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把金融市场分为()。
A、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B、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C、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D、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
第16章>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
本题考查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按金融工具的发行和转让流通的区别,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与期权市场;
按金融交易的地理区域不同,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20.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
A、上方
B、下方
C、最后一行
D、最后一列
第20章>
第3节>
(一)统计表的构成
本题考查统计表的构成。
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和必要的说明等内容。
21.下列国债指标中,反映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比例的是()。
A、国债偿债率
B、国债负担率
C、国债依存度
D、国债规模度
第11章>
(三)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本题考查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22.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4%,职工人数增长15%,则工资总额指数为()。
A、96%
B、126.96%
C、101.56%
D、125.4%
(二)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本题考查统计体系的应用。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为110.4%,职工人数指数为115%,工资总额指数为110.4%×
115%=126.96%。
23.基于会计上的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贷双方出现不平衡时,用以抵消统计偏差的()。
A、资本转移
B、经常转移
C、其他投资
D、净误差与遗漏
第17章>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D
本题考查净误差与遗漏。
净误差与遗漏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贷双方出现不平衡时,设置的用以抵消统计偏差的项目。
24.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而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A、单式预算
B、增量预算
C、零基预算
D、复式预算
(四)政府预算的分类
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以新预算年度经济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
25.某企业中随机抽取7名员工来了解该企业2016年上半年职工请假情况。
这7名员2017年上半年请假天数分别为
1531007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0
C、4
D、10
(二)中位数
本题考查中位数的概念。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作中位数。
本题中从小到大排序为0、1、2、3、5、7、10,位于中间的是3,所以中位数为3。
26.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二)几种主要的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27.()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
A、没收官僚资本
B、财政投资建立国有企业
C、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D、发展个体经济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本题考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是:
①没收官僚资本,将其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从而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并使之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经济基础。
②改造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③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即根据个体农业和个体私有制工商业者的特性,
28.下列关于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B、实物货币→纸币→代用货币→电子货币
C、实物货币→银行券→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D、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第14章>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本题考查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
货币的形态经历了由最初的实物货币向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演变的过程,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仍在不断地变化。
29.商业银行向某企业提供生产经营贷款,这种信用形式属于()。
A、直接信用
B、间接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第15章>
(三)信用的形式
本题考查信用的形式。
间接信用又称“间接金融”或“间接融资”,是通过各种金融中介进行借贷活动的信用方式。
30.既是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性权利的是()。
A、债权
B、身份权
C、人格权
D、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
本题考查人格权。
人格权是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性权利。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B、国家通过立法控制非垄断企业的数量
C、国家将垄断性行业收归国有
D、国家对垄断企业实行价格保护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32.公共支出结构中,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资源配置的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D、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第10章>
(二)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
本题考查购买性支出所体现的财政职能。
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财政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
33.国债依存度是指()。
A、政府历年发行国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B、当年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C、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D、当年国债利息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本题考查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表示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关系,即当年财政支出中有多大份额是依靠发行国债来满足的。
34.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占据主体地位。
A、粗放型
B、集约型
C、绝对型
D、相对型
第6章>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本题考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占据主体地位。
35.行政主体以()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
A、国家
B、自己
C、政府
D、单位
(二)行政法律关系
本题考查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且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36.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价格之一的是()。
A、利率
B、存款准备金率
C、税率
D、通货膨胀率
(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本题考查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价格之一。
37.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本题考查转移性支出所体现的财政职能。
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相应地财政活动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这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38.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是以()的货币制度。
A、银行券为本位货币
B、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本位货币
C、外汇作为货币发行的保证
D、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本题考查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的概念。
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是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货币制度。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
而选项A、C属于金汇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
39.若实际利率为8%,同期通货膨胀率为10%,则名义利率应为()。
A、-2%
B、2%
C、10%
D、18%
(三)利率与利息
本题考查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所以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8%+10%=18%。
40.某企业2013年6月发生了4项经济业务:
①预付下季度房租10000元;
②收到6月份销售商品货款35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③购买2000元的办公用品,已付款;
④预收购货方定金12000元,货物尚未发送。
以权责发生制为计算基础时,该企业6月份的收支净额为()元。
A、23000
B、33000
C、35000
D、45000
(一)会计基础
本题考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是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来确认,本题中,②和③都是在当期已经发生的收支,①项的房租费用应该计入下个季度,④项的货款收入应计入货物实际发送的会计期间,因此,6月份的收支净额的计算过程是:
35000-2000=33000(元)。
二、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收集证据。
A、原告
B、第三人
C、证人
D、被告上级行政机关
E、被告内部行政工作人员
(四)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A,B,C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5条规定: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2.下列()体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A、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
B、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C、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E、人们能随意地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三)社会经济规律
A,B,C,D
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所以E项错误。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
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不管人们能否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3.税收具有()基本特征。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单向性
E、自觉性
第12章>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本题考查税收的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
4.统计表一般由()组成
A、表头
B、行标题
C、列标题
D、数字资料
E、文字表述
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5.对产业进行分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A、投资规模分类法
B、两大部类分类法
C、消费结构分类法
D、三次产业分类法
E、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
B,D,E
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有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和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6.转移性支出包括()。
A、政府补助支出
B、捐赠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政府消费性支出
E、政府投资性支出
(一)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与特点
转移性支出的范围包括:
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
A、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B、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C、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D、是推动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协调实现的要求
E、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第7章>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