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设计与研究方案撰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设计与研究方案撰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设计与研究方案撰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是阐明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即支撑本项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具体学术领域及其学术成果;
(4)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主要是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预期效益和预期代表性成果;
(5)研究内容:
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具体分解,形成系列子课题或细化的研究问题;
(6)研究方法:
即解决问题拟用的方法,常常是多种方法的组合;
(7)研究过程:
确定周期,划分阶段,明确阶段研究重点与预期阶段成果;
(8)研究条件:
包括物质条件、人力资源和前期成果等。
(9)经费预算:
计划自筹经费的数额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预算。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课题研究方案是科研课题项目的“策划书”,是课题项目的“实施蓝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方案需对研究活动的各种要素,如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对象、研究者、研究的时间等做出规划,以保证研究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换言之,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就是要回答以下五个基本问题。
(二)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
○课题题目
一、问题的提出:
(回答为什么要研究?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三)关键概念的界定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题的设计:
(回答研究什么?
怎样研究?
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实施对象和实施范围
(四)研究方法
(五)检测项目及方法
(六)研究周期和步骤
(七)最终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三、研究条件和保障措施:
(回答如何保障研究?
(一)研究组织及人员分工
(二)研究条件
(三)保障措施
四、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承担单位和撰稿时间(第×
稿)
(三)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的基本要求
研究题目通常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用一个陈述句把它表示出来。
要求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表述应准确、简练、富有特点。
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四点: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小学生社会化水平’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社会化水平,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问题剖析:
1、题目表述不规范。
某些课题从题目看不大像方案,如使用过于文学化的语言,或用了论文式的题目。
如:
“开办‘图书银行’享受阅读快乐”、“农村初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理化学科课堂教学”。
2、关键概念缺乏界定或不准确。
关键概念是题目中的“点睛之笔”,应予以特别的说明。
由于教育学中学派林立,很多概念(如个性、人格、主体性、非智力因素,情商等)都有不同的含义,如不加以界定,就会引起歧义。
还有些概念的表述不科学,如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
3、名称与方法不相符。
如题目中用了“实验”的表述,就表明本研究主要使用实验法,就应体现实验法的基本要求,但是从内容上看,又不完全如此。
如“构建现代信息资源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小学生社会化水平’实验研究”。
4、命题范围不明确或过大。
研究范围与课题单位或个人的基本研究条件直接相关,应“量力而行”,如果命题不当,就可能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如某初级中学的选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教师培训及专业水平提高研究”、“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这部分常以“引言”的形式来阐述研究的背景、依据、目的、意义(价值)和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简明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如时代背景、教改形势、现实状况等)以及相关的依据,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选择本项研究的。
一般可分为时代背景、政策依据、教改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等几个部分,以此说明本项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科学性。
现实依据是指对本项研究领域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指明现实问题的症结、原因,以此强调本项研究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理论依据是指支撑本项研究的主要相关理论基础,要求简述相关理论的基本观点,阐明对所研究问题的指导作用(即说明相关理论的观点与本课题的关系或联系)。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对课题题目以及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关键词)作出必要解释,并限定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要求概念正确,范围明确,文字简洁。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简明阐述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解决什么问题,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
论证课题的价值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选题的重要性,展示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
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1、通过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正确判断选题的方向性,确定把握研究课题的前沿性。
2、论证课题研究的认识价值---说明课题研究在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把握上可获得的新进展。
3、论证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阐述这部分内容时,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称为“查新”),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1、“引言”过于冗长。
对课题研究背景的阐述常常泛泛而谈,从国际到国内,从科教兴国到科研兴教,从“应试教育”的危害到素质教育的意义,从“课程改革”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迟迟不能进入研究主题和涉及本地本校的实际。
2、材料堆砌。
援引各家之言,罗列堆砌,杂乱无章,缺乏应有的分析和归纳,看不出研究者自己赞同哪些,不赞同哪些。
3、指导思想泛泛,缺乏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系统论、“三个面向”等频频出现,给人以千篇一律的印象,也看不出所依据的理论与本项研究有什么联系。
二、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即课题研究将要达到的目标,它是对研究结果的规定,设计研究目标主要是确定所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相关效益。
应客观而合理地确定研究目标,做到目标具体、明确、可行、且可供操作和可验证。
2、确定的研究目标应包括“求善”和“求真”两个方面(教育科研的两大基本功能)的研究目标。
(1)“求真”目标→研究成果:
A.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理性认识指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和研究结果,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认识,如对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教育原则、原理、规律的提炼等。
B.技术性成果是指在研究中所总结的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性经验成果,其特点是具有很强操作性。
如教育技术实施(优化)的途径、方式、模式、策略方法、评价量表等,也包括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研制经验。
其物化成果如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资源(如课件、学件、学生电子作品辑、工具软件、信息资源库、主题(专题)学习网站等)等。
(2)“求善”目标→研究成效:
确定通过研究问题的解决可能产生的相关效益,即确定研究对象相关素质变化和发展将要达到什么水平或标准。
A.学生、教师相关素质的变化和发展等。
B.学校相关方面的变化和发展等。
3、研究内容是指为了达到该研究目标所要解决的系列具体问题。
应做到围绕研究目标准确而有效地分解研究内容---建立系列子课题或者将研究问题逻辑细化。
1、目标过多、过高。
一些方案的目标一味贪大好高求全,如泛用“构建……模式”、“总结……规律”、“有效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构建与新课程配套的信息资源库”等提法。
须知,研究目标应该是力所能及的现实目标,而非理想化的目标,切忌脱离自身研究条件,以宏观、整体的教育教学目的(目标)替代课题研究目标。
2、内容过宽、过杂。
某些方案几乎将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列入了研究的内容,而事实上这是很难办到的。
3、目标与内容游离。
由于目标决定内容,内容服务于目标,所以二者紧密相关。
而在有些方案中目标与内容基本雷同,或混淆不清,或互不匹配。
4、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应注意防止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或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的现象。
(三)实施对象和实施范围
1、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技术本身,而教育技术最终作用的对象常常是学生或教师,故将学生或教师称之为“实施对象”较妥,当然,以学生或教师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课题不在此列。
实施对象的确定可采用总体研究或抽样研究方式。
若是总体研究须对总体范围有具体说明;
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
若是采用抽样研究须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同时应对其相关特征予以描述。
2、课题研究实施范围是指实施的地域或领域,中小学教育科研通常指课题研究实施的学校范围或学科领域。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即解决问题拟用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很多,在研究中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并强调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兼顾。
若是实验研究,须对实验班(组)与对比班(组)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属应用研究范畴,其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基本和主要的是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测查法等。
应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等情况正确选择适用于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
并说明各种研究方法分别应用于哪些研究内容方面,其表述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1、方法表述不规范。
如在有些方案中生造了一些让别人难以理解的方法。
2、罗列方法,不知何用。
不少方案仅罗列出众多研究方法的名称,未能说明各个研究内容所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表明其研究的技术路线不明。
3、样本海量,范围宽广。
在部分方案中用“围山打猎”办法,动辄以“全校所有年级所有班级全体”学生或教师为实施对象,以“所有年级所有学科”为实施范围,仅科研工作量来看,显然是力所不及的,建议采用“分层选样”和“以点带面”的策略。
(五)检测项目及方法
课题研究须要在中期阶段和总结阶段对研究结果进行检测,以自我评价课题研究目标的达成度(信度和效度)。
可依据课题研究各个目标达成的结果来分项设计(或借用)检测项目、检测标准以及适当的检测方法。
有些课题检测项目可能没有现成的检测量表、检测标准可供借用,须注明这些检测项目的细化与检测标准的制定有待研究中完成。
(六)研究周期和步骤
确定研究周期和步骤有利于研究者按计划督促实施研究工作,课题管理者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1、确定研究周期,划分研究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和研究活动。
2、确定不同阶段的预期阶段研究成果(又称过程性研究成果)。
如阶段(包括中期)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资源等等。
(七)最终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最终预期成果即最后的研究结论、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
例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材、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资源(如课件、学件、学生电子作品辑、工具软件、信息资源库、主题(专题)学习网站等)等。
三、研究条件和保障措施
(一)研究组织及人员分工
研究的组织机构可分为三个小组:
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组和课题指导小组。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一般不超过七人(区域课题、合作课题可适当增加),组长应由中小学高级教师担任。
明确列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研究任务分工情况,以增强课题研究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研究小组成员可按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研究专长、研究任务分工等列表分项说明。
课题组聘请的课题指导小组成员应是本项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
(二)研究条件
研究条件包括物质条件、人力资源和前期成果等,涉及图书资料、教育技术设备设施、数字化信息资源及平台、课题研究主持人的研究水平和学术成果、课题组成员的构成、学术优势等多项主客观条件,这是课题立项的重要依据和课题实施的重要保障。
(三)研究保障措施
1、保障措施指研究的工作措施,如组织学习、加强管理等措施。
2、经费预算。
自筹经费的数额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预算。
综上所述,研究方案无固定的标准化格式,但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上述问题都是不能回避的。
好的方案应该体现必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可读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个性。
三、几点建议与启示
1、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重要文件,正确把握研究的大方向。
2、要重视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了解相关研究现状,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突破点。
3、要重视总结本地本校的经验。
研究方案最终要在本地、本校实施,所以应立足于本地本学校实际,对本地本校的相关经验进行深入调查和总结,使研究方案具有本土化的色彩。
4、要集思广益。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应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再由某人完成初稿,首先在学校课题组内广泛征求意见,做出修改,再尽可能地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以使之更为完善。
5、要树立科学精神。
开展教育科研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关于三类课题研究思路的启示:
(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切入口在教学,主要阵地在课堂,主要方向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与教的研究,主要目标是探索其学与教的规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着力于教学范式乃至教学模式的研究。
实现思想与观念的进步,方法与技能的突破,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关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
着眼于培训与实践,着手在教师的素养与能力,着力在实施策略、管理措施与制度体系建设,探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测量评估体系。
(3)关于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的研究,着眼于开发与应用,着力于信息资源建设(课件、积件素材、主题及专题学习网站、专题论坛等)和实际应用经验的总结。
探索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模式和方法,共建共享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