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1549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Word格式.docx

1.西欧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特征(封君封臣与庄园制度);

2.基督教会与城市在中世纪的地位与王权的相互关系;

3.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帝国伊凡四世的政治举措。

难点

1.封君封臣与庄园制度的特点。

2.中世纪欧洲国家的历史变迁。

学情分析

过程

教师活动

自主学习

归纳提升

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

网控全局——主干知识梳理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

5世纪,______________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制度、______庄园和______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

(1)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2)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__________。

(3)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______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各种权力。

(4)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4.庄园

(1)________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耕地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

5.农奴制度:

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______,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探究: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异同点?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王权

(1)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西欧王权的______,但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世纪后期王权的加强。

①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

②英国自______________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

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国家。

2.教会

(1)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______。

(2)拥有强大的______和______力量。

3.城市

(1)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__________为基本谋生手段。

(3)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__________。

(4)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______培养人才,城市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引起了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形势的重要变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潜结构就顺利的形成了,其标志是城市自治。

自治意味着建立一个政治机构来对新经济结构进行调节,突出表现在设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和商业贸易,并为市民文化生长提供土壤。

--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材料三十一世纪末,在工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城市首先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到十二世纪,又相继出现了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

十三世纪后,捷克的布拉格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法国的奥尔良大学等等均已成立。

根据材料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__________帝国。

(2)工商业发达,都城__________________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6世纪编订《查士丁尼法典》,后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___________》,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4)连年的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______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______________,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13世纪中期,被______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3)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兴起。

16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4)1547年,______________正式加冕为沙皇,强化中央集权。

(5)到17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合作探究

知识升华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学习时间:

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

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

一、

二、

三、

默写过关

知识深化

【重点阐释】

1.城市自治对西欧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

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城市与王权结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2.拜占庭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4世纪末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分道扬镳,4—5世纪在东罗马帝国起重要作用的文化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二是新兴的基督教文化因素,三是近东文明古国的文化影响,这三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中世纪的拜占庭文化。

这是一个多种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古希腊文化传统、基督教思想和东方风格,逐渐融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3.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三个阶段

转变(发展)原因

作用

习惯法—成文法

(BC5世纪)

习惯法的随意性;

平民反对贵族斗争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公民法—万民法

(BC3—AC3世纪)

商品经济发展;

疆域扩大政治统治需要

巩固帝国统治,促进帝国繁荣

民法大全

(AC6世纪)

皇帝支持;

法学家编纂;

内容繁杂,使用不便

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体系最终完成

4.罗马法对社会影响:

(1)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2)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

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罗马法对后世各国影响深远

高效训练

不练不讲

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

当场训练、同步测控:

一.选择题

1.在西欧某时期人们常看到“城堡、庄园、领主”等,听到: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句规则。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西欧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封君封臣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是()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农业经济D.手工业经济

3.右下图是西欧中世纪某庄园内的布局,它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

A.商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

C.自给自足

D.劳动力是奴隶

4.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这反映初庄园内的佃户在向领主缴纳

A.实物地租B.货币地租C.劳役地租D.预支地租

5.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说明()。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D.垄断教育文化

7.法兰西东北部的毛纺织业中心之一——琅城,经过200年的斗争,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而建立了公社。

琅城人民最终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

A.采用金钱赎买B.通过城市起义

C.利用舆论压力D.得到教皇特许

8.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D.教会法豁免权

9.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该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唐律疏议》

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0.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

“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

”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11.下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

请你判断,图中④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12.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己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A.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B.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士耳其

13.以下不属于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与途径的是()

A.与封建主谈判B.以金钱赎买C.武装暴动D.自建城市

14.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B.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15.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

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

上述举措()

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查士丁尼在法典中将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

《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

其中的公法时后世无多大影响,而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

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

(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那个国家?

材料二认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阅读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复兴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主张,欧洲城市萌芽于古代罗马城市的废墟中,撇开这种旧理论,在历史学界还有种种其他解释……

首先是“公社起源说”,认为中世纪城市是从古代日耳曼自由公社即“马克”发展出来的。

……其次是庄园起源说,认为中世纪城市是从庄园制度发展而来。

据称,依附于庄园的小行政官吏和工匠,成了后来城市的核心。

第三种解释是市场起源说,认为在9至10世纪,欧洲各地每年都有多次的集市,城市就是在这些集市贸易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后是卫戍说,认为城市是从为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在德国有抵御匈牙利人入侵而建的许多城堡,在英国也有为抵御丹麦人而建的城堡,在法国,秃头查理为抵御北欧人兴建过城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10到11世纪的欧洲,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二圃制和三圃制已普遍取代了原始的耕种方式……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由8至9世纪的种一收二,上升为种一收五;

而且由于大片荒地和森林被开垦,耕地面积明显扩大……农产品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使之演变为许多需要专门技巧的部门,如冶铁、制革和纺织等。

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⑴材料一所列举的种种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

阅读材料二以后,你能发现这一缺陷是什么吗?

⑵概述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历史原因。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案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一】参考答案

相同点:

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

权利与义务

2.目的相同:

维护统治

3.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不同点:

1.时间不同:

西周分封发生在奴隶制兴盛时期;

西欧的分封发生在封建社会形成初期

2.维持形式不同:

西周: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西欧: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合作探究二】参考答案

(1)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壮大

(2)城市自治运动促进工商业发展,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

(3)兴办大学,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4)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

1-10CACCBBBBDC11—15CBDCC

16.【答案】

(1)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欧洲民法的基础。

(2)罗马帝国。

原因:

封闭保守、缺乏创新,统治者不思进取,无视社会发展的脚步。

17.【解析】分析城市兴起的原因,初步掌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事物)出现及发展变化原因的方法。

【参考答案】

⑴忽视了城市复兴的背景中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⑵10到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有剩余;

专门技巧的手工业部门产生,手工业脱离农业而成为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

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