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教师补充:
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匈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
化,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
3.材料展示:
汉武帝颁布《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
马壮。
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
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现招募有
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
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如有勇者,速来
报名,钦此!
4.教师过渡: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5.图片展示:
观察教材图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6.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一个比较。
提示:
背景
目的
时间
结果
第一次
为联合大月氏夹
汉武帝反击匈奴
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了解了西域
第二次
汉了解西域,控加强汉与西域的
制了河西走廊
联系
公元前119年
沟通西域
7.教师提问:
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
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挫折:
自然环境恶劣;
被匈奴俘虏;
食物匮乏等。
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
不顾个人安危等。
目标导学二:
1.教师提问:
(1)名字的由来: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分
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陆上丝绸之路:
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
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甚至
更远的欧洲。
(3)海上丝绸之路:
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
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口诀:
长河新,安息大)
①长安一带一路的感想。
实行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有利于区域
融合,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
距;
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
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
做出更大贡献。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
一位人物:
张骞通西域,为中西交通畅通和经济文化交流做
出重大贡献。
一个事件: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开始隶属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座桥梁:
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明的友谊之桥。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点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张骞和班超的事迹,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采用了教师分析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丝绸之路的记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21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1丝绸之路。
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
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
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
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目睹这满目的黄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跟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欣赏图片。
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①提出问题:
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里?
我们一起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展示西域的图片)
丝绸之路。
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学生2: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随着悠悠的驼铃声,古代的商人和使节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在这里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条通道。
北路出玉门关,经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设立,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在西汉中央政府统治之下),经疏勒,越葱岭,经过大宛、康居(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然后到达俄罗斯南部,甚至更远的东欧地区。
南路出阳关,经于阗,越葱岭,过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到达大秦(罗马)。
大家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出发吧!
学生3:
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欣赏古丝绸之路上美丽的风光和名胜古迹。
(1)这是天下雄关嘉裕关,万里长城西起点,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
(2)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这是莫高窟的九重楼。
(3)这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玉门关遗址。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使它名扬天下。
(4)这是敦煌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
(5)这是古丝路上的枢纽城市楼兰古城遗址。
(6)这是楼兰古城著名的三间房。
(7)这是楼兰古城的古胡杨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楼兰古国兴衰的历史。
学生4: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将由我陪同大家重走丝绸之路,祝大家旅途愉快!
我们的出发地是有着三千余年文明史的十二朝古都、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西汉时称为长安,别号西京。
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
到敦煌,艺术宝库的壁画要观赏:
仙女反弹琵琶,载歌载舞;
飞天身披长带,凌空飘拂。
西出阳关,浮想联翩,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往西,进入美丽的新疆大地。
新疆有三宝:
牛粪、马粪、芨芨草。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新疆的娘子戴翠花。
万古荒原塔里木,蕴藏着丰富的气和油。
它的北部是天山,天山的美景看不完,还有猴哥取经的火焰山,塔里木中间的沙漠拉玛干,新月般的沙丘起伏绵延。
楼兰遗址在眼前,出土的干尸木乃伊,黄金分割的身段,面容俏丽天下属第一,它的名字叫楼兰女。
戈壁滩,风蚀地形到处见,野骆驼、野马、野驴子跑得欢。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远从西域传入中原。
穿过两河流域的巴格达(西亚)来到终点站古罗马(大秦)(欧洲)。
新疆是陆上丝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两条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看课本讨论指出: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亚洲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因此,现在仍把它说成海上丝绸之路。
思考、回答问题:
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道,它最大的贡献在于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及欧洲。
而佛教、伊斯兰教、也是由此路传入中国的。
所以,丝绸之路是古代历史上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种文明的相互渗透。
现今的价值和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的加以利用。
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2)活动:
①班超带领36人到达西域的鄯善,用智慧和勇气,使鄯善王决心与匈奴断绝关系,一心归附汉朝。
②班超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
③班超在西域时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
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
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学生讨论做作业。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
[板书设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位置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府
2.班超经营西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西部优美风景导入:
师:
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
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自主预习】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
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
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
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2、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
(1)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
举例说明。
(2)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4)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老师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课件及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讨论上述问题,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
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
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
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
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问: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对汉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1、西域的地理概念2、汉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三、班超经营西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四
一、说教材内容及地位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的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课本内容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理念
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以人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普及历史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本课体现的理念是学会正确识读历史地图。
讲历史故事,学会看历史地图都是本课采用的一些方法。
本课教学中,落实理念最好的方面是,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方法的充分利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知道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与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通过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二)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物产,使学生直观的体会什么是交流,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体会文明与交流、发展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树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张骞出使西域有凿空之意,他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一)教学重点: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二)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1.知识构建方面:
他们历史知识积累得还较少,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还缺乏理性思考,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
2.认知心理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方法,由此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习惯。
(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因此我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在本课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讨论法为主,辅以提问设疑法、读书指导法、地图识别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分组合作法,成果展示法和讨论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必须树立起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主人的自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尽可能利用图片、影音资料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创设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答案,发现问题,开拓思维,进而掌握知识,在辩论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习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六、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讲授新课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说明民乐永固城的历史由来和扁都口的历史地位,从而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环节一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熟悉课本,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初步感知本课内容。
环节二
1.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西域位置图,指导学生了解西域的形势,由此引出招贤令交代通西域的历史背景。
2.播放张骞通西域视频,然后用演示幻灯片演示第一次通西域的路线。
3.组织活动:
我走张骞路,对学生识图进行指导。
4.讲解张骞第二次通西域。
结合史料对张骞评价。
注意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表现。
5.出示丝绸之路线路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用电子笔在图上标出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主要地方。
6.出示十二种东西方的物品或技术,让学生分类并展示。
7.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完成活动:
丝绸之路是之路。
8.指导学生看课本65页,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之后演示课件。
强调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
9.播放课件比较秦朝和西汉疆域的大小,指导学生找出不同,增加的领土就是西域,引出西域都护的设置。
环节三
拓展延伸
1.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并播放图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课堂小结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