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巴中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中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去一年,是抢抓机遇、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巴中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更大支持。
省政府专题召开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会议和金融支持巴中加快发展座谈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
全国工商联在巴州区曾口镇开展重点帮扶工作。
市政府先后与省商务厅、省开行、省电力公司等9个省级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在全市上下的艰辛努力下,共争取各类项目2500余个,总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4亿元,增长56.7%,乐巴铁路已经开通,广巴高速公路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全面开工,“六路”巴中境内总投资达316亿元,是建区设市以来交通建设投资总和的3倍多。
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二郎庙水库建设加速推进,红鱼洞水库等四座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整治病险水库52座,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37万亩;
成片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5%;
整理土地11.94万亩,新建标准粮田7.1万亩。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巴城总规修编通过省级评审,完成了黄家沟等6个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火车站及连接线初步建成,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加快实施。
能源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了兴文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和南江、通江、平昌110千伏变电站扩容,启动了通江220千伏、平昌和南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电力供需矛盾不断缓解。
过去一年,是爬坡上行、市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一年。
坚持发展抓产业,着力保增长。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92个工业项目列入全省优势产业振兴计划,南威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29个在建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对南江矿业等16户重点企业实施了技改扩能,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作有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01亿元,增长33.1%。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启动了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通江银耳等9个特色农业产业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基地建设,巴州区和通江县纳入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
实现农业增加值75.76亿元,增长4.7%;
粮食总产量176.36万吨,增长4.4%;
实现畜牧业产值64.05亿元,增长4.7%;
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3.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7亿元,分别增长1.7%、32.6%。
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光雾山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评定,全年接待游客36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6亿元,分别增长14%、38%;
“万村千乡”、“双百”、“双进”等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农机购补”、“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有效推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10.6%;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86亿元、贷款余额102.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3.17%、23.14%;
实现保费收入8.24亿元,理赔1.69亿元。
过去一年,是务实创新、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一年。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确权颁证770余万亩;
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建立了市级投融资平台;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顺利实施,兑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
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86项,县(区)平均减少93项。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组团参加了第十三届西洽会、第二十届西交会、第十届西博会和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北京、上海展示展销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26.51亿元,增长16.4%;
外贸出口3750万美元,增长4%。
过去一年,是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的一年。
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58项。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校舍58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47万平方米;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市高考本科上线6356人,增长8.65%。
人才工作力度加大,面向全国公开引进博士、硕士和“211工程”重点大学本科生28名。
文体事业卓有成效,《巴山背二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皮影》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化部“太阳神鸟铜奖”,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
对140家网吧进行了专项整治,停业8家,吊销营业执照3家;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市中心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通过评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站335个,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扩散。
人口计生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350个点,新增509个自然村通电话、53个乡镇通宽带。
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审计、统计、物价、档案、保密、新闻出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地震、对台、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是惠民利民、改善民生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年。
化解“四难”纵深推进,新建通乡油(水泥)路355公里、通村公路1233公里;
新解决了20.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58.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12.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5.2万名中职学生享受政策性补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291.7万人、参合率91.7%,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43%;
对城乡12万名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7400万元。
依法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法律援助件数增长40%。
启动73个重点贫困村建设,扶持9.4万贫困人口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省政府在通江县沙溪—瓦室、巴州区上八庙—青木两个贫困片区开展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预计投资达4.4亿元。
全市2.08万人纳入省水利水电移民后期扶持,兑现扶持资金1251.84万元。
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
培训农民工12万人。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通江县纳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城镇4.4万户10.88万人、农村8.8万户28万人享受低保。
农村解决了1383户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城镇新增廉租住房3300套。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巴河流域10个集镇的污染进行了专项治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超额完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过去一年,是同心协力、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推进的一年。
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981个,完工1208个,完成投资56.4亿元,占总投资的54.1%。
农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全面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拆除重建基本完成。
加固危桥21座,完成了S101线南江—下两段、S202线乐坝—沙河段恢复重建。
修复震损水库48座,恢复重建村镇供水工程590处。
重建校舍21.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35.2万平方米;
重建医疗卫生机构137个,维修加固6.2万平方米。
南江县、巴州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分别通过国家和省中期评估。
过去一年,是依法治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的一年。
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认真贯彻《监督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150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04件,办结率达100%。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工作得到加强。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
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现场办结率达97%。
传承“红军精神”和弘扬“王瑛精神”,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规定,不断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工作卓有成效。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隐患整治和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真爬坡,真流汗,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可喜成绩。
这些,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和汗水。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巴部队和武警官兵、zd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巴中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经济基础弱、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缺乏,保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
地方财力薄弱,融资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六路”、“六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发放压力很大;
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贫困人口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维护安全稳定的压力较大;
一些工作推进困难,行政效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总体部署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年。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挑战和困难表现在: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我国经济回升的环境还在变化。
目前,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逼人,由于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造血功能差,我们的发展仍然是低基础上的新发展、增长仍然是低水平上的新增长、进步仍然是低起点上的新进步,在全省综合排位仍掉队在后。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直面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机遇与希望来自于:
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和灾后恢复重建力度,宏观经济环境好于去年,政策环境依然比较宽松。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更加支持巴中老区发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巴中老区发展。
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奋发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抢先发展、加快发展,缩小同兄弟市州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建设“一节点、两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等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两个强力推进”,攻坚破难建枢纽,开放合作兴产业,以人为本惠民生,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粮食总产量增长2.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200元;
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
以内;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切实把握和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抓发展保增长。
发展是解决巴中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根本。
要牢固树立不发展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的思想,坚持把抓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工业发展要突破,农业发展要争先,旅游发展要创优,扶贫开发要有效,加快发展,提速升位。
二是扭住项目“第一抓手”,抓项目增投资。
巴中的经济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增投资必须抓项目。
要千方百计抓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巴中大发展。
三是推进交通“第一工程”,抓枢纽打基础。
巴中的瓶颈制约在交通,巴中加快发展的关键也在交通。
要切实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当前全市“一号工程”来抓,全力开展交通大会战,力争通过三至四年努力,把巴中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外快内畅、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枢纽。
四是牢记为民“第一使命”,抓民生促和谐。
民生是和谐之本。
要始终牢记总理嘱托和为民宗旨,以扶贫和教育为重点加强民生建设,深入解决“四难”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落实稳定“第一责任”,抓安全创平安。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
要清醒认识安全稳定形势,认真落实安全稳定措施,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以安全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两个加快”。
20XX年工作安排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大部署和要求,以加压提速、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强项目工作,保持投资持续增长
全力以赴抓项目,把项目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拉动投资快速增长。
尽快竣工一批项目。
按照“加快”和“提前”的要求,切实加大在建项目的推进力度,乐巴铁路和广巴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正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扩能等35个工业项目要尽快竣工投产,基本完成753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抓紧开工一批项目。
积极做好已立项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双桥水库等65个水利项目,西华山隧道左洞、回风大桥等261个交通项目,市第二水厂等10个市政工程项目,港澳援助、外国政府紧急优惠贷款等39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南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22个电网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接续、快速推进。
努力争取一批项目。
紧紧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机遇期,突出抓好以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天然气开发为重点的产业培育项目、以科教文卫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和以解决“四难”为重点的民生改善项目争取,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盘子。
提早储备一批项目。
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灾后重建等重大政策,敏锐把握政策投向和支持重点,前瞻性筛选、规划、论证、编制、储备一批项目,重点抓好干环线公路改造升级、农村断头联网路、建材、天然气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储备,为项目立项争取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加强枢纽建设,尽快形成区域中心
举全市之力,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打好交通枢纽建设攻坚战。
完善枢纽规划。
按照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着眼全省枢纽建设总体布局,开放性地做好市域交通发展规划,力争把全市五至十年内应该建设的大交通项目全部规划出来,尽力纳入全省枢纽规划之中。
要统筹兼顾高速公路、铁路和市内干环线的规划建设,努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推进枢纽建设。
切实肩负起当代“筑路人”的使命,强力推进“六路”建设。
加快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建设进度,力争分别完成总投资的34%、15%、20%、12%。
启动唐巴公路等4条147.7公里干线公路改造,加快巴城老城区二环路和南江县城过境路建设,基本完成通江至达州公路改造。
强化枢纽保障。
全力支持和保障枢纽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推进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强化项目推进中的各类要素保障,及时解决建设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配套资金等问题,创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在建交通项目加速推进;
加强同周边市的工作协调,协同作战、合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
三、着力加强产业培育,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着眼枢纽建设,区位条件逐步改善,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突破发展工业经济。
科学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围绕融入成、渝、西经济圈,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突破发展资源型工业,抓好天然气化工、建材、绿色食品加工、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
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狠抓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强化品牌争创和市场开拓,做强做大南江矿业、南威水泥、江口醇和小角楼酒业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
落实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对我市工业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片规划,切实加快以食用菌、畜牧业、干果、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今年要启动2个省级、2个市级和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入推进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取得大的突破。
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35%;
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素质,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
扎实推进以“六库”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郎庙水库、牛角坑水库建设进度,努力做好红鱼洞水库、天星桥水库和湾潭河水库的立项争取工作,完成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
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整理土地5.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0万亩;
加强生态建设和通信发展工作;
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余口;
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具,提高耕播收机械化水平。
积极开拓服务产业。
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和川陕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开拓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启动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继续抓好诺水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接待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7亿元。
着手编制巴中市商务发展区域总体规划和商贸、物流中心详细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建设;
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精心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双进”和“新网”工程建设,抓好“家电下乡”、“农机购补”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保障商品供给,保持物价稳定。
四、着力加强民生改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按照“改善民生、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合项目、创新机制、突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通江县、巴州区两个贫困片区的连片扶贫开发试点。
继续实施好新村、产业、劳务、村道、沼气等扶贫工程和全国工商联重点帮扶乡镇项目,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启动72个重点贫困村的新村扶贫工程,扶持7.3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十年农村扶贫规划。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抓好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搞好科普工作。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抢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
继续强化网吧管理,净化文化市场;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
抓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工作。
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强力推进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开展,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
继续抓好人才、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地震、外事、对台、侨务、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各项工作。
扎实搞好灾后恢复重建。
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8月底前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9月底前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体育设施恢复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切实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管,确保规范操作,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质量。
深入实施八项民生工程。
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切实抓好通江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抓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维权法律援助,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
继续推进农村“四难”破解,新建通乡油(水泥)路60公里、乡际联网路和通村通畅公路1050公里,加强乡村公路管护;
新解决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做好城镇“超大班”化解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
加强节能减排,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巴河流域污染治理,建成南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开工建设通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平昌县垃圾处理厂,完成5家重点工业企业、3家规模化畜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