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0870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

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大道之行也》原文和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仅仅奉养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会。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

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壮丁。

  老人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

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个儿子去湘州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

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

答谢中书书陶景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山川之美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

)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山峰直插云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

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窗(门户)户,(我)高兴地起来走动。

(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我的好友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

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

”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

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登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驾黄鹤离去,这个地方只留下了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会返回,几千年过去了,只留下了白云在这里飘荡。

  白日下汉江(平原)之碧树清晰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已黄昏却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

面对江面上弥漫的茫茫烟波,让我愁绪油然而生。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

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当作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本性嗜酒,家里穷不能常喝。

亲戚旧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酒叫他来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竟不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他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忘记心中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论说:

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把自己的志趣当作快乐。

(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

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23《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每每向藏书的人家借,(借来)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归还。

天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不放松抄书。

抄录完了,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为这人家大多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我)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在他旁边。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脸色愈加恭顺,礼节愈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回答;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所以我虽然笨拙,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隆冬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深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却不知道。

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盖着,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店,店主每天提供(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享受。

同住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饰红帽带和宝石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

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我的勤恳与艰辛是这样。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高兴。

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潭把一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来条,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与游人一起娱乐。

  向潭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水的岸势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坐在潭边,四周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废弛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上面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山,吞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象那连绵的雨下得繁密,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惨的风愤怒地号叫,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已的情绪了。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得)茂盛青葱。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

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

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高兴极了的神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即在朝廷里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即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样做官也担忧,辞官也担忧。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吧。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美丽,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

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

到溪里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开,(这)是太守宴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站或坐大声喧哗的,(这)是宾客们(尽情)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

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仍然厉害。

冷风时常刮起来,一刮起来就飞沙走石。

我拘束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

每次冒着寒风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层的,清澈得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柳条将要舒展又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高约一寸左右。

游人虽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风力虽然还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之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