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658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明工地标准要求3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⑵、队伍过硬。

思想过硬,日常学习教育落实,施工人员爱工地、讲道德、吃苦奉献思想树得牢;

技术过硬,结合施工狠抓业务技术培训,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

作风纪律过硬,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施工人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能打硬仗,无违法犯罪。

  ⑶、现场整洁。

生活现场布置合理,设施齐全,伙房、澡堂、厕所干净卫生,宿舍整齐划一,会议室、图书室和娱乐体育活动场所布置有序;

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标牌齐全,规格统一,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管理符合贯标要求,场地经常整理,保持清洁。

  ⑷、鼓动有力。

施工动员教育及时,标语口号响亮,劳动竞赛成效明显,党团员带头作用突出,施工人员生产积极性高,现场大干气氛浓烈。

  ⑸、工期保证。

能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完成实物工作量超计划,工程进度在参战单位中名列前茅,满足工期要求,业主满意。

  ⑹、产品优质。

工程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有具体的分阶段规划,有健全的质量体系和严格的控制措施,认真落实ISO9002质量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评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铁路综合工程达85%以上,公路工程达80%以上,房建工程达40%以上,其它工程达行业(合同)规定水平。

  ⑺、安全达标。

工地安全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责任到人,教育常抓,检查认真,预防得力,安全防护符合施工规范标准,无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无严重污染和扰民,无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

  ⑻、效益显著。

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处处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工程无超拨款,职工工资按时发放,能够超额完成承包利润指标。

三、 文明工地样板标准:

参照文明工地标准执行,争创文明工地称号,使文明工地建设又上新台阶。

  四、 创建文明工地先进单位标准:

  ⑴、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单位领导班子有强烈的“创建”意识,能把创建工作纳入工作规划,经常进行研究布置,舍得投入,有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和人员,有详细的创建规划和具体步骤措施,有检查评比。

  ⑵、教育扎实,活动深入。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职工有较强的创建意识。

创建目标、措施和要求深入人心,创建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全员参与热情高,“创一流,争第一”意识强。

  ⑶、成效显著,业绩突出。

各工区必须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没有死角,项目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水平较高,必须在公司内外创出良好信誉,使管理处于领先水平。

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识六制”

“三识”是指: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完善现场作业环境标识;

对危险源需要进行辨识。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主要途径,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或安全活动,通过吸取直接或间接的安全经验或教训,以便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作业观念,防控人的失误行为引发事故的发生。

完善现场作业环境标识,包括完善物的标识和环境的标识等,物的使用、贮存和保管应形成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相应的标识,对物的状态进行动态跟踪与评价,及时消除物的隐患和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防止物的能量不受控逸散而造成伤害事故;

现场作业环境标识应醒目清晰,隔离与防护措施可靠实用,不断改善物的本质安全。

对危险源需要进行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应对危险源不定期进行辨识与评价,按ABC法对危险源进行分类与排序,集中优势资源对主要危险源进行治理与控制。

以系统工程的观点优化系统安全方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危险源的现场状态,消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误区和死角,提升系统安全工作的质量。

“六制”是指:

安全提醒制;

安全互保制;

信息确认制;

考核连带制;

资质亮牌制;

事故应急救援制。

安全提醒制指在分配工作或任务时,务必对安全工作和现场危险源进行交底,对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实践技能进行交待,对人员配置的安全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

安全提醒制应层层分解落实,并应有相应的可追溯记录,以形成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相互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实践技能;

实施安全提醒制应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和责任追究。

安全互保制是指通过安全互保、联保、结对子的方式来实现共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

现场可通过签订师徒安全保证合同,班组可通过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作业时可通过合理配置安全互保人员的方式,来实现安全互保制的具体落实与实施;

对出现的问题应追究互保人员的相应责任。

信息确认制是指信息沟通与交流必须进行现场确认后才能传递,以保证信息流有序无误进行转移,确保其处于受控状态;

现场作业时,由于信息失误引发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电器检修操作,设备检修、作业过程等信息必须进行专人、专项确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信息管理控制细则,经确保信息通路畅通无阻,为安全工作提供有利的屏蔽效应。

考核连带制指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进行责任追溯剖析,考核时不讲客观条件全部实施连带制,以便提高各层级与安全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当然,在匹配管理职责时应本着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以便调动与安全有关责任人的积极性,挖掘其智力潜能,通过开展专项检查与系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反三违防事故。

资质亮牌制是指与安全工作有关的人员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与安全工作有关的人员从一定层面上来说是指全员,员工入厂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素质,班组长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任职资格证,特种操作人员应具有特种行业操作证,安全管理工作者应具有相应的安全考核任职资格证;

对于没有资质的人员应亮红牌不能上岗作业,对于考核不合格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应亮黄牌进行待岗培训,以此来保证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工作者的安全素质,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操作水平。

事故应急救援制是指未出事前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做到发生事故时都够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

企业应不定期组织专项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组织对危险源的危害后果进行模式评价分析,强化日常性的事故预防响应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将危险源控制在可控状态 

总之,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时,应牢牢地抓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来管安全、防事故,长期实现事故为零的目标。

电力生产中危险点的查找与预控

危险点预控就是对电力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环境、人员状况、设备实际等去分析、查找可能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因素,再依据规程制度,制定防范措施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它的基础工作是危险点识别与查找,控制的关键在于生产现场实施程序化、规范化作业。

实践证明,它是预防人为失误事故的有效方法。

  1危险点的查找

  1.1危险点的定义

  危险点是指易引发人为失误事故的潜伏点。

电力作业中的危险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作业环境中的危险点,如施工中特殊的地理环境、道路、交通、天气等;

二是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设备(线路)等物体,包括作业中使用的生产工器具;

三是因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规程或习惯性违章而构成的危险点。

  根据危险程度可将危险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直接类危险点,指可能直接导致误操作、误调度、误碰、误动设备事故及人身事故的危险点;

第二类为间接类危险点,指通过第一类危险点起作用而可能构成事故的危险点。

由于危险点的危险程度有大有小,有重有轻,危险点控制也应有所侧重,对第一类危险点应重点实施控制。

  1.2危险点的查找方法

  1.2.1现场踏勘法

  此方法主要是用于设备固有危险点的查找。

要求发动工区(车间)、班组职工,实地查看每条线路、每个设备的危险点,进行记录和汇总。

如用电管理所查找每条10kV线路上交跨、误登杆、倒送电、感应电、倒杆、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危险点,汇编成册,输入微机;

运行部门重点对防误操作开展专项查找(如开关、闸刀和运行方式变换的操作,继电保护和投切,悬挂接地线时的接地端、导电端的选择等),汇编成《倒闸操作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修试部门通过继保技术人员变电站蹲点核对、查找,编辑出变电站保护装置的继电保护典型安全措施卡等。

  1.2.2归纳分析预测法

  此方法是从已知的事实中,分析推断出将开始的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的一种方法。

这些具体事实既可以是本单位、本班组,也可以是外单位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的事故。

依据现有资料,整理出人身事故(包括死亡、重伤、轻伤和未遂)的情况,逐一加以分析,找出事故的致因和潜在的危险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危险查找的重点。

  1.2.3习惯性违章是指职工固守旧有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

要想有效地控制危险点,就必须排摸职工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搜集整理常见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及其危害,供职工对照检查和在作业中加以控制。

  1.2.4事故致因分析法

  发生电力生产事故的原因,总是由人、机(设备)、料(器具)、环(环境)、法(方法)诸要素组成。

事故致因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对事故发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进行重点预防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事故致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诱发事故的危险点。

因此,运用事故致因分析法,有助于分析预测,找准危险点,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

  事故致因分析法的一般步骤为:

  

(1)作业前,根据每次作业情况,列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危险点;

  

(2)分析危险点与事故的联系,明确它们在导致事故时所起的作用,画出因果关系图;

  (3)从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点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危险点和起一般作用的危险点。

  (4)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安全技术措施,抓好主要危险点的消除和控制工作。

  1.3危险点查找的工作程度

  全面系统地开展危险点查找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

首先要编制统一的危险点登记表格,遵循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工区(车间)把关的原则,以班组为单位,对本专业、本岗位的各种作业,各种设备,查找分析危险点及其分布,并一登记。

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危险点,对照规程及有关制度,提出危险点控制措施,逐级上报确认,分级管理和控制。

同时编制危险点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危险点查找一般采用3种方法:

  

(1)普查。

这是危险点数据库形成的重要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年度安全大检查工作进行;

  

(2)作业过程中补充危险点。

这是危险点动态管理有效方法,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和班后会中分析、总结,进行补充;

  (3)日常巡视。

这是设备固有危险点动态管理的有效方法,可以及时补充和消除危险点。

  2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危险点控制就是要运用现有技术和管理手段,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

可分为:

  

(1)宏观控制。

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危险点进行控制。

采用的手段主要有:

法制手段(政策、法令、规章)、经济和行政手段(奖、罚、惩、补)以及教育手段(安全教育培训);

  

(2)微观控制。

以具体的危险点为控制对象,对危险点进行控制。

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整改措施、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预警提醒和监护。

  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可以建立人为失误事故的多层次、立体的控制系统。

  2.1设备固有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以设备固有危险点的控制方法主要有:

  

(1)采取整改措施或在设计、选型、安装中改进,消除危险点;

  

(2)从设备防护和人体防护两方面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点;

  (3)采用设置警告标志,固定隔离措施、设安全防护围栏或设定安全距离等方法,隔离危险点。

  2.2作业过程中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对作业过程危险点的主要控制方法是开展程序化、规范化作业。

这是实现人为失误事故控制的关键所在,其控制措施为:

  

(1)制订作业标准、安全操作规定及危险点控制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充分运用现行的安全规章制度,如“二交一查”、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操作票、工作票及安全施工作业票等,将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停电、验电、接地技术)、各种警告、预警提醒等,应用于标准化作业的每一环节,达到对危险点的控制。

  ②危险点控制措施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为防止继保“三误”事故,应针对具体保护制订二次作业安措卡,明确与保护工作相关连的保护应做的安全措施,应拆的接头等。

  ③作业标准应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由于生产实际情况千变万化,通用的作业标准往往很难达到全面控制危险点的目的,所以应制订切合实际的作业标准。

可先由部门制订通用作业标准,再由班组针对具体作业进行补充,交工区(车间)审核后执行。

  ④应编制检修文件包,将确定的标准化作业、安全操作规定与危险点控制措施纳入检修文件包,形成系统的、完善作业方法和标准。

  编制变电检修文件包,通过采用《危险点预控措施卡》、《继电保护典型安全措施卡》等措施,对设备检修的每一环节、每一工作步骤进行危险点确认、控制,从而达到对作业全过程的控制。

  在运行操作危险点控制方面,编制大修操作文件包,将工器具准备、防误操作、防高处坠落危险点纳入其中,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对每一类设备、每一项操作进行控制。

(2)为使员工自觉遵守作业标准、安全操作规定及危险点控制措施,必须经常不断地对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的力度。

安全管理必须重视的六个症结

员工和管理者的素质是两大要因。

该两大要因构成了事故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员工的观念、行为、素质,外因包含管理的模式、力度和评价方法。

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要从6个方面控制好内和外因。

  1内因

  1.1第一个“症结”——员工的观念

  目前,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整体上属于“要我安全逐步转向我要安全”的态势。

尽管上上下下苦口婆心的宣传教育,作了很多努力,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仍未形成作业中“我要安全”的整体局面。

员工的“我要安全”意识还是淡薄。

因此,迁就了员工“不怕受伤害怕伤和气、不怕违章怕麻烦、不怕规章怕领导”。

该制止的不好意思制止、该拒绝的不敢拒绝。

一个个小隐患、一次次轻度违章就从大家的眼皮底下溜过,久而久之酿成大隐患和严重的违章。

不出事故只是侥幸,在处罚上让“恩爱有加”的各级领导也难以下“重”手,这个念你初犯、那个下不为例,从轻考核。

万一真的出了人身事故,就是班长是“孝子、主任当儿子、厂长装孙子”,还得启用全家人的眼泪来减轻当事人处分程度,所以,到了生命受到伤害的时候就悔之晚矣。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思想,所以解决这个顽症的有效办法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养。

从而使员工自发地、主动地、持久地按制度办事,让家属永久地、情愿地支持职工,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让我的家属安全。

  1.2第二个“症结”——员工的行为

  从大量事故统计的概率来看,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远远大于设备缺陷和环境因素所致的事故,约占90%。

设备、环境当中的危险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固定的、易控的,而人员的行为是动态的、影响因素又是复杂的。

因此,必须实施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用明细的作业指导书强制规定作业程序和要求,用清晰的管理手册强行规范作业标准和行为。

但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场作业人员不愿受他人所控,工作负责人不愿多管“闲事”,班长、安全员有时拉不下面子,久而久之,有些员工对“三违”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

所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要从制度执行的源头做起、从领导做起。

在推行“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起初时,就要向军队学习,对管理人员(尤其是中干)必须采用强制性的手段。

  当然采取强制性手段并不排斥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主管生产的领导也必须学会两手抓。

既要抓生产、又要抓思想。

  1.3第三个“症结”——员工的素质

  任何一项作业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员工之间素质参差不齐,某一个人的素质也有降低之时,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滞后,这都会使作业危险大增。

员工素质还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动作当中,表现形式实难掌控,常有一些非危险点的环节、隐患升级成事故。

因此,低素质员工在岗是第一危险源,重视低素质员工的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迫切之举,岗位培训亟待改善。

一要抓好针对性培训,如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等要烂熟于心;

二要抓好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岗前培训,做到心中有数;

三要抓好事故多发点、危险点辨识培训,做到知己知彼;

四要进行细节培训。

  2外因

  2.1第四个“症结”——管理的模式

  如今的电力安全管理,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成立领导小组和安委会,建立安全保障和安全监督两个主要体系。

层层签订责任状,级级制订落实方案,快报简报,网会例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现场的“三措一案”、“两票三制”件件齐全。

但制度健全不等于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要发挥好安全管理的职能作用,关键要打破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要在坚持常态上、细节执行上、模式转化上下功夫。

  2.1.1坚持科学管理

  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运动式的管理要求。

量化描述安全管理行为,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

利用各专业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引导、调节、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不规范行为。

  2.1.2进行针对性管理

  明确分工(两个体系)、明确职权和责任,将安全监督和安全保障权力上挂一级,由总工程师兼任安全监督总监。

明晰描述各级职责,务必使大家知道干什么?

怎么干?

干到什么程度?

  2.1.3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化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使人人皆知作业者违章承担什么责任,管理者缺位或处理不到位,承担什么责任。

  2.2第五个“症结”——管理的毅力

  有的企业安全工作时时在做、安全事项天天强调、安全制度样样齐全,可就是感到心中无底,事故有随时来临的可能。

原因何在?

一种情况是工作做了,但没有做到点子上,缺乏针对性;

另一种情况是制度执行了,但很难坚持到底,缺乏持久性,怕“得罪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工作做得不周密,缺乏细致性,因小失大。

  要正确看待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经常抓、盯着抓,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问题消除后,还要关注巩固提高,形成抓安全的良性循环。

  作为企业得上级主管部门,要变督察为抽查、变明查为暗访、变检查为指导,用违章、异常的发现率来衡量检查、抽查活动的绩效。

作为安监人员,要公正、严格执法,反之也要承担责任。

  2.3第六个“结”——管理的评价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安全的考评只看结果,即判断“两头——出事与没出事”,没出事就是成绩,出了事就一票否决。

结果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就“掩耳盗铃”,捂住异常盖子,甚至报喜不报忧,最后违章不止、隐患不断或给日后埋下了许多“一触即发的”事故隐患,违背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

  其实不出事不等于没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怕就怕长时间没发现问题。

必须承认,在安全管理上,无论哪个企业、哪个阶段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谁对问题发现的早、解决的快,谁就能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谁就算有成绩。

所以对安全绩效的评价方式应采用“结果+过程”,重点更应放在防微杜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

  就问题而论,有历史累积和当期所现之别,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深藏于复杂的表象之中。

能否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特别是发现一些深层次问题,是对管理者观察、鉴别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抓落实能力的检验。

比如有的企业天天强调安全,一些安全措施就是落实不好,甚至“一边出经验,一边出问题”,这都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够有关。

在工作中,有的缺乏预见性,看到眼前没出事就不想以后会不会出事;

有的缺少敏感性,虽然问题就在身边,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抓落实的起点。

因此有必要用从问题出发、从目标出发对待“问题发现率、解决及时率、整改到位率、违章举报率、监护缺位率、事故追溯率、责任处理率”等来评价过程。

如对违章查处,设置举报奖,对责任人尤其对管理缺位者的责任处理必须明确,谁不兑现就严肃处理谁。

让“严”体现在平时,让“奖”兑现在当时。

电力事故原因、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1电力事故原因及存在问题

  1.1电力事故原因

  电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或不了解电气安全知识、违章操作(违规、逞能、图省事等)和思想麻痹。

追根求源,电力事故大都由违章造成,违章主要包括管理性违章、作业性违章和装置性违章。

  1.1.1管理性违章

  管理性违章指从事电力设计、施工、物资、生产工作的各级行政、技术管理人员,不按国电公司、行业、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关规程、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的行为,一般常发生在领导层的违章。

具体地讲,是指企业的各级领导在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企业规程、制度时,常常主观地以“经验”、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出发;

无意间改变或借故不执行某些规定的违章行为。

对于电力事故,不能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人的违章上,对管理层的管理性违章“视而不见”,而后者的危害性更大、影响面更广。

  1.1.2作业性违章

  作业性违章指在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国家、行业以及集团公司颁发的各项规定、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违反保证安全的各项规定、制度及措施的一切不安全行为。

如在事故案例中,工作负责人违反规定,脱离监护工作岗位,监护不认真监护或直接参与作业,进行违章作业。

事故原因由于操作者省事心理作祟,可能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本来至少两人在一起工作,一人应专门负责监护工作,图省事,嫌麻烦,凭经验办事,明知有危险却仍然去做,致使伤害事故发生。

  1.2.3装置性违章

  装置性违章指工作现场的环境、设备、设施及工器具不符合国家、行业、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及反事故措施和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规定及技术措施的要求,不能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一切不安全状态。

在事故案例中,只少数是由于设计或无意间造成,而绝大多数均是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素质不高造成的。

两段母线间没有防护隔板,低压配电柜之间没有屏护设施,在检修中,临近的回路应停电,其他区域和通道应封锁,没有按规定在工作现场应设置一个工作区,留出工作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