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605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6章文档格式.docx

从价值形态上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值,称为要素的边际产值VMP(valueofmarginalproduct)。

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称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MRP(marginalrevenueproduct)。

由于要素的边际产值是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产值,数量就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市场上的价值,即为边际产量与其产品市场价格的乘积

VMP=P·

MP(6.1.1)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企业的销售总收益,是市场价格和销售量的乘积。

TR=P·

Q

而每增加销售一个单位产品,企业所增加的收益为边际收益:

dTR 

d

MR=──=─(PQ)(6.1.2)

dQ 

dQ

企业更加关心的是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投入,给企业增加的收益是多少?

这就是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是总收益函数的对投入要素这变量的导数,总收益是产量的函数,产量又是投入要素的函数,这样可将收益函数先对产量求导数,再由产量对投入要素求导数,前者正好是要素的边际产量,后者正好是产品的边际收益。

这样,某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就是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与该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劳动的边际生产收益为:

同理,MRPK=MR·

MPK(6.1.4)

一个企业的利润当然是它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若总成本为:

TC=wL+rK(6.1.5)

那么,企业的利润π为

π=TR-TC=P·

Q-(wL+rK)(6.1.6)

这里再引入一个概念,上面提及的总成本实际上是投入要素的总成本。

在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引起总成本的增加,将此称作要素边际成本(marginalfactorcost),以MFC表示。

要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成本分别为:

6.1.6式是企业的利润函数,也就是企业的生产目标函数。

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就是先求6.1.6式的极值。

对此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其必要条件是一阶偏导数等于零,

即:

MFCL=MRPL(6.1.11)

MFCK=MRPK(6.1.12)

这里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当投入一单位要素给企业所带来的边际生产收益要大于为投入该单位要素而引起的要素成本的增加,企业的利润才能增加。

而当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小于要素边际成本时,企业的利润就要减少。

在要素边际生产收益大于要素边际成本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或者亏损减少。

而在要素边际生产收益小于要素边际成本时,这个要素就不值得投入,若投入,就会引起利润的减小或者亏损的增加。

只有在要素边际生产收益等于要素边际成本时,企业的利润最大或者亏损最小。

这正是6.1.10和6.1.11式的结论。

三要素市场的企业决策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一样,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企业决策是不一样的,而且,由于要素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它还要受产品市场的影响,情况要更复杂一些。

产品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不完全市场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要素市场也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

下面分不同的市场结构进行讨论。

1.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在要素市场上,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对投入要素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该要素能给企业带来的边际生产收益,这决定了企业对要素的派生需求。

从6.1.2式知道,要素能给企业带来的边际生产收益为在产品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MR和该要素的边际产量MP的乘积。

当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时,产品价格P是一个常数,不随企业产量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产品市场上的边际收益MR就等于市场价格P。

由于要素的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的作用,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

由此可见,企业对投入要素愿意支付最高价格是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这就是说,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如图6.1.2中D所示,它是由w=MRP=MR·

MP=P·

MP=VMP决定。

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要素的边际产值和边际生产收益相等。

  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是说要素市场上的要素价格不随一个企业要素投入的多少而变动,对单个企业来说,要素的供给是一条水平线。

如图6.1.2中的S所示。

这时,对企业而言,增加要素投入时,要素边际成本MFC也不变,要素边际成本曲线和要素的供给曲线重合。

图6.1.2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完全竞争时要素市场上的企业决策

  从图6.1.2可以看到,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在要素市场上,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要素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MFC=MRP。

也即图中企业面临的要素的供给曲线S和要素的需求曲线D的交点E。

由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对企业而言,可以以不变的要素价格雇佣到任意数量的要素。

此时,要素的价格是由要素市场上总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企业只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而企业愿意投入的要素的数量则由E点决定。

由MFC=MRP可得:

w=P·

MPL(6.1.13) 

同理:

r=P·

MPK  (6.1.14)

  在要素市场的要素价格和产品市场的产品价格已知的情况下,利用6.1.13和6.1.14式,企业不难作出要素投入数量的决策。

2.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

在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时,产品的价格不再是不变的了,当投入的要素增加时,产量会相应的增加,进而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产品的价格变动从而影响企业收益的变动,对投入要素的需求也就发生变动。

企业对投入要素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仍是该要素能给企业带来的边际生产收益。

这时,在产品市场上的边际收益也不是不变的,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要大于对产品需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由于边际实物报酬递减,由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乘积所决定的边际生产收益就会随要素投入增加更快的递减。

这时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如图6.1.3的D所示,由此可见,在投入要素增加时,企业对要素愿意支付价格的下降,不仅是由于边际实物报酬的递减,而且是由于边际收益的下降,并且边际收益的下降比产品价格的下降来得更快。

这说明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值曲线比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时的边际产值曲线要陡。

而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曲线也就要更陡。

边际生产收益曲线和边际产值曲线也就发生了分离。

  由于要素市场仍然是完全竞争市场,对单个企业来说,要素的供给曲线仍是一条水平线,如图6.1.3中的S所示。

这时,对企业而言,增加要素投入时,要素边际成本MFC也不变,要素边际成本曲线和要素供给曲线仍然重合。

图6.1.3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要素市场上的企业决策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仍然是要素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生产收益,MFC=MRP,也即图中要素的供给曲线S和要素的需求曲线D的交点E。

此时,要素的价格仍是由要素市场上总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企业只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而企业愿意投入要素的数量则由E点决定。

w=MR·

MPL 

(6.1.15) 

r=MR·

MPK  (6.1.16)

  在要素市场的要素价格和产品市场的产品价格已知,从而产品的边际收益确定,企业同样不难作出要素投入数量的决策。

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情况相比,投入要素的数量要减少。

3.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仍是由w=MRP=MR·

MP=VMP决定,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如图6.1.4中D所示,边际生产收益曲线和边际产值曲线重合。

  但由于要素市场上是不完全竞争,在通常的情况下,要素的供给是与要素的价格成正比,只有在要素的价格提高时,要素的供给才能增加。

为简单起见,只有一种投入要素L,又假定企业面临的要素的供给函数是线性函数,

   w=a+bL(6.1.17)

那么,要素的边际成本为:

    

MFCL=d(wL)/dL=a+2bL(6.1.18)

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和要素的供给曲线分离,而且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这也不难理解,当投入的要素增加时,要素的价格要上升,不仅新增投入的要素要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而且原来在较低价格下可以购买的投入要素也要在较高的价格下购买,这样新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总的成本的增加要大于该要素的价格。

因此,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要比要素的供给曲线更快的上升。

要素的供给曲线S和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MFC如图6.1.4所示。

图6.1.4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要素市场上的企业决策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还是要素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MFC=MRP,要素边际成本曲线cMFC和对要素需求曲线D的交点E。

E点决定了企业愿意投入的数量Le。

Le可以从6.1.19式求得。

MFCL=P·

MPL(6.1.19)

同理,Ke可以6.1.20式求得。

MFCK=P·

MPK(6.1.20)

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给曲线和企业愿意投入的要素数量Le所决定,在图6.1.4中为we。

4.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

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时,企业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曲线和边际产值曲线分离,对要素的派生需求曲线D仍由边际生产收益曲线MRP所决定。

在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时,要素的供给曲线和要素边际成本曲线分离,图6.1.5表明了这些曲线之间的关系。

  图6.1.5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时要素市场上的企业决策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还是要素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生产收益,MFC=MRP。

MFC和MRP两条曲线的交点E决定了企业愿意投入的要素数量Le。

要素的价格则仍由要素的供给曲线和企业愿意投入的要素数量Le所决定。

  以上的分析是仅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的分析,若要素的供给方也是一种垄断形式,情况还要复杂一些,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与企业经营决策

劳动是诸生产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资源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的供求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不承认劳动力市场,劳动的调配完全由国家计划决定。

这样做的主要弊端是:

企业没有用工的自主权;

劳动资源得不到合理的流动和充分的利用,不利于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

不利于产业结构的灵活调整;

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限止了劳动者自自主择业的权利。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了我国存在劳动力市场,目前正处于发育的初期。

一 劳动的需求

1.劳动的需求

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企业愿意支付的最高劳动价格(工资)和劳动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而边际生产收益曲线正好表示了这样的关系。

因此,边际生产收益曲线就是劳动的需求曲线。

  在产品市场上,把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坐标相加就得到了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要素市场上,情况就要复杂一些。

虽然就一般而言,将同一生产要素市场上所有企业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横坐标相加,可以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但只能是一个近似结果。

因为要素价格和投入数量的变动要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而产品价格变动又必然影响对要素的需求。

若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就单个企业而言,劳动的工资和使用劳动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的价格。

但对于全行业投入劳动的工资和使用劳动的数量的变动就要影响产品的价格。

全行业投入劳动的数量增加,产品的产量就要增加,就会引起产品的价格下降。

产品价格的下降会使劳动的边际生产收益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如图6.2.1(a)所示,d1是产品在现行价格下一个典型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若劳动工资为w1时,该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数量为l1。

由于这是一个典型企业,整个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数量可以通过将l1和行业内的企业数相乘,得到的L1就可以看作在劳动工资为w1时,size="

3"

face="

宋体"

>

整个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数量。

如图6.2.1(b)所示。

size="

>

 

6.2.1(a) 

图6.2.1(b)

图6.2.1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

  当劳动工资从w1下降到w2,face="

其它因素不变,这个典型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数量似乎就应当是l2'

但是,由于所有企业都会因劳动工资的下降而增加劳动的投入数量,必然引起市场上产品供给的变化。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产品的价格下降。

产品的价格下降,劳动的边际生产收益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从d1移到d2。

在劳动工资为w2时,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数量就不是l2'

而是l2。

用l2和该行业的企业数相乘,得到L2。

L2是行业在劳动工资为w2时,对劳动的需求数量。

将这样的(w1,L1),(w2,L2)点连起来,得到该行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曲线D。

劳动力市场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象中国汉字的一撇。

2.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

以上仅仅是在短期中的分析,劳动是唯一的可变动投入。

若考察的时间再长一些,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所有的投入,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可能改变,劳动的供给曲线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工资的变动。

工资下降,企业会用劳动来替代资本,增加劳动的投入;

工资上升,企业会用资本来替代劳动,增加资本的投入。

这说明,降低工资,在长期比短期将有更多的工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如果提高工资,在长期比短期将会有更多的工人失掉工作。

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在长期比短期更有弹性。

  劳动的边际产量发生变化时,对劳动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劳动的技术水平提高,或者与劳动相配合的其它要素投入的增加,都会提高劳动的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的提高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使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资本等其它要素的价格变动,同样也要影响对劳动需求。

二 劳动的供给

  就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而言,可以利用无异曲线分析来解说劳动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进行的选择。

工资越高,收入增加,闲暇的代价也增加;

工资越低,收入减少,闲暇的代价也减小。

归结起来,往往具有如图6.2.2所示的反“S”形的特征。

 

图6.2.2劳动的供给曲线及其供求均衡点

当工资水平很低时,为了维持最起码的生计,往往工资越低,越要不得不延长工作的时间,劳动供给有负的斜率,如图中FJ段。

当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供给将随着工资的提高而增加。

原来觉得工资不高,不值得去加班加点的劳动,工资提高以后,加班以增加收入变得具有吸引力。

这时,劳动供给具有正斜率,如图中FG段。

  在工资水平很高时,已能满意地维持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将闲暇看重,这样当工资再提高后,为保持同一物质生活水平,只需提供较少的劳动,也就是劳动的供给将随着工资提高而减少。

劳动供给曲线再次成负斜率。

如图中GH段。

  市场上劳动的供给是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总和。

从整体上讲,我国劳动的供给处于FG段。

但由于劳动的技能千差万别,对劳动技能培训的成本又大不一样,不同工种劳动之间的又缺乏替代性,劳动的环境,强度,就业稳定性,职业风险等又是差别悬殊,不同职业的劳动供给就很不一样,供求关系就比较复杂。

对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劳动供求规律的正确认识,既有助于政府组织就业,也有利于企业选择就业人员和个人选择职业。

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工资

正因为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反`S`形,那么劳动的需求曲线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间的交点就可能不至一个,图6.2.2中有三个均衡点:

一般说来,E1face="

点代表了极贫困国家或地区的劳动供求的均衡点;

E3点则代表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劳动供求的均衡点;

而E2则代表了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劳动供求的均衡点。

由均衡点决定了劳动工资水平和劳动的投入数量。

在劳动供求的均衡点上,企业投入了它希望投入的劳动数量,劳动者提供了他愿意提供的劳动数量,既没有劳动力的多余,也没有劳动力的短缺。

  但实际上,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平衡是难于做到的。

在极大多数的情况下,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失业现象,劳动力供过于求。

那么劳动力供过于求,是否说明了工资率过高呢?

显然不能轻易地下此结论。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工资水平的主要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上一世纪盛行的工资理论是:

工资是维持一个工人及其家庭生活的最低水平的数量来决定的,这被称作铁的工资规律。

当今,协议工资理论被比较普遍的接受,协议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实际上是通过供求双方协议来确定的。

劳动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工资水平。

劳动的供给方有一个工资要求的最低限,劳动的需求方有一个所能支付工资的最高限,工资在最高限和最低限之间谈判协议。

在协议工资下,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往往是不平衡的。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

这里的工资是指全额工资,所有的附加福利都应包含在内。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附加福利比基本工资率有更快上升的趋势。

美国的一家商会研究表明,在1971年─1981年的十年间,face="

附加福利上升了161%,而与之相对应的基本工资只增长了115%。

这些附加福利包含:

养老金、遗属抚恤金、残疾和健康保险金,失业补偿金,退休年金,人寿保险金,丧葬津贴,医疗保险金,有薪长短期伤残,有薪节假日带薪休假,有薪病事假,伙食补贴,在岗培训等等。

1982年美国这部分附加福利大约占总工资的36.7%。

不同行业有所差别,如表6.2.1所示。

表6.2.11982年美国分行业雇员福利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2"

*包括研究、工程、教育、政府机构、建筑等

size="

资料来源:

 托马斯.J.海斯通,"

管理经济学"

P401

我国的劳动资结构中有着更高比例的附加福利。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处于发育的初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企业经营者用工的自主权仍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劳动力的流动受到政策、体制等诸因素的约束;

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

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体制和法规还不完善;

工资制度有着很大程度的福利型。

进一步改革劳动、人事制度;

加快工资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加快劳动力市场的立法和组织建设;

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是发育我国劳动力市场应做的几项重要工作。

四face="

智力投资和技术培训

1.智力投资

人是生产诸要素中最能动最活跃的要素。

当今世界上进行的经济大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据国外有关部门的统计,资产的产出弹性是0.2,普通工人的产出弹性是0.75,而合格管理人员的产出弹性是1.88。

有了人才就有了企业的主动权。

但人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给予教育和培养,这被看作智力投资。

智力投资可以分为基础的学历教育和成人的继续教育,这里侧重于作为技术培训的成人的继续教育,它又分为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

2.一般培训

一般培训是指:

职工所受到的培训也可以通用于各企业。

而受到培训的职工也将随其边际生产收益的提高要求较高的工资,直到w=MRP,否则将另谋他职。

企业在职工培训期间要将从其工资中扣除培训的费用。

这就是说,在培训期间,职工的工资要少于其边际生产收益。

这是新职工的工资往往较低的重要原因。

设T为培训费用,t为时间,iface="

为资金的利率,下标0表示为培训期,则

6.2.1式表示,企业要求职工历年劳动工资的贴现值(贴现的概念在下一节介绍)与培训期的工资、培训期的培训费用之和,等于这个职工历年边际生产收益的贴现值与培训期的边际生产收益之和。

由于是一般培训,职工能够要求培训后的工资等于其边际生产收益,即

所以,职工培训期的工资应该等于培训期的边际生产收益减去培训费用,即

wsize="

1"

0=MRPsize="

0-Tsize="

(6.2.3)

若培训期的边际生产收益小于培训费用,企业就不会使用这名职工,这就是对于一般培训,通常要自己出资到学校或培训班去接收培训的道理。

基础教育更是如此,企业不愿意支付基础教育的费用,需要个人投资,或者由国家来实现全民的一定程度上的义务基础教育。

只有受培训期的边际生产收益MRP0大于培训费用时,企业才有可能出资让职工接受一般培训。

由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国家也就有权力要求受教育者为国家服务一定的年限。

3.专门培训

专门培训是指企业给予职工的培训只适用于这个企业。

正由于这种专门的培训不适用其他企业,企业不必担心职工受培训后,因工资低于其边际生产收益,而另谋他职,职工可能接收在培训后工资低于其边际生产收益,企业也就容忍在培训期,职工的边际生产收益低于其工资,并支付职工的培训费用。

只要满足

企业的各种在岗培训属于专门培训,通常是企业支付培训费用。

对于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