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590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板混凝土搅拌时,对照配合比设计通知单检查施工配合比,水灰比必须根据试验室出具的数据进行。

文件审查记录、见证取样记录、监理日志(施工配合比、水灰比检查结果)

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不建议使用混凝土外加剂,若使用,对减水剂实施见证取样,施工中检查减水剂掺量及减水率。

监理审查外加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试块。

合格证和复试报告、见证取样记录、监理日志(减水剂掺量、减水率、试块制作情况)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15%。

检查预拌混凝土首次报告及配合比通知单,计算砂率、粗骨料含量及粉煤灰掺量。

预拌混凝土首次报告及配合比通知单、监理日志(砂率、粗骨料含量及粉煤灰掺量。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坍落度,坍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根据天气温度,控制运输车的保温,根据运距控制搅拌时间,防止混凝土坍落度异常或离析。

预拌混凝土在作业地点检查坍落度,并留存影像资料。

旁站记录/监理日志(记录坍落度)、数码照片。

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施工前,检查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重点检查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

旁站记录/监理日志(记录检查位置、保护层厚度)

7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监理在图纸会审阶段提出线管钢筋网带的设置要求。

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指导书及质量通病防治文件中写明具体措施,监理验筋时检查线管的布置位置(单层网片之上、双层网片之间),检查交叉处是否设置线盒、尺量检查钢筋网带宽度及固定情况。

图纸预审记录、图纸会审纪要、文件审查记录(施工作业指导书、通病防治措施)、监理日志(线管铺设布置情况、钢筋网带的设置情况)

9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性能。

审核施工单位报送施工方案中有关养护的措施,在实施时检查养护方式、时间及养护记录。

重点对冬季施工方案中养护方式进行审核。

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养护措施)、养护记录、冬季施工方案

10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使用回弹仪进行跟测,审核施工方案中对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期间,在楼板上放置物品或作业项目安排的措施。

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养护措施)

11

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监理应在板底模板安装时认真检查模板底部是否洁净、接茬处是否安装牢固并密封完好,且在绑扎钢筋前必须粉刷脱模剂。

现场检查记录/监理日记(记录检查情况)

12

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平整度及光洁度。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施工单位必须编制模板计算书及相应的施工方案,监理部对相关计算指标进行核实,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检查施工记录。

通过混凝土强度报告或回弹值严格控制拆模时间,依据结构特点控制拆模顺序。

模板计算书及施工方案、平行检查记录、混凝土复试报告/回弹报告、施工记录(拆模)

13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

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如无特殊的无法抗拒的客观因素,板混凝土施工不留施工缝。

若发生施工缝情况,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手册》中的10-4-6“混凝土施工缝”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记录、平行检查记录。

14

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并配备专人及时检查调整。

检查施工单位作业指导书中关于浇筑混凝土易发生裂缝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部分合理布置措施。

铺设跳板及维护工作,并有专人检查调整。

作业指导书/特殊方案、监理日志

15

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时,应对悬臂构件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监理应要求施工单位邀请的试验单位对悬臂构件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

实体检测报告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建筑物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

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窗口底部混凝土板带应做成里高外低;

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1.3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板带的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检查施工图中是否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或混凝土板带,核对配筋情况及混凝土强调等级。

对混凝土板带的内外高差应有说明。

墙体内的埋管密集区域,宜采用混凝土浇筑。

在墙体内埋管集中处,核定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建议采用混凝土浇筑。

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240mm。

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底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

建议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240mm,根据部位审查说明中对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的强度要求。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纤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检查对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抗裂措施的说明及搭接宽度,顶层砂浆抹灰建议掺入抗裂纤维。

6

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宜采用保水性强的砂浆砌筑。

对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块砌筑建议对砂浆提出保水性要求。

顶层框架填充墙当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镀锌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当顶层框架填充墙当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时,抹灰时应加入满铺镀锌钢丝网

8

寒冷、严寒地区建筑物外墙宜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

检查设计对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保温性能要求。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山砂、石粉和混合粉。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监理对原材料进场的合格证、检测报告、复试报告等进行重点检查,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都要禁止使用

合格证、检测报告、复试报告

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

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材料进场后,浇水湿润8小时候才允许使用。

观察检查,注意应浇水而不是用水泡,防止饱和。

监理日志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

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检查砌体材料是否存在混砌,不符合设计要求现象。

检查砌筑用砂浆配合比及复试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材料管理台账、见证取样记录、复试报告。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

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检查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是否留有空隙,检查板底补砌挤紧处理时间及方式,检查微膨胀混凝土外加剂填充量或高强度水泥砂浆的配比情况。

施工记录、监理日志、数码照片

砌体结构宜在砌筑完成后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建议砌筑完成60天后进行抹灰施工。

施工记录、检验批报审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监理检查施工作业指导书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

梁底插筋应采用预埋留置。

建议拉结筋采用预埋方式留置及模数控制,不弯折压入砖缝,观察及尺量检查。

梁底插筋应在混凝土施工前做好预留。

监理日志(记录拉结筋、梁底插筋的留置方式)、数码照片

严禁在墙体上埋设交叉管道和开凿水平槽。

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满足抗震要求的镀锌钢丝网片等材料。

发生墙内埋管遗漏情况,严禁在墙体内交叉或水平开凿,对竖向开槽的应在砂浆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进行,抹灰时检查对开槽处采取防裂措施。

观察检查。

施工记录、监理日志(主要记录开槽部位,埋管情况)、数码照片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除有特殊使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

依据“两型一化”标准,地面多为细石混凝土或地砖,均能符合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注意对超标地面材料的控制。

处于地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冻胀、湿陷,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不同使用需求,询问设计关于地基土的处理,且明确承载力或压实系数要求。

浴、厕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核对浴、厕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设计及相关说明,是否设置防水隔离层。

浴、厕、室外楼梯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20~30mm。

监理应要求设计在图纸中给出浴、厕、室外楼梯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围混凝土翻边的做法及高度。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检查进场材料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设计及国标要求。

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复试报告。

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严禁任意凿洞。

套管应采用钢管并设置止水环,应高出结构层面80mm。

预留洞口的形状为上大下小。

检查板支模时,核对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位置,必须预先留好严禁砸洞。

检查套管材质、止水环设置、高处结构层面高度。

检查预留洞口尺寸,应上大下小。

平行检验记录、监理日志、数码照片

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经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观察检查所安装水管在楼板处外壁的毛化处理方式、范围、401塑料胶的涂刷及喷砂情况。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掺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进行,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

管道穿套管前对套管内壁进行毛化处理,并涂刷掺胶水泥。

检查第一次填塞厚度,待凝固后进行蓄水试验,对蓄水试验实施见证,并留有照片。

4小时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满。

最终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监理实施见证并留数码照片。

最终不产生渗漏的进行防水层施工。

监理日志、数码照片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对需做防水层的楼板四周进行观察检查,应用砂浆处理成小圆弧状,尺量检查防水层的泛水高度。

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应比相邻地面低5mm。

找平层施工时水准仪或水平尺检查坡度及坡向,尺量检查地漏与附近地面面层高差。

平行检验记录、监理日志

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

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均应进行观察检查基层情况,每层施工后敲击检查是否存在空鼓,观察检查是否存在裂纹。

面层施工后观察检查是否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mm~30mm,不渗、不漏为合格。

监理对蓄水过程实施见证,记录时间,尺量记录蓄水高度,观察下层是否有渗、漏现象。

监理日志、施工蓄水试验记录。

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卫生间墙面每次刮糙后尽力进行检查确认。

室内外回填土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分层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尺量或水准检查分层厚度,并对压实后取样实施见证,试验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见证记录、监理日志

楼面混凝土后浇面层及混凝土地面必须设置分格缝,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原浆收光,严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浆收光。

观察检查混凝土地面的分格缝设置,根据气候条件控制压光时间,一次压光成型,通过巡视检查压光工艺,严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浆。

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并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根据气候条件控制整体压光时间,检查并记录养护条件及时间。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外墙立面应简洁,减少凹凸形状。

图纸会审阶段建议减少凹凸形状。

外墙饰面宜采用面砖.

在符合“两型一化”的前提下,采用面砖。

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

建议采用弹性涂料。

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要求在图纸中明确分格缝的设置方式及细部处理。

外墙抹灰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

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水泥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

检查砂复试报告中应有含泥量、细度模数的检测数据,检查水泥复试报告中应有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检测结果,并对进场砂按规程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并要求保证砂场供给的质量稳定,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复试报告、监理日志

抹灰粉刷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清除干净,并提前1d洒水湿润。

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裂纹。

抹灰前现场检查基层是否洁净,监督洒水润湿,每层抹灰施工后小锤敲击检查是否存在空鼓、裂纹等。

墙面抹灰砂浆要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

建议使用聚合物,但须同设计单位沟通。

尺量检测抹灰砂浆平整度。

监理日志、平行检验记录

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接缝应留置在楼层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

检查外墙粉刷接缝位置,应错开并留置于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

监理日志。

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检查外墙涂料质量证明文件,并现场见证取样检测,留有照片。

质量证明文件、复试报告、数码照片

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置多余洞眼。

外墙脚手孔应使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次塞实成活,并在洞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

审核脚手架施工方案及现场观察,观察检查施工后脚手孔的封堵措施及防水措施,留有数码照片。

方案审核记录、数码照片

当抹灰层总厚度≥35mm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镀锌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层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

抹灰层总厚度超过50mm时,加强措施应由设计单位确认。

建议将抹灰层总厚度控制在35mm,以下,当超过35mm时采取必要的防裂措施,并检查固定件锚入不同基体的深度。

抹灰层总厚度超过50mm时,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加强措施方案,经审核后报设计单位确认。

监理日志或平行检查记录(记录抹灰总厚度、固定件锚入深度)、方案审核意见、设计回复。

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抹灰前,对不同材质基层的防裂措施进行观察检查,签认隐蔽记录

数码照片、隐蔽记录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控制在6~8mm;

面层宜为7~10mm,但不应超过10mm。

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7d。

室外气温低于5℃时,不宜进行外墙粉刷。

审核施工方案中的相关内容的,施工过程中控制挂糙遍数、深度;

面层施工厚度及间隔时间。

根据气候条件控制外墙粉刷时间。

文件审核记录、监理日志。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观察检查

监理日志或平行检查记录

雨篷、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

滴水线宽度应为10~20mm,厚度不小于12mm。

观察检查腰线、雨篷、阳台等部位排水坡度及墙根处圆角处理情况,现场试验。

滴水线尺量检查宽度、厚度及形式。

留存数码照片。

监理日志或平行检查记录、数码照片

饰面砖铺贴前应对墙面抹灰基层进行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饰面砖铺贴。

见证淋水试验墙体是否渗水,留存数码照片。

外墙面砖铺贴粘前应进行排版,避免采用小于1/2边长的块料。

面砖应粘结牢固,无空鼓、勾缝密实。

应将勾缝处理作为重点:

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勾缝剂勾缝,勾缝应密实。

二次勾缝采用5mm直径圆形抹缝工具来回拉至缝面光滑,表面擦抹整洁,并及时洒水养护。

外墙面砖铺设过程:

排版、选砖、试铺,大面积铺设。

在排版、试铺过程中检查应避免采用1/2边长的块料。

小锤敲击检查面砖粘结质量。

观察检查勾缝质量。

施工方案审核记录、监理日志。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应明确门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

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规定。

审查施工图纸时的要求设计说明中明确要求三项指标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规定。

组合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审查施工图纸中,组合门窗所采用的标准图,是否符合以上的要求,组合门窗安装时,用尺检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用卡尺检查衬钢厚度

铝合金窗型材壁厚必须不小于1.4mm,门的型材壁厚必须不小于2mm。

用卡尺检查铝合金门、窗型材壁厚

外门构造应开启方便,坚固耐用;

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

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的安全玻璃;

旋转门、电动门、卷帘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

审查施工图纸时,按照要求对设计所采用的门提出要求。

门窗应设计成以3M为基本模数的标准洞口,尽量减少门窗尺寸,一般房间外窗宽度不宜超过1.50m,高度不宜超过1.50m。

当单块玻璃面积大于1.5m2时,应采用不小于5mm厚度的安全玻璃。

审查施工图纸时,核对门窗尺寸是否符合模数要求,并控制外窗尺寸。

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当单块玻璃面积大于1.5m2时,应采用不小于5mm厚度的安全玻璃。

门窗质量通病

防治的施工措施

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施工阶段,监理现场对进场的窗实施见证取样。

见证取样记录、三性试验报告。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

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预留5—8mm间隙。

对门窗口尺寸进行复核,检查是否进行刮糙产后处理,检查固定后的外框与窗口间距。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

门窗拼接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

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检查门窗框与墙体间的固定方式,应采用镀锌铁片,严禁采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尺量检查镀锌铁片厚度、间距。

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发泡施打前检查门口是否干净、干燥。

检查发泡施打的连续性、是否填充饱满、是否有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检查发泡剂外膜有无破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