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选择:
技术进步可分以下三种类型;
(1)、希克斯技术进步。
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产生力与资本的边际产生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
(2)、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比率给定的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力的增加。
(3)、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与资本密集型相反,劳动力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
1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的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12、不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13、简答: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4、选择: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效用序列数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减少)多少劳动收入。
15、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自看,P88页)。
16、名词:
局部均衡分析:
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17、供求关系的类型:
(1)、供大于求:
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
(2)、供不应求:
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
(3)、供求均衡:
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
18、什么是均衡工资率?
在劳动力与供给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称为均衡工资率,而此时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量即为均衡就业量。
当工资率小于均衡工资时,如工资率为W2,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
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需求,工资率W=We,就业量L=L,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
19、选择: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20、选择: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
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1、简答: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第一个意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
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第二个意义表现在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
(3)、劳动力市场均衡所具有的第三个意义是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22、多选:
在劳动力供求既定的前提下,还有一些原因使得劳动力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如(1)、信息的传递速度。
(2)、经济体制。
(3)、劳动体制。
(4)、经济政策。
(5)、社会政策。
23、名词:
①自愿失业:
是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
②非自原失业:
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
24、多选:
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有:
(1)预算软约束下劳动投入数量冲动引起的工资率大于劳动边际生产率;
(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囤积;
(3)、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人;
(4)、劳动办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富余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
(5)、企业目标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下降,不仅低于追求规划增长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也低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
25、名词:
U-V分析:
是从失业与职业空位分析,也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26、流量和存量:
如果以游泳池的水量为例,表示在某一时点游泳池中有多少水的量是存量的,表示在某一时间段有多少水流过了游泳池的量是流量。
由此可知,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是存量,一定时间内的总劳动时间是流量,既然产量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流量,与此相对应的劳动投入量应该是“人员、时间”为单位的流量(作为计量劳动量的单位,有时需要考虑劳动强度)。
27、多选:
工日不仅包括实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还包括未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如停工待料、停电等停工时间或政治学习等非生产时间)和非全日缺勤的时间。
28、简答:
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
劳动时间的特征:
(1)、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
(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
(3)、实际劳动时间与人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
劳动时间的功能:
(1)、计量功能。
(2)、指示功能。
(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4)、人际交往功能。
29、如果人们受雇于某企业工作,他们就必须支付和劳动时间长度无关的准固定成本。
30、名词:
准固定成本:
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
31、名词:
超时工作:
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通俗地说就是“加班加点”。
32、超时工作与制度劳动时间内的工作相比,要给付较高的劳动报酬。
33、人们对超时工和往往是欣然接受。
当超时工作并不经常发生时,收入对劳动时间长短的效应几乎等于零,替代效应发挥着绝对的支配作用。
因此可以说,作为诱使增加劳动时间供给量的一个手段,超时工资率不宜定得过高。
34、非全日制工作是指每周的工作时间低于法定劳动时间的工作。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从业者志愿从事非全日制工作;
一类是从业者被迫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如难以找到全日制工作等。
35、非全日制就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
(2)、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
36、名词:
道德风险:
狭义的道德风险是指保险机制使投保人缺乏一种自我约束或自我防范的动力。
37、多选或简答:
解决道德风险,增加有效劳动供给量的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一种监督制衡机制,但事实上有些劳动行为是难以有效监督的,或者说由于监督成本过于高昂,以致实施某些监督得不偿失。
二是完善和强化劳动报酬激励机制。
工作绩效或产出量是脑力、体力支付程度的函数,因而检测或鼓励人们提高脑力、体力支付程度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将劳动报酬与工作绩效或产出量紧密联系。
38、劳动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言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
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
这一规律也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39、简答:
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
(3)、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
(4)、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
40、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进,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41、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从经济学角度考察有两种观点:
一是把大学教育看做人力资本投资,另一个是把大学教育看做消费。
前者是通过受教育对未来能够能获得更大收益的预期,为此有必要放弃现在的收入机会;
与此相对,后者则是与未来无关的,它是为了提高现在的效用而支出教育费用,推迟就业。
42、单选:
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决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族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
43、简答:
对个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1)、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2)、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
44、西方学者注意到,存在一种把子女看做提高父母的效用的耐久消费品,与其他消费品相同,要对拥有子女所能获得的收益和支付的成本进行比较,并导出对子女的需要函数的思考方式。
拥有子女能够得到什么?
如果把子女当作投资品加以考虑,那么应该期望将来能够从子女处得到满意的收入。
45、选择:
一般情况下,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的流动率比较低。
46、选择:
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因素除了个人或家庭的财富积累和工作兴趣外,主要有养老金制度、社会经济环境、个人生理条件等三个方面。
47、名词:
劳动就业:
就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48、简答:
就业需要符合那几个基本条件?
(1)、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法定劳动年龄是实现就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2)、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
(3)、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
人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赖以为生的收入。
49、简答:
充分就业的内涵
(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
(2)、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
(3)、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
(4)、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
50、P263页第三段看一下。
51、登记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
52、自然失业率的界定:
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53、简答:
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呢?
经济学家认为与那些因素有关?
(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
(3)、失业保险的影响。
(4)、结构性失业增加。
54、名词:
奥肯法则:
在反映失业与国民经济效率损失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55、简答:
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2)、经济因素。
(3)、制度因素。
(4)、心里因素。
56、多选:
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
(3)、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57、多选:
凯恩斯提出了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解决对策
(1)、摒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
(3)、应该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
(4)、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对付经济危机,达到保持充分就业。
58菲利浦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59、(弗里德曼)他惟一的经济政策是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即使货币供给量按固定的比例增长。
他认为,如果依靠“单一规则”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稳定。
60、配第一克拉克的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61、证明了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加,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劳动力的占用不断减少,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上升势头。
62、中因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阶段性鲜明。
(2)、速度快。
6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64、多选或简答: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1)、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
(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
65、亚当.斯密——《国富论》。
6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67、多选:
舒尔茨——代表作《人务的资本投资》。
舒尔茨把人力资本的基本观战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主要的资源。
(2)、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份,教育对经济发展有影响。
(4)、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重大问题。
贝克尔——代表作《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
他把人力资本理论引入家庭经济分析,把很多家庭行为看与成人力资本有关。
明塞尔。
其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他发现收入之所以存在差别,是因为在人力资本的质和量上存在差别。
68、简答:
人力资本投资被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各级正规教育。
(2)、职业技术培训。
(3)、健康保障。
69、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70、投资的结论:
(1)、其他条件相同,投资后的收入增量越多,那么一项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就越可能为正,即投资具有经济合理性。
(2)、其他条件相同,接受教育教育的成本越低,就越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按受教育。
(3)、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就会越多。
71、培训可分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
72、简答:
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区别
(1)所谓一般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即接受一般培训的员工可以借此去其他企业谋职,并获得一个与其当前技能相称的较高的工资率。
(2)所谓特殊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
73、简答: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所谓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自愿选择和迁移。
通常,劳动力流动有以下基本假设:
(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迁移的行为。
(2)、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有流动的自由选择性。
74、简答: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劳动力能够自主决定或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差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3)、社会对劳动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75、选择:
劳动力流动所涉及的主要本通常包括:
(1)、交通费。
(2)、搬家费。
(3)、在流动过程中所放弃的收入。
(4)、离开家庭和朋友所带来的心理损失。
(5)、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
76、名词:
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
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77、多选或简答:
歧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工资收入歧视:
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份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份人。
(2)、职业歧视;
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份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份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个人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3)、职业歧视;
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却因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档次的位置上。
(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机会。
78、多选:
前三种歧视通常被称为后市场歧视,或称当前市场歧视和直接市场歧视。
因为,这三种歧视是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遇到的歧视。
最后一种歧视中接受正规教育歧视通常被称为前市场歧视,或称为过去市场歧视或间接市场歧视,因为这种歧视出现在人们求职之前。
79、简答或选择:
从短期情况来看,假设行业中有些企业只雇用A类工人,另一类只雇用B类工人。
根据我们最初的假定,A,B两类工人具有同样的生产率。
既然WA小于WB,不原雇用A类工人的企业比雇用A类工人的企业成本要高,但产品市场是竞争的,各个企业必须按同一价格出售,所以这一理论表明,那些不愿按均衡工资雇用A类工人的企业将以利润减少为代价。
所以歧视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是相悖的。
从长期考虑,由于不同企业获利数量不同,这个行业中的企业结构也可能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
那些歧视偏好弱、利润大的企业将向外扩张,而另一些企业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
利润少、歧视偏好强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小,由于成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被从这个行业排挤出去。
80、垄断歧视理论:
(1)、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
(2)、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进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
(3)、企业的利润在歧视情况下必然增加。
(4)、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其他竞争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
(5)、市场竞争将导致歧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
81、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通常,劳动力市场往往被划分成两大不可竞争性类型;
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
在高级劳动力市场,工作所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稳定的变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初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则往往是较低的工资收入、不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差的工作条件、较低的技术水平和寥寥和职业发展机会。
82、名词:
统计性歧视理论:
所谓统计歧视,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83、简答:
造成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的原因?
(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对公共部门的需示。
日益增长的公共物品需求,如公共管理公共信息服务、义务教育、基础研究、环境保护、安全秩序等的需求形成了公共部门迅速发展的条件。
(2)、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本外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物品的社会价值。
(3)、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收入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门迅速发展的基础教育。
中国以及其他现代国家公共部门就业的迅速增长都证明了这一点。
84、选择:
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工资率提高,就业量下降。
85、选择:
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即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需求存在着负向影响。
(2)、限制价格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同样有重要影响。
86、论述:
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人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
1993年11月24日我国劳动部颁发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中指出,“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
87、简答:
工会的功能
(1)、经济性的功能。
(2)、政治性的功能。
(3)、社会性的功能。
(4)、心理性的功能。
8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辞企业开工不足,经济中存在较高的失业率,政府就要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
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措施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严重,政府就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89、名词:
收入政策:
是政府采取的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罅或预防通货膨胀以及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的政策,因其控制的重点是工资和利润水平,故称为收入政策。
90、名词:
人力政策:
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
91、多选:
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必定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此种关系就是劳动关系。
从这一意义上考察劳动关系,可以将劳动关系划分为三类:
(1)、从业关系。
(2)、组合关系。
(3)、分配关系。
92、劳动关系的狭义含义则是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93、选择: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和交换关系。
94、多选:
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存在以劳动为基础,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实质与内容。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所决定而具有特定性,一方是雇主,另一方是雇员;
(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服从经营者的管理、命令与指挥,必须服从所在雇主主组织的内部劳动规则。
(4)、劳动关系通常与集体劳动相联系,通常与有酬劳动相联系。
95、多选:
农户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作家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