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30536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宁夏市中卫中学届高考模拟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

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

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

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

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

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1.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

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

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

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

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

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

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利居,任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

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

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

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行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

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

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众咸云:

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

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

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

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

觊见之,伪喜,谓曰:

我比困乏,得此甚要。

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

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

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

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

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

觊呼吏谓之曰:

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

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

可载米还彼。

吏曰:

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

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

璪至,说觊曰:

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

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

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

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

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

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

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

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

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

觊曰:

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

晏乃斩之东阁外。

临死求酒,曰:

此是平生所好。

时年五十一。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醉辄弥日不醒

辄:

总是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

疑:

怀疑

C.乞于此货之

货:

卖出

D.嵴山民缚觊送诣晏

诣:

5.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3分)(

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觊呼吏谓之曰:

……

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临死求酒,曰:

A.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5分)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

中行:

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馘(gu):

割耳朵。

治安:

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鹰的飞翔(丹麦)彭托皮丹

这是关于一只年轻的鹰的故事。

它还是黄嘴雏鹰的时候,被带到教区牧师的家里。

在那儿,好心的人悉心照料它,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一样,小鹰在嘎嘎叫的鸭子、咯咯叫的母鸡和咩咩叫的绵羊中间长大。

人们给它起了个平民的名字叫克劳斯。

它通常在靠近猪圈的一处旧篱笆上歇息,坐在那儿等着女佣。

只要老多萝茜一出现,它就会一下子窜到路面上,摇摇晃晃地、以背麻袋赛跑似的滑稽步伐走向装满的食槽。

这种步伐是苍穹之王在地面行走时所特有的。

然而有一天,当新鲜的南风吹来了春天,鹰像从前一样,栖息在篱笆上,沮丧地做着梦,突然一阵懵懂的对自由的渴望令它张开翅膀飞翔,这回它不像通常那样掉在地上,而是一下子被升到了空中。

一开始它还小心试探着。

终于,伴随着一声快乐、野性的尖叫,它扶摇直上,在高高的天上盘旋了一圈。

一下子,它明白了做一只鹰意味着什么。

村庄、森林和被阳光照耀的湖泊从它下面经过。

鹰向着苍穹越飞越高,飘然陶醉于广阔的地平线和自己翅膀的力量。

突然它停了下来,周围浩大的虚空令它害怕,它落在一处可以歇息的地方。

在它的头上矗立着层层岩石,陡峭光秃的石墙上没有一处可用来避风。

西方,太阳正置身于猩红的晚霞之中,这预示着风暴与暗夜。

当傍晚的薄雾笼罩了河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袭上了这只高贵的鸟儿心头。

沮丧之余,它看到一牛伴着尖叫声走在回圈的路上,前面就是人类舒适的住所。

它收紧翅膀,把喙深深插进胸前的羽毛中,孤零零地立在沉默、荒凉的岩石上。

突然头顶上传来振翅飞翔的声音,一只白喙的雌鹰正在它和傍晚红色的天宇之间盘旋。

年轻的鹰在原地待了一会儿,伸着脖子考虑着这番奇怪的景象,但它的犹豫立刻便烟消云散了。

在健壮的两翼有力的拍击下,它冲向高空,一会儿便接近了它的同伴。

于是开始了一场山之上野性的追逐。

雌鹰总是在前面高飞,克劳斯尽力赶上,尽管它更沉重而且气喘吁吁。

雌鹰是不是永远也不会停下来?

它想着,它快筋疲力尽了,翅膀感到又累又重。

雌鹰飞得越来越高,离深红色的山峰越来越远,呼唤着,诱惑着它跟随。

它们来到一片广漠的石头荒野,凌乱的巨石相互颓倾在一起。

猛然间它们面前的视野敞开了,流动的云端上,如幻景般,绵延着常年积雪的诡秘地域,那里从未被众生污染,是鹰与寂静的家园。

白昼的最后一抹光线似乎在皑皑的白雪上歇息安睡了。

它的后面,暗蓝的天幕升起,满是宁静的星星。

克劳斯吓坏了。

它停下来歇息在一块石头上,因寒冷和不适而颤抖。

看着这白色的幽灵般的大地,它回忆起温暖的篱笆和舒适的家禽院。

它还想起了老多萝茜,每当教堂的钟声宣告太阳升起,她就会从厨房里出来,带来热腾腾的食物。

雌鹰的呼唤透过寒冷的空气传来。

但是克劳斯无声地鼓起翅膀,偷偷地回去了,开始还有些踌躇,但很快变得迅速而急切,被它的恐惧、它的热望、它甜蜜的渴盼所追逐——家——家——家!

经过一夜执拗的飞翔,直到第二天早上,那可怜的鸟儿才到达牧师的住宅。

它在它所爱的家上空盘旋了一段时间,似乎是要确信下面一切如常。

然后它缓缓降落。

但灾难发生了。

一个雇工正巧发现了它,而且他也未曾听说克劳斯不见的消息。

他赶快跑进屋子里取了枪,藏在一棵树后面,准备在这个被当做家禽窃贼的东西靠近时开火。

枪响了。

天空中飘荡着一些羽毛,死鹰像石头一样笔直地落在粪堆上。

如果它是在家禽院子里长大的话,那么即使是鹰的后代也是徒劳无益的。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雏鹰在家禽院子里生活时,受到人们的照料、喂养,整日漫步于鸭子、母鸡和绵阳等动物中,所以在飞翔的时候,他还是会想起曾经拥有的温暖和舒适。

B.起风的日子和雷雨到来之前,一种模糊的渴望会让雏鹰的内心苏醒,这一情节暗示着克劳斯这个天空骄子总有一天会扶摇直上、回到鹰的家园。

C.雌鹰的召唤使克劳斯冲向天空,但是它因为长期生活在家禽院而没有飞翔过,累得筋疲力尽,最终只好选择了返回。

D.结尾时这只年轻的鹰被一个雇工打死了,这个偶然性的结局削弱了作品对主题的表达,但还是会让读者的心灵感到震撼。

E.《鹰的飞翔》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寓言体短篇小说,这篇作品所要表现的决不仅仅是鹰的悲剧,而是在故事里寄寓了对社会、人生的丰富思考。

(2)鹰的飞翔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概括每一阶段的鹰的心理活动。

(3)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4)最后说如果它是在家禽院子里长大的话,那么即使是鹰的后代也是徒劳无益的。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

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

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

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

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

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

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

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

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

王世襄曾说:

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

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

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

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

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

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

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

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

王世襄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

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

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

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

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

他还说,到将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

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

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请作简要分析。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

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II卷

表达题(3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美峰会的顺利举行,使一些媒体和专家似乎猛然间意识到:

将美国和中国往一起拉的力量,一点也不小于让这两个国家分道扬镳的力量。

B.《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揭晓,杭州房价名列前茅,新房均价达25840元/平方米,创历史最高,北京以22310元/平方米紧随其后,上海19168元/平方米位列第三。

C.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加重了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收藏品市场本来不大,一两个亿在股市、楼市难有作为,但在收藏品市场里也许就能兴妖作怪,这是参与者必须了解的常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甚至像陈独秀这样曾给党造成血的损失,当他对自己的错误已有认识,并有回党的表示时,周恩来立即着手接洽此事,可惜未能谈成。

随着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完美落幕,观众都开始期待第二季的《好声音》再度归来。

但是近日却有消息传出,导师之一的刘欢拒绝参加第二季的《好声音》。

近日一则中山大学将开设超级富豪班,要求报名者平均身家50亿以上的新闻引发热议,

这反映了目前社会一种对贫富资源占有不均,从而出现‘马太效应’的焦虑。

D.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企业,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15、把下列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

人类学家会说,把一种语言过去所代表的意义保存下来绝不是为了怀旧,抛弃一个语种就等于断送一个物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

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

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就不再仅仅居住在同一个生物环境中多一种语言,就会多一种选择、视角、机会和路径

而是生活在不同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现实世界中

就会多一种冲破条条框框和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多一份开阔的心胸和对灵魂的关怀那么,语言多样化对人类而言就意味着更宽的视野、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

A.B.

C.D.

16、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

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10亿人,全球1/4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

据央视《新闻1+1》报道,我国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一项有270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92.6%的人认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问题已不是供应,而在浪费!

她说:

我们国家粮食保证自己没问题,但是这些年我们在调查粮食损失浪费这个环节当中,数字确实比较惊人。

我们就想唤起人们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视,从我们做起,做节约粮食的模范。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50字)(3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蕴含一定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

(1)蜘蛛:

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2)虾:

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3)天平:

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六、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则作文提纲。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

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甲说:

用铲子铲。

乙说:

用火烧。

丙说:

撒上石灰。

丁说:

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

都试一下。

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未来。

他的弟子们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答案解析

1.【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析】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倒数第三行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答案】C

2.【考点】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答案】A

3.【考点】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