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0419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流水侵

流水破坏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

河谷、沟壑

冰川侵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冰川侵蚀作用可分为拔蚀和磨蚀两种

冰斗、角峰

海水侵

波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

海蚀崖、海蚀柱

[易误点拨]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是对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主要是静止地对岩石进行破坏,因此风化产物还滞留在原地;

而侵蚀作用是动态地对岩石进行破坏,侵蚀和搬运地同时进行。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气候、水、温度的变化、生物等;

影响侵蚀作用的因素有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

3.搬运作用

经风化、侵蚀的物质被风、河流、冰川、海浪等转移而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①风力搬运作用

两种形式:

悬浮形式,滚动及跳动形式。

主要发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

②河流搬运作用

悬浮形式,跳动、滚动和滑动形式。

主要发生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冰川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由于搬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有规律地沉淀、堆积的现象。

概念

沉积特点

典型地貌

风力沉积作用

当风速减小、风沙流运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时,使风携带的沙粒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作风力沉积作用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下来,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各种类型的沙丘

流水沉积作用

当流水水量减少,或流速减慢,含沙量增加时,流水的搬运能力减弱,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先后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作流水的沉积作用

河流上游颗粒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

河流中、下游往往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冰川沉积作用

当冰川融化以后,所携带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这种形成各种堆积物的过程,叫作冰川沉积作用

冰川堆积物结构疏松,大小悬殊

形成各种各样的冰川沉积地貌

[易误点拨] 风力作用不是风化作用

风力作用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形成各种地貌类型。

(2)搬运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使物质发生迁移,它是风化、侵蚀作用的继续,同时又为沉积作用准备了物质来源。

二、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城市的影响

①世界和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

分布

原因

世界及中国

世界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

我国大城市也大部分位于第三级阶梯

平原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发展,还可以减少建设成本;

平坦的土地利于农耕,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②山区城市分布及影响

分布:

山区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

影响:

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常受到地表形态的制约。

[图表点拨] 教材P34图2-1-26,该图展示出:

我国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上没有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说明了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①地表形态影响着交通线路的走向.

②不同地表形态单元甚至同一地表形态单元的不同部位,交通线路建设所需工程量和造价有很大差别。

(3)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地区人口分布比较稠密,而山地、高原的人口分布比较稀疏。

②山区地表的崎岖程度、坡度、坡向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4)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地表形态影响农业的发展类型。

②地表形态影响着农业的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直接干预:

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地表形态,如修建梯田,围河、围湖、围海造陆等。

(2)间接影响: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形成的过程。

(1)干旱地区只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

(2)“泥沙俱下”是指流水的沉积作用。

(3)山区中原材料丰富,人烟稀少,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平原。

(4)平原是所有城市理想的区位.(  )

(5)我国的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和长江三峡分别是由于(  )

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C.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

[提示] 

(1)×

 干旱地区既有风力侵蚀作用,也有流水侵蚀作用。

(2)×

 “泥沙俱下”是指流水的搬运作用.

(3)×

 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交通运输建设成本大于平原。

(4)×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是城市理想的区位。

(5)D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和长江三峡都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虎跳峡距离丽江市市区80千米,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香格里拉市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

问题1 (区域认知)你知道虎跳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提示] 虎跳峡在河流上游,是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

问题2 (综合思维)虎跳峡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提示] 虎跳峡属于典型的侵蚀地貌.

[归纳提升]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1.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

作用

地区

侵蚀

搬运(纽带)

沉积(堆积)

流水

上游

中游

下游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

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湿润、半湿润地区

高山峡谷、(V形)瀑布、千沟

万壑、地表崎岖

泥沙堆

积、河

道变宽

冲积平

原、河口

三角洲

风力

大风区

过渡区

减弱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等

飞沙走石

沙丘、沙垄、堆积黄土(黄土高原)

冰川

冰斗、角峰、U形谷

物质迁移

沉积物大小颗粒不分、杂乱堆积而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

波浪

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风化

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原地,形成风化壳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1.沉积规律

(1)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

沉积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

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

沉积物具有分选性。

如下图:

(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1.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

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

(1)~(3)题。

(1)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

A.中国B.巴西

C.加拿大D.澳大利亚

(2)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B.冰面河

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

(3)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C 

(2)D (3)B [第

(1)题,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加拿大纬度较高,存在有大陆冰川,C正确;

中国和巴西、澳大利亚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冰川,A、B、D错误.第

(2)题,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

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强大的静水压力,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并可逆坡运行,直至冰水堆积物堵塞隧道。

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第(3)题,夏季气温高,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

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

材料一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被誉为“抗战生命线”,全长4公里,从山脚至山顶直线距离约350米,坡度倾角约60度,道路盘绕24道弯.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赣州市崇义县上堡梯田群因其景色壮观美丽而闻名遐迩。

这里梯田依山势开垦,连绵数百亩,又有零星村落点缀其间,其场面蔚为壮观.

问题1 (区域认知)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

[提示] 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

字形相对降低工程难度。

问题2 (综合思维)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

问题3 (综合思维)梯田这种耕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

为什么?

[提示] 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

[归纳提升] 

地形

影响结果

实例

平原

大多数城市

分布在平原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盛、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

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较方便

我国城市大

多分布在第

三级阶梯上

高原

热带地区城

市多分布在

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

山区

城市沿河流

谷地或开阔

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汾河、渭河谷

地(西安、

太原)

影响分析

线网密度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

平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交通线网密度大

山地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一般呈“之"

字状或“8”字状(尽量与等高线平行)或开凿隧道

山地人口较稀疏,经济相对落后,一般对交通运输需求较小,交通线网密度较小

人口分布

一般较稠密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

高山、高原

一般较稀疏

土层贫瘠,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生产

生产

类型

种植业

林业、牧业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地形崎岖,不

适合发展种植业

生产规模

机械化水平

较高

较低

2.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

(1)~

(2)题。

(1)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

(2)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

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

D.增加了工程量

(1)C 

(2)B [第

(1)题,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

的“人”字形铁路。

(2)题,“人"

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隧道开挖长度,减少工程费用,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

3.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

(1)~

(2)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2)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B.土壤类型

C.坡向D.物质组成

(1)B 

(2)A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2)题,梯田的修筑明显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地理实践力-—河流钓鱼地点的选择

江南水乡的人们,到河中钓鱼是一大乐事。

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

某次中雨过后,我国江南某地的小李来到图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露出水面。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堤坝修建后沙洲发育速度变慢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C.堤坝上游河段南侧河水较北侧深

D.堤坝下游沙洲河段右侧河水较左侧深

2.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D.丁处

1.A 2.B [第1题,我国江南某地在北半球,堤坝修建后泥沙被拦截在堤坝上游,沙洲发育速度变慢,A正确;

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B错误;

堤坝上游河段河道比较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北侧侵蚀、南侧沉积,南侧河水较北侧浅,C错误;

沙洲下游右岸是凸岸,河水流速慢,为沉积岸,左岸是凹岸,河水流速快,为侵蚀岸,D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钓点宜选在饲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最适宜投放于乙处,有沙洲阻挡,水流速度慢,水清,饵料丰富,B正确;

其他三处水流速度较快,不易观察浮漂,且饵料较少,A、C、D错误.]

[素养立意] 本题组通过河流中垂钓点的选择,主要考查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

平直的河道侵蚀与沉积作用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对侵蚀与沉积作用的影响,弯曲的河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题组1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生活中的地理)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主要不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B [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

华山西峰绝壁是断层,属于内力作用,B正确;

广西桂林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天涯海角沙滩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都属于外力作用.]

2.(生活中的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于2017年10月出版了《黄河·

黄土》特刊,里面特别提到了黄土高原,从成因来看,该高原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A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读下图,完成3~4题。

甲    乙    丙    丁

3.图中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甲B.乙

C.丙D.丁

4.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图中成因一致的是(  )

3.C 4.B [第3题,读图可知,图甲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图乙是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图丙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丁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4题,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与图乙成因一致.]

题组2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平坦的高原面B.凉爽的高山地区

C.宽阔的平原地区D.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6.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与水源B.植被与土壤

C.气温与降水D.日照与海拔

5.D 6.A [第5题,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因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热量丰富。

第6题,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因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教材P27思考

除气候外,影响物理风化的因素还有水、大气、岩石的性质等.

教材P28思考

物理风化作用是由物理原因使岩石破碎、崩解的作用和过程,岩石的物理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

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是生物在生长、活动过程中对岩石的破坏过程。

教材P29活动

风蚀石窝、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蚀谷、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残墩等.

教材P29思考

风化作用主要是静止地对岩石进行破坏,因此风化产物还滞留在原地,而侵蚀作用是动态地对岩石进行破坏,侵蚀和搬运同时进行.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气候、水、温度的变化、生物等;

教材P30思考

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除冰斗和角峰外,还有U形谷、刃脊、峡湾等。

教材P32上思考

冰川搬运有在冰床上被推移的,有夹持在冰川内或叠置冰面上随冰川的运动一起被搬运;

河流的搬运作用有悬浮水中被搬运,有被流水推动形成跳动、滚动和滑动等形式。

教材P32下思考

风力沉积作用是因风速减小或遇到障碍物或下垫面性质变化,导致沙粒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较好.流水沉积作用是当流水水量减少,或流速减慢,含沙量增加时,导致所携带的泥沙沉积,河流沉积物上游颗粒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沉积物分选性较差;

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较好。

冰川沉积作用是冰川融化以后,其携带的物质会堆积下来,冰川沉积物结构疏松,大小悬殊,杂乱的堆积在一起,分选性最差。

教材P36思考

山区修建铁路由于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线影响较大。

铁路多通过河谷、山间盆地等自然条件相对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表形态单元和地表形态部位上,陡坡处线路呈“之”字形、“人”字形或“8”字形弯曲,所以建设成本高,施工困难.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修建铁路成本低,运行安全。

教材P36读表

1.盆地(平原)地形较平坦,交通线密度大;

丘陵地形较崎岖,交通线密度较小;

山地地形崎岖,交通线密度最小。

2.交通线密度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交通线密度大会促进城市发展,交通线密度小,城市发展缓慢。

教材P37思考

有利影响:

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

不利影响:

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如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教材P39思考

1.地壳运动造成地形抬高,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地形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侵蚀的能力,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

2.外力搬运的物质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内力作用使科罗拉多地区地形隆起形成科罗拉多高原,高原形成使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加强,另外,雨、雪、温度变化和风等外力作用,使河道加深,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高原,使地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平,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可能内力作用为主,也可能外力作用为主,从长时期来看,内力作用占主导作用。

教材P40作业题

1.海蚀柱、海蚀崖等海岸地貌。

突出海面的岬角,长期受海水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形成了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沟等海岸地貌。

2.河湖沉积形成扎达土林岩层,内力作用使岩层持续抬升,流水侵蚀形成扎达土林地貌景观。

3.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地形平坦,通天河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

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伴随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抬升;

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形成“嵌入式蛇曲”。

因此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