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0301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宾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

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97家,比2009年新增26家。

10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4亿元、利润5.87亿元、入库税金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增长33.4%、增长43.1%,出口创汇1484万美元。

高洲酒业、叙府茶业、徽记食品、和久集团、黄桷庄粮油、碎米芽菜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农民产业化经营收入明显。

据统计,2010年全市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195.4万余户(次);

其中龙头企业总数达322户,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发展到1464个,完成销售收入52.1亿元;

专业市场达62个,实现农产品交易额11.5亿元。

各类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34万余人,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农户通过产业化经营收入达18.9亿元,户均增收967元,所带农户年人均增收明显高于一般农户。

(三)推进“千村春风工程”和“百万元产值村”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快速发展。

全市在2008年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的基础上,2010年进一步深化实施“千村春风工程”,突出以打造“主导产业百万元产值村”为目标,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

据统计,全市已有“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1439个,比2009年增加309个,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万村”有75个,比2009年增加35个,形成了酿酒专业粮产业、特色畜牧产业、茶产业、竹产业、蚕桑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到2010年底,全市以酿酒专用优质粮食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达615.4万亩,其中酿酒专用优质粮食订单达159万亩。

宜宾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早茶重点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区域;

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危机,在全省其它地区生产下滑严重的形式下,宜宾蚕桑逆势发展,全市桑园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全市蚕茧产量达24.5万担,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小蚕共育面、良桑化程度、平均单产等蚕茧质量指标均跃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三大优势蚕区之一、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基地。

(四)农民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截止2010年11月底,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7个,达到1476个,成员户数33.7万户,增长5.3%,带动农户91.54万户,实现销售收入56.2724亿元,同比增长17.3%,带动农户实现户均纯收入1.87万元。

全市有省级示范专合组织达到31个、市级达到100个。

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专合组织23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工商注册登记达到868家,工商注册登记率达59.21%。

(五)农产品标准化和市场化有序推进,品牌打造成效显著。

2010年,我市又新增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产品。

目前全市共有3家企业的3个产品及基地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已有14家企业的5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全市无公害农(畜)产品、无公害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有较大发展。

据统计,全市10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品中有2个“中国名牌产品”,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0个“四川名牌产品”。

“宜宾早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六)龙头企业发展加速,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力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扩大了城乡就业的空间,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劳动力。

据初步调查统计,2010年全市各级龙头企业解决就业35977人,比2009年增加25.4%,其中吸纳农民工就业达24186人,增加15.3%,就业农民工务工收入每年达3.1亿多元,比2009年增加84.5%,人均收入达12800多元。

(七)利益联结方式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突破。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各级重点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市场(含超市)+专合组织+农户”、“股份合作”等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通过合同契约、订单收购、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带动农民参与和受益,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

2010年,全市7049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合同订单的有917个,占13.0%,按利润返还的合作方式有149个,占2.1%,股份合作的有383个,占5.5%。

二、2010年所抓的主要工作

(一)抓督查督办,强化目标考核。

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始终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始终把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载体,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现实途径,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带动主体,列入重要工作,认真研究,扎实抓好。

冬生、光镭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振华、周宇等分管领导经常深入龙头企业和各区县,开展调查研究,指导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先后多次召开产业化专题工作会和座谈会,专题研究茶叶、酿酒专用粮、蚕桑、特色畜牧养殖、特色水产、烤烟等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落实措施,整合资源,解决突出问题,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

市委市政府还加大了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督查督办的力度。

保证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强了对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实行专项目标考核,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抓好的工作,落实了责任,严格了考核和奖惩。

重点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效果,并综合各区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情况进行目标考核。

(二)抓培育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主体的实力。

全市始终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这个关键,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建设进程,提高企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带动了我市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一是狠抓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继续扶持了有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有发展潜力和基础、有市场,有品牌的叙府茶业、高洲酒业、黄桷庄粮油、和久集团、智溢丝绸、汇宝食品、南溪徽记、叙府肉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比2009年增加7家。

二是千方百计新培育、发展一批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

市和区县采取扎实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97家,比2009年增加26家。

三是认真做好了新一轮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选择、申报和确认工作,2010年,对我市原有的9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两年一次的动态监测和淘汰,继续保留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0家,淘汰了6家不合格的企业;

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候补企业4家。

(三)抓“百万元产值村”,推进“千村春风工程”建设。

为了更好的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千村春风工程”和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2010年,全市以打造“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和“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万村”,要求龙头企业尤其是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要立足原料基地建设,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村企互动”、“村企对接”等形式,与专业村主动结对,积极开展村企互动活动,参与专业村发展,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推进基地与市场紧密连接,走产业兴村之路。

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到专业村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与农户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

依托五粮液集团、和久农业集团、宜宾高洲、华夏酒业带动的酿酒专用粮产业,依托叙府茶业、红茶集团带动的宜宾早茶产业,依托富民白鹅、汇宝食品等企业带动的特色畜牧产业,依托宜宾纸业、华盛纸业等带动的林竹产业,依托珙县智溢公司带动的蚕桑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正在发展壮大,标准化、专业化、块状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四)抓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0年,我市结合我市近年来对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了制定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的力度,市级财政继续筹集和安排了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约300万元,同时各区县也安排了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了龙头企业的29个项目,今年市级财政还专门安排了5000万元用于扶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中1000万元用于扶持我市各区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共扶持了24个项目。

还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聚合作用,引导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技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09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共投入资金97422多万元,信贷资金57330万元、争取各级财政投入4073万元,其中龙头企业投入基地建设的资金达19935万元,均比2009年都有较大的增加。

同时,还积极探索和建立龙头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市区县财政共投入8000多万元、龙头企业入股2000余万元,组建了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为全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办理担保业务53笔,担保贷款额达10696万元,有效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抓平台搭建,推动龙头企业努力拓展市场。

我市充分利用全国、全省和区域性的经贸洽谈会,农特产品展示会,早茶节等载体,市委、市政府积极为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对部分企业参展费用给予补贴,2010年共组织我市80余家(次)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参加在上海市举办的第三届四川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上海世博会、宜宾早茶节、第三届中国农业投融资项目洽谈会等活动,进一步宣传了龙头企业,开拓了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全面展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成果和我市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形象。

积极协调叙府茶业公司参加7月、8月世博园中国馆四川展馆的茶艺表演,代表宜宾,代表四川,展示四川茶产业和宜宾早茶的独特魅力。

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打造宜宾早茶,推进宜宾茶产业提质发展,继续在北京、宜宾等地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宜宾早茶节”和“宜宾早茶高峰论坛”,充分展示了我市茶产业发展的成效,同时,积极整合资源,组建了“红茶”集团、“早茶”集团,提升了宜宾茶产业和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

第三届四川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组织工作得到了省委农工委的肯定和表彰。

(六)抓项目储备,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我市积极做好龙头企业发展项目和招商项目的筛选、包装、推荐、发布工作,积极配合规划和编制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村劳务开发及农民工培训、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等五方面重点发展项目进行了编制,共推出农业产业化招商项目22个。

2010年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明显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从总体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主体仍然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实力不强;

企业发展融资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影响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都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2011年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目标和工作要点

(一)主要目标:

2011年,全市力争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17家,增加20家,其中亿元龙头企业达到44家,增加6家;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

茶叶、林竹、特色畜牧、蔬菜豆类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成片推进,特色水产、蚕桑、烤烟、非粮生物燃料等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不断提高、带动更加紧密、机制更加完善,带动农户面和收入稳步增长。

(三)工作要点:

(1)、加快产业基地成片推进,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要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基础支撑来抓,形成优质稳定的原料基地。

全市要围绕省、市、县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片和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选择重点成线成片打造,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国土等部门和相关区县的投入,集中成片打造,充分展现集中成片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带动周边区域原料基地发展。

要围绕白酒产业的发展,建设“白酒原料基地”,大力扶持和发展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商品转化率。

要突出茶叶、林竹、特色畜牧、蔬菜豆类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成片推进,加快推进特色水产、蚕桑、烤烟、非粮生物燃料等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2)、坚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要继续抓好龙头培育和发展,一方面促进其增强带动能力,一方面促进其完善带动机制、增强带动实效。

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要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要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龙头。

二要打造产业“排头兵”。

三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四要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各区县每年要新发展1-3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丘陵区县力争每年从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培育1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山区县每两年从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培育1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龙头是多种类型的,除加工龙头企业以外,还有业主、专合组织、营销大户、专业市场等,特别是从本地农民发展起来的业主(大户),对当地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很强。

对这些龙头也要着力发展,规范引导,加强扶持,推动其做强做大,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3)、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突出专合组织在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的组织作用、联结作用和服务作用,积极促进专合组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打牢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

一要强化专合组织的联结作用。

二要强化专合组织的组织作用。

三要强化专合组织的服务作用。

一方面,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另一方面,要为农民服务。

发展农民专合组织要坚持“四民”(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四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防止出现“空壳合作社”、“挂牌合作社”、“翻牌合作社”等问题,真正把合作社建成以农民为主体、组织农民与龙头企业相联结、与市场相对接的组织。

(4)、着力发展“百万元产值村”,推进“千村春风工程”。

要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以打造“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为抓手,将发展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培育“主导产业百万元产值村”、“春风工程示范村”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的需求,依据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要着力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和满足龙头企业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型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要进一步推进“村企互动”、“村企对接”,龙头企业尤其是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要与百万元村主动结对,在百万元村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与农户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合同,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5)、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产业化是手段,建小康是目的。

“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切实解决好的方向性问题,也是我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清醒把握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工作导向。

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专合组织的组织作用,把农民组织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做到凡是形成一定规模主导产业的,都要有各种形式的龙头带动;

凡是发展的产业,都要有农民为主体的专合组织;

凡是统一规划的产业基地,主要探索“大园区、小业主”模式。

要将“两个带动”切实贯彻到政策制定和工作推动中,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目的和效果真正落实到农民增收上,确保农民随着产业发展效益不断增加,充分受益、持续受益、长期受益。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等利益主体创新联结方式,在巩固完善合同订单方式,提高合同订单履约率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订单保护”、“二次返利”和“风险保障”等利益联结模式。

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市场(含超市)+专合组织+农户”、“股份合作”等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民参与和受益,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

(6)、着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坚持工业化的办法和市场竞争的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要抓市场,把市场作为生产经营的起点和归宿,大力开拓中心市场和重点区域市场。

二要抓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地域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产品。

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

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种农产品协会、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国内各大区域中心城市开设宜宾农产品展示直销店,建立宜宾特色农产品长期性的展示展销窗口。

积极组织和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西部农业博览会、宜宾早茶节、酒圣节等省、市内外的展销和推介活动,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宜宾早茶”、“宜宾特产”营销专区,努力拓展宜宾特色农产品营销手段,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

积极培育商品流通网络,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流通方式。

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识、绿色产品创建,引导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做大品牌,打造一批宜宾农产品知名品牌。

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强化对农业标准实施的动态管理、全程监督。

(7)、切实增加投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

每年按照市级财政增收幅度,切实增加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基地建设扶持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增强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切实发挥好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提高运行效率,逐步改善和积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融资难的问题。

要切实用好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等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粘连作用,调动企业、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

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金融机构要提高授信额度,给予利率优惠,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8)、着力转变服务方式,推进工作制度创新。

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准确把握新形势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特征、新要求,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协调指导,共同研究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要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相结合,着力建设集群优势突出、主导产品产业链完整、具有区域品牌优势、服务功能完善、带动效果显著的产业集中发展区。

进一步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督查,保证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深化农业产业化培训。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目标责任、日常监管、信息反馈、工作督导、考评和奖惩激励等制度。

2011年把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和做大做强、带动能力和效果等作为对各区县的重点考核内容。

对龙头企业的年度发展情况作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

2011年1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