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每块9.80元
薯条每包5.50元
可乐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第一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第二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2)
美妙的“杯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20、21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
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
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
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
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
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教学要点: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
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
(小组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
(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
为什么?
(学生上台展示)
4。
认识平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这是角吗?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
还有不同意见吗?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
(板书)(画平角):
跟着老师画平角。
(示范平角的画法)。
5。
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
开始!
锐角!
直角!
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
师:
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
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
(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
(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
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角可以这样表示: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通常用符号“∠”表示。
记作“∠1”(或“∠2”等)。
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
(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找出身边的各种角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
(生举例)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得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一家人在交流姐弟二人集邮的情况,要求学生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二)探索方法。
1、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并起来就是4个x。
解:
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
姐姐有135张邮票,弟弟有45张邮票。
2、想一想:
可以仿照例题解答。
(三)解决问题。
1、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方程一:
设岚岚x岁,妈妈的年龄是6x岁,x+6x=35。
方程二:
设岚岚x岁,爸爸的年龄是7x岁,7x-x=30。
2、可以列出方程:
30x=600。
3、设x后,钟状菌的高度可以赶上竹子。
列出方程:
25x—4x=31.5。
板书:
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2、33页的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教材通过将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并用分数表示,再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推、迁移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经典文学引入:
你们熟悉《三字经》吗?
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
(教师从右往左板书:
100001000100101)
谈话:
看来《三字经》中也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观察刚才的一组数,从左往右看,从1开始,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0),按这样的规律,接下去应该是哪些数呢?
提问:
从右往左看,10000、1000、100、10、1,接下去又是哪些数呢?
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意义”。
【品析:
从《三字经》中的数学问题入手,吸引儿童的眼球。
在学生还没有接触“扩大到、缩小到”这些数学术语之前,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10000、1000、100、10、1这一数组,引导学生根据一组数的规律进行推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更妙的是,从“大数”中去看小数,建立了整数和小数间的联系,并在无形中渗透了进率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游戏引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名字叫“估一估、测一测”。
先请同学们估一估老师和你伙伴的身高?
再测量他们的实际数据。
揭示小数的产生。
刚才在测量身高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1米多,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像这样在实际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测量情景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小数的产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例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来表示。
我们知道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那么以分米、厘米、毫米为单位的整数怎么用以米单位的小数表示呢?
2.认识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1分米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
(结合分数的意义说明)
②用小数表示是:
0.1米。
说说0.1米表示什么?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是1/10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板书:
1分米=1/10米=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7分米呢?
②分别说说0.3米、0.7米表示什么意思。
3.认识两位小数。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1厘米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0.01米。
说说0.01米表示什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1/100米,也可以写成0.01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①用米作单位,3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6厘米呢?
②分别说说0.03米、0.06米表示什么意思。
4.认识三位小数。
(1)在米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1毫米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0.001米。
说说0.001米表示什么。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也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1毫米=1/1000米=0.001米。
①用米作单位,3毫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说说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
照这样分下去,还可以得到万分之一米……也可以写成0.0001米……
像刚才小数点后面有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有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由此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此环节合理安排引导和放手的时机,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1:
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
质疑2: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展开讨论)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理解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从具体事例推进到语言描述,这个过程需要迁移类推,更需要抽象概括,这样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
(1)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认识了新的朋友“小数”,那么它该怎样读呢?
听到小数又该怎样写呢?
在下节课的研究中你就会明白了。
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示例:
1.有关小数,三年级时学生已有了初步认识,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
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来引入本课所学知识,从现实情景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引入小数意义的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多地是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感悟开展学习活动的。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学习空间。
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利用米尺,将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相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感悟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结构体现层次性。
课堂教学安排要努力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扶后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引、二放、三收获”正好体现了我的设计思想。
在小数意义和小数计数单位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如借助直观工具建立一位小数的意义。
我认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表象非常重要。
在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中,我也同样如此安排。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整数分数小数
一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两位小数:
1厘米=1/100米=0.01米
三位小数:
1毫米=1/1000米=0.001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
(1)教师: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
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
相互交流。
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①两端都要栽:
植树棵树=间隔数+1
②两端都不栽:
植树棵数=间隔数-1
③只栽一端:
植树棵数=间隔数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
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
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
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
2×
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
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分析的情况,独立解答,并相互交流。
根据可能会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答结果。
a.16-1=15200×
15=3000(米)
b.16+1=17200×
17=3400(米)
c.200×
16=3200(米)
教材第119页思考题。
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观察示意图,小组讨论:
有多少个间隔?
有多少盏灯?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时,间隔数=植树棵树。
(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3号在1号队员的前面,1号队员不是第4名,而3号队员不是第1名,所以3号队员是第2名,而1号队员是第3名,当1号队员第3名时,由于号码名次不同,所以2号是第4名,4号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号2号3号4名
第3名第4名第2名第1名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
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
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共有三种情况:
a.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c.只在一端设电线杆。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号第3名,2号第4名,3号第2名,4号第1名
三、应用练习
(1)一度长180米的大桥两侧,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①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②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小刚到电影院看电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边有15个座位,右边有17个座位。
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每排座位一样多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指2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答。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学情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所带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本班的特点在于数学优秀学生比较突出,数量比较多。
但数学后进生面积较大,成绩比较落后。
数学学习习惯较稍弱些,表现在书写质量、书写习惯、听课习惯、思考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等方面。
本学期教学将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数学思维拓展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二、后劲生情况分析
从整个上学期的学习评价来看,所带的班优秀率(分数在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