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Word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
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师生间美好的情谊;
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
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
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
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25、在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
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
26、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是: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洗染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乱砍滥伐森林、重视水土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27、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多选、案例分析)
28、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同行相尊、取长补短;
主动交往、相互勉励;
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29、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0、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始终信任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要平等对待学生。
31、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个性。
3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33、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明确教书的内容;
把握育人的方向;
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34、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35、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36、严谨治学的途径:
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37、教师的道德品质具有以下特征:
它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师个性独特表现的结合;
它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
它是教师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它具有动态的稳定性。
38、网络社会的特点:
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多选)
39、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
真假难辨、善恶难辨、美丑难辨。
40、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41、环境道德的内容:
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使用物质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42、教师义务的内容: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43、教师良心的特点:
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44、教师公正的内容:
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二、教育法规概论
1、教育法规的功能: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保障作用。
2、什么是法律的渊源:
在法学著作中,人们一般都是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法律渊源这一概念的,他指的是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
(经典选择题)
3、我国的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
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
4、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判断、单选)
5、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也可成为教育单项法律,是由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6、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
7、义务教育,又称强制教育、免费教育。
8、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19c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出现和实施。
其主要趋势是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扩大免费的范围、重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
9、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0、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1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任何组织。
12、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对象或标的。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
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
13、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在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力和义务关系。
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即主体、客体或内容的变更。
所谓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的消灭,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
14、所谓教育法律行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所谓教育法律事件、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的发生。
15、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16、立法的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法律议案的提出;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法律的公布。
17、教育守法,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
18、教育守法的条件: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时效性;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19、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调整的过程。
20、教育政策的特点:
目的性与可行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权威性与实用性;
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选择)
21、教育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
22、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起着全面性、基础性和政治保障性作用。
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机关主要有三个方面:
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23、我国的教育政策,主要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贯彻执行的。
24、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
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先有政策,后有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政策的保证。
25、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
办学自主性(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法人的最重要特征)、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26、学校的设置,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别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更严格)。
登记制度一般适用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审批制度一般适用于各级各类正规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培训机构等。
27、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组织机构和章程;
教师;
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28、学校的权利: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惩或处分;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
管理、适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9、教育教学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
30、学校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依法接受监督。
31、我国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
32、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主要是限定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
33、学校规章制度应体现以下要求:
整体性原则;
重点突出原则;
适量适度原则。
34、教代会代表有以下权利:
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有提出议案、方案的权利,有权就代表大会上的各项议程充分发表意见,有权参加对学校工作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有权对教代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有保留自己的意见及向上级领导反映的权利;
因召开教代会而占用的工作时间,学校应予承认其工作。
35、教育的基本权利有:
教育教学权;
科学研究权;
管理学生权;
获取报酬权;
民主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36、教育教学权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
37、管理学生权包括三方面内容: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
学生品行评定权;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权。
38、教师在行使进修培训权时,必须保证完成本职工作,有组织、有安排的进行,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因地制宜的参加进修和培训。
39、教师的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0、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条件。
41、教师资格条件:
必须是中国公民;
必须热爱教育事业;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42、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43、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44、教师考核的内容:
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即“德能勤绩”四方面。
(经典多选)
45、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付法律责任;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付法律责任;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
46、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是受教育者不一定就是学生。
47、学生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1、学生接受教育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是依法设立的;
2、学生是经学校录取注册并取得学籍的;
3、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48、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
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4、享有申诉权(这一权利是学生受教育权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结社权、休息权等)。
49、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
结社和文体活动权;
社会实践权。
5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
免试入学权;
就近入学权;
不交学费权。
51、受教育者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2、义务阶段学生的义务:
就近入学的义务;
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
53、受教育着权力的保护: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54、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活动。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55、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接收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56、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
以纠纷存在为基础;
以受损为前提;
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57、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
行政渠道;
其他渠道,主要指本组织及机构内部或民间渠道。
58、教师申诉制度是非申诉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59、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
法定性;
行政性;
准司法性;
准独立性;
非诉性。
60、教育行政诉讼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具有如下特点:
主管恒定(只属于人民法院);
诉讼专属;
被告举证;
不得调解。
61、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
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
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行政;
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
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62、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四部分组成。
三、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1、教学技能的特点:
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
2、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美国教育改革家德瓦特·
艾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其特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训练单一集中,目标明确。
3、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它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
4、备课的类型:
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5、备课的内容:
备课程标准;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备学法。
6、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通览教材、全面理解;
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简答)
7、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
8、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9、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慧的提升;
工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另外两种目标达成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
也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
10、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组成。
11、指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要通读教材;
内容项目要齐全;
分析要准确深入;
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
措施要得力。
12、教学内容通常由概况、教学过程(主体)、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13、脂质教案分为:
文字表达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条目式教案。
14、电子教案不是课件,课件只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属于电子教案。
15、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16、课堂导入的作用:
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17、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18、课堂讲授的类型包括: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其中,讲演是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教材,论证事实,解释道理,进行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等,做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种讲授方式。
19、回忆提问是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
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
应用提问是检查学生应用所学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问;
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的提问;
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
评价提问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等做出价值判断的提问。
20、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与情感过程。
(单选)
21、教育的过程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课堂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关键。
22、课堂对话的特点:
民主性;
生成性;
多边性;
开放性;
倾听性。
23、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
24、师生对话消解了传统师生关系上的二元对立的主客体的单向灌输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你”的对话关系。
25、课堂板书的特点:
直观形象性;
高度概括性;
艺术性。
26、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
27、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可以把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
28、按照完成作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作业分为:
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作业和实践作业四种类型。
29、课程观察是指教师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变化的教学行为。
30、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
学习成绩、光环效应、期望效应、刻板效应。
31、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学生加以区分的能力,试卷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度和准确性程度。
32、广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33、教学口语是教师教学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
34、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
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多选)
35、评价性语言是指教师对教材、客观事物、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质有所认定的语言。
36、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
提高内在修养水平;
强化语言外化能力;
在实践中进行训练(简答)
37、教态语言表达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表情、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教态语言技能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重要因素。
38、教态语言的特征:
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39、教态语言的类型:
身姿变化、面部表情和外表修饰。
40、学生的常规学习包括:
制定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
41、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四个方面。
42、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它被誉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单选、判断)
43、学生的信息能力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
44、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45、合作学习指导的要求:
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
分组要合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选择恰当的合作方法;
全班共享合作成果。
46、合作学习的评价有两个明显特点:
重视小组自评;
以团队成绩为标准。
47、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
48、探究学习的特点:
主动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
49、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的过程,其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
50、按照说课的功能,可以把说课分为研讨性说课,示范性说课,评比性说课和检查性说课。
51、说课的基本要求:
语言简明、重点突出;
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
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52题以后极少考。
52、评课,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53、评课的基本要求:
评课标准要多元化;
要坚持评课之道;
评课要有提高性;
评课要有激励性。
54、教学反思的途径:
1、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
2、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
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
四、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1、学生管理的特点:
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简答)
2、学生管理的内容:
学生学籍的管理;
学生的常规管理;
学生的德育管理;
学生学习的管理(简答或多选)
3、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
4、学生管理的方法:
班级管理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制度管理法(多选)
5、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6、学生管理的任务:
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7、团队的组织形式:
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虚拟性团队(多选)
8、团队的构建:
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合理配置成员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9、如何构建高效团队:
1、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2、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3、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10、在古代教育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而非班级教学。
11、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中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12、17c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并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假设。
13、我国最早出现的班级授课制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901年“废科举,兴学堂”开起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
14、班级管理的特点:
目的的教育性;
内容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