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29262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06 大小:1,00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2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剪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高大模板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

GB5066-2011

《钢管脚手架扣件》

GB/5831-2006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建质[2009]254号

省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

DB33/1035-2006

温州标准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预防群死群伤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若干意见》

温建建[2004]188

第二节、其余依据

1、由提供的整套《建设项目》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品茗安全计算软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周边环境

基础形式

钻孔灌注桩

主体结构

抗震等级

三、四级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工程概况

地下室

建筑面积

建筑高度

4.95m

/

地下层数

1层

结构层高

3.90m

地下室顶板顶标高

-1.15m

标准层层高

地下室底板顶标高

-5.05m

1#楼

16546.74㎡

80.85m

框剪结构

地上层数

26层

一层/二层

4.20m(局部4.50m)/4.20m

室内外高差(设计)

0.15m

3.00m

室内外高差(施工)

0.30m

2#楼

15836.68㎡

3#楼

5831.14㎡

63.90m

21层

一层

3.70m

4、5、6#楼

7060.56㎡

剪力墙结构

7#楼

543.66㎡

8.10m

框架

2层

4.50m

3.60m

1.15m

第二节、各责任主体名称

各方主体

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第三节、高支模及相关层结构详细情况

(1)、高支模信息表

建筑

楼层(部位)

层高(m)

楼层内较大梁截面尺寸

(mm×

mm)及跨度(m)

最大板厚mm

地下一层(地下室顶板)

4.95

400×

1100跨度8.2

300

300×

1300跨度8.2

900跨度8.4

450×

1100跨度8.4

一层(二层楼面板)

4.50

240×

800跨度6.4

130

200×

1950跨度2.4

二层(三层楼面板)

4.20

750跨度6.4

150

1150跨度8.4

120

(2)、计算部位

楼层

部位及名称

支模架高度(m)

搭设参数(mm×

mm)

纵向×

横向

架体基础

地下室顶板300mm

850×

850

混凝土地面

0.4×

0.4木垫板

1100梁

900

梁底×

2

同上

1100梁侧

M12@400

1300梁

1300梁侧

900梁

900梁侧

地上

组合

150mm楼面板

900×

800梁

800梁侧

M12@600

1950梁

1950梁侧

说明:

本工程取高支模所在层的最大板厚组合较大梁进行计算,其中地下室一般板厚为250mm,局部较大板厚300mm,因此选板厚300mm配合各种尺寸梁进行计算;

1#、2#、7#楼结构均相似,结构尺寸也相近,为简化计算,本方案结合三幢楼层各较大结构尺寸,选取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适用于三幢楼的各高支模层施工。

第四节、工程结构的特点、难点、重点

主要特点:

高支模层数较多,地下室单层施工面积较大,部分结构尺寸较大,对架体的整体稳定性要求高,建筑物平面大致呈规则形状。

难点:

部分结构尺寸较大梁板、单层面积较大为搭设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严把模板支撑系统搭设的质量,做好架体连接,确保整个支模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合理安排不规则部位的立杆布置。

重点:

确保高支模稳定,安全,无事故。

钢筋砼结构质量满足要求。

第三章架体构造要求及搭设参数

第一节、支撑体系设计理念

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立杆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

立杆纵或横距尽量一致,便于立杆有一侧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

立杆的地基或楼板承载力符合要求,构造要求按照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第二节、支撑体系方式

根据本公司当前模板工程工艺水平,本地区建设习惯以及条件,考虑到某些部位板厚较大,结构梁尺寸较大,决定采用双扣件式钢管架做为本模板工程的支撑体系,配合可调支座进行上部结构传力系统。

钢管采用直径48壁厚不小于3.0圆形钢管,模板为18mm厚胶合木模板。

其中地下室结构部位梁板上部均采用可调支座,地上结构较大截面积梁下增加的支撑采用可调支座,详情见方案计算书。

第三节、构造要求

1、支模架基础

本工程地下室支模架基础均在板厚为400m的地下室底板之上,上部结构高支模层均在板厚250mm地下室顶板之上,因此对于支模架基础,确保现浇砼板达到设计强度就可,在支模架立杆底部铺设不小于400×

50模板即可。

在完成支模架搭设后,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安全员、监理单位现场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对支模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架体总体要求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

(4)、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立杆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垫板;

(5)、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

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3、水平杆

(1)、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

(2)、水平杆件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3)、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

(4)、搭接接头要求如下图,将搭接长度范围内的中心点看成对接点,此时其搭接位置要求同对接(上图)。

水平杆搭接示意图

4、立杆

(1)、立杆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2)、搭接要求:

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

立杆对接示意图

(3)、扫地杆设置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

5、剪刀撑

(1)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应在水平面上与纵横向水平杆成45°

~60°

夹角,并与立杆采用旋转扣件相连接,不能与立杆连接时,应在靠近立杆节点处与水平杆连接。

构造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单榀水平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

②同一平面满设水平剪刀撑;

③水平剪刀撑应延伸至排架最外侧立杆。

(2)水平加强层要求:

①当支撑不大于2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不大于15KN/mm2时,至少每三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带;

②当支撑不大于2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m2时,至少每二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带;

③当支撑大于20m小于等于3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不大于10KN/mm2时,至少每三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带;

④当支撑大于20m小于等于3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m2时,至少每二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带;

(3)竖向剪刀撑: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

-60°

之间,并采用旋转扣件相连。

①单榀垂直剪刀撑宽度应不大于6m;

②同一立面应满设垂直剪刀撑;

③垂直剪刀撑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m;

④垂直剪刀撑底部应延伸至支撑基础面,顶部应延伸至支架最顶层水平杆。

⑤支架周边应设置垂直剪刀撑并形成封闭;

支架中部还应设置纵横向垂直剪刀撑,有连墙件部位侧不设置垂直剪刀撑。

(4)、剪刀撑平立面布置示意图(详见附图)

6、周边拉结

(1)、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

(2)、用抱柱的方式(连墙件),如下图,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抱柱式拉结图

(一)抱柱式拉结图

(二)

7、上下通道和防护

人员上下应走设有安全防护的出入通道,严禁攀登脚手架上下。

根据本工程模板安装情况,结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在支模架内设置人员上下通道,通道沿梁轴线搭设,布置于现浇板下面,通道出口设在东西两面,通道口处应清理畅通。

每跨设一道通道,净空高度以支模架水平杆步距(不得小于1800mm),宽度不得小于800m,上铺18mm厚胶合板并钉上防滑条。

每隔10m高度设置一层胶合板水平隔离。

通道与现场安全通道构成一体,保证安全疏散畅通,并能够反映应急救援进出人员畅通。

8、防雷措施

(1)、避雷装置

搭设的钢管模板支架在雷雨季节应设避雷装置,避雷装置包括接闪器、接地极、接地线。

①、脚手架顶部高于2m,每个阳角设置避雷针。

②、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三根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5×

50角钢、Φ48钢管或Φ22圆钢,长度2.2m,不得采用螺纹钢,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接闪器

  即避雷针,可用直径25~32毫米、壁厚不小于3毫米的镀锌管或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镀锌钢筋制作,设在房屋四角的脚手架立竿上,高度不小于1米,并应将最上层所有的横竿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避雷针时应将一侧的中间立竿接高出顶端不小于2米,在该立竿下端设置接地线,并将卷扬机外壳接地。

(3)、接地线应尽可能采用钢材

  垂直接地极可用长1.5~2米,直径25~30毫米、壁厚不小于2.5毫米的钢管,直径不小于20毫米的圆钢或50×

5角钢。

水平接地极可选用长度不小于3米直径8~14毫米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毫米宽25~40毫米的扁钢。

另外也可用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金属桩、钻管、吸水进管以及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金属结构作为接地极。

接地极按脚手架上的连续长度在50米之内设置一个,并应满足离接地极最远点内脚手架上的过渡电阻不超过10欧姆的要求。

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0欧姆。

接地极埋入地下的最高点,并在地面下并不浅于50厘米,埋设时应将新填土夯实。

蒸汽管道或烟囱风道附近经常受热的土层内,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砖石焦渣或砂子内,以及特别干燥的土层内不得埋设接地线。

(4)、接地线即引下线:

可采用截面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铝导线或截面不小于12平方毫米的铜导线

为了节约有色金属可在连接可靠的前提下采用直径不小于8毫米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毫米的扁钢。

接地线的连接要绝对接触可靠,连接时应将接触表面的油漆及氧化层清除,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中性凡士林。

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最好用焊接,焊接点的长度应为接地线直径的6倍以上或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

如用螺栓连接,接触面不得小于接地线截面积的4倍,拼接螺栓直径不小于9毫米。

(5)、设置避雷装置还要注意下列事项:

①接地装置在设置前要根据接地电阻限值、土的湿度和导电特性等进行设计,对接地方式和位置选择,接地及和接地线的布置、材料选用、连接方式、制作和安装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

装设完成后要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②接地线的位置应选择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以避免和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防止接地线遭受机械损伤,接地极应和其他金属或电缆之间保持3米或以上的距离。

③接地装置的使用期在6个月以上时,不宜在地下利用裸铝导线作为接地极或接地线。

在有强腐蚀性土壤中,应使用镀锌或镀铜的接地极。

④施工期间遇有雷击时,钢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撤离。

第四节、支架搭设参数

高支模层结构构件尺寸及搭设方式一览表

【地下室顶板模板(扣件式)界面参数表】

一、基本参数

新浇混凝土板特性

地下室顶板

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mm)

模板支架高度H(m)

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La(m)

147.3

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Lb(m)

133.65

二、支撑体系参数

立杆纵向间距la(mm)

立杆横向间距lb(mm)

纵横向水平杆步距h(mm)

1500

次楞布置方式

平行于立杆纵向方向

立杆间次楞根数

4

次楞间距

283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

可调托座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mm)

50

三、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标准值(kN/m2)

0.3

次楞自重标准值(kN/m)

0.01

主楞自重标准值(kN/m)

0.033

支架自重标准值(kN/m)

0.1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kN/m3)

1.1

是否考虑荷载叠合效应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kN/m2)

1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2)

模板风荷载标准值(kN/m2)

0.42

架体风荷载标准值(kN/m2)

0.198

风压重现期

50年一遇

基本风压w0(kN/m2)

温州市:

0.6

地面粗糙度

B类(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模板支架顶部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m)

4.5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模板支架形式

敞开式

风荷载作用方向

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

与风荷载在同面内的计算单元立杆数n

170

模板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架体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0.471

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AF(m2)

44.19

四、模板参数

模板类型

胶合板

模板厚度(mm)

18

验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5

模板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4

模板弹性模量E(N/mm2)

6000

五、次楞参数

次楞材质及类型

方木

截面宽度(mm)

60

截面高度(mm)

80

次楞验算方式

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

次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次楞弹性模量E(N/mm2)

9000

次楞截面惯性矩I(cm4)

256

次楞截面抵抗矩W(cm3)

64

六、主楞参数

主楞材质及类型

钢管

截面类型(mm)

Ф48×

3

主楞验算方式

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205

主楞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25

主楞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楞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楞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七、可调托座参数

可调托座内主楞根数

共同作用系数

可调托座承载力设计值[f](kN)

30

八、立杆参数

钢管计算截面

截面面积A(mm2)

424

抗压、弯强度设计值f(N/mm2)

截面抵抗矩(cm3)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杆钢材的弹性模量E(N/mm2)

九、地基参数

模板支架作用位置

地下室底板

地基土类型

混凝土

基础底面面积A(m2)

0.16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mf

岩石,混凝土:

0.85

【450×

1100梁模板(扣件式)界面参数表】

新浇混凝土梁特性

1100顶板梁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

【宽×

高】

模板支架尺寸(m)

【纵向La×

横向Lb】

147.3×

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底次楞垂直梁跨方向

立杆纵横向间距la、lb(mm)

850,900

模板支架步距h(mm)

楼板立杆纵横向间距la'

、lb'

(mm)

850,850

梁左侧立杆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50

梁底增加立杆根数

梁底增加立杆布置方式

按梁两侧立杆间距均分

梁底增加立杆依次距梁左侧立杆距离(mm)

300,600

梁底立杆支撑方式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折减系数

0.83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次楞根数

5

主楞、次楞自重标准值分别为(kN/m)

0.033,0.01

梁侧模板自重标准值(kN/m2)

0.5

梁、板钢筋自重标准值分别为(kN/m3)

1.5,1.1

0.21

0.499

132.57

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